11/13/2014

未來數月後,中韓FTA協定細部內容將公開,反而是讓台灣了解中國的貿易戰略與底線,對台灣未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有更多的參考資料與著力點。因此,冷靜評估,中韓FTA先談成,對台灣未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而言,利大於弊。

郭永興

中韓達成FTA協定在國內造成震撼,然而仔細分析目前中韓雙方公開的訊息,中韓的FTA只是低度的自由貿易協定,短期內對台灣產業衝擊其實不大。

再者,未來數月後,中韓FTA協定細部內容將公開,反而是讓台灣了解中國的貿易戰略與底線,對台灣未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有更多的參考資料與著力點。因此,冷靜評估,中韓FTA先談成,對台灣未來與中國的貿易談判而言,利大於弊。
國內產業界會擔心,中韓一旦FTA成立之後,台灣產品在大陸將會輸給韓製產品,尤其是在石化跟面板產業。然而根據韓國《朝鮮日報》與《東亞日報》的披露,石化主要產品如乙烯,以及LCD面板,在協議之中,都是要FTA啟動10年後才會達到零關稅。

雙方產業結構相似

換言之,就算台灣與中國的貨貿協定,比韓國晚1、2年完成談判,只要協定啟動後的降低關稅時程表,與中韓FTA表定時間接近,台灣廠商在大陸市場關稅競爭力就不會輸韓製產品。
而這次中韓FTA協定,所揭露的低度自由貿易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台灣參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認知,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最低標準,是指參與國在10年內,將其關稅項目的85%降至零關稅。
過去南韓與歐盟以及美國的FTA,達到零關稅的項目,皆高達95%以上,屬於非常高度的自由貿易協定。但是這次中韓FTA,要在10年內降低到零關稅的項目,無論中國輸往韓國,或者韓國出口到中國,都不到8成。雙方進口項目要達成9成以上的零關稅,預計要花20年。
為何中韓的FTA,會妥協於低度自由貿易?答案是雙邊的產業結構相似,各有不得不保護的重要產業,因此達成了關稅慢慢降,部分關稅根本不降的共識。
舉例來說,韓國的汽車產業與面板產業相當具有競爭力,而中國正極力扶植國內汽車與面板產業,如果開放零關稅的韓國商品進口,中國本土企業不死也重傷。因此中韓FTA達成,面板10年後才零關稅,而汽車列入不調降關稅項目。
同樣,中國的農產品與韓國農產品同質性很高,若大陸廉價農產品以無關稅的方式傾銷韓國,不少韓國農民可能會無以為生。所以中國出口到韓國的農產品,將來要調降至零關稅的,只佔進口金額的40%左右,稻米、辣椒、大蒜、洋蔥等韓國農民主力農產品,則根本不調降關稅。

學習韓國顧及弱勢

從中韓FTA協定結果看來,韓國政府是有顧及國內弱勢產業的生計,為保障其農民生存,犧牲了韓國汽車零關稅出口到中國的機會。希望台灣政府未來與中國談判服貿或貨貿時,也能學習韓國政府顧及弱勢的策略,以低度自由貿易協定方式來為全體國民而非大企業謀求最大福祉。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系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