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
在各地煙火和倒數聲中,送走了2014年,新的一年拉開了序幕。檢討過去、展望未來的戲碼早已一場接著一場,對於新年的經濟展望還是主戲。原本被樂觀期待的全球經濟,在國際油價如自由落體般直直落的詭譎環境下,蒙上陰影。
油價大跌終究反映全球石油供給過剩或需求不足的現象。由國際能源總署(IEA)下修今年的原油需求成長預測,而去年需求量又是五年來最低水準似可推知,需求面的因素較為重要,而原油需求減緩則是實質生產不振所導致,亦即經濟成長下滑。為維持經濟成長,各國政府一向祭出貨幣政策,直接印鈔票或壓低利率都是最常用的手段,美其名為「振興經濟方案」。這種早被稱為「酗酒式」、甚至是「毒癮」的政策,其禍害已被赤裸裸的認定,為何還一再被使用,其根源就在「對錢的迷思」。
普羅大眾天真的以為「錢愈多愈好」,專家創造了愈來愈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讓「錢滾錢」、「買空賣空」、投機炒作成為常態,政客們則以「印鈔救市」政策來擾亂市場。
其實,「金錢」只是一種「交易媒介」,背後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實物」所產生的價值來支撐,錢太多會造成物價普遍上漲,形成「通貨膨脹」,或出現「資產炒作」、泡沫經濟,或者「五鬼搬運」戲法。太少則造成交易不便,進而影響生產,也就是所謂的「通貨緊縮」現象。
誠信沉淪道德敗壞
所以,金錢數量必須「適量」,如今各國的金錢或貨幣都由央行負責印製,此任務異常艱鉅。由於很難估量「最適的」貨幣數量,於是2006年11月去世的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 Friedman)才提出中庸之道,主張以「固定法則」(constant rule)來控制貨幣數量,以某一固定的「貨幣供給增加率」來印鈔,如此,多也不會太多,少也不至於太少,整體經濟體系就在「不會太大」的循環起伏中進行著。不過,當今各國並未採行弗利曼的主張,不但對貨幣數量作「精密調節」,還對匯率進行操控。而且,很不幸的又很容易「為政治服務」,接受「主政者」的要求配合政策,另一方面國際市場中眾多勢力龐大投機客的熱錢干擾愈見強大,於是「金融風暴」就常出現,人類就宛如活在稀薄空氣當中。
金錢作為交易媒介的本質,其實就是「信用」(credit),在使用者「人」的誠信愈見沉淪、倫理道德愈見敗壞,金錢的交易媒介功能減弱,「信用」也逐漸褪色。
現代是高科技、電腦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金錢」的操作工具愈簡單、方便,小小營業員愈可作怪而釀成巨禍,關鍵就在「人心正不正」或「誠信」倫理還剩幾何。
人類不愧為萬物之靈,早就看穿問題的癥結所在,名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於1995年就以《誠信》(Trust)─書告誡世人重視「社會信任度」跨越社會斷層。而台灣也早在2000年就有李遠哲院士大聲疾呼「人心向上提升」跨越斷層。迄今的演變卻是事與願違,人心更沉淪、誠信離人愈遠。
不過,柯P當選台北市長,隨即高舉「誠信」,並與執政團隊簽署「透明廉政公約」,展現出新年「心」希望。盼全民一起從新年洗「心」革面,拾回誠信倫理、向上提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