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015

與年齡無關,你隨時都能擁抱快樂的人生

你是否曾感慨道:「天啊!我老了!」然後因而感到不知所措、鬱鬱寡歡?

日本藥科大學客座教授榊原節子從20歲左右就開始覺得「唉呀!老了以後該怎麼辦才好?」所以從那時候起,他每天不斷地找答案。即使已經感覺到身體與記憶開始衰退,但還是希望能做些什麼來讓自己能以愉快的心情面對人生,快樂過日子,他分享了他的方法:

1.開始接觸新事物

從現在開始重新跟上流行的腳步吧!它們能為你帶來不斷進步的人生,而不會停滯不前。

榊原分享了兩位高齡長者接觸新事物的例子:

日野袁重明醫生在90歲時開始嘗試編寫音樂劇,也挑戰了俳句(日本傳統5˙7˙5三句,共17音的詩)的創作。當他100歲時,開始玩起了Facebook,每天與數萬人共享臉書資訊,生氣蓬勃地安排著自己的人生。

為智能障礙孩童們成立「しいのみ学園」(shiinomigakuen)的創辦人昇地三郎先生,在他107歲時,依然活躍於世界各地進行演講,還被金氏世界紀錄評定為環遊世界一周的人士中,年齡最高的人。昇地三郎先生在國外演講時,據說大多使用當地的語言演說,為此,他還以90歲高齡之姿開始學習中文。在過了100歲之後,他開始學習俄文、葡萄牙文、法語。除此之外,他的日記也為了不讓人看懂而故意以外文書寫。

就算無法像昇地先生一樣優秀,至少,你也可以學習他活到老學到老的勤學精神。

2.比起成功完成一項專案企畫,更享受其中的過程

榊原本來對自己能迅速完成每項工作的能力感到十分自豪,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漸漸發現,不管是在料理或處理其他事務上,速度都開始變慢,而且發生錯誤的機率也愈來愈高。例如,使用E-mail發送了錯誤的銀行帳戶號碼、手機號碼寫反了等諸如此類的小錯經常發生。還有就是,明明知道要記錄的是A這件事,寫在紙上的卻是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想要找「鈴木先生」,嘴巴脫口而出的卻是「木村先生」,以上種種都是因為缺乏專注力所致。

如果你也有遇到同樣的情形,那麼,我們就來改變做事的方法吧。

為了完成一項企畫案,雖然可以只憑自身的努力,但也可能藉助他人的力量共同完成;做事情時,請開始試著放慢腳步,這些都能改善因力有未逮而逐漸增強的挫敗感。除此之外,不妨找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專心致力於感興趣的專案,共同感受過程中的感動與快樂。還有什麼事比享受過程更令人開心的呢?

3.因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而感動

我們在什麼時刻會感受到幸福?在工作上完成了一次大型商談時、成功推動一項高難度的專案時、孩子考試合格時……這些應該都是所謂的幸福時刻吧。

然而,其實我們經常忽略了某些幸福時刻,例如,「被夥伴們安慰時」「被住在附近的電器行老闆稱讚時」「不經意發現路旁的野花綻放得分外美麗時」,這些日常生活發生的小事,都是生命裡的小小幸福。只要這樣一想就會發現,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上,快樂唾手可得,只是你有沒有去留意罷了。

身處現代社會,大家太過依賴視覺,總是只用雙眼去接收各種資訊情報,也因而讓嗅覺及觸覺處於沈睡的狀態。建議你可以實行「每天為自己找出一個新發現」的運動,學習運用上天賦與我們的五感,不只是感受風的聲音、寵物的膚觸、或食物的美味與否而已,還要學著欣賞四季變化的色調、或是享受空氣中傳遞的風味,並將所有新發現寫進日記裡,讓五感甦醒。

4.比起只為個人,出發點更應著重於為他人、為社會

隨著年齡漸長,在做某件事情時,比起以前的「只為自己而做」,現在更著重於「為他人」「為社會」而做,並讓自己樂在其中。當然,年輕人也應該如此,只是在現實層面,年輕人為了生活、養兒育女等瑣事而忙碌著,實在擠不出太多空閒做到這點。

5.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精力充沛時,我們總是把時間花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事業、或是照顧家人等事情上,但卻總是無法安穩地睡個好覺。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好好思考「我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其實你應該已經察覺,人生是一種不斷學習的過程,直到我們離世為止。若把「將年歲增長視為一種修行」做為人生最重要的一項修練,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我們不妨仔細思量一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