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15

習近平的「一帶一路」真有那麼神奇嗎?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最近中國媒體大力吹捧習近平所推動的「一帶一路」經濟外交戰略,也就是習在去年11月於北京舉辦的亞太經合會上所宣示,將投入400億美金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計畫。這個計畫呼應習近平所倡議的凝聚亞洲意識、建構亞洲一家親的「亞洲夢」。而背後實際上便是落實其在2013年10月的周邊外交工作會上所提出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的中國外交新戰略。

很清楚地,在歷經2012年底到2014的外交波折,中國準備來個另一種形式的韜光養晦,辯證地推動以「經濟」包裝「安全」的發展與外交並舉的大戰略。而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國是其刻意排除在外的對象。

當中國媒體全力吹捧「一帶一路」,便可知此一政策將是習近平的政績核心。然一般媒體報導或評論,恐怕都過度誇大了中國「一帶一路」的主動性與創發性。實際上,2011年6月,當美國總統歐巴馬宣佈了阿富汗撤軍計畫後,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便倡議了「新絲綢之路」(The New Silk Road),意在以建立一條連接中亞與南亞的能源運送通道,打通阿富汗和世界的經濟關係,並讓沿線的中亞國家均霑利益,同時將中國、俄羅斯與伊朗排除在外。

美國此計劃的提出,一方面是安撫中亞,中亞國家雖也不免於反美情緒,但卻也擔心,美國一旦自阿富汗撤軍後,反而會導致美國在此區投入的減少,而權力真空,終至於俄羅斯與中國在此區的趁機擴張。另方面,美國的戰略構想也在防範與約制中國與俄羅斯在此區影響力的擴張。這也是為何2011年美國的南亞與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布萊克必須公然宣示,2014年後,美國仍會維持其在阿富汗與中亞的存在。

當然,不能否認,對於中國而言,「一帶一路」也有一兼二顧的戰略意圖,除了對外,也有出於中國自身發展的考量,也就是:擴大能源進口來源、拓展成本更低的運輸管道、鞏固能源管道安全等需求的促動。只是,正好順著美國撤出阿富汗後,在中亞所騰出的一定程度的權力真空,而趁隙搶入。畢竟,此舉如果能從經濟發展轉化出的安全意義而導致中亞的安定與繁榮,這不僅可拓展中國的經濟版圖,也可減輕中國邊界的壓力。而即便從美國的利益看,中國對中亞採取的交往政策有助於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後中亞秩序的穩定,這也是美國所樂見的。

只不過,中國多金,在協助中亞發展的過程中,美國固然可以利用中國的經濟實力,借力使力,但美中之間存在的矛盾與衝突,也將隨之擴大。在戰略上,美國試圖在中亞建立共同價值理念(like-minded)國家的同盟,欲讓中亞逐漸遠離威權政體而形成可靠而透明的民主體制。也就是美國想藉顏色革命而達成體系的翻轉,觀念的接軌。相較之下,中國是圖實質經濟關係的拓展,而所謂的「亞太夢」這種訴諸地緣情感與共同的歷史命運,既是虛幻的,且終究要遭遇民主、人權與法治等普世價值的挑戰。在與美國相遇的過程,只怕中國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觀察中國近年來在東海與南海議題上不斷挑釁,包括擴建島礁,讓美國與越南、菲律賓、日本等國的安全合作更加緊密,也讓周邊國家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更加防範,便說明中國「一帶一路」與「亞太夢」的浮誇不實與矛盾叢生。這一代文革背景成長出來的領導人毅力與耐力特別堅忍,但也常常有先聲奪人的浮誇特質。「一帶一路」的發展與實效仍有待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