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2015

馬英九喜歡給人民驚奇與震撼,社會也因此而陷入對立與分裂。馬政府從未向人民說明加入亞投行的利弊。假若未來民眾發現是以「中國台北」或「中國台灣」加入,將會如何反應?

姚人多

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中國人。他們描繪自己國家願景的能力,的確是世界一流。習近平所提出的「一帶一路」概念便是一個最佳示範。所謂的「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而「一路」則是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政府幫人民做夢

熟習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概念有著濃濃的歷史鄉愁。也就是說,當中國官方在形塑所謂的「中國夢」時,他們會選擇一種浪漫的方式,訴諸於古代的強盛,來刻畫出未來的美夢。而且,不要忘了,中國是一個威權獨裁國家,當政府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時,他們並不需要與人民溝通。政府的夢就是人民的夢,或者,政府的責任就是在幫人民做夢。

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來看,「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構想的確彰顯了近年來中國做為一個大國的格局。對內,它將透過建設(或幫助建設)與鄰近國家連結的高速鐵路、公路、電信網絡和港口等基礎建設,來解決目前中國市場內需不足,建材及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是一個聰明的舉動。當國內市場飽和,中國人的腦筋就動到了古代的絲路上頭。必須強調的是,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用這種方式來解決自身的經濟問題,事實上,現階段,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中國可以這樣做。

對外,毋庸置疑,「一帶一路」是一個與美國爭奪國際霸權的計畫。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裡,要當老大就必須走入世界,同時也必須讓世界走進來。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日前在博鰲論壇信誓旦旦表示:「中國只會愈來愈開放」。據估計,「一帶一路」計畫如果實現,中國將足以與美國相抗衡,尤其在國際金融貨幣上,中國將構建涵蓋超過世界人口六成,以及將近三成GDP比重(規模達二十一兆美元)的「人民幣生活圈」。

怎麼面對中國,不需討論?

「一帶一路」需要有許多相關配套的政策及制度建立來做為支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就是一個在資金及融資上的起手式。過去,這類國際經濟或金融組織多半是由第一世界的資本主義強權國家所發起,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個單位在把世界剷平,變成一個障礙較小的自由貿易平台這件事情上頭,貢獻卓越。許多人批評它們,不過「受惠」的國家也大有人在。無論如何,它們確實在鞏固西方國家霸權的面向上,發揮了一定的功能及角色。

今天,做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也開始模仿起資本主義的把戲。表面上看起來有點矛盾,不過,如果你的國家裡面有十幾億人口,他們都想賺錢變富翁時,這種矛盾也就無足輕重了。

亞投行不是昨天才說要成立,事實上這件事情已經醞釀了很久。世界上許多國家,有些是因為看準商機,有些是不願意得罪中國,早就紛紛向中國輸誠。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台灣在哪裡?我們該怎麼辦?當中國變這麼大時,我們該以什麼角色自處?是該加入他們、共同構築習近平所謂的中國夢?還是,自外於中國人的霸權計畫之外,等待美國及日本的指示行動?加入之後,我們能得到什麼?如果不加入,我們又會失去什麼?

在一個正常運作的民主國家中,上述這些疑問,應該早就得到回答。不過,與過去一切的兩岸議題一樣,馬英九政府在亞投行這件事情上頭始終三緘其口,未曾與立法院進行公開與透明的溝通,更遑論跟台灣人民說明利弊得失。

在加入截止日期的最後一天,馬總統親自召開國安會議,拍板定案,決定要加入。之後,行政部門匆匆補上程序,召開跨部會的協調會議。不過,會議結束之後,官員們被問到要投入多少資金,要以什麼名稱加入,行政部門卻一問三不知。

有的時候,你不得不佩服馬英九。去年三一八學運以及九合一選舉的大敗,都無法令這個人的行事作風做出一丁點的調整。要不要加入亞投行是一個可以被討論、值得被討論,也應該要被討論的議題,不過,我們的政府完全沒有興趣啟動這個討論的過程。

馬的行事作風不思調整

由於我們的政府不想提,所以很多人是到最近這幾天才第一次接觸到亞投行的消息。換句話說,很多人是最近這幾天才知道,原來中國的「野心時代」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

這幾年來,馬政府從來不會告訴我們中國在做什麼,他只會不斷地告訴我們,台灣不能原地踏步,不能鎖國。他喜歡給我們驚奇與震撼,不過,整個社會卻會因為這個驚奇與震撼而陷入對立與分裂。老天爺保佑,馬英九在拍板定案的同時已經跟中國方面針對台灣的名稱達成有尊嚴的協議。如果後來我們的加入名稱是「中國台北」或「中國台灣」,不難想像那時的台灣會如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