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2

永不退休的知識份子

薩菲爾(William Safire)

從報上看到著名右翼專欄作家薩菲爾(William Safire)去世的消息,一陣難過。雖然跟他素昧平生,但我到美國後,從思想到寫作都在相當程度上是伴隨著讀他的專欄而成長,對他有一種思想的共鳴者和寫作的指導老師般的感激!

薩菲爾在美國評論界舉足輕重,甚至可以說有一言九鼎的份量,因他在美國大報《紐約時報》言論版寫了長達32年的專欄(至2005年),而且是每週兩篇,寫了 3000多篇!在這個期間,大多還沒有電腦互聯網,所以《紐約時報》對美國人,尤其對知識份子想法的塑造,具有近乎壟斷的能力。薩菲爾在這樣的大報寫專欄(報業托拉斯同時在全國幾百家地方報紙轉載),而且一寫這麼多年,可想而知其深遠的影響力。
 
除了政治評論,薩菲爾還每週寫一篇「論語言」,講解分析當今政治詞彙、流行語言等。這個在《紐約時報》星期天版的專欄,深受關注政治、喜歡看電視政治評論的讀者歡迎。我經常是由於看了他的講解,才弄明白了美國政治人物演講、辯論中使用的一些有趣的說法。也是由於讀他,更感到英語的奇妙無窮。薩菲爾在語言這個領域,也奠定了大師的地位,《紐約時報》的訃文說,「他成為非官方的英文語言的仲裁者」。
 
《紐約時報》是被稱為「左派旗艦」的著名左傾報紙,而薩菲爾是當年在給共和黨籍的尼克松總統做演說稿撰寫人時,被該報邀去寫專欄。薩菲爾說,當時《紐約時報》是為了平衡他們的(左傾)社論;也就是用薩菲爾的右派言論,來吸引保守派讀者,也平衡其他左傾專欄文章,因在《紐約時報》的所有專欄作家中,只有薩菲爾這一個右派。雖然我對《紐約時報》的左傾立場相當反感,但對其老闆有胸懷、雅量和眼力啟用薩菲爾,「容忍」其觀點,還是非常欽佩的。
 
我本人成為右派之後,之所以還看《紐約時報》的言論,薩菲爾的專欄是個重要的吸引。當然還有另一專欄作家羅森紹(A. M. Rosenthal,曾做過《紐約時報》17年總編輯,2006年去世),我也非常喜歡,雖然他偏左,但他跟薩菲爾一樣,都非常反共,嚴肅的文章中充滿一股凜然的正氣、大氣、男人氣;而不像今天一些專欄作家那麼耍貧嘴、一副玩世不恭的毛孩子勁頭。
 
薩菲爾對專制國家的批評相當尖銳。例如 2001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居然把仍有黑奴的蘇丹「選」為理事。薩菲爾在專欄中痛斥說,這等於是「奴隸制勝利了」 (Slavery Triumphs)。該文開篇就批評說,「這是共產中國和共產古巴領導的」,它們是「仍做黑奴買賣的蘇丹的聯盟」。據中國國內學者披露,當時新華社故意把標題譯為「奴隸們勝利了」,來刺激中國憤青,煽動民族主義狂熱;當時人民日報「強國論壇」甚至掀起對薩菲爾的「憤怒斥罵的聲浪」,指控「美國居然敢把別的國家當作奴隸」。此事可看出薩菲爾的鐵肩道義,更可看出新華社的卑劣齷齪。
 
雖然置身左派大報,薩菲爾卻絕沒有迎合僱主,而妥協自己的右派理念和言論。他曾嚴厲批評《紐約時報》支持的民主黨卡特政府,這些批評文章,還使他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利策」獎。在重大問題的評論上,薩菲爾都不掩飾或迴避自己的保守派立場,不看老闆的臉色寫專欄。
 
在克林頓當政時,他毫不留情地批評其夫人希拉里是「天生的撒謊者」。希拉里抱怨說,她為母親而抗議。意思是,你說她天生撒謊,等於是說從母親那遺傳。她的丈夫克林頓更義憤填膺,說如果他不是當總統,會一拳把薩菲爾的鼻樑骨打斷。
 
《華爾街日報》就薩菲爾去世,發表了專題社論,感歎說,雖然薩菲爾是我們競爭對手報的專欄作家,但在我們的保守派立場遭左派攻擊的時候,他總是聲援我們。這家保守派領銜大報說,「七十年代,無論經濟,還是外交政策,時裝和音樂等領域,對美國來說,都主要是個不幸的年代,但在這種惡劣的時刻,在新聞和公眾生活中,卻崛起一代保守主義的巨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外交政策領域,薩菲爾從來都是「堅定的冷戰勇士」,2006年他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是實至名歸。
 
《華爾街日報》的社論最後把薩菲爾和美國保守派大將巴克利(William Buckley)、新保派鼻祖克瑞斯托夫(Irving Kristol)、自由經濟學巨匠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等並列,譽為「在從失敗的六十年代和萎靡不振的七十年代中為挽救美國而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薩菲爾是個永遠思考、進取的知識份子,也是個極為勤奮的作家。他除了32年寫了四千多篇政治評論和語言專欄,還寫了四本小說(其中一本成為暢銷書),幾本語言專著等。
 
他 75歲高齡那年停寫政治專欄之後,到一家基金會做主席;但還繼續每週給《紐約時報》寫一篇「論語言」的專欄,這個專欄他一直寫到9月11日,也就是他9月 27日去世前的兩週半。他得的是胰腺癌。由於我父親就是因這個病而去世,所以知道這是一種非常痛苦、令人身心都倍受折磨的絕症;最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父親不僅完全不能進食,而且疼痛難忍,要靠不斷注射杜冷丁等麻醉藥物維持。但薩菲爾卻堅持寫到生命的最後時刻,這簡直是難以想像!那份毅力、勇氣,那份勤奮、敬業,更有那份對讀者和生活的愛,實在令人感動,更給人激勵和榜樣的力量。
 
薩菲爾2005年離開《紐約時報》時寫的那篇告別專欄,題目就是「永不退休」(Never Retire)。他借用諾貝爾獎得主、人類DNA結構的發現者沃森(James Watson)的贈言:「永遠不要退休。你的大腦需要鍛練,否則就將萎縮。」他不僅記住,並實踐到自己的整個人生。
 
一個人走了,從他的生命中,我們能夠學到些昇華自己的東西,那才是給他獻上一份最好的紀念。

http://www.observechina.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