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2016

這世界一直在改變,而我們的人生是由想法所創造。“The universe is change; our life is what our thoughts make it.”

“The universe is change; our life is what our thoughts make it.”
— Marcus Aurelius, Roman Emperor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121-180) 為羅馬帝國「五賢帝」時期的最後一位君主,任內成功討伐日耳曼民族,其著作 Meditations(沉思錄) 闡述他的哲學理念並展現羅馬文明最優異之處。


若你真的很想要一件事,你得準備好非常努力、善用機會,而最重要的是絕不放棄。“If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 you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ork very hard,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y, and above all never give up.”

“If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 you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ork very hard,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y, and above all never give up.”
— Jane Goodall, Ethologist

「若你真的很想要一件事,你得準備好非常努力、善用機會,而最重要的是絕不放棄。」– 珍·古德 (動物行為學家)

珍·古德 (1934- ) 是英國動物學家,長期從事黑猩猩的野外研究,改寫了人類與動物關係的科學觀點,她也是著名的動保人士,教育青年關懷自然環境,曾榮獲大英帝國勳章,並在 2002 年獲頒聯合國和平使者。

你可以做任何你決定的事,你可以採取行動改變或控制你的人生;而這程序、過程,本身就是報償。“You can do anything you decide to do. You can act to change and control your life; and the procedure, the process, is its own reward.”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decide to do. You can act to change and control your life; and the procedure, the process, is its own reward.”
— Amelia Earhart, Aviator

「你可以做任何你決定的事,你可以採取行動改變或控制你的人生;而這程序、過程,本身就是報償。」– 愛蜜莉亞‧厄爾哈特 (飛行員)

 愛蜜莉亞‧厄爾哈特 (1897-1939) 是美國飛行員,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也投身女權運動,協助成立女飛行員組織,其描述飛行經歷的故事成為暢銷書。

如果你只在感覺對時工作,你人生不會完成很多事。“You can’t get much done in life if you only work on the days when you feel good.”

“You can’t get much done in life if you only work on the days when you feel good.”
— Jerry West, NBA Player

「如果你只在感覺對時工作,你人生不會完成很多事。」– 傑瑞·威斯特 (NBA 球員)

傑瑞·威斯特 (1938- ) 是前洛杉磯湖人隊球員、教練及經理,球員時代創下季後賽平均得分 46.3 的最高紀錄,由於他常在比賽關鍵時刻表現突出,有著「關鍵先生」的美名,其運球姿勢日後成為 NBA 標誌的原型。

死時富有的驕傲,勾出地獄最大的笑聲。The pride of dying rich raises the loudest laugh in hell.

The pride of dying rich raises the loudest laugh in hell.
— John W. Foster, U.S. Secretary of State
死時富有的驕傲,勾出地獄最大的笑聲。
– 約翰·福斯特 (1836-1917) 曾任美國駐墨西哥、蘇俄及西班牙大使,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退休後續任政府顧問,協助美國與 8 個國家進行外貿談判,並促成中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期待每個需求被滿足,期待每個問題的答案,期待每個層面的富足。“Expect your every need to be met. Expect the answer to every problem, expect abundance on every level.”

“Expect your every need to be met. Expect the answer to every problem, expect abundance on every level.”
— Eileen Caddy, Spiritual Teacher

「期待每個需求被滿足,期待每個問題的答案,期待每個層面的富足。」– 愛琳‧凱蒂 (心靈導師)

愛琳‧凱蒂 (1917-2006) 是心靈運動作家、新時代運動 (New Age) 精神導師,她創辦蘇格蘭的芬霍恩生態村 (Findhorn Eco-village),該社區被譽為「新時代運動的梵蒂岡」。

草色遙看近卻無—碧山計劃三年記

紐約時報
特寫孫雲帆

Courtesy of Sun Yunfan

由於青壯年人口都在外打工,中小學也搬到了縣城,空蕩蕩的街道上的年邁村民是碧山村最日常的景象。

【觀看孫雲帆與湯麗莉(Leah Thompson)製作的碧山紀錄短片,請點擊此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wMzcwNTA0.html

「今天的會可能開不成了。」碧山村農家書屋的負責人歐陽金洪在室內踱步兩個小時之後,略顯尷尬地跟我解釋:「馬上要過年,家家都有事兒。」

2014年春節將近,平日里空蕩蕩的村子這陣子擠滿了車,有奔馳有別克。和中國無數正在萎縮的村莊一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碧山村已經為城市輸送了它幾乎全部的青壯年人口,唯有春節期間才能見到大批回鄉過年的外地務工村民。碧山村委決定在小年這天上午開個交流會,看能否勸說他們中的一些回鄉創業。年過七旬的退休教師歐陽金洪早上8點就來到農家書屋——一個由政府出資管理的鄉村閱覽室——做準備。他掛起紅底白字「碧山村流動人口暨返鄉民工座談會」的橫幅,掃地,抹桌,燒水,擺上塑料花和一次性杯子,等人來了就沏茶。

9點鐘,書屋迎來了第一位來開會的村民——四十五歲的藝術家、策展人歐寧戴着他標誌性的圓型平頂帽和黑色樹脂框眼鏡,進來道了聲:「歐陽老師早。」歐寧和他的老友、策展人左靖過去幾年中在碧山這個徽州古村發起了一個叫「碧山計劃」的鄉村建設項目,組織了各種文化保護與社區活動,但對這個村子人口日漸稀少的狀況還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今天,歐寧想藉機和返鄉的碧山年輕人交流交流。

9點半,村主任王曉峰和村委書記朱顯東相繼來到書屋,仍不見返鄉民工前來,便去挨家挨戶動員。歐陽金洪和歐寧聊天,說起農家書屋裡的電腦突然上不了網,歐寧幫着查看了一番,發現是因為欠費而被中國電信斷網了,歐陽金洪說節後就去縣城裡繳費。閑着也是閑着,歐寧隨手從留守兒童課外讀物架上拿起一本中英文對照版《小飛俠彼得•潘》翻看起來。

10點半,村幹部們無功而返。年輕人都在這一年一度的珍貴假期里探親訪友、購置年貨,和村委開會的檔期大概要排在探望表舅爺他二姑爹之後。朱顯東搓搓雙手,宣布交流會改期舉行。王曉峰請唯一與會的村民歐寧填寫了一份「進萬戶、聽民意、解民憂」群眾走訪表。歐寧放下《小飛俠》,思考片刻,在表上寫下他作為一個碧山村民和碧山計劃的發起人對新一年中對村委工作的期許:「清潔漳河;教村民使用電腦上網;多聯繫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創造條件吸引他們回鄉創業;在村中主要街道安裝路燈;在村口安裝路牌指引遊客。」

碧山其村




Courtesy of Sun Yunfan

群山環抱的黟縣盆地中,古村落星羅棋布。

碧山所在的黟縣是古徽州六縣之一,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容易給人留下桃花源的印象。但其實徽州地區在歷史上和今天都不是活在一個真空里。明清時期聞達在外的徽商回鄉修建大宅、書院和宗祠,也帶回當時最先進的資訊。而今天的徽州人仍然受益於徽商留下的文化遺產。這裡旅遊資源豐富,黟縣縣城50公里的半徑內就有三個全國著名景區:黃山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文化遺產村西遞和宏村,此外還有眾多規模較小的旅遊村。

碧山村距離縣城只有4公里,人口2900多,自古就是黟縣境內66個行政村中較為富裕的一個,去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1800元。多數村民在外打工,而留守的收入渠道也比較多元:農耕、養蠶、種植茶葉和油菜籽,也有不少人在縣城做生意。村裡老人都愛回憶碧山曾是隋代歙州的州治所在地,也是舊時黟縣十二都「三六九,大鄉村」中最為霸氣的三都。

然而除了村口建於清代的雲門塔以外,今天的碧山村已看不到什麼昔日輝煌的證據。碧山曾經的幾十座宗祠和牌坊大多在革命的年代中損毀,如今僅存三座汪氏宗祠,而古民居建築群則是在近二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被破壞的。90年代,靠着便捷的地理位置,碧山村民早其它村子一步開始外出打工,碧山從而成為黟縣先富起來的村子之一。而村民富起來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拆掉老房子蓋小洋樓,再富一點就到縣城去買套公寓。碧山村的老房子越來越少,小洋樓越來越多。

可是歷史和碧山開了個玩笑,那些村民沒錢翻新住宅或是搬到縣城去住的「窮村」在2000年開始被財神爺眷顧。中國的國內旅遊業自2000年第一個國慶黃金周開始高速發展,全國人民開始在七天假期內走南闖北地找地方玩兒。同年,距碧山村僅十多公里的西遞和宏村因其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建築群落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國家旅遊局認證為5A級景區。還是在這一年,由李安導演的在宏村取景的電影《卧虎藏龍》囊括40個國際大獎,使宏村名聲大噪。西遞、宏村從此成為全國熱門旅遊景點、黟縣的招牌和納稅大戶。如今西遞和宏村分別被黟縣政府成立的徽黃旅遊公司和來自北京的中坤集團管理,2013年宏村旅遊總收入近8億元。

黟縣境內另外幾個古建築群保存完好的村莊,如屏山、盧村、南屏、關麓等,也相繼被開發成為旅遊村——村口修起售票廳和停車場,村中景點配有導遊解說。碧山村因其古建築群的破敗而沒有被政府規劃為旅遊村。即使近兩年碧山村常因碧山計劃而見諸報端,黟縣政府派發的旅遊地圖中也並未標識出碧山。在政府眼裡,不是旅遊村就無法帶來財政收入,自然也就沒有相應的財政預算來改善基礎設施和提供公共服務。碧山直到2014春節前才修通了第一條通車的路,10月底才安裝了路燈,而由於縣城環衛部門來碧山收垃圾的頻次稀少,田間地頭四處可見垃圾。

生活上的不便更加劇了人口流失。據碧山村委統計,2013年碧山的流動人口(即在外務工村民)為530人,老年人為495人。而這裡流動人口的定義是到碧山村所屬的黃山市轄區以外務工的人口,並不包括搬到黟縣縣城或是黃山市區居住的村民,也不包括外出就讀大專院校、畢業後留在城裡工作的年輕人。而老年人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長期在子女定居的城市居住的。沒有人說得出平時村中具體住着多少人。據筆者估計,村裡的日常人口只有1000出頭。除夕這一天,可以見到許多村民回到村中,上後山祭祖、給老宅打掃衛生、貼對聯,然後就鎖上門打道回縣城了。縣城無疑是實惠的,超市、學校、醫院、電影院、郵局、銀行都在縣城。今天村裡還有百餘座傳統徽式民宅,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因為無人居住而殘破不堪,它們被青苔、荒草與枝蔓包裹着,隱入這本來就不熱鬧的村子暗淡的背景之中。只有夜裡,大片黑黢黢的老屋才兀自從青灰的月光中浮出。

碧山計劃

今年四十五歲的歐寧談起他的故鄉——粵西遂溪縣下六鎮貧窮的坎頭村,仍帶着些童年的委屈:「家鄉彷彿是世界盡頭,我一出生就在逃離那個地方。」這位七口之家中的長子很早就立志要讀出一條出路。大約是1986年,他在湛江一中一位老師的辦公桌上發現一本中國現代朦朧詩選,從此開始寫詩、辦報、在全國結交筆友,包括在安徽旌德的另一位喜歡辦報的中學生詩人左靖。當他們二十年後在北京重逢時,發現彼此仍在一個頻道上——集設計師、藝術家、策展人於一身的歐寧創辦了大聲展,拍攝了兩部分別關注廣州和北京城市化過程中貧民社區被士紳化的紀錄片《三元里》和《煤市街》,創建了關注北京貧民窟大柵欄改造的大柵欄計劃並介入北京大柵欄地區的社區營造;而研究獨立電影多年的左靖則創辦了北京伊比利亞藝術中心和《藝術與投資》、《今日先鋒》等雜誌。歐寧從2002年開始關注中國高速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問題,一直想找個地方落地實踐鄉村建設。而左靖自2000年起在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當代藝術課程,如果在皖南開展鄉建工作,剛好可以利用安徽大學的師生資源。於是2007年,二人前往皖南黟縣探望他們中學時期的另外兩位詩友寒玉和小光夫婦,後者已將一座被西遞村民用來養豬的明代古宅改建成了特色民宿,取名「豬欄酒吧」。正是在這次旅行中,二人與黟縣境內的碧山村一見如故。




Courtesy of Leah Thompson

歐寧在碧山村民汪壽昌家中觀看汪繪製的昔日碧山汪氏祠堂分布圖。曾經的三十六座汪氏祠堂和十多座別姓祠堂大多已遭損毀。碧山計劃志在探索一種復興鄉土文化、重構公共生活的農村模式。

此後的幾年中,歐寧和左靖不斷前往碧山調研,終於在2011年正式發起碧山計劃,按其自述,這是一個「關於知識分子回歸鄉村,接續晏陽初的鄉村建設事業和克魯泡特金(Peter Klopotkin)的無政府主義思想,重新激活農村地區的公共生活的構思」,「針對目前亞洲地區迫人的城市化現實和全球農業資本主義引發的危機,試圖摸索出一條農村復興之路」。為了激活農村的公共文化生活,他們組織了兩屆大型文化節,邀請南京先鋒書店在碧山開設了一家書店。為了復興傳統手工藝,左靖帶領他在安徽大學的學生展開對黟縣手工藝傳統的調研項目,並於2011年創辦面向城市知識分子、關注傳統文化再生的《碧山》雜誌書,至今已經出版了五期。為了提高碧山的知名度和增強本地人的自豪感,歐寧和左靖在廣州、成都、北京、台北、新西蘭、丹麥等許多地方舉辦關於碧山計劃的展覽。

三年以來,他們遇到很多挑戰,一方面難以得到村民的認同——村民對於碧山計劃參與感不強,只期盼旅遊公司能接管碧山給村民分點門票收入;另一方面得不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利用碧山計劃創造的知名度招商引資,但與碧山計劃對城市化的批判立場則保持距離。他們的努力也產生了一些成效:當地政府對碧山村更為重視了;社會各界——教育基金、建築師、設計師事務所、在大城市裡扎穩腳跟的碧山人也在歐寧和左靖的牽引下慢慢以各自的方式為碧山的復興助一臂之力;受碧山計劃的啟發,碧陽鎮的幾名大學生村官還在碧山建立了一個有機農場。但是,當這些變化剛剛開始發生,投資商和旅遊公司已經摩拳擦掌接踵而至,當初吸引碧山計劃落腳的那個原生態的碧山村很可能會因為碧山計劃的到來而迅速變成中國大地上又一個急功近利的旅遊村,出現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狀況。此刻的碧山村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中。歐寧說:「碧山計劃的確面臨不少困難,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更大的問題是人的觀念難以一朝一夕之間改變,但是如果因為難就不做,那也不行。現實有太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重要的是能保持對更好的生活的想像空間。最後也許只能實現一點點,那也不錯。我們只是想給社會多一點選擇。」

中國農村今天面臨的許多問題,如拆遷征地矛盾、留守兒童、空心化、農業荒廢、鄉村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的消逝等等,都是中國工業化加速、全球化加深後產生的新問題。而隨着中國城市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過農村人口,一場發散式的,以個人行動為主的新鄉村建設運動也在中國大地悄然浮現。《碧山》雜誌書2013年第三期刊登過一幅鄉村建設地圖,列出了全國範圍內四五十個致力於激活農村社區經濟、保育農耕文化的項目,包括何慧麗在河南羅家村發起的弘農書院、渠岩在山西的許村成立的藝術公社、邱建生在福建培田村創辦的培田春耕節、石嫣在北京馬坊村創辦的分享收穫社區支持農業農場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簡稱CSA)、李英強在多省設立的立人鄉村圖書館(立人圖書館於2014年9月由於遭遇強大的政府壓力而被迫關閉)、關注廣州傳統民藝保育的藍田計劃等。到2014年,據歐寧估計,全國已經有接近200個類似的項目。在工業化的進程中嘗試兼顧公平與效率並非中國的獨特經驗,與美國20世紀初的第一次回歸土地運動相似,這些項目的行動者或從教育入手,或從農業入手,或從經濟入手,或從文化入手,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充實農村空心化的結構、改變農村貧瘠的質感,讓更多的人願意自主地選擇鄉村生活,而不是全都依附於城市裡的一份工資。




Courtesy of Leah Thompson

村民在碧山禮堂觀看歐寧組織放映的關於第一屆「碧山豐年慶」的紀錄片。

作為這場新鄉村建設的一部分,碧山計劃選擇從文化入手,着眼於激活鄉村的公共生活,重鑄人們對鄉土文化的身份認同。2011年,通過左靖的努力,安徽大學新聞學院在碧山建立了定點實習基地,首批安大研究生開始對黟縣境內的各種民間手工藝進行調研。是年8月,歐寧和左靖取得了成都雙年展、南京三年展、廣東時代美術館等藝術機構的資金支持,動員多年積累的人脈,挖掘徽州本地深厚的文化積澱,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第一屆碧山豐年祭(後因村民忌諱「祭」字而更名為「碧山豐年慶」)。為期三天的活動包括當代農村紀錄片放映、民謠音樂會、徽州戲曲表演、村史和民藝展覽、廟會、鄉建研討會等等,齊聚海峽兩岸關注鄉建的仁人志士,引得八方媒體車馬駢闐,碧山計劃很快成為備受矚目的一個鄉村建設項目。

「藝術家應該與政府保持距離,但是搞鄉村建設則必須取得政府的支持,在中國這是繞不過去的,」左靖說。第一屆碧山豐年慶得以辦得有聲有色與政府的支持分不開。歐寧和左靖於2008年就認識了時任縣委書記吳文達。吳文達也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非常賞識歐寧和左靖,也支持碧山計劃的想法。2011年碧山豐年慶期間,其下屬文廣新局、糧食局、文物局、檔案館等機構均提供了協助,碧陽鎮政府也派出鎮上的七八位大學生村官為碧山計劃做志願者。可惜政績出色的吳書記不久就調任黃山市政府,而他的繼任者洪建春與歐寧左靖並無私交,對碧山計劃的態度也比較模稜兩可。

2012年春,黟縣政府看中碧山計劃的組織動員能力,邀請歐寧擔任黟縣攝影節的策展人。歐寧答應,條件是能從攝影節的預算中撥出一小部分用於碧山豐年慶。這個以宣傳黟縣旅遊資源為目的的風光攝影節此前已經舉辦過五屆,這一次經歐寧策展而變得非常國際化和具有批判性——他將主題定為「城鄉交響曲」,用世界多國藝術家的作品反思現代化和城市化的代價,預定展覽空間遍布六個村子中的大小祠堂。當時筆者還在美國亞洲協會(一家致力於促進美國和亞洲國家文化交流的非營利組織)供職,同事湯麗莉(Leah Thompson)和我負責的一個關注煤炭的開採和消費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的攝影展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的首展剛剛結束。我們正想把這批來自世界十幾個國家三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帶到中國南方去巡展。這時我們接到歐寧的邀請參加2012黟縣國際攝影節。是年秋天,我和湯麗莉第一次來到碧山村布展。然而就在開幕日前一天,這個撞檔十八大的攝影節最終還是被洪書記迫於上級政府的壓力而叫停了。此後,碧山計劃與黟縣政府陷入了一種溝通不暢的境地,歐寧左靖再沒有在非正式的場合中與洪書記碰過面。

彷彿是為了驅散一種無力感,在攝影節被叫停後,從天南海北來到村裡的許多人都拿起了相機,於是在奧巴馬連任、習近平上台的日子裡,我們開始用鏡頭觀察碧山計劃和碧山村,深感這個聚集着各種能量的千年古村即將面臨更大的變化。回到美國後我們用這些素材申請獲得了美國普利策危機報道中心(一家致力於推動獨立記者開展深入的國際報道的非營利組織)的資助,開始了對碧山的長期報道項目。之後的兩年里,我們五次到訪碧山,寫了些報道,製作的紀錄短片於2014年3月在美國華盛頓DC環境紀錄片電影節上首映。

被取消的豐年慶不僅是我們觀察碧山的切入點,也成為剛起步的碧山計劃發展中的轉折點。此後兩年間,碧山計劃似乎由之前鑼鼓喧天的節日狀態進入了一種貌似「無為」的日常狀態。2013年春,歐寧退掉北京的公寓租約,帶着他的母親陳雪萍和侄子歐建搬入了碧山村。數月後他當時的未婚妻唐雪(現為太太)也辭去了武漢的工作,遷至碧山。左靖一方面帶着他的學生們繼續在黟縣調研手工藝,另一方面也開始修繕他在碧山的房子:「要想繼續把碧山計劃做下去,我必須搬到村裡去住」。

歐寧很快和碧陽鎮思想開明的黨委書記余強熟絡起來。余強覺得碧山計劃提高了碧山的知名度,假以時日必定會為碧山帶來財富。在2013年的一次座談會中,余強對碧山村民說:「不用羨慕西遞宏村,到黟縣來旅遊,最高端的人士是來碧山的。」

不久之前,這些頻繁到訪碧山的「高端人士」大多還僅限於碧山計劃的友人。學者梁鴻、石嫣、台灣社會運動家鍾永豐等鄉建同仁常到訪碧山,為碧山計劃提意見和建議。他們大多肯定碧山計劃的努力,但也對碧山計劃的兩位創始人沒有跳出寡言內向的文字工作者的身份框架而與村民和官員打成一片而着急。一些參加過兩屆豐年慶的友人領略了碧山的魅力,欣然在碧山購置老宅,着手修繕。台灣打開聯合工作室的建築師劉國滄2013年已在碧山購置一棟老宅,今年又租下一座舊蠶房用於改建成建築學校,他準備參考去年策劃的台灣雲林農博會的模式在碧山大展拳腳。

幾年前,村民為了數萬元就願意出售一棟老房子,而近兩年碧山轉手的十多棟老房子的成交價均為數十萬元。老房子的市場價格提高了,村民對老房子的保護意識也增強了。「前幾年碧山的老房子倒的倒,拆的拆,現在誰還想拆老房子?」余強認為這是豬欄酒吧和碧山計劃這些外來者對碧山村最直觀的貢獻。剩下的老房子也愈發奇貨可居——村民現在不大想賣了。目前為止,出售房子的屋主都是早已離開碧山村的城市居民,只在春節期間走訪親戚的時候才回碧山來看看。左靖覺得老房子賣出一棟就是搶救了一棟。畢竟,這些多年無人居住的老屋大多殘破不堪,新屋主往往要再投入數十萬元進行整修方能使之達到現代人舒適家居的標準,只有城裡人才出得起這個錢。歐寧則覺得外來者和原住民的數量必須保持一個微妙的平衡,他擔心看到村裡的居民開始大規模拋售自己居住的老屋,城裡人遷入,原住民遷出,這就成了士紳化,而原本意義上的村子也就不存在了。

歐寧的另一位老友、南京先鋒書店老闆錢曉華則被說服在碧山一間閑置的宗祠中開辦一家碧山書局。2014年五一開業之後,書局很快名聲鵲起,成為碧山最熱門的旅遊景點。8月底不但開始盈利,還吸引了電影《鄧小平在黃山》的劇組前來取景。幾位學者、藝術家也利用書局的空間在為碧山村民組織了幾次小型活動。十一期間,兩家豬欄酒吧和村口較為平價的泰來農莊的所有住宿空間爆滿,許多慕名前來碧山的遊客不得不住在縣城。不久還有村民將在這裡舉辦婚禮。




Courtesy of Sun Yunfan

碧陽鎮政府免費授予了南京先鋒書店閑置的汪氏祠堂啟泰堂50年的使用權,用於開辦碧山書局。2014年5月才開業的碧山書局已成為碧山村最熱鬧的公共空間和旅遊景點。

碧山的旅遊業似乎終於迎來了野百合的春天,余強很欣慰:「碧山書局是我拍的板。」政府將閑置的啟泰堂免費租賃給先鋒書店五十年,其中的層層審批少不了他的支持。可惜,2014年春節後余書記也因政績出色而調任黃山市了,和歐寧熟絡的官員只剩下隔三差五上門來化緣的朱顯東。朱從1996年起一直擔任碧山村的黨支部書記,至2014年7月才卸任給原村長王曉峰。朱迫切地想在卸任之前留下點「政績」,但苦於無法從縣裡要到財政預算。碧山村不為縣裡創收,與黟縣其他65個行政村爭取財政撥款毫無優勢可言。縣裡沒預算,村委只好搞創收,歐寧、左靖、豬欄酒吧均為村中修路和安裝路燈捐了款,歐寧還在朱書記再三「推銷」之下購買了村中一處廢棄的糧倉。11月他拜師村裡木工了得的退休郵電局員工錢時安,開始自己着手整修糧倉,起名「理農館」,準備建成一個用於交流農法的農業學習中心。

歐寧今年遇到不少資金問題。他創刊主編了16期的文學雜誌《天南》因為所屬現代傳媒集團的資金壓力先是經歷裁員、雙月刊變季刊,接着於2月停刊,5月底又易主編而復刊,歐寧卻丟了工作和他唯一固定的收入來源。而他為萬科集團主編的關注生態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V-ECO》雜誌的第二期也因為資金不到位而遲遲沒有付印。

今年7月初,碧山計劃還經歷了一場公關危機。一位來自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的博士生周韻跟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組織的暑期調研班來到碧山,聽了歐寧介紹碧山計劃的講座後,在豆瓣和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篇題為《誰的鄉村,誰的共同體?》的文章,指責歐寧在講座中使用英文標註的PPT、援引諸如社會工程、瓦爾登湖、《全球概覽》等西方術語、建立碧山書局並出售咖啡和價格高昂的文創產品會在碧山製造「區隔」或等級差異,將村民排斥在外,認為碧山計劃的鄉建是一種精英主義的審美偏好,為了維持自己對鄉村浪漫的想像而阻止村民修路、裝路燈、發展經濟等等。歐寧和一些當時同在場聽講座的調研者隨即在網上的討論中指出了周韻文章中他們認為有所偏頗確之處:在一場為四十位中外社會學者組織的講座中使用英文PPT並無不妥,城鄉之間的「區隔」是社會歷史的產物,而非碧山計劃造成的——村民只要去趟縣城或者打開電視機就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區隔」,而碧山計劃也從未阻止村裡修路、裝路燈。但是周的文章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網上響起一片為碧山計劃喝倒彩的聲音。這大概是碧山計劃作為一個挑戰現狀者的宿命。

周韻對碧山計劃的一系列質疑中,最容易被歐寧和左靖所接受的是她對碧山計劃在方法層面上的質疑——歐寧和左靖所使用的語言和符號體系過於時髦和文藝,難以使村民產生參與感。這也是他們最常聽到的批評。

雙方根本性的分歧體現在兩點,其一是周韻對鄉建者身份的質疑:外來者是否有資格參與決定碧山村的發展方向?鍾永豐結合自己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驗,在8月的一次論壇上指出,周韻這種對運動者身份的質疑會將許多有能力的人排除在外,社會運動應該鼓勵多元化的主體。10月,中國當代鄉建運動的靈魂人物、三農問題專家、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溫鐵軍也在一次會議中指出:應該鼓勵多元鄉建,「鄉建本身就是一個『四無』平台:沒有領導班子、沒有上級組織、沒有人固定做籌資、沒有紀律約束——進退自由、愛來就來、愛走就走。」

其二是周韻對歐寧對士紳化和西遞宏村的旅遊開發模式的批評所展開的批評,這實際上體現了她的自由主義傾向和鄉建者的左派傾向之間的分歧。周質疑外來鄉村建設者憑什麼來想像農村應該怎麼樣,卻不質疑外來旅遊公司憑什麼用旅遊項目和挖土機來改變鄉村的環境、城市遊客憑什麼用消費偏好來改變鄉村社區的肌理。她一方面寬恕旅遊公司給西遞宏村增加的外溢成本,認為「豬欄酒吧和西遞宏村都是做旅遊生意,不應該賦予二者價值的秩序」,另一方面卻給為碧山帶來外溢效應的豬欄酒吧和先鋒書店貼上精英主義的標籤,這似乎也體現了她的價值秩序——她批判的是碧山計劃發起人在符號學意義上文化再生產者的精英身份,而不是地產開發商和城市遊客在社會經濟意義上的作為資本佔有者的精英身份。



Courtesy of Sun Yunfan

2013年秋,左靖開始修繕他在碧山的房子。這裡是施工現場。如今工程已竣,左靖計劃將由他主編的《碧山》雜誌書的編輯部搬至此處,並成立碧山書院,舉辦講座、討論等活動。

而在歐寧和左靖看來,生意並不僅僅就是生意,像豬欄酒吧和先鋒書店這樣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生意應該受到鼓勵。歐寧提到「士紳化之後村裡就看不見農民了」,周韻依此認為碧山計劃就是為了滿足一小撮人能在農村看見農民的願望而強迫農民留在農村。在歐寧看來,這個邏輯混淆了個體與整體,鄉村建設者不是阻撓某個村的農民離開土地,而是擔憂當農民不能以農業為生而全都湧入城市的時候勢必造成社會穩定、食品安全、地方傳統文化多樣性的喪失等等大環境上的社會問題,所以才致力於改善農村的狀況、改變過度城市化的文化環境,至少使一部分人能夠、而且自願以農業為生。

一開始歐寧也對這次質疑風波相當惱火,他在網上回應周韻的文章中顯得頗為情緒化,這出自於一種擔心——碧山計劃一旦失去公眾輿論的理解,和政府、開發商周旋的籌碼會更少。但其後產生的各種對話和深入討論讓歐寧認為這次質疑終歸是件好事,它讓鄉村建設的話題觸及更大範圍內的公眾。

在城市化浪潮的席捲之下,可以預見碧山這座千年古村表面的寧靜很快就會結束。黟縣所屬的黃山市目前有三條高鐵正在施工。黃山市旅遊委員會的微信賬號宣稱:黃山將迎來高鐵時代,2015年完工時東至滬杭、南至閩粵、西至鄂贛、北至首都,多則三五小時,少則一兩小時即可抵達。景區密集的黟縣很快將變得更加熱鬧。

碧山計劃對村子的發展方向雖沒有翻雲覆雨的決策權,卻有某種奇怪的影響力。2011年之前五年的黟縣政府工作報告中,西遞宏村等旅遊村每年都被繼往開來重點介紹,而碧山村則和其它村子一樣,湮沒在全縣平均數據和未來空泛的施政方針之中。而自從碧山計劃進村之後,黟縣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則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提到碧山村,確切地說,是碧山村的招商引資項目。

2012年黃山雅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碧山西北角購置原碧山小學及周邊的50畝地,開始修建一個總投資為1億元的碧雲老房子文化村,包括博物館、文化館和200間客房,現在主要建築已經封頂。2013年,香港東盛投資有限公司購買了碧山村三塊總面積為222畝的土地(其中170畝為建設用地),準備用6億元興建一個佔地61畝的Alila精品酒店和一個佔地81畝的產權式酒店,由其新成立的子公司黃山碧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黟縣政府網站上公布的與東盛公司洽談中的項目還包括五個分別展現生態大觀、百工體驗、民俗文化、創意演繹和徽派民居的主題公園。這是黟縣政府申報給黃山市2014年度十大項目的備選重大工程之一,是黟縣政府引以為傲的招商引資的一大成果。據歐寧透露,東盛董事長楊曉東在和黟縣政府簽訂的協議中作為條件特別提出要保障一年一度的碧山豐年慶,並準備贊助碧山計劃100萬元用以籌辦2014年的豐年慶。

然而,考慮再三之後,歐寧推辭掉了這筆巨款,因為他不能確定東盛公司與碧山計劃的理念能否相容。東盛原本無意購買位於碧山村東原衛生院附近的28畝農田。這塊被政府捆綁銷售給東盛的農田早在2010年已經由黟縣政府申請、經省政府批准轉為建設用地,卻一直閑置。這與國家節約建設用地的政策不符,縣政府急於找到投資商完成建設指標,希望東盛在2014年6月就在這28畝地上開始施工(東盛的兩個酒店項目還在規劃之中,尚無具體開工日期)。東盛的計劃是將這28畝地分為1-2畝為一單元的獨立別墅用地,邀請建築師或有興趣的買家自建別墅。這讓碧山計劃和豬欄酒吧深感不安,因為這裡距離豬欄三吧和由碧陽鎮的幾位大學生村官建立的村官菜園有機農場很近,北靠龍來山,西臨從山中源頭流出的未經污染清澈見底的漳河,坐北朝南方圓幾百畝地里唯一的建築就是幾戶農家和隱在兩棵香樟樹下碧山油廠原址上改建的豬欄三吧。這兒不僅是碧山水質最好、環境最美的一塊農田,也是一塊被寄予在碧山恢復有機農業傳統之厚望的實驗田——2014年初,村官菜園僱傭了十幾位村民在這裡開始耕種無公害水稻。歐寧、左靖、寒玉和小光無法想像這塊地上突然冒出十幾二十棟形態各異的豪華別墅。他們和楊曉東和黟縣政府多次溝通,建議東盛在這裡建一個生態農場,而將建設用地指標與酒店項目附近的28畝農業用地進行置換。楊曉東也接受了他們的建議,但土地用途需經縣委上報省政府來重新劃分,審批過程並不容易。目前這塊地仍然閑置着,在它的用途懸而未決的時候,歐寧和左靖都覺得他們不能接受東盛的贊助。

「現在我正在努力找其他資金,少一點沒關係,」歐寧說,「我寧願走得慢一點。」

而這28畝地只是東盛公司和黟縣政府在碧山村的開發計劃中的小配角,兩家高檔酒店和一系列的主題公園才是大菜,對此碧山計劃又將如何應對?歐寧覺得碧山計劃不可能阻擋資本進入,因為村民、政府、開發商都想搞旅遊開發,這是民心、政策、利益所向,但是他希望碧山計劃能充當一個協調人的角色,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對碧山發展的模式產生更多元的影響,讓資本進入碧山的同時不僅創造經濟利益,也能兼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產生對城市生活有借鑒意義的社區關係和生活方式上的創新。

誰的鄉村

「鄉村建設最大的困難是村民缺乏主體性」,這一點上歐寧和許多碧山計劃的批評者的看法倒是一致——按周韻的話說,村民是「被資本、權力、文化擠壓成的失語的居住者」。但其實村民中不乏頭腦靈活的經濟動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早已經用腳投票離開了這個村子。打工去新疆、浙江還是縣城?攢下的收入是存起來蓋房還是買個iPhone?小孩是留在祖父母身邊還是接到城裡?村民的主體性體現在這些選擇中。如果他們說碧山計劃和他們沒什麼關係,這也許並不代表他們「失語」了,而可能僅僅是在說他們有更要緊的事情。

「現在村裡不種田的越來越多,」歐寧家院隔壁小賣部61歲的老闆娘胡永豐告訴我,「小孩在外地條件好的,有的父母就搬過去住了,有的住不慣孩子也會寄錢回來。」90年代她和丈夫就去縣城打工、做生意,現在她管村裡的小賣部,女兒打理縣城的窗帘店,丈夫管理卡車運輸生意。90年代末,小賣部剛開張的時候主要賣農具和化肥,很快胡永豐就發現這是個夕陽產業。從2006年開始,她每天早上去縣城菜市場進蔬菜、肉類和副食品,運回碧山賣,生意越來越紅火。




Courtesy of Sun Yunfan

喜好研究碧山村史的村民汪壽昌在碧山書局擔任出納、導購和碧山旅遊免費諮詢。他手繪的碧山風景鋼筆畫已被製成一套名信片,是碧山書局銷量最好的文創產品。

汪壽昌是碧山的業餘村史專家。他和老伴舒菊珍幾年前開始不再務農,兩個兒子分別在南京和合肥定居。作為歐寧在碧山交往最多的村民之一,汪壽昌是個外冷內熱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愛好者,對碧山計劃的支持經常以提意見的形式體現,提之前先聲明:「我這個人是不討人喜歡的」,提完總結:「我這個人性格大概是不大好的。」汪壽昌依着回憶和想像繪製了許多碧山昔日的景色,也記了幾本圖文並茂的關於碧山歷史的筆記本。歐寧一直鼓勵汪壽昌多寫多畫,他想幫汪壽昌出一本碧山村史的書。汪壽昌說:「我只是個農民,壓力太大。」但我總覺得地球人是攔不住汪壽昌的,歐寧左靖都尊稱他「汪老師」,汪老師對他倆直呼其名。我理解他這種習慣性的自貶類似於買機票時順便買個航空意外險。

像汪壽昌這樣關心碧山歷史和文化身份的村民並不多,大多數村民更關心村中生活上的不便。我常聽村民抱怨夏天村裡的自來水滴滴答答半天也接不滿一桶(夏天乾旱,縣裡控制水壓),村中曾經的銀行因人口減少被撤掉了。碧山村原有的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已於幾年前被撤併到縣城了,歐寧的侄子歐建去年秋天從北京轉學到黟縣入讀小學六年級,每天和小夥伴騎單車去縣城。碧山村民由衷地羨慕西遞宏村那種遊客熙攘的熱鬧勁兒和基礎設施齊全的氣派勁兒,還有每年分紅的門票收入。

但這種通過大公司管理的旅遊模式其實會產生很多隱形的成本。一方面,遊客規模給當地帶來沉重的環境負擔。宏村和西遞在旅遊旺季每天要接待上萬名遊客,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已經嚴重污染了地下水和周邊水系。全國每年有120多所建築和藝術院校學生來西遞宏村定點寫生,隨之產生的大量含有毒重金屬的顏料廢水完全沒有處理程序,直接「滋養」當地土壤。據報道,中坤公司最近還因為在黟縣二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範圍內建設度假村、在黟縣境內的四個項目未通過環保驗收手續而遭到黃山市環保部門的處罰。另一方面,城市高收入遊客的消費能力也大幅拉高了本地物價,增加了本地人的生活成本。黟縣縣城裡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物價都向全國5A景區水平看齊。

更重要的是,由旅遊公司主導的經營模式並不能使村民成為社區經濟的主體。以宏村為例,中坤集團與黟縣政府的合同規定每年門票收入中的33%返還給當地政府和村民,其中的大頭歸黟縣政府,8%給宏村,村委截流後剩下的再分給1280名村民。據《法制周末》報記者2014年7月的報道,2013年宏村人均分得的門票收入只有2800元,不足當年8億門票總收入的0.5%。社區原本的多樣化的生活方式被一切為了吸引參觀和消費的單調節奏所取代,抑制了本地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歐寧說:「西遞宏村的村民也就是賣賣茶葉蛋,每天晚上一有遊客進村就蜂擁而上,拉遊客到自家開的農家樂住宿。村裡很多店鋪都是旅遊公司出租給外地人在做。而原本有機的鄉村完全變成迪斯尼一樣的主題公園,生活成了表演,鄰里關係也變成了搶生意,我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有尊嚴。」




Courtesy of Sun Yunfan

碧山禮堂中,村幹部在指導幾位村民為一次黟縣政府組織的村際文化聯誼活動排練扇子舞。

除了豬欄酒吧和碧山書局以外,碧山村目前的業態還包括原本村中就有的泰來農莊、碧山村西的一間招待所、村中供銷社一間、小賣部四五間、麻將室四五間、糖果廠一間。碧山計劃到來之後,提供平價餐飲住宿的泰來農莊逐漸吸引了一個以學生和背包客為主的消費群,在黟縣調研手工藝的安徽大學學生們幾乎成了泰來農莊的「永久居民」。最近左靖在北京舉辦一個介紹黟縣手工藝的展覽,還帶着泰來農莊的大廚俞春前往北京開授了一個為期兩天的黟縣美食工作坊。雲門塔下一家名叫古味園的家庭作坊式糖果廠也常年為豬欄酒吧和慕名尋來的遊客提供手工製作的黟縣特色糕點。

要激活一個社區的經濟,當然還需要更多樣化的業態和創業的人才。美國城市人口在1910-20年間第一次超過農村人口,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字顯示整個二十年代平均每年有200萬人從農村湧入城市,而同時每年從城市回歸土地的人口居然也高達130萬。在中國,這種人口大規模迴流農村的情況還沒有出現。

歐寧在社交媒體上與一批碧山村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保持着聯繫,常勸談他們回鄉創業,還在微信上發佈碧山通訊,向背井離鄉的碧山人通報村裡的各種變化。大年初二我隨歐寧拜訪了村裡一些回鄉探親的年輕人,迥異於城裡人對農村青年都是殺馬特和洗剪吹的印象,這些走出碧山的年輕人和城市已經無縫接軌了,穿着低調時尚的王婕羚和王堃姐弟倆都在上海工作,在一家大型連鎖零售公司擔任會計的王婕羚覺得「上海節奏很快,壓力很大,都長痘痘了」。當問到家鄉哪方面最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在廣西學習園林設計的施暢直言「錢太少」,在上海一家造船廠工作的王堃認為「在農村沒有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機會」。在合肥上大學正準備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盧葦葦則說:「我覺得自己性格不適合在農村生活,農村太安靜了,活着一點動力都沒有,只有在城市裡才能讓自己跟着城市的節奏變得更優秀。」

碧陽鎮的六位大學生村官大概是鎮上最認同碧山計劃的年輕人。2011年和2012年秋天他們被政府派做志願者,幫助豐年慶的籌備工作。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個非常新奇的經驗,畢竟豐年慶中的各種思想碰撞的活動和研討會與他們在農村的日常工作以及此前的校園生活太不一樣了。2012年第二節豐年慶轉入地下之後,我在泰來農莊遇到大學剛畢業一年的村官吳童俊,他告訴我他曾經也是個理想主義者,但是參加工作以後很快就變得世俗了,可是和碧山計劃的團隊一起工作的經歷彷彿又點燃了他心裡的火花,他說:「我甚至希望能徹底加入這個團隊。」在那種澎湃的地下節日氣氛里,人們似乎很容易產生類似的一時衝動。兩年後,這位有抱負的年輕人還是選擇了到大城市去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他現在合肥市從事豪華汽車銷售工作。

想法稍有不同的村官張昱今年26歲,圓臉短髮,話不多,行動爽利。她從小在黃山市長大,大學學的是會計,畢業時偶然考上了村官,被分配到碧陽鎮的南屏村,每日工作中調解鄰里糾紛,三年下來已經學得一口流利的黟縣方言。她覺得自己很適合在農村生活。參與了兩屆碧山豐年慶的籌備工作,她對可持續農業產生了興趣,萌發了開網店為農民增收的念頭。2012年,她和另外兩位村官一起建立了一個村官菜園的微博帳號,圖文介紹黟縣一些土特產的種植和製作過程,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粉絲之後,她們於2013年建立了村官菜園的淘寶店,如今代理當地27家農戶的10餘種特產的網上銷售,包括中華蜂蜜、筍乾、豆腐乾、蘿蔔乾等,所得收入扣除包裝運營費用外,全部返還給農戶。2013年村官菜園為這些農戶創造了從幾百元到2000元不等的網上銷售收入。



Courtesy of Zhang Yu

2014年10月,碧山村官菜園的第一批無公害水稻豐收,創建人張昱坐在堆滿了稻米的拖拉機上。

2012年秋天,歐寧帶張昱參加了第四屆全國社區互助農業經驗交流會,回來之後張昱就開始構想成立一個有機農場。碧陽鎮政府對這個想法很支持,撥款流轉了16畝碧山村外豬欄三吧對面的土地作為村官菜園的試驗田,使用期10年。張昱和小夥伴們做了很多調研,2014年春天開種無公害水稻。「我們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但是也不打算叫它有機水稻。」張昱說她知道國外對有機食品的認證是很嚴格的,而這裡的土壤和水都達不到有機種植的標準。「好在我們的培育秧苗的那塊地以前完全是荒地,所以沒有農藥殘留,慢慢來吧。」她們給菜園裝上了太陽能滅蟲燈,按照村民間互相幫工的勞資水平僱傭了十幾位輪流幫忙的村民,再加上親朋好友隔三差五的無償勞動,精心耕作了六個月,終於在10月收穫了7000斤無化肥、無農藥、無除草劑的「昱田米」,保本價定在25元一斤,兩周內已經通過微信的銷售平台賣出5000多斤。扣除種子、人工和包裝運輸成本,會計專業出身的張昱合算下來,農場的第一年運作小虧一點,但這個情況已比她原先準備「至少要虧損三五年」的預期要好得多,張昱感謝「老天爺給面」,自己將再接再厲,今後還打算效仿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WWOOF)用Facebook吸引國際志願者到碧山來幫農。

誰的共同體

2010年,仍在北京的歐寧在一本勾畫著碧山共同體藍本的筆記本里寫到:「如何在今天創造一個烏托邦...選址:碧山,領袖:無,人口:從網絡徵集...」歐寧說他使用「烏托邦」這個字眼是想提醒自己實現的可能幾近於無。但說到底,碧山共同體的設想是一個在世界各地並不鮮見的Intentional Community——大陸多譯為「理念社區」或是「共識社區」,台灣有一個譯法叫「意識社區」。成員只需對基本社區規則有一定共識,但是加入社區的選擇是個人的有意而為。多數社區會通過糧食耕作來減少對貨幣的依賴,通過共居實踐——共用廚房、洗衣間等公用設施來減少資源浪費,公共議題通過討論來達成共識決策。雖然兩屆豐年慶讓碧山計劃名聲大噪,碧山共同體還處於雛形。談得上有意加入的「成員」扳着手指頭就能數出來,除了碧山書局營造的公共空間以外,共居和自給自足的實踐也還未展開。這種社區營造的實踐在中國面臨雙重的挑戰:一方面是要從威權政府手中爭取到公民對生活環境、居住空間、社區關係的自主權,另一方面也要求成員放棄一定的身份差異和財產佔有慾,通過合作、分享與分擔來營造社區。而今天的中國,「公民社會」是一個敏感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極低,社區營造的實踐正如歐寧所預見的那樣充滿挑戰。

2004年,寒玉和小光厭倦了在上海的城市生活,在西遞村購買了一棟被村民當豬圈使用的明末老宅,一番修繕後用於自住。他們動手能力極強,又好客,秉承着變廢為寶、以土為榮的審美原則,一番折騰之後,在西遞的舒適又親切的家就成了各路朋友輪番造訪的據點,久之招架不住,索性改成民宿,名曰「豬欄酒吧」。於是到碧山物色新宅,他們將碧山村口漳河邊上的一座閑置的清末大宅修整成了豬欄二吧,接着這個故事又重複了一遍,這才有了碧山老油廠改建成的豬欄三吧。寒玉管設計,小光管施工,二人修房子如寫詩,推敲成癮,豬欄三吧施工三年了還在雕琢。豬欄酒吧里為客人提供來自碧山當地的有機食材和手工作坊土法製作的糕點。器皿擺設中也有許多是來自當地手工藝人的作品。寒玉性格熱情,作為碧山村首屈一指的大戶,常在碧山計劃團隊落魄時仗義施援,提供活動場地和美食。而小光則比較內斂,非得幾杯酒下肚才會拿起吉他唱歌,雖然和碧山團隊私交甚篤,也非常關心村子的發展動向,卻願意和碧山計劃保持一點兒距離:「我們是在這裡生活和做民宿,碧山計劃是做鄉村建設,我們支持碧山計劃,但是豬欄酒吧是獨立於碧山計劃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豬欄這樣的高檔民宿是相對理想的一種業態,它為農村社區創造稅收、提供就業機會、鼓勵村民恢復有機農業和手工藝的傳統、不污染環境、不需要大型基礎設施投入、吸引來的遊客規模小並且比較尊重本土文化、不至於打亂社區成員間熟人社會的狀態、也為來自城市的消費者提供比星級酒店更為本土化和個性化的旅遊體驗。而它不菲的價格也敦促人們重新估價優美的環境和閑適的鄉間生活。豬欄品牌因其獨特的魅力,曾被Lonely Planet、紐約時報旅遊版、華爾街日報和許多國內知名媒體報道,入住常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有價有市,說明文化環境在改變。

歐寧在2011年購買的一座民初老宅坐落在村中心的一條「主幹道」上,像村中多數還有人住的老宅一樣,前門後門都經常敞開着。這座客廳的匾額上刻着「振德堂」的院落在文革期間曾被用來接待下鄉知青,現在被歐寧命名為「水牛學院」,用以表彰碧山稻田裡常見的水牛,簡稱「牛院兒」。室內經過寒玉和小光的簡單改造,古樸而舒適。出門右轉是小賣部和麻將室,左轉是老年活動中心和的村中婦女每晚跳廣場舞的村禮堂。當時的另一佳選位於村口,較為清靜。歐寧選擇了進村,他說他喜歡「火熱的生活」。



Courtesy of Leah Thompson

三位村民站在堆滿雜物的汪氏祠堂名賢堂中。這座建於清代的祠堂是碧山村僅存的幾座祠堂之一,年久失修,瀕臨倒塌。現在已由碧山汪氏後人成立的雲門文化公司接手,準備整修建立一個鄉村教育中心。

碧山村中僅剩的三座汪氏祠堂的命運都因為碧山計劃的到來而產生了轉機。2011年豐年慶籌備期間,當碧山計劃團隊成員第一次打開緊鎖了多年的汪氏大本堂的門的時候,發現祠堂內地面上積累了厚厚一層蝙蝠糞便。清理乾淨後,大本堂在兩次豐年慶中都被用作展覽空間。2013年9月汪壽昌還帶我和湯麗莉參觀了瀕臨倒塌的名賢堂,當時的名賢堂里養着兩隻豬和一群雞,東倒西歪的梁木間堆放着許多壽材、農機和雜物。我們拍了些照片並寫了篇報道。原本在北京經營茶葉生意的當代徽商、碧山子弟汪程龍在微博上看到了關於名賢堂的近況的討論,決定要做點什麼。他回村成立了雲門文化公司,隨後申請到了中國教育部主管下的陶行知教育基金會的資金,準備將名賢堂整修之後用於建立一個鄉村教育中心。

2013年,碧陽鎮政府將同樣閑置的汪氏祠堂啟泰堂授權給南京先鋒書店無償使用。先鋒在碧山的分店緣起於歐寧2010年在碧山計劃的藍本里寫下的設想:建立一個書院和一個書局,承擔圖書館、鄉村文獻檔案館和鄉建書籍出版社的三個功能。先鋒書店創始人錢曉華與歐寧是相識18年的老友,當年歐寧為先鋒書店取了Librairie Avant-Garde的法文名字,還設計了其沿用至今的標識。2011年錢曉華應邀參加第一屆碧山豐年慶之後,決定在碧山開辦碧山書局,希望能用先鋒品牌的號召力吸引黃山地區的遊客到碧山來,依靠遊客的消費收入來為碧山村民提供一個公益圖書館和公共空間。

為此,歐寧專門於2013年9月在牛院兒召開了一次村民代表座談會,介紹了碧山計劃過去兩年內的工作,並討論南京先鋒書店進駐碧山的議題。村民代表大多很期待碧山書局的開業,也很讚賞一次次來到碧山走家串戶的錢曉華,但同時也擔心他會虧得血本無歸。汪壽昌是支持派:「這總算是件看得見摸得着的事!」小賣部老闆娘胡永豐則屬於不折騰派:「錢曉華人蠻好的。如果他想賺錢,應該學隔壁」,她下巴一揚,示意隔壁天天人滿為患的麻將室。退休小學校長丁啟濤則擔心開辦書局會讓碧山村委的農家書屋受到冷落,他再三叮嚀歐寧:「到時先鋒書店一定要給農家書屋捐書。」




Courtesy of Leah Thompson

碧山農家書屋裡,一位村民抱着她的孫女來串門。

農家書屋從屬於政府體系,資金無憂,但統一選購的書品種少,主要是農業科技和保健類書籍。因歐寧和左靖在社交媒體上的號召力,碧山的農家書屋時常能收到來自各地的捐書包裹,遠比別村藏書豐富。但其管理方式尚有很大進步空間:書籍都擺在辦公室的書櫥里,政府採購的書最觸手可得,而讀者需要穿越最長的距離,繞過兩張管理員辦工桌,才能看到靠牆的書櫃里玻璃櫥窗後面的民間捐贈的各類圖書。村民借書需要辦理借閱證並逐本登記。從登記本上看,春節期間保健類書籍最受歡迎,再就是兒童讀物。但農家書屋的少兒讀物只在寒暑假才擺出來,平時不允許借閱,因顧慮會影響孩子們學習。

2014年五一,碧山書局開業。先鋒書店素以豐富的人文書籍和慷慨的閱讀空間聞名,碧山分店也不例外。從南京運來的數萬書冊圍繞着啟泰堂的天井,從地面一直碼到屋檐,大殿里則擺放着數排寬敞舒適的閱讀沙發。這兒還有別處所沒有的特色:天井左側有徽州地方史專區,右側有鄉建書籍專區,而在二樓雅座看屋頂粼粼的瓦片是種奇特的體驗,沒見過的人不會明了。碧山啟泰堂因為恢復了日常性的多種使用功能而顯得元氣渾然,秒殺周遭一眾旅遊村中標本似的祠堂。

在七月初這次質疑碧山計劃的網上爭議中,碧山書局卻當了回炮灰,不少網友聽說書局兼售咖啡和文創用品便指責先鋒書店到農村純屬作秀,而碧山農家書屋才是實實在在為村民服務。碧山書局似乎冒犯了城裡人對農民和農村固有的印象,這些指責基於這樣的假設——咖啡、文創用品所代表的中產階級消費模式不屬於農村,農民的閱讀胃口僅限於農家書屋裡的農技和計生書籍,無需更多的選擇。而碧山計劃的支持者們則認為:這些指責不僅忽視了造成城鄉文化差異的根本原因正是農村文化資源的缺乏,也忽視了碧山書局對於碧山村民的公益性質,它為碧山村提供的是一個開架式的綜合圖書館、一個社區公共空間和一個旅遊資源,將碧山書局與農家書屋人為的對立起來,無它,鄉愿而已。

一個年輕的考察團

2014年正月初二晚飯過後,一個中學生和家長團體一行約三十多人到訪牛院兒。來自江蘇江陰的優微成長公益社團是在家長們的推動下成立的。每次活動由學生在QQ群里倡議,自願報名。第一次活動是去安徽一所學校支教,第二次是去貴州考察少數民族公平貿易,第三次來到碧山。家長們願意犧牲春節假期陪同孩子們到訪碧山,這令歐寧感到頗為驚訝。但家長們認為他們的教育觀念並不另類。一位媽媽說:「我們不過是想給孩子增加一點人道主義的、關愛他人的教育,這是與國際接軌的普世價值。」

當晚,歐寧架起投影儀,為優微社團的同學和家長介紹了碧山計劃和他過往的項目,也梳理了他龐雜的興趣譜系。講座超過兩小時,從德國行為藝術家約瑟夫·波伊斯到法國情景主義者居伊·德波、從中國鄉村建設的歷史到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從環境運動到CSA模式,歐寧沒有因為觀眾是中學生而對講座內容做任何裁減。他覺得正如他高中時代在湛江一中某位老師辦公桌上發現的那本改變他一生志趣的朦朧詩選,每次講座都有可能開啟某位聽眾命運中某扇隱秘的法門。

講座後的問答環節是各種妙趣橫生。首輪提問焦點集中在歐寧的侄子身上——歐建比優微社團最年輕的成員僅小兩歲。感同身受的中學生們沉吟道:

「大人到農村來搞鄉村建設是可以的,但還是應該考慮小孩子的教學質量的吧?」

歐寧說:「小學時期玩好就行了,我也不強求歐建將來一定要考取名牌大學。」

又問:「如果以後想在中國發展,不去一個好一點的大學,恐怕對他以後的前途會有一定的影響吧?」

歐寧說:「想在中國發展才更應該在現實中歷練,中國的名牌大學水平不過爾爾。」

再問:「那,外國的名校總是很牛的吧?」

歐寧被打敗了:「你們就那麼迷信名校嗎?外國名校都把中國家長當銀行提款機。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最重要的是自學能力。」

社長繆雨蘅有着同齡人中少見的篤定與機敏。從媒體上了解到碧山計劃之後,她主動聯繫歐寧,組織了這次碧山之行。她的父親繆秉燁正是江陰一家銀行的行長,針對歐寧在講座中談到的一些碧山計劃面臨的困難,比如缺乏政府的支持,繆先生問:

「你有沒有嘗試給村書記洗腦?」

歐寧笑:「洗不了。」

「有沒有栽培下一任書記?」

歐寧大笑:「栽培不了。」

最後,繆先生建議歐寧:「那你乾脆自己當吧!」




Courtesy of Ou Ning

2011年歐寧(左一)、左靖(右一)與設計師小馬和橙子(右三與左二)在安徽涇縣尋訪手工藝者。

這時,另一位爸爸幽幽地說:「在中國,要成事,還是要走上層路線。」

後來歐寧表示那天聽了繆先生勸他當村支書的建議確實為之所動,付之一番思量。我驚異於他居然會考慮入黨,他卻自認就算入了黨選上支書也無法勝任:一是與村民溝通的能力不足,二是處理夢辦(中國夢辦公室)、美辦(美好鄉村辦公室)、群辦(黨的群眾路線辦公室)日常工作的能力不足。

經過一天的考察,大年初四早上,優微社團再邀歐寧進行彙報座談。一個上午,針對村中的古建保護、垃圾處理及農村土地流轉幾個議題上,同學家長輪番各抒己見。歐寧告訴同學們因為農村的宅基地是集體所有,所以其實他和朋友們在碧山購買的房子並不受現行法律的保護,但是他還是反對農村土地入市,因為一入市農地很快會被大資本壟斷,貧富分化還將加劇。

在討論彷彿自然地滑向一個尾聲的時候,一位戴着眼鏡文質彬彬、身穿綠色防水戶外運動夾克的初中男生直率地發表了一番批評:首先,他認為徽州文化不一定值得保護,因為「清朝就是因為傳統文化而滅亡的」;其次,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該留在農村,因為「讓那些對社會有用的人留在農村是浪費人才」;最後,中國要發展經濟,必然要犧牲農村,因為「城鄉之間總有一個犧牲者,不可能人人都是李嘉誠,如果人人都是李嘉誠,誰去掃馬路?」


歐寧抓住時機為同學們介紹中國當今知識界的新自由主義和左派之爭:

「這位同學的問題提的很好,可以說是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主張一切問題都交給市場來解決,在今天的中國也很有代表性。但是為什麼是他們當犧牲者,為什麼不是你來當犧牲者?這就涉及到社會公正的問題。在市場逐利的邏輯面前社會的公平、正義、歷史傳統等都會被犧牲掉。而且你想想看,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族群沒有歷史,就如同一個人沒有記憶,你怎麼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最後就窮的只剩下錢了。」

無奈這位同學心中的新自由主義信條自巍然不動:「美國的歷史三百年不到,它是全球第一強國。」

歐寧頹然:「如果你偏好公平正義,那你就會成為左派,如果你偏好經濟發展、強大,那你就會成為新自由主義。」最后座談會在條幅和旗幟下歡快的集體合影中結束。

細微的變化

五月初,我又一次來到了碧山,村口通往縣城的大路兩旁,剛收割完的油菜花桿成片地鋪在田裡,像極了表現主義畫家安塞爾姆·基弗筆下的大地,路旁的桑樹下紫黑的桑椹熟落滿地。張昱這兩個禮拜天天睡不踏實,一有風吹草動就跑到村官菜園來看她的秧苗。育秧田裡映着青天白雲,還插着許多桑樹枝,每枝上面都系著一個迎風氣鼓鼓的紅色塑料袋。張昱說這是村民給她支的招兒,她指着田邊緣的幾株歪到的秧苗說:「這個辦法挺有效的,不過還是被鳥兒吃了一些。」總體來說,村官菜園的第一批無公害秧苗長勢茁壯,月底就可以插秧。

左靖在碧山的房子基本裝修完畢。「我準備做個碧山書院,作為《碧山》雜誌的編輯部做些出版工作,平時也可以開開講座。」安大學生歷時三年的黟縣百工調研工作也告一段落,他們記錄的九十多種當地的手工藝連同手工藝人的聯繫方式一併收錄在即將出版的《黟縣百工》一書中。「我打算寄一百本給中國的設計師,他們有了靈感可以直接聯繫這些手工藝人,與他們合作。」左靖家中擺滿了各種竹編器皿,正在籌備一個月後將在安徽大學舉辦的《黟縣百工》項目展覽。他提起一個線條很現代、邊框有幾何圖案裝飾的瘦長竹筐,說:「這個是古代文房裡裝捲軸畫的筐子。」又提起一個蘑菇形下面中空的竹編物件,說:「這個是古代冬天給小貓取暖用的,下面可以放一小盆碳,貓就卧在上面的竹扁里。」

村口大路旁的一片茶園裡,我碰到家離牛院兒不遠的何先生和丁太太,他們不願意告訴我自己的名字:「我們是農民,拍出去會被人笑話的。」老夫婦倆的四季圍繞着油菜花、茶園、稻田、桑田轉悠。今天二人都穿着圍裙,帶着老花鏡,丁太太笑着說:「採茶不戴眼鏡看不清楚呦!」她採過嫩葉的地方,何先生隨後就揮舞着大剪刀來修枝,他們的小白狗安靜地趴在放着茶水和午飯的竹籃旁。我問他們去過碧山書局嗎,何先生說:「經常去啊,下雨天、沒事兒的時候就去看看書。我很喜歡,縣城裡都沒有這麼好的書店。」

此刻的碧山書局剛開張兩個星期,唐雪任店長,汪壽昌任收銀員兼碧山一日游義務諮詢。汪壽昌自豪地告訴我他繪製的碧山風景明信片是碧山書局的明星產品之一,五一假期就賣出近百套。錢曉華原本制定的書局營業時間是下午一點起,可汪閑不住,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留在書局外牆上,如果早上有遊客來,他隨叫隨到。「這許多書露天擺在這裡,颳風下雨、賣不出去都要賠錢,我早點來能多賣一本是一本。而且外面的人大老遠跑到這裡來,碰到沒開門,多掃興!我基本上每天早上都來。」



Courtesy of Leah Thompson

碧山日出。遠處建於清代的雲門塔是碧山村的地標。

書局院子里停着幾輛供遊人使用的單車。二樓的咖啡室里有位娃娃臉、戴眼鏡、笑容滿面的年輕人正在清理咖啡機——從小在黃山市長大的程李星樺是張昱的好友,五一期間被介紹到碧山書局幫忙。他在家人的壓力下今年第三次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今天剛好放榜,他發現分數一年不如一年。唐雪和汪壽昌都恭喜他,如果落榜就可以安心加入碧山書局了。唐雪和小程商量怎樣完善書局門口小黑板上的地圖,還要開始為村民提供免費的茶水,希望這樣可以吸引他們上書局二樓來嘆風景。

我不由想起美國每個小鎮上都有的遊客資訊中心,外來者在那兒可以得到免費的地圖,購買明信片,了解當地歷史,諮詢餐館、徒步路線的推薦等等。碧山書局裡這幾位富有親和力的工作人員已經完全承擔了一個遊客資訊中心的功能。與西遞宏村吸引的那種團體大巴購票留影的旅遊模式截然不同,他們吸引的是今天中國越來越多的背包客和自駕游者。

在城市人口剛剛超過農村人口的今天的中國,不管是城裡鄉下,大多數人仍難以抵擋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堵車霧霾在所不惜。人們不容易相信農村的實踐能產生什麼對於城市有借鑒意義的逆城市化成果,所以很樂得調侃碧山計劃螳臂擋車,不自量力。說到鄉建,國人的想像不外乎民國先生鞠躬盡瘁教農民識字的聖人型實踐,再不然就是知識分子跟農民學種田那種文革宣傳海報的畫面,帶着這種預期來看碧山很容易發現一種斷裂感——外來精英、政府和村民三者說著完全不同的話語,而看不見三者間的聯繫和交集。

但待的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村裡說著不同話語的遠不止三個主體,村民之間絕非同質,歐寧、左靖、寒玉和小光這幾位二十多年的好友之間也有爭論,還有村官菜園、碧山書局、村委、泰來農莊、供銷社、小賣部、投資公司、準備加入碧山的外地人、準備回歸碧山的碧山人、在外地觀望的碧山人、以及更大的社會公眾,一個生動豐盈的社區本應如此。這麼多主體之間,摩擦、爭議難免,但大家在交流,願意以討論—計劃—實踐—調整的方式來探索新的可能性,這是碧山村的幸運。

一天黃昏,我和湯麗莉在村裡遛彎,金髮碧眼身高一米八的她在村裡經常引起圍觀,而我則被當成地陪,只是還不能勝任黟縣方言和英文的同聲翻譯。那天遇到一群在暮色中聊天的村民,當得知我們來自紐約時,一位大爺說:「為什麼來我們這麼小一個地方?我們在地圖上就是一個芝麻點。」劇本到這裡還很熟悉,可還沒等我來得及翻譯,另一位大爺開口了:「嗨!紐約在地圖上還不是個芝麻點?我們都是地球村裡的一個芝麻點。」

孫雲帆為自由撰稿人,現居紐約。

在智利,邂逅聶魯達的流年與愛情

紐約時報
旅行  JOYCE MAYNARD

在聖地亞哥邂逅聶魯達


這些住所見證了聶魯達與瑪蒂爾德·烏魯蒂亞的愛情,也處處詮釋着他的夢想。

參觀聖地亞哥的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故居,是機緣巧合。我和丈夫吉姆(Jim)遊覽了智利的許多地方,打算在首都聖地亞哥逗留一天。

乘坐纜索鐵路到大都會公園(Parque Metropolitano)山頂遊玩,似乎是遊客們必選的經典旅遊項目。回到山下時,我們距離La Chascona只有一個街區。那是聶魯達1951年為秘密情人瑪蒂爾德·烏魯蒂亞(Matilde Urrutia)購買的房產(他那時仍與第二任妻子德里婭·德爾卡里爾[Delia del Carril]保持着婚姻關係)。或許值得一看吧,但我也沒抱太高期望。
我在旅行時參觀過不少名人故居,結果總是發現,我最渴望一睹為快的東西(藝術家主人的畫作、她的書桌或畫室)要麼已經變賣,要麼送到了博物館。拋開藝術家不談,多數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房間還有舊傢具(但有一個例外: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在墨西哥城的故居藍房子[Casa Azul])。

我打算在禮品商店選一本聶魯達的詩集。在旅行的最後幾個晚上,我向吉姆提議,我們為對方大聲讀詩,或許還可以背誦幾首,花些時間研習西班牙語。除此之外,還可以做點浪漫的事。還有誰比聶魯達更能撩撥情慾呢?

然而一踏進La Chascona的花園,我立刻改變了主意。「我要在這裡多呆一會兒,」我一邊看錶,一邊輕聲對吉姆說。我已經開始擔心,關門前的兩個小時不夠用了。

吉姆知道,我不可救藥地痴迷於收藏,被別人視作垃圾的某些東西,我卻視若珍寶。如今,在榮獲諾貝爾獎的智利詩人、左翼支持者聶魯達的家中,我好像發現了一個志趣相投的人。

我甚至還沒有踏進前門,僅僅看到裡面的花園時,心情就立刻激動起來,彷彿遇到了一家格外吸引人的古董商店,或者是一場似乎能淘到寶貝的庭院舊貨甩賣。這裡具備了此類事物的全部特徵。

我還有另一個發現:一個與聶魯達的詩歌並非毫無關聯的元素。如果他與瑪蒂爾德的感情就像他詩歌里描述的那樣,是他生命中的摯愛,那麼這所房子就是二人演繹這場戀情的舞台。「這裡是麵包,酒,餐桌,寓所,」他在《愛情十四行詩一百首》寫道,「男人的,女人的以及生活的必需品。」

在門口,我看到了各色的鍛鐵戶外傢具和鑲嵌瓷磚、繪着飛鳥和藤蔓的拱門、手工鍛造的旋轉樓梯、來自船舶浮標的玻璃球、橘子樹和天使雕像。這時我就意識到,無論我多麼喜愛聶魯達的詩歌,真正拉近我與這位已故40多年的詩人距離的,是他對室內裝飾的品味。

實際上,不光是室內裝飾。聶魯達不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位收藏家、住宅建造師,夢幻空間的設計者。

La Chascona(指的是瑪蒂爾德狂亂的頭髮,聶魯達詩歌中反覆出現的元素)是我最喜歡的那種住宅——那是一個男人新奇、古怪、誇張的創造,每件物品對他來說都承載着深刻的情感意義——不是因為它們的內在價值或傳統美感,而是因為它詮釋了創造者的夢想。

這裡也是一個真正浪漫的居所,總是能聽到鳥兒的鳴唱,蜿蜒穿過宅院的潺潺水聲,叮叮噹噹的鐘聲,到處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件、護身符和給愛人的私密訊息,(我猜想)來訪者只能解讀其中很小一部分。直到我參觀的當天,我只知道聶魯達寫過《二十首情詩》。但這所房子本身就是一首情詩。

La Chascona一點也不像弗吉尼亞的蒙蒂塞洛莊園,或者凡爾賽宮。它也不像波士頓的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Isabella Stewart Gardner)之家,那裡如今是一間很棒的博物館,是我的最愛。與這些地方不同,你不會在室內裝潢作品中找到聶魯達的房間設計——這裡沒有路易十六時期風格的扶手椅,也沒有品位高雅但毫無新意的組合傢具。在聶魯達的房子里,你會在頭頂發現一隻火烈鳥的標本,看到一匹真實大小的銅馬,或是一隻比實物大50倍的男鞋。

我發現我愛極了這些裝飾品。《建築學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中的房屋設計或許很美,但我希望房間能夠講述居住者的故事,展示出幽默感、戲劇性,還有最重要的,再現一個充滿激情的靈魂。

聶魯達是一名感官主義者。這一點在他的詩歌中顯露無疑:「我渴望你的雙唇,你的聲音,你的頭髮。安靜而饑渴地,我遊盪街頭。麵包滋養不了我,黎明讓我分裂,一整天我搜尋你兩腳流動的音響。」

在他居住的空間也能看出這一點。邁入低矮狹窄的過道,進入餐廳,我們就可以知道:住在這裡的人熱愛美食。餐桌很長,擺放着英式瓷器和墨西哥的玻璃器皿,以及造型怪異又精美的碟子,椅子擺放得格外密集,顯示出曾經的親密和融洽。

聶魯達的座位一目了然:當然是坐在主人的位置。通過語音嚮導,我得知他喜歡為聚會盛裝打扮。他收藏了各種禮帽,有時會畫鬍子。他喜歡通過一個專門的小門進場。廚房一直是嚴格的禁區。魔術師如果想吸引觀眾,就不會展示魔術是怎麼變出來的。

我這裡只能列舉一小部分特色鮮明的傢具和物品。有些東西單獨來看可能很醜,甚至有點庸俗。但正如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所說,藝術在組合中誕生。

在La Chascona,我們發現了裝裱簡陋的卡拉瓦喬作品的複製品,毛絨動物玩具,60年代風格的福米加(Formica)傢具塑料貼面,還有一個大眼睛的活動雕塑(也是純粹的1960年代),旁邊放着幾張非洲面具。這裡還有一隻法國皮沙發,萊熱(Léger)的原版瓷器頭像,以及聶魯達的友人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為瑪蒂爾德製作的雕像,亮點是讓這座房屋得名的她美杜莎似的紅髮。

進入卧室之後,我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這名男子對這個女人的感情似乎太過強烈,以至於一群遊客闖進來,帶着耳機走來走去,顯得很不應該(兩個幸福的戀人做一個麵包,一個月亮落在草地上。他寫道,「行走,他們拋下了兩個影子一起流動;醒來,他們留下一個太陽空虛在床」)。

床上蓋了一塊簡單的白床單。梳妝台上:一瓶香奈兒5號香水,一隻手鏡,沒有太多其他東西。不過,仍然散發著激情的味道。

參觀結束後,我在禮品商店買了幾本聶魯達的作品,還給丈夫買了一頂聶魯達式的鴨舌帽。但這次參觀讓我更好奇了——不是對詩歌,而是對詩人本身和他的住宅。

我們原計劃把剩下的時間留給聖地亞哥。但是在得知聶魯達還有另外兩處故居,以及他和瑪蒂爾德在他人生最後20年住在那裡之後,我就像着了魔一樣。我向吉姆提議(不,比提議更加迫切)去參觀這兩處故居——一處是瓦爾帕萊索的La Sebastiana,另一處是Isla Negra,建在智利岩石遍布的海岸上,距離前一個有幾小時的路程。

這是我旅行時最盼望發生的事情之一:精心制定的計劃和行程被打亂,因為一個臨時決定而前往全新的目的地。

一小時之後,我們安排好了一切:租一輛車去瓦爾帕萊索。訂了一晚的酒店。參觀完La Sebastiana之後,再驅車去Isla Negra。

吉姆喜歡開車,而且喜歡開得很快,因此我們選擇了一輛頂級的寶馬285M敞篷車。我們很激動,至少我是這樣。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次浪漫的探險(有點像《儷人行》[Two for the Road],只不過少了艾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我想要把見證了巴勃羅和瑪蒂爾德愛情的三處故居全部參觀一遍。但是實際上,我真正想了解的是他們的故事。

我們開着車向瓦爾帕萊索進發,一路上是迷人的鄉村風光,包括許多智利的釀酒廠。沿着高速路行駛了20英里後,天好像要下雨,我們都有些筋疲力盡,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忍不住去想像巴勃羅和瑪蒂爾德如何放棄了在首都的可愛家園,來到佛羅里達山高處這個陌生的地方。這所住宅俯瞰着瘋狂的瓦爾帕萊索港市。在這座城市,沒有兩條街道是平行的,許多車道是單行道,卻沒有指示牌。

La Sebastiana是1959年從建築師塞巴斯蒂安·科利亞(Sebastián Collado)手中購買的房產,後者在房子完工之前去世。房屋以他的名字命名。儘管聶魯達為了給情人驚喜,獨自購買了La Chascona, La Sebastiana卻是他和瑪蒂爾德(第三任妻子)共同購買的。他們在1961年慶祝房屋竣工,舉辦了一場著名的晚宴,在隨後的新年慶祝活動中,友人們聚集在海港觀看了焰火。

我們花了一個下午和晚上遊覽了瓦爾帕萊索——吉姆說,這個令人沉醉的地方好像是新奧爾良和舊金山的結合,又混合了一點巴黎拉丁區的味道:一家提供皮斯科酸酒的潛水酒吧里播放着30年代爵士樂,石子路彎彎曲曲通向河邊,壁畫和纜索鐵路,茂盛得溢出了花盆的鮮花;在路上遊盪的狗。

第二天早上,我們來到了La Sebastiana。與La Chascona一樣,聶魯達的這處房子也有一個長滿了盤根錯節植物的入口,以及鑲嵌着馬賽克瓷磚的走廊,秘密花園,樓梯間,低矮的門和天花板,讓人感覺好像在一條船上——這正是聶魯達的設想。儘管他從來沒興趣真正駕馭一條船,房子裏海洋的主題無處不在。

這也是一個完全被吧台佔據的房間,餐桌上擺放了更多的彩色玻璃杯,床尾有一張瑪蒂爾德的梳妝台,聶魯達在晚年買的一隻綿羊玩具,用來代替幾十年前當他還是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時,丟失過的一隻心愛玩具。

屋裡還有一隻旋轉木馬和一個音樂盒,一套木船收藏品,幾張地圖(其中一張可追溯到17世紀)。聶魯達給自己打造了一間美妙的寫作室,到處是這位詩人與名人朋友(其中有畢加索[Picasso]和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以及傑出作家(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合影,還有他1971年榮獲諾貝爾獎時拍攝的照片。

就像他的其他住所一樣,辦公空間的亮點是一系列的青銅手部雕像,桌子旁邊有一個水槽,讓他可以保持寫作之前洗手的習慣。他的房間明確地告訴參觀者:如果說這位詩人對美食、愛、船模和葡萄酒有着無法滿足的強烈慾望,他同樣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

他在清早寫作。下午時間留出來會朋友,搜羅寶貝,我不禁想像,如果那個時代就有eBay,聶魯達的生活會是怎樣。或許他的家裡會有更多青銅手部雕塑和船畫。他的詩作應該會減少。

距離我們飛回家還有一天時間,我們回到了車上,前往海邊,打算下午參觀聶魯達的最後一處故居,然後返回到市裡搭乘飛機。我們的時間有點緊(吉姆一度飆出了120英里的時速),但仍然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通向Isla Negra的路上會經過一系列小城鎮,然後才能到海邊。即使在我們抵達了那裡,要找到那棟房子也不容易。在這個普通的海濱小鎮,到處是廉價的餐館和紀念品商店,卻沒有指示牌昭告它的存在。

按照一個當地的士司機的建議,我們沿着一段土路開了半英里左右,出了城。終於找到了它,在一片石頭上,俯瞰着一片咆哮的海洋,濤聲太大,吉姆不得不提高嗓門,我才能聽見他。這就是聶魯達最喜歡的家:Isla Negra.

這棟房子是他為妻子德里婭·德爾卡里爾(昵稱小螞蟻)買的。他聲稱自己要找一個地方寫《漫歌集》(Canto General)。但是可以說,一個人要寫一首詩章,何需滿屋子的瓶中船模和幾百個玻璃瓶子。

「我寫詩讚美那剛剛乾涸、鮮花初綻、花粉飄舞、塘跡未泯的土地,」他在《漫歌集》中寫道,「我作歌稱頌那依傍這純凈的冰雪、圓張着白色大口的連綿火山。」

這裡仍然有餐櫃和龐大的餐桌,巨大的壁爐和柔軟深陷的椅子(俯視着洶湧的大西洋),寫作室,還有一間通過一段特殊階梯方可抵達的浪漫卧室——實際上是兩間卧室;當巴勃羅聶魯達跟德里婭離婚並娶了瑪蒂爾德時,新的愛人需要一個新房間。在Isla Negra,不會游泳的聶魯達對與海洋有關的物品更加痴迷,起居室的牆上有十幾個裝飾船頭的女性人像。

每年的9月18日,聶魯達都和許多友人在這裡慶祝智利獨立日。也是在這裡,他得知了1973年9月的政變推翻了社會主義盟友薩爾瓦多·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政府,以及阿連德在政變當天自殺的消息。

三個星期後,他在這裡與瑪蒂爾德度過了最後一夜,然後被送到醫院,幾天後去世。死亡原因據稱是前列腺癌,但智利內政部最近發佈的一份聲明稱,聶魯達的死極有可能是「由第三方介入導致的」。

聶魯達死後,瑪蒂爾德沒有在Isla Negra住過一個晚上;她回到聖地亞哥,在La Chascona度過了餘生。不過首先,她必須進行重建,就像這座城鎮一樣,房子在政變之後遭到了軍方成員的洗劫和破壞。

如今,參觀者不會知道,聶魯達精心收藏的寶貝和傢具在那些最初的日子裡曾被損毀和燒掉。劫難後拍攝的一些照片講述了當時的故事——對房屋的破壞,數千人走上街頭哀悼他們愛戴的詩人。在照片里,默哀的群眾中包括瑪蒂爾德的身影,她的頭髮藏在黑色的面紗之下。10年之後,她死於癌症,被葬在Isla Negra,丈夫的旁邊。

在回家的飛機上,我拿出了在La Chascona禮品店買的詩集。其中一本包含了我非常熟悉的《二十首情詩》,以及聶魯達匿名出版的詩句,它們表達着詩人在50年代初對秘密情人瑪蒂爾德的愛。

另一本是有843頁的厚書,內容包括聶魯達的每一首頌歌,書頁的一側是西班牙文,另一側是英文(《洋薊頌》[Ode to the Artichoke]、《字典頌》[Ode to the Dictionary]、《致沃爾特·惠特曼》[Ode to Walt Whitman]、《西服頌》[Ode to My Suit]:「每天早晨,西服,你在椅子上等待被我的虛榮、愛、希望、身體填滿。」他寫這225首頌歌再合適不過,因為他如此喜愛各種物件,不是因為它們的價值,而是因為它們的象徵意義)。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詩評家,當我在背包里裝滿了聶魯達的作品,向北飛躍南美洲的時候,我突然在想,並非聶魯達所有的詩歌都如此偉大或令人印象深刻。詩人少寫一點可能會更好。他美妙的住宅里如果只有現在十分之一的收藏,仍然是值得參觀的好地方。說不定還會更加賞心悅目。

然而我有什麼資格批評一位偉大詩人缺少節制?我的家裡也有大量證據證明自己對收藏的痴迷。我也知道,一切終將歸於塵土。人能帶進墳墓的只有自己的軀殼。

然而在生與死之間,在我看來也不乏這樣的光輝時刻:在一張精美的圓桌前,人們舉起紅色的墨西哥玻璃酒杯,桌上是鍍金的瓷器,燭光搖曳生姿,樂聲悠揚,主人戴着菲斯帽,他美艷的紅髮嬌妻在耳邊輕聲訴說情話。她的玉頸上戴着一串稀有的珍珠,船頭雕像中的女子豐滿的胸脯裂衣欲出。屋內高朋滿座,而屋外,煙花在洶湧的海面上紛繁綻放。

參觀指南

聶魯達三處故居的門票都是5000比索,大約7.3美元(學生和老年人有折扣)。都提供英語語音導遊,周一閉館。

La Chascona (Fernando Márquez de la Plata 0192,Barrio Bellavista, Providencia, Santiago, 56-2-2777-8741; fundacionneruda.org)的名稱「瘋狂的頭髮」,描述的是聶魯達當時的秘密情人瑪蒂爾德·烏魯希亞。它位於聖地亞哥的一座高山上,在聖克里斯托瓦爾山的腳下,俯視着這座城市。在政變推翻了薩爾瓦多·阿連德之後遭到洗劫,現在已經被修復。

La Sebastiana (Ferrari 692, Valparaiso, 56-32-225-6606; fundacionneruda.org)位於一座山上,俯瞰海灣和瓦爾帕萊索市。聶魯達每年9月邀請朋友來看焰火,紀念智利的獨立日。

Isla Negra (Poeta Neruda s/n, Isla Negra, El Quisco, 56-35-2461284; fundacionneruda.org)位於岩石遍布的海岸線上,在瓦爾帕萊索以南,相距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聶魯達和瑪蒂爾德選擇葬在這裡,不過他死後,她沒能說服自己回到這裡。開車從瓦爾帕萊索前往Isla Negra的路上可以參觀一些智利的釀酒廠。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


在布拉格追尋卡夫卡的足跡

紐約時報
旅遊  DAVID FARLEY


Ilvy Njiokiktji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不久前的一天早晨,我在布拉格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名懷揣使命的遊客,不再是1990年代在布拉格旅居三年期間的那個我。

那時候,我對這座城市以及出生於此的作家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所有印象都是消極的。我對把卡夫卡商品化的做法感到厭惡:紀念品商店裡的咖啡杯和T恤衫上印着做工粗糙的卡夫卡頭像,老城的咖啡廳和餐館的雨篷上也醒目地印有他的名字。

不過,我仍然介懷於自己從未探索過卡夫卡的足跡。與卡夫卡有關的景點是這座城市文化歷史的核心。此外,本月還是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首次出版100周年。這部作品講述了主人公格里高爾·薩姆莎(Gregor Samsa)變形為昆蟲的故事。

於是我想,終於可以藉此機會研究一下這位作家以及與他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城市了。我打算與不同類型的人探討這座城市如何影響了卡夫卡最著名的作品——以及這位性格擰巴的作家本身。



Sovfoto/UIG, via Getty Images

卡夫卡曾經站在舊城廣場5號Oppelt House的窗前,看着窗外的廣場說,「我的一生都關在了這個小圓圈裡。」在弗朗茨·卡夫卡學會(Franz Kafka Society)協助安排的一次行程中,我才知道他這話一點不誇張。

導遊翁德雷·什克拉巴爾(Ondrej Skrabal)是一名23歲的法律系學生。他向我介紹了卡夫卡出生時的建築(更確切地說,是後來的重建品),我們從那裡出發,又找到了他住過的十幾個地方——數量太多,都沒留下什麼印象。「三樓最左邊的那扇窗,」什克拉巴爾指着舊城廣場的另一棟建築說,「對,卡夫卡也曾住在那裡。」

我們路過了卡夫卡的父親經營過的一家商店,停下來觀看了引人駐足的弗朗茨·卡夫卡紀念像(在老城區的都斯尼大街[Dusni]和維森斯卡大街[Vezenska]交匯處),這座12英尺高的銅雕像包括一套直立的西裝空殼,以及騎在西裝肩上的一名體積稍小的男子,他的外形酷似卡夫卡。遊客很喜歡在這拍照,弗朗茨·卡夫卡學會每年授予卡夫卡獎得主的獎品就是這個雕像的12英寸縮小版。

除了這座雕像,我的這趟尋找卡夫卡之旅並沒有特別令人難忘。不過隨後,我們來到了Kamzikova大街6號,這棟建築位於舊城廣場旁邊一條不易察覺的小巷裡。樓里的一家餐廳名叫U Cerveneho Pava,還有一家針對俄羅斯遊客的賽格威電動踏板車租賃商店。什克拉巴爾指着門口說,「這裡曾經是一家高級妓院,卡夫卡經常來與女孩子們聊天。」

「你的意思是,『聊天』,」我說著,在空中比划了一對引號。

「不,確實是聊天,」他說,「卡夫卡對不同類型的人感興趣,他的確是來與妓女們討論哲學的。」

什克拉巴爾沒有帶我們去的卡夫卡故居位於Parizska大街30號,就是《變形記》的創作地點——那棟建築在1945年被毀;那裡如今是一家洲際酒店。《變形記》的故事完全發生在一間公寓內,研究卡夫卡的學者們說,作者以自己位於四樓的公寓作為故事中的原型。



Ilvy Njiokiktji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沒有呆在酒店裡,而是乘電梯來到了屋頂的餐廳Zlata Praha。在露台上,我的身後是舊城的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尖塔,我看到了樓下的斯瓦特普魯克·切赫橋(Svatopluk Cech Bridge),卡夫卡在那居住時,這座新藝術風格的橋才建成沒幾年。

我所看到的差不多就是1907到1913年間卡夫卡看到的風景。他在給一位友人的信中提到了這座當時剛剛建成的新橋,稱伏爾塔瓦河(Vltava River)的這一河段頗受自殺者歡迎:「從橋上走到觀景樓,總比從這條河進入天堂要愉快得多。」

另一處與卡夫卡有關的主要景點,是卡夫卡1908年到1922年工作過的保險公司,不過那裡現在已是一家酒店;卡夫卡曾在日記中抱怨,就因為公司安排的一次出差,讓《變形記》的結尾不盡如人意。

這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如今是一座美憬閣世紀古城布拉格酒店( Hotel Century Old Town),裡面很容易發現一些與卡夫卡有關的痕迹:他的半身像;一座以他的未婚妻費利斯(Felice)命名的餐廳;就在214房間外,掛着一張卡夫卡的照片,牌匾上顯示這裡曾是他的辦公室。

我希望住進卡夫卡以前的辦公室,但房間已經被別人訂了。因此我採取了第二套方案:溜到二樓,偷看一眼那個房間。我走到了門口,看到了牌匾和照片;我本想敲門,但當時是早上8點,我不想打擾裡面的房客。

我還參觀了位於布拉格小城社區的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館(Kafka Museum),希望找到《變形記》的藝術品和信息。這趟走馬觀花的旅程很有趣,也增加了我對卡夫卡的了解,但沒有找到很多有關這部名作的信息。

幾天後,我求助了位於約瑟夫城弗朗茨·卡夫卡書店背後的弗朗茨卡夫卡學會中心。

「許多捷克人對卡夫卡知之甚少,直到不久前這一狀況才得以改變,」中心主任馬爾凱塔 ·馬利紹娃(Marketa Malisova)說,她解釋說,他的作品在德國佔領時期被禁,戰爭結束後因為人們的反德情緒不受歡迎(卡夫卡是捷克猶太人,用德語寫作)。

「後來到了共產主義時期,」她說。「因為他預言了即將到來的專制統治,共產主義政權不可能宣傳他的作品。」



Ilvy Njiokiktji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直到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之後,來自西歐和美國的遊客開始湧入,想要一睹與卡夫卡有關的景點,捷克人才意識到他的重要性。「90年代初,我在這裡遇到一名當地男子,」馬利紹娃說,「他問我:『這個卡夫卡是誰?是美國人嗎?我只見過美國遊客穿印有卡夫卡的T恤衫。』」

就在我向馬利紹娃女士告別之前,她從塑料箱子里抽出一本書,是《變形記》的第一個版本;封面上是一扇敞開的卧室門,一名男子看向別處,驚恐地捂着臉。

對於格里高爾·薩姆莎變成了哪種昆蟲,卡夫卡的表述相當模糊。他特別使用了「ungeheuren Ungeziefer」,有些英文譯者把它譯成「巨大的害蟲」。

「不要畫那個,請一定不要畫那個,」他在1915年寫信給萊比錫的出版商時,對於第一版的封面設計給出了這樣的反應。「昆蟲本身是不能被描繪出來的。它甚至也不能從遠處展示。」

但這並沒能阻止讀者把主人公想像成一隻甲蟲或蟑螂,包括著名的捷克藝術家大衛·塞爾尼(David Cerny)。

有一天,我在斯密徹夫區(Smichov)的藝術中心MeetFactory見到了塞爾尼。他在那裡開了一間工作室。布拉格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塞爾尼充滿爭議的藝術作品,——一個正在撒尿的男子雕像(位於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館的正前方),還有捷克瓦茨拉夫國王坐在一隻倒立的死馬上的雕像。

他在布拉格的最新作品是一座卡夫卡的頭部雕塑,位於市中心的樂購百貨(Tesco)後面。這座36英尺高的頭部雕像由42塊移動的鍍鉻板組成,板面可以同向和反向移動。




Ilvy Njiokiktji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塞爾尼最初的想法是建一組噴泉,包含三個角色:機械人,代表捷克語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Capek),他曾發明了「機械人」這個詞;魔像,代表意第緒語;以及卡夫卡的甲蟲,代表德語。「我想提醒人們,布拉格曾經是說三種語言的城市,」塞爾尼說。

遺憾的是,城市的水資源管理規定禁止他在那裡建噴泉,所以就有了這個巨大的卡夫卡頭部雕像,設計源自於他正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展出的一個類似作品——「Metalmorphosis」。

「這座雕塑正對着布拉格的市政府大樓,我喜歡這種諷刺意味,」他說。「想像一下,公務員們不幹正事,互相推諉,踢皮球似的讓你從一個辦公室跑到另一個辦公室,直到你聽見一聲「下班了」,然後你憤怒地走出政府大樓,看到卡夫卡的巨大頭顱盯着你,提醒你這是多麼諷刺。」

亞希姆·托波爾(Jachym Topol)身上也有這樣的諷刺。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寫了五部小說,是一位政治異見者。我在布拉格的一個文學節上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當我提到卡夫卡時,他很樂意談談卡夫卡在當下的意義。

「在共產主義政權下,我們曾經在地下印刷卡夫卡的作品,比如《變形記》,」他說。「而現在,如同查理大橋和城堡一樣,卡夫卡已經成為了布拉格媚俗藝術的一部分。他無處不在,到處在出售他有關的東西。這是他最後的玩笑。」

潛在的玩笑似乎伴隨着每一個我與之談起這位作家的人,包括雅羅斯拉夫·羅納(Jaroslav Rona),弗朗茨·卡夫卡紀念像(騎在空西服上)的創作者。他在羅浮咖啡館創作了這個雕塑,這間咖啡館是一處頗有吸引力的二層空間,有高高的頂棚,卡夫卡和他的作家朋友馬克斯·布勞德(Max Brod)曾在這裡消磨時光。

羅納為了贏得紀念像設計權的所創作的第一個雕塑,自然是一隻甲蟲。最終的設計靈感來自卡夫卡的短篇小說《爭吵》(Description of a Struggle)——不過他在作品中也加入了《變形記》的隱喻。

「競賽中的其他作品基本上都是基座上的卡夫卡雕像,」羅納說,「而我的做法是,在讀過了《變形記》之後,我了解到了卡夫卡的想法:我喜歡那些讓人猜不透藝術家想法的藝術作品。」

「我認為這也是卡夫卡的理念——不僅是在《變形記》里,在他的許多作品裡都是。因此在創作卡夫卡的紀念像時,我採用了同樣的思路。」

我詢問了是否有與《變形記》有關的隱喻。他狡黠一笑,低頭看了一眼他的卡布奇諾。「我無法想像為卡夫卡製作的一座紀念像能完全不提及《變形記》,」他說。「因此我用一種隱秘的方式提到了它。」

我們的會面結束後,我走向這座雕塑,近距離地觀察了它的基座。在拍照的人群中間,我在基座周圍的人行道上看到了一隻甲蟲的輪廓。




Ilvy Njiokiktji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參觀建議

景點推薦

對於不熟悉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遊客,可以首先參觀布拉格小城的弗朗茨·卡夫卡博物館(Cihelna 2b; 420-257-535-373;kafkamuseum.cz)。

TheFranz Kafka Society (Siroka 14, 420-224-227-452; www.franzkafka-soc.cz)是一家書店,也是這位作家的研究機構。你可以在這裡預定私人的卡夫卡主題的旅遊專線。

JayWay Travel (jaywaytravel.com)提供「卡夫卡的布拉格」旅遊線路,帶領熱愛文學的遊客追尋卡夫卡從生到死的足跡。

MeetFactory (Ke Sklarne 3213/15; 420-251-551-796; meetfactory.cz/en)2001年由藝術家大衛·塞爾尼創立,是一個提供現場音樂會和藝術展覽的綜合區。

塞爾尼創作的卡夫卡藝術裝置位於樂購超市後面,民族大街和斯帕樂那大街交叉處。

雅羅斯拉夫·羅納創作的弗朗茨卡夫卡紀念雕塑位於布拉格老城,都斯尼大街和維森斯卡大街交匯處。

酒店推薦

布拉格洲際酒店(Parizska 30; 420-296-631-111; icprague.com)處在核心位置,可以欣賞老城和布拉格城堡的風景。

卡夫卡曾經工作過的波西米亞王國工傷保險機構現在是美憬閣世紀古城布拉格酒店 (Na Porici 7; 420-221-800-800; centuryoldtown.com),就在老城外面。

餐廳推薦

卡夫卡常去的 Café Louvre(Narodni 22, 420-224-930-949;cafelouvre.cz)已有百年歷史,出售咖啡和蛋糕。

《中國現代文學大紅寶書》張愛玲缺席

紐約時報
文學  藍詩玲

Gamma-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
魯迅

1906年,一個名叫周樹人的中國人在日本學醫期間,看到一幅幻燈片,上面是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的一幕,這場戰爭有部分是在中國的領土上發生的。幻燈片上,一個中國人被日本人認定為俄軍間諜,周圍的一群中國人就這樣目送自己的同胞被斬首。「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周樹人回憶。「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事,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這個時刻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轉變之一,不久後,周樹人就自詡為文學醫生,專門療救中國人靈魂的沉痾。在接下來的30多年裡,他以「魯迅」為筆名,成了現代中國文學的奠基者之一。

魯迅公開闡明了自己成為作家的動機,後來這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無法擺脫政治影響的象徵。和之前的許多評論家一樣,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英語系教授黃運特也把中國現代文學定義為一種過於政治化的現象。在新出版的20世紀中國大陸文學選集的導言中,他解釋道,現代中國文學是一個承擔著「整個民族歷史重負」的故事,作家們對處在「亡國邊緣」的中國表達自己的憂患意識。

然而,關於這種解讀也有爭議;事實上,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這種說法一直統治着中國的學術界。但是把中國現代文學與政治等同起來,有點像是一種束縛。因為至少在冷戰階段,意識形態同樣左右着西方人的判斷力,評論者與讀者如果不是專家,通常會認為20世紀中國文學充斥着獨裁政治的信息,缺少風格,亦缺少精神上的複雜性。但是,正如全世界的文學一樣,現代中國文學是歷史、人性與美學的複合;反映出的東西遠較其政治背景為多。儘管這本很有價值的選集把政治層面放在第一位,但亦有其他文學深度在其中滲透出微微的光亮。



Ed Jones/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莫言

這本《中國現代文學大紅寶書》(The Big Red Book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是許多翻譯家工作的成果,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民國時期(1911-1949)、革命時期(1949-1976)和後毛澤東時期(1976至今)。第一部分中特別選入了20世紀上半葉奠定了「愛國主義經典」的中國現代作家(魯迅、茅盾,巴金)的作品。他們與19世紀10年代與20年代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密切相關(新文化運動的首要目標就是在白話文的基礎上創造一種嚴肅文學,促進民族的覺醒),他們的作品譴責貧窮與不公,乃至自從19世紀末以來困擾着這個國家的政治動蕩。選集的第二部分是一小批「革命」作品,包括樣板戲、一位農民詩人的短篇小說,以及毛澤東本人大氣的詩詞作品。第三部分可以被視為對毛澤東時期,特別是「文革」時期嚴苛約束的創意反撥。這一部分里收入了北島詩意的語言、莫言充滿性愛與流血的禁忌題材小說,以及馬原和車前子的語言遊戲,他們重新把模糊與微妙帶回了文學之中。

黃運特的選擇亦兼顧了那些挑戰現代中國文學中「政治決定文學」理念的創新者們。對於那些以評議社會政治而聞名的作者,本書一方面收入他們激烈批判中國社會的作品,同時亦收入了他們異想天開而私人化的作品,從而加深了我們對他們的理解。比如,書中沒有收入郁達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說《沉淪》(19世紀20年代一個留日的中國學生感傷的第一人稱敘事,把他的性自卑情結與國家恥辱感的集體情緒混合在一起),而是選了一篇感人、低調的散文,講述身無分文的作家郁達夫在上海掙扎求生的經歷。值得一提的是,黃運特自己還動手翻譯了好幾篇冷門的文章。

在1949年之前的部分,特別精彩的是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的節選。蕭紅大體上可算作是一位左翼作家,1942年不幸英年早逝,只有30歲。蕭紅的同齡好友巴金憑着《家》等感傷地譴責封建制度的小說,獲得了比蕭紅大得多的聲譽;但蕭紅對故鄉——中國東北一個寒冷的村莊——地方迷信充滿細節的簡潔描寫,卻是對毫無人性的中國保守勢力更有力的譴責:「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着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着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



蕭紅

許多1949年以前的詩歌主要是因其具有文學史上的價值而有趣,那是中國詩歌與古典傳統發生斷裂的時代。這些20世紀初的詩歌顯然令詩人們在全新的形式與表達的自由中狂歡,他們筆下的詩句有時不免陷入放縱的浪漫主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卞之琳的兩首短詩《寂寞》則有一種莊嚴的凄涼,開頭以天真的田園風光魅惑着讀者,但最終以凄涼收場。

選集中的性別比例明顯偏向男性作者。這種失衡對於封建時期的中國文學來說並不驚人,但是對於一個現代文學的選集來說卻過於醒目。畢竟,上世紀初,女性作家開始成為公眾人物是中國現代新文學的重要特徵之一。最明顯的缺失顯然是張愛玲,她是一位深刻的、刻畫人物心理的現代主義作家,講述上海家庭生活的故事,風格極為壓抑,備受華語讀者推崇。此外蘆隱、茹志鵑、徐小斌等人的作品亦值得收入。

在選擇20世紀90年代及之後的作品時,黃運特更為青睞詩歌,忽略了那些風格嚴峻而個人化的都市小說作家,諸如東西、韓東、徐則臣和朱文,他們的作品記載了當代中國消費社會人們不滿的焦慮情緒。

雖有上述這些吹毛求疵,看到一家嚴肅的、面向普通讀者的出版社投資出版這樣一部選集,把經典作品與罕為人知的作品收集在一起,實在令人振奮。希望《中國現代文學大紅寶書》內容的廣度與豐富性可以鼓勵更多新讀者去探索中國文學的完整譯本。

治療癌症的另類療法

紐約時報
健康BARRON H. LERNER, M.D.

Stuart Bradford

去年7月,尼古拉斯·岡薩雷斯(Nicholas Gonzalez)博士去世,沒有引起多少矚目。《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和其他大多數主流媒體都沒有為他發佈訃告。

然而岡薩雷斯博士在癌症界卻因其遊走於正統腫瘤學和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現在稱為補充醫學[complementary medicine])之間的微妙邊界上而十分引人注目。我曾在2003年採訪過他。儘管他的觀念和治療方法飽受批評,但他的見解從一定程度上揭開了癌症的一角神秘面紗。

從1980年開始成為醫學生起,岡薩雷斯博士審查了牙醫威廉·凱利(William Kelley)的1000多份病歷。凱利博士聲稱,在20世紀60年代,他拒絕了手術、放療和化療,採用營養療法(胰酶、礦物質、維生素和咖啡灌腸法等)治癒了自己的肝癌和胰腺癌。

凱利博士認為胰酶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消化腫瘤細胞。不過,他的治療方法依賴於另外兩個理論。首先,他聲稱自己的治療方案也可以為身體排毒,從而使患者的免疫系統自己去消滅癌症。其次,他認為,不同癌症患者的病各有區別,因此每一位患者都應接受個體化治療。

於是凱利博士與一群持類似觀念的醫生開始治療患者,這觸發了美國癌症學會(該組織聲稱凱利是個江湖郎中)和數個專業學會的眾怒。最終,凱利博士的牙醫執照被吊銷,對他的治療方案感興趣的患者不得不去墨西哥接受治療。

待岡薩雷斯博士審查完病例後,他又訪問了凱利博士的400多位患者,然後他得出了結論:那個治療方案是有效的。數以百計原本被認定癌症已到了終末轉移階段的患者活過了5年、10年乃至更長時間。

再後來,岡薩雷斯博士完成了免疫學專科醫學培訓,開始在紐約市行醫,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慢性疲勞和多發性硬化症等。他對癌症,尤其是終末期癌症的治療既為他贏得了名望,也給他帶來了爭議。

岡薩雷斯博士與另一位醫生,他曾經的妻子琳達·伊薩克斯(Linda Isaacs)博士合作,倡導與凱利博士類似的,使用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等的營養療法。岡薩雷斯博士向患者處方咖啡灌腸劑,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改善肝功能並促進廢物的排泄。最後,他還給癌症患者使用高達45克的胰酶。根據岡薩雷斯博士網站上的資料,其癌症患者每天要服用130至175粒膠囊,而非癌症患者每天要服用80至100粒。

1994年,岡薩雷斯博士就他的治療方案進行了一項實驗性研究。該研究納入了11名無法手術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五人活了兩年以上,兩人活了四年以上;而在接受標準化療治療的對照組中,沒有患者活過19個月。這一研究結果促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出資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進行了一項正式的對照試驗,在55名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對岡薩雷斯博士的方案與化療進行了比較。該試驗的結果於2010年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它表明,接受化療的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是接受酶治療者的三倍。

我曾經研究過一本關於著名患者的書,那書中講述了演員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的故事,他在1980年前往墨西哥,嘗試使用凱利博士的方案來治療自己的終末期間皮瘤(麥奎因最終死於這種疾病。)在此期間,我採訪了岡薩雷斯博士。如果說我此行的目的是想揪出操縱脆弱患者的幕後黑手,那麼應該說我失敗了。岡薩雷斯博士既和藹可親又非常專業。他向我保證,他從未聲稱自己的治療方法優於那些療效已經過實證的癌症治療方法,或將其優先推薦給患者們。他說,他只是向疾病發生了進展或者拒絕接受標準化療的患者敞開了大門而已。

不過,比起岡薩雷斯博士,他的患者們更令我震動。他向我介紹了一名女患者,雖然她10年前就被確診為轉移性卵巢癌,但經過他的治療,她至今仍然活得好好的。岡薩雷斯博士還向我展示了她的病理報告,證實他所言非虛。我還會見了其他幾位堅信自己的生命被每天攝入的數百粒膠囊所拯救的患者。

這種觀點在去年7月21日,67歲的岡薩雷斯博士意外去世之後網上的數十條評論留言當中都有流露。來自華盛頓的珍·H(Jen H)寫道:「在患者已經萬念俱灰的時候,他帶來的一線希望是無價之寶。」還有人稱,岡薩雷斯博士曾親筆寫信給他,解釋他為何無法治療他即將死去的父親。

作為一個接受過正統科學醫學培訓的人,岡薩雷斯博士讓我感到充滿挑戰。並無良好的數據能證明他的治療方案的效力,而且,他所處方的大部分東西在醫學上都說不通。說起來,他的大部分患者只是被誤診了,又或者他們的癌症停止生長是出於別的原因,可能性不是更大些么?N.I.H.試驗的領導者,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約翰·沙博(John Chabot)表示自己欽佩岡薩雷斯博士對患者們的奉獻精神,但他覺得他「被自己的狂熱給誤導了。」此外,由於保險公司幾乎不報銷非常規治療的費用,岡薩雷斯博士的治療方案往往要花掉患者數萬美元。

不過,在我拜訪岡薩雷斯博士之後不久,當一個熟人用盡了所有的治療方案,仍然行將被癌症奪去生命之時,我還是小心翼翼地向他提起了岡薩雷斯博士的工作,以及我曾在他的辦公室里見過的那些所謂的「被治癒」的患者。她表示堅決不能接受。她還說,不管多麼絕望,她都永遠不會嘗試如此不科學的東西。

儘管缺乏療效證據,伊薩克斯博士仍然繼續向堅信癌症與營養有關的患者提供岡薩雷斯的治療方案。此外,岡薩雷斯博士的成果還在以其他方式展示着其生命力。新的免疫療法試圖藉助人體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而且,最近有研究提出,不同患者的癌症各有差異,因此需要進行個性化治療。

巴倫·H·勒納(Barron H. Lerner),醫學博士,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醫學與人口健康學教授,最近出版的新書《好醫生:一位父親、兒子以及醫學倫理的演進》(《The Good Doctor: A Father, A Son and the Evolution of Medical Ethics》)的作者。

春天大事:一起來反核



名作家劉黎兒自日本福島核災後,實況目睹核變慘狀,從此非常積極投入反核運動

312(六)我們集結凱道來反核;在此之前,3/5(六)下午2:30,我們先聽旅日作家劉黎兒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地震,已經提醒我們,一定要反核!

民報文化講堂,這次力邀劉黎兒返台,首場演講,要獻給民報的讀者們!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歡迎上網報名(報名網址:https://goo.gl/HT35jb

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三天後台灣電力公司公布最新數據表示:「核一廠在2018、2019年將會除役,核二廠在2021、2023年先後除役,核三廠則在2024年、2025年除役。就算台灣核電廠全停,也不會有缺電危機。」

台電原本去年公告2023年至2024年的備用容量率是負,結果今年公告卻轉為正,代表往後8年就算全部核電廠停止運轉,台灣也供電無虞,完全符合民進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此一「大轉彎」的公布,被網友戲稱是台電向新政府示好的作為。

專欄作家劉黎兒就曾撰文表示,台灣根本不需要核電,核電只佔台灣發電設備的1成而已(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占10.2%),是全世界有核電國家對核電依賴率最低的,台灣現在就能廢核,台灣廢核條件世界第一好;而且台灣再生能源條件非常好,能發展來取代火電。

至於已經停工的核四廠去留?曾經在自由廣場舉辦連續100週「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的導演柯一正表示,新政府千萬不要再浮編預算去拆除它,直接改建為大型博物館與遊樂園,寓教於樂。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三月十二日將在台北凱道舉行廢核集會遊行,訴求核一、二、三廠儘速除役,核四廠直接廢止等。民報文化講堂提前在三月五日舉辦分享會,由柯一正導演引言主持,邀請劉黎兒主講:「台灣不能再用核電了」。

詩1:5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詩1:5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伯22:21 你要認識 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伯22:21 你要認識 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此刻所發生的所有事,都是你過去選擇的結果。 Everything that is happening at this moment is a result of the choices you’ve made in the past.

此刻所發生的所有事,都是你過去選擇的結果。 Everything that is happening at this moment is a result of the choices you’ve made in the past.
《生命在你之內》作者 狄帕克喬布拉 Deepak Chopra

2/28/2016

我們是最有責任追求轉型正義的一代人,因為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

苗博雅:「我們是最有責任追求轉型正義的一代人,因為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

二二八的新時代意義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爆發69周年紀念日。二二八事件毀滅了大批台灣人的肉體,斲傷了無數台灣人的心靈,並以虛幻的迷霧蒙蔽了幾代台灣人的眼睛,以恐懼的鐵拳扼住了咽喉,永永遠遠改變了台灣人的集體性格。69年來,台灣人透過尋覓、正視與反思,歷經幾個階段的自我療癒,逐漸從陰冷的二月寒冬走出,迎向春暖花開的三月天。

人對於創傷有三種療癒方式:第一種是忍受那不能忍受的苦難,並在日日夜夜的痛楚之中,天啟一般找到創傷與苦難的意義,而尋得支撐下去與重生再起的力量。1947年到1987年的40年間,二二八事件的悲慘經過流傳在台灣民間,但檯面上不能談不能寫,使得無數受難家屬及其同情者的傷痛得不到撫慰,只能躲在沒有被監視的陰暗角落對著空白牆面懷想先人,承受椎心之痛。

然而,心靈的創痛就像肉體的傷口,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雖然得不到外來的療癒,雖然二二八帶來的恐懼透過白色恐怖被加強,台灣人在40年之間逐漸擺脫了哀傷,找到了勇氣,越來越多二二八事件的相關訊息流傳散布,滋養了台灣人的政治意識,催生了台灣人的自我追尋運動。

1987年是二二八事件,從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躍升到公共論述舞台的關鍵一年。由鄭南榕、陳永興、李勝雄等人主導的「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在解嚴前衝破國民黨的高壓封鎖。他們在台灣各地舉辦演講,吸引大批民眾聆聽關心二二八事件,掀起台灣人對二二八事件,像要看清未曾謀面的家人一樣,苦苦追尋相關史料,殷殷建構對事件的詮釋,並在全國各縣市立碑紀念,緬懷先人犧牲,撫慰受難家屬。這是第二階段二二八療癒的開始:台灣人透過實際行動,改造二二八事件對自己的意義。

「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帶起的對台灣史的重新認識,啟發了新一代台灣人。後來在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歷史真相首次被寫進了教科書,陽光終於照進了台灣人心靈最陰暗的角落。

1987到2016將近30年間,因為二二八事件帶動的政治啟蒙,台灣人逐漸擺脫恐怖屠殺的陰影。年輕一代在陽光之下成長,培養了張目對日的勇氣,成為近30年來台灣政治改革、社會改造的中間力量。2016年,二二八事件的加害集團國民黨,其繼承者在大選中被這股力量用選票狠狠甩了一巴掌,踉蹌跌落政治舞台,準備到陰暗角落首次品嚐不見天日的滋味。

台灣人對二二八事件的自我療癒,便在今年進入了第三階段。二二八事件元凶的繼承者已經被推倒,但台灣人不是要毀滅他們,而是希望他們也重新反省,並丟棄他們父兄那種迫於政治現實而擠壓出來的口是心非的反省方式,重新找到二二八事件對自己、對台灣人的意義。

新時代已經到來,台灣人已經從二二八事件帶來的哀傷與恐懼中,培養了成長與前進的活力與勇氣。二二八的新時代意義,就在於台灣人必須帶著先人對這片土地的愛與希望,在追尋國家定位與前途、建造富足安康社會的道路上,樂觀且堅定地一步步邁進——當然,這些仍要透過二二八轉型正義的推動與深化才能達成。

獨立記者這麼說...

甫當選的立法院長蘇嘉全表示,為了回應人民期待的新國會,將全面開放公民記者進入立院採訪,卻在之後指出,考量會議室空間有限,還要再討論如何開放;獨立記者朱淑娟認為,「空間不足」的說法跟過去舊國會一樣,建議應嘗試「無條件開放公民記者換單日證」,若公民記者進入院內做了非採訪的事,再用其他法令處理。

獨立記者朱淑娟表示,蘇嘉全上任時表示要開放公民記者採訪,但副院長蔡其昌說,因「考量會議室空間有限」,還要再討論如何開放,並提議跟公民記者座談。但她認為「空間不足」的說法跟過去舊國會一模一樣,只是藉口,因為她當記者17年來,從未在立院看到記者之間因座位不足產生問題。

朱淑娟點出立法院的主要疑慮應該有2個:一是很多人會假借公民記者身分來鬧事、二是公民記者如果在網路上亂寫,要如何管控?

然而,這2個疑問並非只有立法院才有,過去行政院、行政機關也有,過去他們也以空間不足拒絕公民記者採訪,但行政院在2年前主動邀請公民記者採訪,還發新聞稿及採訪通知。但目前唯獨立法院,即使拿出名片,名片上印了新聞網址,但就是換不到證。

朱淑娟指出,行政機關的觀念已跨越「公民記者障礙」,反倒是最應該體現公民精神的立法院,變成公民精神最落伍的地方。建議立法院應該找行政院談談這些年來開放公民記者採訪的經驗。

朱淑娟建議,蘇嘉全、蔡其昌若真的想開放公民記者採訪,應該「無條件開放公民記者換單日證(不能進議場)」。那如何認定公民記身分?其實台灣本來就沒有記者認證制度,沒有人這麼閒無故跑到立法院,當然是為了採訪所需。

朱淑娟認為,時勢所趨,未來一定會有愈來愈多記者,從機構記者轉任獨立記者(歸類為公民記者),因此在新舊國會交接之際立法院重談公民記者的採訪權,是相當重要的。

台灣面對二二八的轉型正義,不應只停留在道歉、賠償的層次,當前制度的改革依舊闕如,台灣實踐二二八轉型正義,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李欣芳

追思二二八事件六十九週年,民間籲求落實轉型正義的聲浪高漲,也理所當然寄希望於五月將就任總統的蔡英文身上;相較於馬政府,民進黨雖勇於反省二二八,但過去執政八年,民進黨對轉型正義的努力不夠,推動轉型正義甚至流於口號,如今民進黨將「完全執政」,新政府應以更大的決心與魄力實踐二二八轉型正義,特別是全面釐清真相與責任的歸屬。

追思二二八事件六十九週年,民間籲求落實轉型正義的聲浪高漲,也理所當然寄希望於五月將就任總統的蔡英文身上。



台灣多年來實踐二二八轉型正義未竟其功,原因在於缺乏對加害者與加害體制的全面反省,一個只有受害者而無加害者的社會,如何追求全面的和解?二二八真相的全面釐清與究責,是蔡英文新政府未來要優先處理的課題,透過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是實踐二二八轉型正義的重要起步。

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選前曾表明,蔡英文說她若進了總統府,會成立一個「調查和解委員會」,讓真相大白。但是,在尚未訂定特別法全面調閱檔案等情況下,新政府究竟能查到多少真相?而一旦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明確後,又要如何促進台灣社會的和解,恐怕面臨很大的挑戰。

首先,就釐清真相,二二八事件死亡人數,官方與民間說法不一,藍綠的估算更是懸殊,當時各機關處決人犯違反法定程序,隨意濫捕、濫殺,遭國民黨軍隊沿街掃射當場擊斃者、被有關單位抓走秘密處決者,更是難以估算,而部分受害者罹難的真相不明,就有學者發現文獻指該受難者遭槍決,另一研究則說被發布通緝,顯示真相仍待進一步考究。

其次,在究責部分,雖然不少學者與受難者家屬主張當時擁有最高權力的蔣介石,應對事件負起最大的責任,但截至目前仍難以提出令蔣家信服的證據,當年的決策究竟應追究哪些人的政治責任,新政府敢不敢碰觸這個敏感問題,眾多受難者家屬高度關注。

雖然世界各國處理轉型正義,因應國情差異而有不同作法,但台灣面對二二八的轉型正義,不應只停留在道歉、賠償的層次,當前制度的改革依舊闕如,台灣實踐二二八轉型正義,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用相機記錄雲林60年 荷蘭老神父這句話太感人…


畢神父最喜歡這張媽媽出門時把孩子放到竹簍的相片(資料照,詹士弘翻攝自荷蘭來的台灣人)


已成為歷史的舊斗六火車站。(資料照,詹士弘翻攝自從荷蘭來的台灣人)
今天是若瑟醫院畢耀遠神父「荷蘭來的台灣人」攝影展最後一天,他用相機紀錄雲林的變遷,將台灣視為他的家鄉。

今已93歲的畢耀遠神父是荷蘭人,於民國43年到嘉義教區服務,隔年參與天主教虎尾若瑟醫院的籌備工作。對於拍照,畢耀遠認為「每張照片都不只是張照片,而是一個個的時代故事」。

被詢問到是否想回故鄉,不會說台語,國語也不標準的畢神父表示:「回荷蘭?喔!不!台灣就是我的家!」

寬容如海、成就臺灣

柯文哲二二八紀念日感言

去年,我首次以臺北市長的身份出席二二八紀念儀式,在致詞時想起祖父在二二八事件受難,家族也因此事陷入驚慌之困境,祖父於事件後臥病三年去世,入殮時連一套新衣服都沒有,是我父親幾十年來的遺憾。想到家族過去的苦難不禁泣不成聲,久久無法自己。我為祖父的苦難而哭、為父親的傷痕而哭、為1947年那個悲傷的年代、不幸折損的臺灣先賢先烈而哭。

過去每一年的二二八,是我最不想要面對的日子。我的父親每次在參加追思活動之後都流淚回家,身為人子的我不忍看到父親的悲傷,卻不知道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二二八,造成我和我的父親,以及父親和他的父親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

去年我在二二八致詞時痛哭失聲,父親卻反而沒有流淚。我知道,在孩子脆弱的時候,父親會格外堅強,這是身為人父保護子女的天性。在那時候我也暗自決定從此以後,每年的二二八我們父子都不再流淚了,我們要走出悲傷的歷史。因此今年我以不同的方式,來紀念二二八。

我挑戰單車一日雙塔,從臺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到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以五百二十公里的挑戰,從肉體的磨練尋求靈魂重新的救贖。過去,我們的淚水充滿怨恨,今天,我們以汗水開啟寬容與諒解的未來。

這五百二十公里的路上,我的汗水滴落在這片土地的一村一里。只有呼吸聲與心跳聲陪伴的路途中,我並不感到孤單,因為我知道祖父在天上看顧著我。當年他保護外省新移民,卻遭到國民黨政權的迫害,他只是一位小學老師,卻始終堅持臺灣人的善良與勇氣,祖父的精神支撐著我完成漫漫長征。沿途加油打氣的鄉親,也給我最堅實的支持力量。汗水滴落過的鄉鎮,不再是地圖上陌生的名字,它們在我腳下親身踩過,從此它們在我的生命之中有不同的意義。

此刻我面向大海,站在臺灣的最南端--鵝鑾鼻燈塔。南島語族的先民曾跨越巴士海峽到臺灣開疆闢土,繁衍光榮而偉大的原住民族;漢民族也曾以勇氣克服黑水溝的風浪,來此創建新故鄉;身為海洋國家的子民,我們也透過太平洋走向國際,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臺灣人要做臺灣這片土地的主人、臺灣人要決定自己的命運、臺灣人要建立公平正義的新世界,這是我的信念和努力的目標。親愛的朋友,今天是二二八,身為受難者家屬的柯文哲希望以「寬容如海、成就臺灣」與大家共勉,讓我們記取歷史的教訓但走出悲情。儘管我們可能有不同的過去,但讓我們珍惜共同擁有的現在,也希望大家以互愛互諒一齊邁向共同的未來。在這特別的日子,衷心希望臺灣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得更好。

謝謝大家。

如果你總想滿足自己,你就永遠不會得到終極滿足。當你越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險一樣的過程裡面,你才會開始快樂。

如果你總想滿足自己,你就永遠不會得到終極滿足。當你越能放下自己,投入像冒險一樣的過程裡面,你才會開始快樂。
香港作家 梁文道

2/27/2016

台灣對中國的溫良恭儉讓,應該讓習近平午夜夢迴時也會微笑。

1月6日北韓宣稱試爆氫彈成功,該舉措看似指向美國,但地點距離中韓邊界不到50公里。夾在北韓和美國之間,習近平的窘境可想而知。相較之下,台灣對中國的溫良恭儉讓,應該讓習近平午夜夢迴時也會微笑。

顏建發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能否過個好年,可能要看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臉色了。1月6日北韓宣稱試爆氫彈成功,該舉措看似指向美國,但地點距離中韓邊界不到50公里,自然讓自視為老大哥的鄰居中國甚為不悅。

2013年2月12日北韓進行第3次核子試爆後,中國曾數次警告「不要追加核爆」,現在金正恩不僅不從反而升級到氫彈試爆,甚為挑釁。包道格(Douglas Paal)稱,這是對習近平的一種打臉。事實上,2013年5月習近平接見訪中的北韓總政治局局長崔龍海時已表明中國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立場十分堅定。

再試爆意味著:中國對善變的北韓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中國與北韓固有難兄難弟的革命情感,卻難掩矛盾與心結。雙方人民間相互的觀感皆甚不好。2012年12月試射飛彈、2013年2月核試,兩國高層關係更惡化。習近平還於2013年4月7日公開在海南博鰲論壇上意有所指地批判說:「不能這邊搭台、那邊拆台」;「不能為一己之私將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2013年12月閃電處決親中派高幹張成澤,2015年9月3日金正恩缺席抗戰七十週年大閱兵,都令習近平相當不悅。不過去年10月,北韓曾向中國保證會停止核項目,中國為此還派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國家領導人劉雲山親赴平壤參加金正恩主持的閱兵大典。一般以為,中國和北韓的關係大有改善,但2015年12月12日牡丹峰樂團臨時取消在中國的公演,兩國的嫌隙又驟然興起。

誠然,近來中國官員和學者對北韓的敵意已有轉弱;畢竟,從國家安全與國際利益著眼,柔軟地對北韓符於中國的利益。但1月6日北韓試爆氫彈一事,讓中國對北韓的軟訴求,功虧一簣,也加深華府對北京是否真有用力,感到懷疑。美國國務卿凱瑞堅持的理由是,過輕或象徵性、不痛不癢的制裁,都會讓他空手而歸。然而,北京還能做多少?

1月27日的記者會中,凱瑞與王毅有一段罕見的尖銳交鋒。

凱瑞說:「美中雙方對於北韓氫爆核試有共同目標固好,卻是不足的;我們需要的是獲致目標的有意義之步驟;凡想獲致國際領導權者皆有責任站在同一戰線上。」凱瑞也希望中國對於北韓的氫爆核試不應再「虛應故事」(business as usual)。回應凱瑞,王毅表情極其嚴肅而辭句強硬:「我們同意安理會採去進一步措施,達成新的決議,中方願意在必要的基礎上,本著負責任的態度,與美方及各方就此開展全面、深入的磋商,同時,我們也必須指出,決議不是為了刺激局勢緊張,把半島搞亂,把半島核武問題重新拉回到談判的正確軌道上。」對於凱瑞的批評,王毅也回嗆說:「中國的立場是清晰和一貫的;是負責任的,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們拒絕一切對中國立場無端的猜測和曲解。」

凱瑞(左)希望中國對於北韓的氫爆核試不應再「虛應故事」。但回應凱瑞,王毅(右)表情極其嚴肅而辭句強硬。(REUTERS)

據日本評論家近藤大介觀察,北韓無預警進行的第4次核試爆,只在事前半小時知會中國,令時在重慶視察的習近平十分震怒。然,習近平的震怒也激怒了金正恩;金正恩硬是要惹是生非,習近平又奈他何?朝鮮看來已掐住北京的命脈:不能過度制裁北韓,制裁的後果難收拾,中國首當其衝;但不制裁而讓美國動手,又會引狼入室。在意者是弱者;北京比平壤怕事,自然弱者是北京這方了。

懲罰北韓對於習近平而言,是痛苦的抉擇

北韓有3/4的貿易和中國進行。一旦施予制裁而導致北韓混亂,中國東北一帶將被波及。北韓一旦崩潰,如不是帶來大量的難民潮,便可能統一在美國的盟友-南韓之上,此非中國所樂見的結局。但北韓挑釁的結果如引來美國在此區軍事資源的高投入,亦不符中國的利益。某種意義上,北韓成為中國抗衡美國在此區影響力的一個緩衝帶,如能善加利用,對中國的好處多多。當王毅說中國支持聯合國安理會的譴責決議時,卻也不忘暗示:中國是北韓能源與其他緊要的物資的供應國,聯合國決議中不應含有過強的懲罰措施。

不過,這次北京可能很難輕易過關。在雙方會談後,凱瑞對記者表示,希望中國轉變政策,利用其對北韓所具有的槓桿與特殊連結來面對此一挑戰。凱瑞的話顯示,歐巴馬政府對於北韓已失去戰略性耐心。凱瑞說美中固會繼續在聯合國的決議上共事,但美國不能單方面仰賴於中方的合作;美國也需找出一些方法來提高習近平政府執著於北韓的穩定時所將付出的代價。其做法包括與南韓和日本合作:在此區境內做更高級的飛彈防禦佈署、美國針對與北韓做生意的中國銀行與公司進行單邊制裁;該作法對伊朗曾產生效果。

夾在北韓和美國之間,習近平的窘境可想而知。但又奈何?看樣子,繼續粉飾太平與隱忍是必要的。這或許可以說明,雖然凱瑞和王毅在北京有一段激烈的對話,但凱瑞見習近平時,習近平卻氣定神閒地高度評價中美兩國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並說兩國在各個領域,已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與協調,而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不只有利兩國,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另方面,2月2日下午,習近平再遣特使、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2日下午抵達平壤。相信,武大偉必然私下帶去豐厚大禮去勸說金正恩,並保證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會高舉而輕放。

碰上刁鑽難搞的北韓,回頭看台灣對中國的溫良恭儉讓,午夜夢迴的習近平應也會露出一絲絲的微笑吧!

沒冬至都搓湯圓了,又哪有冬至不搓圓?




薩德是一種可將來襲的導彈設下來的系統,既可保護南韓也可保護美國在韓的部隊,甚至長遠看,也可以防止可能來自中國的導彈威脅。(REUTERS)

美國與南韓聯手佈署THAAD,防堵北韓的進一步行動,看來最不安的是中國。中國對於THAAD對其境內安全威脅的心理障礙其來有自,但要消除這樣的障礙其實也不難,想想自己在台灣海峽部署的近兩千枚導彈,台灣人又是甚麼感覺?

顏建發

北韓在1月6日試爆氫彈之後,2月7日又發射「光明星四號」火箭,北韓的一意孤行顯示美國尋求透過北京說項的策略失敗,這使得美國與南韓有了積極探討在南韓境內部署戰區高空防禦飛彈系統,也就是「薩德」(THAAD),以防止北韓進一步莽動的打算。不過,此舉卻引起中國的不安與不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還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話暗諷美國。

與此同時,南海的局勢也暗潮洶湧

中國去年於其所占領的許多島礁上,大興土木,填海造島,引起周邊聲索國的強烈抗議以及美國的嚴重關切。今年1月30日美國遣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巡弋南海中建島,總統歐巴馬又於2月15-16日與東協十國在加州舉行領袖高峰會,美國插手南海的意圖不言而喻。但美國介入所起的效果顯然有限。2月16日美國福斯新聞網獨家刊出南海永興島衛星空拍照,顯示解放軍已在島上部署了射程約200公里的「紅旗-9」防空飛彈。對此,南海週邊聲索國抗議聲群起,美國也相當不悅。一場糾眾的美國和落單的中國二者之間的拳頭較量,再度登場。

對於薩德的部署,美國看來已鐵了心,難有轉圜。其實,美國國務卿凱瑞在早前1月27日訪問北京時便已清楚表態:北韓的核試是明顯的威脅,而美國將盡其所能保護其人民與盟友。但王毅「制裁並非最終目的而新的解決途徑,不應挑起新的緊張且動搖朝鮮半島的穩定」的說法,既表達了中方不願對美國制裁北韓的做法全面買單的立場,甚至懷疑美國別有目的,不懷好意。

美中高層一來一往的對話與協商之後,最後顯然美方做了一個清楚的表態,也就是:

不管中國支不支持,美國採取行動,部署薩德,已勢在必行。

而在敵眾我寡的態勢下,王毅前往華府的處境正如中國話所形容的「強龍不壓地頭蛇」、「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其實在王毅未出發前,此態勢即注定中方已輸在起跑點上了。延續著去年美中的緊張,今年初起,美國「大聯盟」圍堵中國的態勢不言而喻。王毅此行任重道遠,艱辛異常,不難想像。

而在王毅與凱瑞的一場高來高去的唇槍舌戰後,王毅原本要和國防部長卡特的會談被以「時程安排不順利」為由,臨時取消了。究竟何故,明眼人一猜就知。此外,又有報導指出,駐韓美軍司令柯蒂斯已於24日在華盛頓出席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韓美聯合工作組將在一周內舉行會議,討論薩德在韓部署事宜。美國顯然不想再與中國多費唇舌。無力回天,王毅此行想要攔下薩德的任務看來將鎩羽而歸,無功而返。

究實而言,中方對於美韓部署薩德的不安並非杞人憂天,只是,中國一味的反對,理論上也不完全站得住腳。中方沒想清楚,南韓才是決定是否佈署的關鍵主角。南韓畢竟是受威脅者。2月23日中國駐韓大使邱國洪表示,如果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會給韓中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為此,韓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金烘均還召見邱國洪,表達抗議;為了自身的國家安全,韓方看來已不在意中方的警告。而北京不習慣站在朋友的處境看問題,看在南韓人眼裡,必然相當反感與厭惡。

中國人看問題向來只考慮自己,缺乏為朋友設身處地的習慣。就以中國在南海永興島上部署飛彈一事,姑且不論南海的主權爭議,純從中國的立場出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月23日的回應竟是:「中國在南海部署,就等於美國在夏威夷佈防。」

如果這麼說可以,那麼,以此一邏輯出發,對南韓的安全而利益而言,其在自己的境內部署薩德,防止北韓的侵犯與傷害,也在情理之內,實不應遭到中國的強力反對,不是嗎?中國外交部面對朝鮮半島和南海問題竟是兩套標準,看在南韓的眼理,簡直是「只准自己放火,不准別人點燈」。

不管怎麼說,薩德是一種可將來襲的導彈設下來的系統,既可保護南韓也可保護美國在韓的部隊,甚至長遠看,也可以防止可能來自中國的導彈威脅,對韓國是有誘因的。


至於對美國而言,部署薩德可保護盟友,也可充實其亞太再平衡戰略,一舉兩得。

北韓的金正恩我行我素,無法掌握,美國以此為由加碼進駐朝鮮半島,是個名正言順的好口實,得來全不費功夫。台諺:「沒冬至都搓湯圓了,又哪有冬至不搓圓?」試想,美國怎肯錯失此千載難逢的良機呢?

不過,儘管美國或許別有所圖,美國的説辭倒是有一定的説服力。凱瑞不也強調,這一系統純粹是防禦武器,沒有攻擊能力,是防衛型的?凱瑞還説,如果朝鮮的情況有根本改變,或是朝鮮半島無核化,這一部署就會撤除。不管是真是假,美韓心意已決,中國難以阻擋。

至於中國對於薩德對其境內安全威脅的心理障礙,要去除其實並不難。類似的心理撫慰能力乃是中國領導人與學者所擅長者。中國不也在台灣海峽的對岸部署了近二千枚具有攻擊性的導彈,但中方卻一再宣稱不是對準台灣人民?在黨國體制下,中國共產黨是有編導與管制論述的能力的。王毅此行即便未能達成既定任務,但此結果料想也不會對共產黨的領導中心產生衝擊。

「美國爸爸」不只一個

為延續封建殘餘,讓孫中山遺像高掛牆上,享受無辜官員和學生的宣誓效忠,國民黨黨棍已經語無倫次。

只會背國民黨教科書的發言人,硬說華盛頓是美國國父,拉他替孫中山壯膽;喊改革口號的黨主席候選人,硬把滿清權貴抗拒維新的「祖宗成法不可變」,掉包成「祖宗牌位」不可廢。

事實是:美國並沒有官定的「國父」;民間版推崇的「國父」是「複數」,稱 「國父們」,而華盛頓也不是「首席國父」。

美國的「爸爸們」,有人用「獨立宣言」簽字者為標準,那華盛頓榜上無名;有人用費城制憲會議代表為標準,那華盛頓有份。「美國爸爸」這麼多,也有歷史學者化繁為簡,選七位貢獻最大者為「國父們」,華盛頓敬陪末座。

在美京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紀念碑是一個凸出的地標,但他的遺像並沒有到處高掛讓人鞠躬;學生對國旗宣誓效忠,而不是對任何偶像宣誓效忠。拿華盛頓作孫中山的擋牌無效。

大清帝國滿族以少數統治多數的漢族,在門戶被列強打破之後,漢族大臣名流警覺到「三千年來一大變局」,需要變法維新才能保住大清江山,頑固派的回應就是「祖宗成法」不可變。

把「祖宗成法」換成「祖宗牌位」,那是利用民俗的騙術。自己的祖宗自己拜,並不能強迫別人跟著拜,更何況孫中山的「國父」名義是國民黨自己虛構:辛亥武昌起義時,孫中山人在美國,「看報才知道」。

更諷刺的是,國民黨搶「國父」遺像,共產黨卻贏得活「國母」。北京還爆料,「國母」曾向中共提出申請,要與美國男友結婚,但周恩來傳話:同居可以,結婚免談!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大崩壞之後,更適合砍掉重練,只要不喊口號,一步一腳印,重新再來,未始不能創造另一個春天。

政治場域中越膚淺、越低級下流的事件,最容易引起大眾的興趣;那些嚴肅、結構性的議題,往往得不到媒體輿論的關注。因此,像川普這樣的狂妄之徒,才會聲勢暴起,感覺好像是要來終結美國的民主。

馬英九執政期間,許多結構性的弊病與既得利益階層盤根錯節,腐蝕台灣社會的基盤。最可怕的是,這個政權是打著清廉、道德與依法行政的旗幟,在政治正確的遮掩下,把一切錯誤歸咎於前朝,執政達八年之久。這八年正好是台灣百病叢生,不管政治或經濟最需要改革的階段,但台灣卻出現了一個與人民利益及主流民意脫節,生活在雲端的學者內閣,以教化之名誤了眾生與國家。

從柯P到小英的重創國民黨,象徵著新生的公民力量崛起,台灣意識成為主流;但面對的問題卻更艱鉅,包括清算不當黨產、落實轉型正義,歷史真相的還原,在在需要執政者的魄力去突破。不過,從新國會成立後,仍是一些八卦話題佔據輿論的舞台,表演式的政治還是歪風未變,什麼性愛錄影帶、大尾鱸鰻啦,影劇社會新聞都變成了政治新聞。國會議員還要介入,什麼閒事都要管,還有什麼時間與精力去推動改革呢?

小英執政,算是危機但也是轉機,眼前承接了爛攤子,不管是政治、經濟,都是問題重重,尤其經濟好像陷在谷底,動彈不得;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再壞也不過如此,現在是缺乏爬升動能,但也不至於繼續往下掉。尤其經濟這一塊,對中國依賴過深,產業外移崩壞,形勢確實險峻;不過,大崩壞之後,更適合砍掉重練,只要不喊口號,一步一腳印,重新再來,未始不能創造另一個春天。

(蘇多)

轉型正義的實質與象徵

中國夢症候群

馬英九出席「慰安婦」鄭陳桃追思會表示,二十多年前擔任法務部長時,即開始關心「慰安婦」議題。他說,「慰安婦」議題絕對不是反日,「慰安婦」議題係人權與人道的問題,即使只剩下一名「慰安婦」,各界也應持續關心。他並表示,去年安倍晉三發表二戰結束七十週年談話,儘管並未提及「慰安婦」這三個字,也沒有正式道歉,但他為殖民及侵略表示歉意的態度,雖然晚了很多,但總比不斷否認及猶豫不決來得好。

「慰安婦」,不論是否被強迫,都是源自國家暴力。而馬英九重視日本時代的「慰安婦」,也不宜選擇性忽視發生在台灣離島與本島的「軍中樂園(八三么)」。這是中華民國國防部在一九五○年代開始設置,直到一九九二年李登輝時代才正式取消的「軍妓」。中華民國「軍妓」,也是國家暴力之恥。只關心日本「慰安婦」,不在乎中華民國「軍妓」,豈非人權與人道的雙重標準?習近平繼續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關在大牢,馬英九拒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來台,那更沒有人權與人道的標準可言了。

馬英九稱「慰安婦」議題絕對不是反日,但反不反日不是他自己說了算。釣魚台,馬英九稱屬於中華民國,「捍衛釣魚台主權與漁權為我天職」,甚至曾經揚言「不惜一戰」。然而,他口中的「大陸國土」,遭中華人民共和國佔據,不僅未曾聽說他要與老共「不惜一戰」,甚至還想把台灣(包括釣魚台、太平島)連結中國。「一中各表」,只准「同屬一中」,不准「中華民國」,他卻歡喜奉行「共識」,空談「捍衛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他的「妖魔論」烘托「皇民後裔論」,簡直把台灣人罵作「假日本鬼子」了。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當年水火不容的國共同等亢奮。國民黨那些外來權貴,其反日情結早與老共「同屬一中」,揚棄兩蔣「以德報怨」的聯日保台戰略。他們都把「南京大屠殺」當符咒,不時煽動中華民族主義。但,「南京大屠殺」平民死亡約二、三十萬;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光是「大躍進」便高達二、三千萬老百姓死亡!日本殺害中國人二、三十萬,便是不共戴天之仇;中國人殺害中國人二、三千萬,卻輕如鴻毛!難怪馬英九推崇:「六四之後二十年,大陸經改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言下之意,還「殺人有理」咧!他該不會這樣看待二二八屠殺、白色恐怖吧?

日前,中國著名記者楊繼繩的《墓碑》獲獎,卻被中國政府禁止出國領獎。該書是花了十五年採訪寫成的「大躍進」調查報導,據楊繼繩統計當年「大饑荒」造成約三六○○萬中國人死亡。對此歷史浩劫,官方至今仍是文過飾非、大事化小。「大躍進」比「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多達百倍,但大家只見中國政府譴責日本,輕輕放過罪魁禍首毛澤東。這是甚麼道理?老共常講,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實際上打得才凶!這好像關起門來打死老百姓可以,外人來打那就是血海深仇,他們計較的其實是統治集團的利益吧。

凡此,對照居港中國作家馮學榮的文章「​國人歷史觀的幾個笑柄」,保證博君一笑。例如:「我可以殺出去,你不能打進來」(打進來就是侵略者,日本鬼子最壞);「你的也是我的,自古以來都是我的」(釣魚台,台灣,南海,無遠弗屆);「我可以欺負你,你不能欺負我」(被我欺負是文明提升)。這篇文章,堪稱當代版「醜陋的中國人」。馬英九的反日媚共情結,經常自然流露、借題發揮,但他既無感也天經地義。看來,也需要一篇「馬英九反日媚共的幾個笑柄」,協助大家深刻認識這種中國夢症候群。

做到

朵朵

你常常說:「我知道了。」

在愛人之前,要先愛你自己。「我知道了。」

讓過去過去吧,未來才有未來。「我知道了。」

懂得感謝的人,才會是快樂的人。「我知道了。」

你說你都知道了呀!但親愛的,你做到了嗎?如果沒有做到,知道是沒有意義的。

知道與做到之間可能就像太陽到月亮的距離,親愛的,知道只是知道,做到才是真的。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 Curiosity has its own reason for existing.
科學家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2/26/2016

朵朵

如果人生是一條不斷前進的道路,那麼當你覺得過不去的時候,阻擋你的是什麼?是事情的不合理?還是別人錯誤的對待?

其實,親愛的,唯一阻擋你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態。

過不去都是某種固執的作祟。可是,當直線過不去的時候,何不轉個彎繞過去呢?

就像開車在路上要不斷地轉動方向盤,才能到得了目的地,人生也是這樣,要能夠轉,許多時候才過得去,許多目標才到得了。

父親的皮鞋

陳芳明

微近中年時,父親才告訴我他在二二八事件的經驗。那時我已經在海外流浪了十年。仍然記得,他初老的身影,在樹蔭下看來有些悲涼。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提起早年的故事。或許是因為在我書架上,他看到幾本有關戰後初期台灣歷史的書籍。不經意間,燃起了他埋藏已久的記憶。父親的眼睛望向遠天,神情裡似乎有千言萬語要說,卻又欲言而止。

他對我說:「你出生那一年,非常不平靜。」這是他第一次帶著我回到那個年代。我也是到達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後,才開始接觸那個時代的報紙與書籍。出生於一九四七年的我,在整個成長時期,從來不知道外面那世界有過不尋常的騷亂。在大學圖書館裡,翻閱著戰後初期的台灣報紙,才赫然發現我的出生與二二八事件密切鎖在一起。如今我將屆滿六十九歲,二二八事件也已到達六十九周年。穿越了安逸的青少年歲月,總覺得我的故鄉非常寧靜、安詳,並且帶著無邊的幸福。但是父親在樹下,說出自己的事件經驗時,我才察覺美麗的童年其實是夾帶著醜惡的記憶。

我靜靜聽著父親說出自己的故事。或許洶湧的情緒,牽動著他的顏面神經。說話之際,顯得特別吃力。那時我們住在高雄的三塊厝,也就是今天的三民區。父母的租屋,就坐落在三民國小的對面。那年的三月,國民黨的軍隊分別從基隆、高雄兩個港口登陸,開始展開「清鄉」。他已無法記得確切的日期,屋外是陰天,空氣仍然冰涼。他說:「軍隊上岸後,城市不時傳來槍聲。」我們那一排鄰居,所有的人緊閉著門戶。軍隊是從興南橋(今天的建國橋)那邊過來,陸續可以聽到士兵挨家挨戶敲門。那種氣氛,好像在等待死神宣判。

父親嘆了一口氣說:「士兵不知道是用哪種省分的聲音,一邊敲門一邊吶喊著:開門!開門!」那種帶著恫嚇的敲門聲,逐漸接近家門。父親躲在二樓的門後,祖父、祖母與母親則躲在房間,四個孩子則躲在床下。騎樓下的大門終於傳來了巨大的聲響,而且是持續不斷地敲不斷地敲,好像有好幾個拳頭同時在敲打。我的阿公只好下樓,把門打開時,立刻衝入了五六個士兵。父親說:「那種恐懼的景象,一輩子都無法忘懷。」

我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身影,是那樣衰老。至少在我整個成長歲月,他總是挺直著背脊。陷入記憶裡的父親,突然變得那樣毫不設防。士兵要全家大小走到騎樓外面,他們在樓上開始翻箱倒櫃。到底有甚麼被搜括精盡,父親已不復記憶。士兵下來時,問著家人誰是戶長。父親立即站出來,他不希望家中有任何成員受到傷害。他立刻就被帶走了,沒有任何罪名,更沒有任何理由。他說

那時他穿著西裝外套,跟著士兵走向高雄火車站。

我不能不問父親,為什麼過去從來都沒有跟我提起。父親沉默不言,淡淡地回答說:「因為不要讓你們孩子有任何恐懼感。」父親在敘述時,我內心非常震撼。在此之前的成長生命裡,這些記憶可以說完全缺席。他刻意把這樣的記憶遮蔽著,只是害怕孩子的內心會有任何陰影。三塊厝的童年記憶,是那樣潔白無瑕。至少在我啟蒙過程中,那生命原點是無懈可擊的象徵。父子兩人坐在另一個海岸的楓樹下,忽然同時嘗到記憶中的苦澀與惆悵。如果父親提早告訴我這些故事,或許在我求知過程中,不會那麼快樂。或許必須到這樣的年紀,必須要有中年心境的成熟,才有可能承擔早年傷害的重量吧。

我問父親,後來呢?他說鄰居的幾位戶長,都跟著士兵走到高雄火車站前面的廣場。到達那裡時,已經有數百人都坐在那裡了。每個人的神色顯得那麼倉皇,每隻眼睛又是那麼空洞。父親說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審問,都集體被迫坐在那個地方。夜晚來時,由於過份疲倦,每個人也只能坐著閉目養神,完全不可能入睡。父親說,那是他生命中最長的一天。

第二天早上,一位看來是長官的軍人,宣布只要有人作保就可以回家。他只記得年老的里長,出面為他作保。士兵帶著父親到火車站裡的一個房間,要他把西裝外套、手錶、皮鞋都留下來,才允許他安全回家。

那是父親最不堪的記憶,那天下午他赤腳慢慢走回家。內心湧起萬般羞辱,不知道今夕何夕。他走過高雄中學的校門,瞥見裡面進駐的軍隊。到達三民國小時,又看見軍人在那邊站衛兵。彷彿戰爭年代又回到這個城市,他終於體會到甚麼是光復的滋味。父親在樹蔭下,帶著自我嘲弄的表情說:「光復的日語發音,是こうふく,在日語裡的降伏也是こうふく。」壓抑這麼多年之後,他終於把積壓許久的情緒抒發出來。我似乎看見父親的眼角噙著淚水。多少年來無法抒發的鬱悶,終於在兒子面前抒發出來。

他說赤腳走回來的途中,可以感覺路面上的小石子刺痛著他的腳心。那樣的刺痛,在他童年時期也曾經感受過。但是他強烈感覺到自己失去的,不是一件西裝,也不是一隻手錶,更不是一雙皮鞋。而是他全然失去了生命的穩定感。我從來沒有想過,父親會說出靈魂深處的真實語言:「我這輩子沒有國家。」那時我才明白,所謂光復是另外一種投降的暗示。他失去了國家認同,當然也失去了整個時代。以清鄉之名,行搶劫之實,才是對父親那個世代最大的傷害。

父親說,那時的槍聲不時響起。尤其是在深夜裡,寧靜的夜空,常常從不知甚麼地方傳來槍聲。聽來是那樣淒厲,那樣駭人,又是那樣急切。即使在戰爭後期,常常會傳來空襲警報。美國的轟炸機B-29,夾帶著龐大殺傷力的炸彈,在城市的這裡那裡不停地轟炸。每當飛機飛嘯過後,鄰居都還會出來為彼此慶幸著。但是在整個清鄉的日子裡,所有的鄰居已經互不往來。因為也不知道誰是告密者,也不知道誰甚麼時候會失蹤。命運的不確感,在那段時期反而更為強烈。

我是二二八事件劫後的未亡者,事件那年的六月我才出生。父親說遭逢那麼龐大的屠殺事件之後,家裡有新生命誕生,應該有特定的意義吧。父親是如何從歷史惡夢中走出來,我竟忘記追問他。但是我仍然清楚記得,父親常常在夜晚獨酌。他總是會唱日本的歌曲,尤其是那首戰後的演歌〈相逢有樂町〉。那首歌的旋律,從此也進駐在我的血脈裡。

父親說,我知道你在研究二二八事件,也知道你正在寫《謝雪紅評傳》,你就勇敢做下去。難得與父親坐在異國樹下,一起回憶失落的歷史。那可能是生命裡難得閃現的幸福與悲涼。只有在那個時刻,父子兩人的心靈是如此接近。兩代的記憶落差也縫合起來了。

父親是在二OOO年五月十九日去世。那時他已經見證綠色執政正要開始,他對我在海外的流亡歲月,也終於能夠理解。他走了以後,我常常想起他在海外所說的故事,以及他在二二八事件的遭遇。父子兩人坐在楓樹下促膝長談,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接近父親的一次。他對於我在海外參加政治運動,也對於我成為國民黨黑名單的事實,以及我後來開始投入台灣歷史與台灣文學研究,似乎都有了諒解。

然而,我每次想起父親時,總會聯想到那一雙被奪走的皮鞋。我常常想像,父親從火車站赤腳走回家的時候,內心是何等受傷。他有太多朋友,在事件中失蹤。那雙皮鞋,可能就是他餘生的象徵。

當我也走到晚境時,父親一生所未完成的,恐怕都要在我這個世代實現。我的脾性、我的人格,大約都是從父親失去皮鞋的那個時刻逐漸釀造起來。對於政治權力的批判,對於民主生活的嚮往,就是我生命的職責與夢想吧。他曾經在歷史廢墟中重新站起來,卻把他的傷痕遮蓋起來。他的失落,他的身影,他的意志,最後都轉嫁到我的靈魂。站在時間的盡頭,回望著父親赤足回家的背影,我就不敢鬆懈下來。

2/25/2016

蔚藍海岸

高依汾



尼斯的天使灣與濱海大道。


米其林二星餐廳的姐妹咖啡廳物超所值吸引各地饕客。


坎城外島上的修道院也種了滿滿的薰衣草。


從拉蒂爾比耶眺望摩納哥全景。

〈旅遊緣起〉轉換生活跑道

在工作到昏天暗地的某一天,接到一封電子郵件,朋友的妹妹在法國尼斯開了一家民宿,於是決定要把黑白生活轉變成彩色人生,讓蔚藍海岸(Cote d’Azur)能量,注入到身上每個細胞內,期望在往後的人生,能夠一閉上眼睛就感受到南法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這趟蔚藍海岸之旅雖只有40天,烙印在腦海中的回憶卻是一輩子!
〈開始計畫〉長住行程彈性

◆機票:此行以放空與放鬆為目的,定點長住的好處就是不用趕行程,不用在飯店之間奔波。訂好民宿後,只要買張機票即可上路,沒想到簡單的買機票倒花了不少時間研究。

要抵達法國南部的尼斯有2種方法,一種是飛到巴黎後,再轉機或轉高速火車TGV到尼斯,另一種是不經過巴黎,直接飛到尼斯的機場。飛到巴黎的好處是航空公司的選擇多,可找到較便宜的機票,壞處是巴黎機場很大,一個人拎著大包小包,無論轉機或轉車,風險都高。直接飛到尼斯的優點是機場小,出關簡便又安全,缺點是機票比較貴。考量許久,女生單獨出遠門,安全第一,最後選擇在中東轉機後直接降落在尼斯。

◆交通:可購買週票,15歐元可任意搭乘輕軌電車及城內的公車,若要前往附近的大城小鎮觀光,如:坎城、摩納哥、藝術山城聖保羅、阿爾卑斯山等,每趟1歐元。電車上車後要記得在卡片上打上日期,常有查票人員上車!尼斯機場到市區有巴士,每趟4歐元。

◆行程:只要公車或火車有到,當天可來回的,都打算去看看。每天打開地圖,選定一個方向,1歐元就能上山下海。喜歡的地方,則可以一再造訪,沒有次數限制。
〈行程特色〉印象深刻美麗景點

◆尼斯

尼斯(Nice)是藝術愛好者的天堂,當地的博物館相當多,除了超現實主義的夏卡爾要收費之外,其餘像野獸派的馬諦斯,還有以現代藝術為主的Moderne et d’Art Contemporain、濱海大道上的Musee Massena以及素人博物館Musee d’Art Naif A.Jakovsky統統免費。

如果尼斯的馬諦斯博物館看不過癮,還可搭94號公車到山城旺克(Vence),這裡有一間馬諦斯設計的小教堂Chapelle du Rosaire(門票4歐元),室內採用南法專屬的色調:黃、藍、綠,加上簡潔的線條,在光影的反射中,把小小的空間襯托得神聖無比!

◆聖讓卡弗爾拉

天使灣美麗的弧度,是攝影師眼中的瑰寶,但這個海灣雖有地利之便,卻因為是石礫灘,加上海水落差又大,其實做日光浴比游泳更適合。

真正想游泳的人,建議到聖讓卡弗爾拉半島(Saint Jean Cap Ferrat)的Les Fossettes、Paloma Plage、Les Fosses等沙灘,我多半選在下午5、6點時,海水經過一天陽光照射,已經變得溫暖,游完泳後躺在沙灘上,陽光也不再那麼炙熱灼人。

望著遠方的峭壁,與前方的遊艇尾桿,幸福滿溢之際,覺得自己何德何能,與這些百萬富翁共享同一片蔚藍海岸,感恩之情由然而生。

◆坎城、萊蘭群島

坎城(Cannes)因為每年五月的影展,星光大道眾星雲集而聞名於世。西方遊客喜歡它的沙灘,東方遊客流連於名牌商店中。我決定要嘗試不一樣的事──搭船出海,從另一個角度欣賞坎城。

花了14歐元買船票,跳上遊艇後,約15分鐘船程,來到萊蘭群島(Iles de Lerins)4座島嶼中的St.Honorat。島上是自然保護區,像世外桃源般,有整片的葡萄園,大樹成蔭、散起步來舒適怡人,修道院前種了成排的薰衣草,讓人想起了大名鼎鼎的塞農克修道院。走到小島的另一端,一座11世紀的堡壘矗立於海邊,斑駁的廢墟,彷彿訴說著過往繁華。

◆埃茲

被稱為鷹鷲村的埃茲(Eze),顧名思義地理位置險峻,從尼斯搭82號公車上山時,記得坐右手邊,沿途可以拍到好風景。這座中古世紀的小城,沿著石階而上,到處都是美麗的小商店或藝廊,奇怪的是整座山城遍尋不著一處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無敵海景的地方,原來我心中的天堂,隱身在一間擁有米其林一顆星餐廳的高檔飯店內。

由於負擔不起上百歐元的餐費,我選擇了下午時段數度造訪,一杯咖啡、一塊配上鮮花的蛋糕,如同老鷹般的視野,讓人看到了蔚藍海岸最迷人的一景。

◆拉蒂爾比耶

拉蒂爾比耶(La Turbie)是位於摩納哥上方的一座山城,這裡有家知名的米其林二星餐廳,及它的姐妺咖啡廳,這家小店因為食物美味、價格公道,讓很多人不遠千里而來!

它的菜單每日更新,所以是用粉筆寫在黑板上,法文看不懂沒關係,這裡的客人都相當親切又樂於分享,可以指著別人桌上的菜肴詢問!朋友和我點了一壼白酒、一份有魚有蝦的沙拉、兩個主菜(魚和鴨)、兩杯咖啡,後來看隔壁的甜點很可口,也加點了一份,結帳時一共52歐元,真的是在南法吃過最物超所值的一頓!飯後來到旁邊的小公園,整個摩納哥都在我的雙腳下,右邊是古城區、中間海港、左邊賭場,全在視線範圍內,一覽無遺。
〈旅人精算機 〉

1.機票:約41,000元。

2. 住宿:約25,000元(長期住宿才能享有優惠價格,不然以尼斯的物價,是待不了太久的)。

3. 交通:約6,000元。

4. 餐費:和民宿主人共同分擔買菜費用,平日出遊自製三明治,再加上每週1至2次外食用餐,花費約30,000多元。

◆ 40天37夜連同購物,總共花費約新台幣11萬元。
〈遊後感想〉暖陽中甦醒的幸福感

「每當我發覺一早醒來,曙光現於眼前,我便幸福而不能自已」這句來自蔚藍海岸官方手冊中的簡單文句,深深打動我的心。

隨著旅行次數的增加,愈發喜歡簡單的行程、單純的目的地,最好能夠住下來,跟當地人一起過生活。很多朋友問我為何要在尼斯待40天,我的回答是:「Why not?」既然置身天堂,又何需急著離開?在那裡追尋一種原味的純粹,如多位著名畫家均選擇定居蔚藍海岸,還在此留下曠世巨作。

每天打開地圖,選定公車,1歐元就能讓我上至阿爾卑斯山漫步、或跳下地中海游泳。這裡的天好藍、樹好綠、花好燦爛,即使手上只有一個簡單的自製三明治,我仍覺得在百萬景致的襯托下,幸福滿點!

相較於上班時不見天日的辦公室生活,在陽光照耀下的蔚藍海岸光彩奪目,如此美妙的生活,還需要再跟老天爺奢求什麼呢?
〈旅遊資訊〉

◆ 航班:經香港、杜哈轉機至尼斯。

◆ 簽證:免簽證,但需備妥機票、訂房確認紀錄、足夠維持旅行期間的財力證明,最好也要有旅行期間的保險證明文件。

◆ 匯率:1歐元約換新台幣36.5元。

◆ 時差:比台灣慢7小時,夏令時間慢6小時。

◆ 貼心提醒:

1. 夏卡爾博物館租借語音導覽器需要押護照,記得要隨身攜帶。

2. 香港轉機時間最好拉長,原以為2小時綽綽有餘,沒想到台港段班機起飛延遲一個多小時,抵達香港要轉機時,航空公司說行李趕不上,要求我簽同意書才要讓我上飛機(內容為行李若晚到,公司不需負責)。

◆ 相關資訊洽詢:

1. 法國在台協會:http://www.france-taipei.org/

2. 法國旅遊發展署:http://cn.rendezvousenfrance.com/zh-hant

3. 民宿http://nicetwn.free.fr/faq.html

下著雪的堺町

施文翔

小樽是日本北海道的一座港口都市,早期負責運送煤礦至日本各地與俄羅斯,後來隨著礦區封山,港口運輸機能逐漸被其他地方所取代,轉型成以玻璃工藝品著稱的觀光城市,原先的倉庫則改造成了商場與咖啡廳。本來擔心2015年的聖嬰現象帶來暖冬,十二月初剛入冬即抵達小樽的我們可能會看不到雪,所幸,甫抵達此地,看見一片雪白色大地,便覺得是自己多慮了。



在台灣賞雪是一種奢侈,但是身在冬季的北海道卻像是呼吸一樣自然,走在運河旁的街道上,看著自己一步步印在雪地的足跡十分有趣,欣賞美麗河畔雪景也是浪漫動人,但是每當寒風吹襲,從溫暖台灣來訪的我們還是直打哆嗦,渾身抖個不停,這時,街道上一間又一間的硝子館便成了我們流連忘返的所在。

硝子,在日本語意為玻璃,即便大多硝子館都來自相同的工廠,但是其中的商品與擺設仍存在著各自的風格,因此每當踏入館內,總是可以找到不同的驚喜,而當色彩繽紛的各式玻璃工藝品映入眼簾,荷包便縮水轉變成了滿載而歸的戰利品。

過分謹慎的人難有成就。 He that is over-cautious will accomplish little.

過分謹慎的人難有成就。 He that is over-cautious will accomplish little.
18世紀德語劇作家、詩人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詩14:2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神的沒有

詩14:2耶和華從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沒有、有尋求 神的沒有

詩18:31 除了耶和華、誰是 神呢.除了我們的 神、誰是磐石呢

詩18:31 除了耶和華、誰是 神呢.除了我們的 神、誰是磐石呢

詩1:5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詩1:5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伯22:21 你要認識 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伯22:21 你要認識 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筆記思考法



為何明明提案在即,思緒卻毫無進展?我們常覺得自己想得夠多,但實際上思慮大多都很淺薄,只是「無效率的空轉」罷了。這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對方法。

被稱為最簡單腦力鍛鍊法的「零秒思考」,用一個主題、一張A4紙、1分鐘、一天10張的方式訓練思考力,將浮現於腦海的情境、感覺轉換為文字,透過書寫記錄來整理思緒,然後嘗試說出來,其實就是PDCA(規畫、執行、查核、修正)的快速循環。

零秒,就是能立即掌握現況、立即釐清問題、立即想出解決方案、立即決定該採取何種行動。猶豫困惑的時間為零秒,煩惱憂慮的時間也是零秒。只要將思考步驟、浮現於腦海的東西記錄下來,就能避免陷入無限迴圈,也能避免流於單純的情緒發洩。

只要將浮現在腦海中的想法一個接一個地寫下來即可。但是不能用電腦輸入,而是寫在一張A4紙上,且不能花時間慢慢寫,而是要在1分鐘內快速寫完一張A4紙才行。每天寫10張,然後立即整理至文件夾內收藏,每3個月整理一次,重讀一次。

寫筆記有助於整理思緒,明確掌握什麼是最重要、什麼是不重要,該做什麼、不做什麼。能夠不慌不忙地收集必要資訊,然後依據事情的重要度、嚴重度來排序,逐一解決。
筆記訓練法

步驟1:將A4紙橫放,在左上角寫標題,內容沒有限制,不論是疑問句或肯定句都可以,並畫上底線與內容區隔。在右上角寫下日期。

步驟2:將腦中浮現與標題有關的各種想法條列下來,每行用20至30字具體描述。不做多餘思考,把感受直接寫下,不要想得太複雜。以4到6行為主,超過6行容易混淆一些不重要的事。

步驟3:要在1分鐘內寫完1張,字跡潦草沒關係,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內容稍微詳細一點,寫到占紙張空間一半的程度。

步驟4:某些內容的筆記還可以繼續延伸,也就是將一張筆記的4到6行內容分別作為標題,再寫出4到6張筆記,就可以進一步深化、釐清思緒。



資料來源│《零秒思考力》,悅知文化
方正儀整理

斷捨離,人生煥然一新

廖心筠

透過收納整理放下過去,騰出更大的空間與時間給自己,你才能輕鬆向前行。

總是用逃避的心態看待髒亂的環境?「今天沒空,明天再收好了」、「那個可能用得到,先不要丟好了」、「這不知要放哪裡,先隨手擱著好了」,沒想到久而久之,累積成可怕的房間!

「收納整理,是讓你好好面對自己的時候。」到府收納教學專家廖心筠說,收納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釐清自己與物品的關係,不是為了丟而丟,而是為了看出「需要」而丟。雖然把衣服丟了會心痛,卻因此知道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把閒置物品丟了會不捨,卻因此體會空間的重要;把過期品丟了,而明白囤積才是浪費。

很多人明明有改變的渴望,卻遲遲做不了決定,根據教收納4年多的經驗,廖心筠說,收納需要很大的突破性,就像剪掉多年長髮一樣,明明髮質已經受損乾燥,卻因為捨不得而剪不了,一直帶著麻煩與痛苦,但一個轉念,下定決心一口氣剪掉,就能體會到竟是如此輕鬆好整理。

當你開始學會把不必要的刪除,慢慢的視線會愈來愈清晰,動作會愈來愈快,最後迎接我們的是空間嶄新的樣貌。我們的家,應該捨去「不必要」,留下「最完美」,只有最值得的物品圍繞在我們周圍。把收納整齊變習慣,乾淨的家,就會有好事發生。

新的一年伊始,準備好迎接你的新造型與新人生了嗎?
整理收納的驚奇4步驟

歲末年終大掃除,家裡一團亂,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清理,該從哪裡開始下手呢?

請記住一個原則:整理是依照「種類」,而不是「空間」。先把所有物品分成幾大項目,例如衣服、鞋子、包包、書籍、瓶罐、回憶系列等,從你最拿手或最有感覺的那一類開始,然後每天進行一個項目。例如今天要收納鞋子,就把所有鞋子集中起來,不要的丟掉,少穿的收起,剩下的才是適合放在鞋櫃的;明天收納包包,依此類推,每天一部分,循序漸進的整理,就像闖關一樣,完成時會非常有成就感。

1.集中處理

要開始整理某一類物品時,一定要把所有地方的同類物品全部找出來,集中檢視,然後才開始篩選、分類和收納。如果不將所有同類物品集中,等整理好又發現漏網之魚,所有動作就要重來一遍。

2.過濾篩選

抉擇雜物需要快、狠、準,方法是撿出不要的,剩下的才是你要的。不需要的雜物,我們謝謝它,然後丟棄,訓練自己更清晰的判斷力。

3.正確分類

問自己3個問題:「這是什麼」、「多常使用」、「在哪使用」,依物品類別分類,再依習慣放到所屬空間,最後依照使用頻率收納。分類好之後,先不用急著收納,可以先用紙袋或籃子裝起來,確定大小和數量後,購買需要的收納盒或收納箱,再做最後的定位,才不會功虧一簣。

4.歸位收納

成功的收納,必須是你閉著眼睛都能知道某樣東西的確實位置。只要幫物品找到順手且適當的位置,很容易就可以拿到,也不會丟得到處都是,或因為一時找不到,所以一直重複購買。
整理收納的4個實踐法

家裡空間就只有這麼大,想要、需要的東西卻那麼多,該如何收納效益最高?

提供幾個在整理收納過程中的小訣竅,不論是哪種物品,只要依循這樣的準則處理,在收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都能幫助大家發揮最大的收納效益。

1.三軍上線,有先有後

在分類時先將物品分成三軍:「一軍」是你的主力戰將,經常使用的物品都屬於這類,所以要將最順手、最顯眼的位置保留給它們;「二軍」則是遞補用的,屬於偶爾會用到的物品,如果是衣服類,就是歸在衣櫥的上層或下層的位置;「三軍」則被歸類為季節性的,暫時用不到,或是不受青睞的冷板凳型,不論是哪一種,都是裝箱入盒收起來。

「三軍」坐冷板凳的,就是要考慮釋出的球員,封箱後貼上便利貼,註明內容物與日期,給它3到6個月時間,如果一次都沒打開來用,就整箱丟棄。

三軍的軍力可以隨時調整,季節性的物品在換季時,直接將一軍和三軍互換位置即可。新品正夯當然是加入一軍,但要記得「有進就要有出」,二軍要定期淘汰到三軍;三軍也要有退場機制。

2.中途之家:待分類區

不要把東西隨意放在地上或床上,因為有1包就會有10包,久而久之,那個空間就會被外來的雜物吞沒。建議來不及收的東西,幫它找一個中途之家暫住,可以是一個籐籃、紙箱,那裡就是「待分類區」,一旦籃子滿了,無論如何都要督促自己分類完畢,才能再放東西進去,這才是最有效維持房間整齊的方法。

3.善用道具,整齊到位

東西數量一多,就會顯得雜亂,利用「看得見收納法」就可以解決。

霧面及透明收納盒可看見內容物,外觀又整齊有秩序,如果是附蓋設計,還能防塵及堆疊。不論是鞋子或飾品耳環等,集中一起方便好找。而便宜好用的夾鏈袋,尺寸有大有小,裝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皮包等都適合。收納籃也是好幫手,尤其適合衣服收納,看得到、拿得到,還具抽屜功能;再搭配承重力大的波浪鐵架,就可以應用在家中任何空間。

4.直立式收納

常穿的衣服可折疊成小豆干狀,排好直立放進抽屜,可看見每一件的花色式樣,適合不怕皺的棉質T恤、褲子或小孩衣物。直立收納也可應用在籃子,除了好拿、好分辨,視覺上也統一。比起傳統的上下堆疊法,直立法可以收納進多一倍的數量。
取捨丟棄的5大技巧

垃圾收納整齊了,也還是垃圾;如果什麼都捨不得丟,會讓你一輩子住在倉庫裡!

教人收納以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無法丟東西。丟棄是所有步驟的第一階段,如果跳過這一關,直接進行後面整理和收納的動作,也只是白費功夫。

要切斷和身外之物的糾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有些得來不易,有些具紀念意義,先從非必要、多餘的物品開始過濾剔除,珍惜身邊所擁有的。放下情緒的牽絆,試著用以下的技巧,丟掉不需要與不適合,藉由「捨」來找出真正的自我與需求。

1.快問快答法

把兩件類似的物品拿在手上,用很快的速度檢視「這個還要嗎?」「那這個呢?」決定後馬上換下兩樣。不用想太多,用快速的直覺判斷自己的需求,才不會陷入糾結。如果還是無法抉擇,就問自己:「這個東西什麼時候用到過,最近還是去年?」如果很少用到就丟棄。透過與自我的對話,反省自己失衡的購物欲,經由丟棄的過程,真實地面對自我。

2.以人為主軸

一般人無法做到完全收納的主因,是讓物品反客為主。我們必須以人為主軸,用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物品,例如「我」天天用「這個皮夾」,而不是「這個皮夾」還可以用。如果以物品的角度出發,每件東西便都有存在的理由,無法捨棄。必須記得,只要不用,就喪失存在意義,變成雜物。你必須練習用果斷的心,仔細審核身邊每一樣物品。

3.丟棄關鍵字「可是」

衣服是很多人收納的痛,會穿常穿的永遠是那幾件,不穿的卻占去衣櫥絕大空間。一件件檢視你天天都「跳過」的衣服,說出不穿的原因,只要出現「可是」,就可以把它從衣櫥驅逐出境。

這件很貴,可是過時了;這件很好看,可是穿起來顯胖;這是阿姨送的,可是不適合我⋯⋯,只要浮現「可是」兩個字,便是不良物品的退場機制。過濾衣櫥後,你看到都是最喜歡、最舒服、最常穿的服飾,隨便穿都適合你,就是最完美的狀態。

4.喪失時效,直接丟掉

家裡有許多體積不大的東西悄悄累積,占去家庭最多空間,那就是各種過期品,包括食品、保健藥品、廚房調味品、保養品、雜誌書籍等,會影響身體健康,讓你跟不上時代,不必考慮,一律丟棄。

5.藉由減量,學會珍惜

有時我們會埋怨小孩玩具太多,很難收拾,其實,當「擁有的」超過「能控制」的量,就會一團亂,大人都無法取捨、分類、甚至歸位,更何況是小孩子?父母可以先淘汰殘破缺角、不成套的,也可以考慮減量,玩具的種類可以多,但數量不要多,讓孩子學習珍惜,也趁機學習收拾整理。

資料來源│《收納幸福到你家》,方智出版

2/23/2016

台灣的窮忙經濟,裹足不前的低薪

劉先鳳


台北電腦展是全球第二大。但該產業的PC和NB發展已經趨疲,許多廠商競逐微利,難以突破瓶頸。(Wiki, Rico Shen, 20160223)

GDP增長,錢去哪裡了?

台灣從1960年代開始,許多有遠見的人努力打拼,使台灣的經濟起飛。那時的以工業取代農業,再加上科學園區的高科技聚落,及政府的重大公共建設和國家型企業,創造了台灣的經濟奇蹟。那個年代的台灣做甚麼賺甚麼,很多中小企業大豐收。從圖一可以看出台灣從民國70年到1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一路直線往上走。所以理論上台灣人民是越來越富有,平均收入越來越多才是。



圖一:台灣歷年的GDP(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作者製圖)

但是為何這幾年來,台灣人民一直感覺到生活困苦,收入不夠應付開銷?GDP不是一直往上走嗎?從下面的圖二可以看出個大概。



圖二:台灣受雇者的平均薪資(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作者製圖)

從民國69年到89年間,收入直線地成長,可是到了89年後,就幾乎紋風不動地徘徊在35000元上下。直到現在才到36500元的平均薪資。可見台灣的人均收入停滯不前,且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這個表還未加入因為通貨膨脹造成的實質薪資縮水。我們再從下面表一來看,2015年受雇者的平均收入為36500元,受雇者收入小於30000元的超過38%,而有高達56%的受雇者收入少於35000元。薪水少於40000元的則高達68%。

GDP不是逐年增加了嗎?為何平均薪資沒有增加?可見這麼多GDP的收入所帶來的利潤越來越少,企業多在賺比以前更微利的錢,人民當然拿不到好的平均薪資了。這樣的薪資水準跟其他國家比,只能說比下有餘,比上還差很遠。到底發生了甚麼事,讓台灣人的平均收入一直裹足不前?經濟的改革迫在眉睫!



表一:2015 年台灣受雇人員薪資與百分比(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作者製表)

台灣目前產業概況

台灣目前比較有規模的經濟產業,就屬電子業跟製造業和零售業。先從電子業來看,電子業最大的收入來源還是落在個人電腦和筆記型電腦(PC/NB)低毛利產業的營收。而較有利潤跟科技基礎的晶圓雙雄產值也只有PC/NB的25%,所以高毛利產業只占較小百分比。從較具規模的廠家來看,目前的PC/NB廠就5家,晶圓廠就2家,大者恆大的趨勢非常明顯。

再來看台灣目前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從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資料統計來看,中小企業較多產值的製造業跟零售業,大企業的總產值大約是眾多中小企業總產值的2倍,但是中小企業的家數卻是大企業家數的25倍以上。

所以整個台灣目前的產業情況,我們可以歸納幾點出來:

1, 大者恆大:在一個比硬體跟低毛利的產業裡面,若你要拚成本跟利潤,只有大公司才有存活的本錢。

2, 台灣的企業家數很多:若是很多家新創公司,那小企業家數多,當然無可厚非;但若大家都在做me too,然後有一堆小企業,那代表大家互相競爭所帶來的毛利所剩無幾,無怪乎要有很多無良黑心及汙染企業了。

3, 代工跟低毛利產業還是台灣的主流:代工跟低毛利產業的毛利極低,人事成本是此產業的致命傷。低毛利產業越興盛,越不會讓國人的收入增加,而且受雇人也不會直線上升,反而只會留下總部,然後工廠往其他低工資的地方移動。以前工廠會設在大陸,現在因為大陸工資變貴,大家又開始移往東南亞跟印度。

台灣為何薪資低落?

我們從上節產業現況,看到了台灣大部分的產業還是處於低毛利跟代工產業。可是台灣也有很高毛利的晶圓代工跟積體電路(IC)設計呀?為何台灣的薪資這10年來一直裹足不前?藉由下面幾點分析,可以清楚了解問題所在。

1, 代工跟低毛利產業容易造成低薪資跟失業問題:雖然代工業跟低毛利產業的產值有時候也不少,但是這種產業所需要的人力,有9成以上都是工廠及線上操作員,不需要太多的知識背景,所以薪資只會低不會高。因為產品只會越賣越便宜,人事成本往上調,老闆虧錢就收攤了;或是直接將工廠外移,反而造成更大的失業問題。

2, 企業家數太多,容易造成低薪的惡性循環:大公司毛利已經很低,小公司更低。台灣人又愛做me too,小企業為了搶單,偷工減料,各種黑心手段無奇不有,把價格殺下來後,變成大公司也要殺價。如此地惡性循環,倒楣的受雇者能夠維持基本工資就不錯了。

3, 台灣高利潤創新公司太少,無法拉抬平均薪資:高利潤公司如IC設計產業有著人人羨慕的高薪,但畢竟是非常少數,年營收總和佔不到製造業的1%。所以實在無法對台灣的平均薪資有任何的影響。

所以台灣的薪資收入其實一直是在一個死胡同裡,難怪這10年來一直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物價房價卻變化很大,如此沒有民怨才會奇怪呢!

如何走出這個死胡同

台灣的經濟改革必須顧慮到現況跟未來的結構性改變,所以我們提出的改革方式如下。先解決目前的代工廠及低毛利公司互相競爭的短期問題,長期必須往品牌跟創新的高利潤公司走。

1, 企業整併:台灣太多在做me too,所以光自己人就殺價得很厲害,傳統產業跟銀行業,甚至IC設計業也是。政府可以鼓勵一些有意願的企業互相整併,讓彼此的獲利空間獲得改善。這是短期的改革方法。

2, 企業轉型:企業在整併後,蜜月期也不會有太久。雖然整併少了些對手,增加獲利空間,可是潛在的對手還是會慢慢出現,一些開發中國家也會跟上來。所以在整併的同時,會有多餘的重複人力,將其放入未來產品的研發,且高利潤的部位也要慢慢放入。如此當敵人逼近時,企業已經做好準備,除了毛利結構提升,高利潤產品部位也慢慢放量。

3, 企業總部在台灣:產業最後還是會將生產低利潤產品的工廠外移,但原來人員也早已慢慢投入較高利潤產品,續留台灣總部的工廠,並協助其他國家低利潤工廠的管理。如此在台灣的員工除了不會減少,也會新增工作機會。且這樣的薪資只會高不會低。

4, 經營企業品牌:企業不能一直走低毛利的路線,這條路最後會走到盡頭。企業必須勇敢往品牌跟高利潤廠走下去,總部在台灣,做全世界的生意,讓別人為了代工訂單來為你開工廠。這是經濟改革長期的方法。高利潤品牌廠是台灣90%以上的企業不敢走的路。但是這條路也是台灣提升薪資結構最有效的一條路。品牌廠的市場在大陸跟歐美,不在台灣,需要長久耕耘才行;且品牌經營需要創意跟創新,公司需要投注大量資源才行。

5, 政府輔導協助:政府在經濟改革的角色裡,屬於輔助的角色。太過強調某些產業其實也會抹煞其他產業的生存空間。政府最重要的是利用國家資源輔助無法自行升級的企業,提供教育訓練給其員工,或是幫忙磋商其他公司來合作一起升級。而合併的公司所需要的教育訓練也很重要,必須人才再造才能為這些公司提升未來競爭力。政府要洞悉先機,先行安排社會條件、法律規範跟需要的擴充環境,讓可能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順利沒有阻礙。不用等別國有經驗再做,反過來讓企業在台灣有經驗可以推廣全世界,做世界的生意。

6, 教育的改革:台灣目前教育制度跟方式已經無法提供企業創新跟高毛利企業足夠的人才。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教出有創意頭腦的學生,要教出有自我表達跟勇於創造的學生。填鴨跟窮忙式的教學跟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我們是 the only

台灣是個島國,本該有著冒險患難的精神,往外開拓,賺世界的錢。期待再一次的經濟改革再奠定台灣百年的根基,讓台灣成為亞洲的瑞士,國土小卻有很多世界著名的企業品牌,讓台灣舉世皆知。我們不是me too,我們是 the only!

劉先鳳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碩士)

嚴正看待轉型正義議題

隨著二二八紀念日的逼近,轉型正義的議題再度成為社會各界矚目的焦點,更是新國會各個新上任的立委摩拳擦掌、各施本領的標的。尤其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國會過半,許多過去受藍營阻擋的轉型正義相關法案紛紛出爐,包括《政黨法》草案、《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還有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等三項修法,擬廢除國父遺像;王定宇提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擬將《自由時代週刊》創辦人鄭南榕自焚日列為法定紀念日。另外,民進黨立委顧立雄將提的《國家安全法》第9條,以及尤美女提的《政治檔案法》草案,也列為民進黨本會期優先法案。代表新政治勢力的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也表示,只有進行轉型正義才能實現公平的政黨競爭。

誠心而論,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八年的正負政績評價中,執政期間未全力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被公認是最大敗筆之一。此次民進黨重返執政,如果對這個攸關台灣民主鞏固、建立長期社會和平正義的大業仍一無所成或草率交差的話,勢必付出流失其最忠誠及龐大支持者的代價。

如果民進黨至今還聽信一些「往前看,不要往後看」、「台灣社會希望藍綠政黨和解」,或「對於過去應該寬容才能向前行」,或「進行轉型正義就是政治清算」等等轉移焦點、似是而非,而且完全與國際脫軌的反動言論的話,未來將面對的是威權體制的隨時反撲;陳水扁卸任後,被國民黨黨國體制折磨致生不如死,成堆政務官被追訴、審判及入獄的悲劇也保證一定重演,國家的領導人要是沒有承擔政治衝擊的魄力,最後必然成為政治衝擊的犧牲者。

目前在台灣的主流意見,就是一些偏藍媒體及一些不入流的、專門在各政論節目遊走領出席費的「名嘴」所講的:轉型正義在台灣講夠久了,不要再為此一議題糾纏不清,應共同努力拚經濟才是民之所望…

如果台灣一再強調要跟國際接軌的話,就應該張大眼看看國際社會如何對待轉型正義這個議題及其發展之熱烈。事實是,從1945年的紐倫堡大審到冷戰後,經聯合國大會決議設立數十個國際刑事法庭的實踐來看,其中包括「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ICTY)、「盧安達國際刑事法庭」(ICTR),以及智利、阿根廷、柬埔寨、東帝文,尤其是蘇聯瓦解後東歐國家進行的過往不法回復工程來看,各種臨時國際刑事法庭、混合刑事法庭及國內法庭的豐富實務經驗,以及所立下和累積的典範與標準,絕對足以應付處理台灣轉型正義之所需。

更具體而言,當國內在大打混仗,政客高喊「藍綠和解」,「可以原諒不能遺忘」等口號時,國際對於轉型正義過程中,刑事追訴的重要性與正當性已經有更為普遍的共識。

2001年,國際性非政府組織「轉型正義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簡稱ICTJ)成立,專門致力於該問題的研究與實踐。2007年3月,《國際轉型正義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itional Justice)正式創刊,成為該領域的第一本國際性學術雜誌。2004年8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正式向安理會提交名為〈衝突中和衝突後社會的法治和轉型正義〉的報告,清楚定義:「轉型正義之理念,乃是一個社會處理大規模濫權的遺緒,所進行和建立的所有程序和機制。其目標在確立責任、服膺正義並成就和解。」更進一步強調:「在進行轉型正義時,戰略必須是全面的,包括兼顧起訴個人、賠償、尋求真相、改革機構、人事審查和革職的問題,或這些行動的任何適當組合。」

因此,說轉型正義這個議題是老生常談的人,其國際觀之貧乏及思想之反動令人驚駭。2004年知名學者Posner和Vermeule發表的一篇論文甚至直接以〈轉型正義作為常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 as Ordinary Justice)為名。對照這個正成為國際社會最熱烈討論的議題之一,不管是藍營想要一筆勾銷蒙混過關,或綠營只重視黨產追討、被害人賠償及威權象徵清理等局部的問題,都只是暴露出台灣社會對轉型正義粗淺與幼稚的認知罷了。

笨蛋,問題是企業家

張天立
臺灣企業家。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創辦人、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

對不起!我不是講話粗魯,而是想借用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柯林頓挑戰老布希時所說的經典名言:「Stupid, it is ecomony.」(他意圖提醒選民,當時的經濟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關鍵核心),來指出我們當今真正問題其實是台灣所有企業家的遠見與膽識,而不是現在的馬英九或未來的蔡英文。

我實在不需要再強調改造經濟的重要性,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經濟發展已經陷入危機。你只要查一下現今有多少上市公司的股價低於淨值,就知道這問題有多嚴重。多數公司股價太差,一方面表示整體經濟大環境可能有發生嚴重危機的疑慮,另一方面也表示投資人對這些企業的前景完全不信任。

就拿過去台灣的品牌光榮之一:宏碁為例,近期宏碁股價都在11元上下的低檔徘徊,僅占宏碁每股淨值22元的一半。即便已經危急至此,我們還是完全看不到宏碁有大幅改革的動作。不但沒有創新策略、組織變革、成本精簡等作為,甚至看不到高階主管減薪,提振員工士氣等,儼然成為國民黨的民間企業版。像這樣完全無作為,或者管理不良的企業還有很多。

另一方面,很多企業的策略發展與治理手段,也真讓人覺得莫名奇妙。例如,你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遠東集團旗下的遠傳,居然會同時擁有兩家非常類似的電商平台(GoHappy和Hiiir),而且兩者完全沒有合作不相往來,難道遠傳的高層不知道電商非常需要整合的經濟規模嗎?兩者合併可以結省很多重複的人事成本啊!所以我當聽說遠東集團在電商零售已經累積虧損將近20億的驚人數字,我只能感慨遺憾搖頭嘆息。看來遠東集團的徐董事長併購了太多事業,自己都管理不了企業內疊床架屋的問題,也無法真正找到適當的人才來經營這麼關鍵性的零售產業。

當我們看到台灣的資本家、企業家還在想炒地皮房地產,還在想代工想工廠,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台灣錯失了全球電子商務發展,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好機會,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台灣經濟陷入困境。所以問題在我們的企業家!問題是他們完全沒有跟上網路時代!

怎麼辦?其實有個妙方。可請證管會下令,只要上市櫃公司股價低於淨值,董事長必須辭職且三年內不能回任,公司必須召開臨時股東會重新改選董監事等,強迫公司大股東與經營者面對經營問題提出有效對策,否則必須下台以謝其他股東,徹底解決萬年董事會的故步自封問題。期待未來的蔡英文總統能有新人新政的積極作為!

中國風險破產今年將加劇

]
劉黎兒

中國未富先老,泡沫崩盤很恐怖

日本源自中國的壞材料太多了,因此出現嚴重的「中國風險關連倒產(倒閉破產)」。去年件數是2014年的1.6倍、負債總額高達11.5倍。最慘的是2016年將不只此數,財經界都擔心日本國內因為中國風險而走上自盡之路的企業經營者會很多,而且還有大量中國滯銷的產品湧進日本,會擊垮許多日本中小企業,因此不斷提醒不要過度依賴中國,中國風險大無邊。

日本至今的「中國風險倒產」,大部分是因中國工資上漲或日圓貶值而進口成本大漲等因素;但今後會來襲的中國風險更多,因為中國本身景氣減速,外加廉價產品會大舉傾銷鄰國,日本或台灣、韓國等將首當其衝,台灣的通縮時代以及程度都將加快、加劇。

安倍大搞通膨,不但沒成功,而且日本企業間的價格競爭依然未獲紓解。因此除了高度精密儀器外,中國生產過剩的產品會大量流入,日本中小企業將面臨更殘酷的價格競爭。

日本許多企業現在有點悔不當初,因為長年以來,日本也對中國企業提供許多技術,讓中國產品在品質面的競爭力大為提高。也因此,日本覺得China Shock(中國震撼)現在才開始!

東京商工調查指出,2015年中國風險倒產共76件,較2014年的46件大幅增加;而且金額也達2,346億2,800萬日圓,是2014年203億萬日圓的11.5倍。去年尤其是有大集團等大型倒閉事件連續發生,如4月有江守控股集團(樹脂、電磁材料業)、9月有第一中央汽船(中堅的海運公司,中國景氣減速而需要減少,運費與租船費差太多,負債額高達1,196億日圓)等。

主要理由都是中國國內勞力成本大漲。過去10年中國工資爆漲2─3倍,日本企業成本因此大增,導致收益惡化,庫存負擔也增加,資金周轉不靈;對中國依賴比率高的企業就很慘,去年年底有服裝批發業的T&T向大阪地院申請破產(負債額7億日圓),就是因為產品過半都從中國進口。

或是去年10月、在中國生產內衣褲的「愛麗絲」(アイリス,總公司位於德島縣美馬市)也告破產。該公司社長佐々木充行還因為在中國以自家品牌打出一片天而聞名。愛麗絲產品在北京、上海等100家以上的百貨店都有銷售,但也宣告破產。

中國過去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現在設備過剩,工資爆漲,對日圓貶值的日本企業而言是三重苦。目前日本跟中國在經濟上不算敵對關係,日本從中國進口材料及零件,在日本加工,以半成品再對中國出口,在中國組裝而再對世界出口。也因此2014年時,日本最大貿易對象是中國,進口額約32兆日圓,占20%;遠超過第二名美國的21兆日圓、13%;但現在日本製造業路經中國,已經沒有好處了。

中國的景氣失速,對日本也很傷。雖然中國號稱還維持6%的成長率,但實質或許只有一半。日本許多企業至今針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計畫都是以10%以上來做的,如果掉到5%以下,所有投資都泡湯,回收不了了。

中國現在還用人民幣貶值來廉價大傾銷,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會因此景氣大傷,這又會直接襲擊到日本近年大舉南進的投資與生產。畢竟中國的影響太大了。

HSBC投信公司駐香港而負責日本研究的日裔經濟專家的泉DeVarie的計算指出,中國成長率掉0.5%,日本的成長率也跟著掉0.4%,可見中國影響大得驚人;東京商工研究的常務董事暨情報本部長友田信男,也呼籲小心日本在「中國風險關連倒產」將會加劇。

日本今年1月還有宛如電視劇《下町的火箭》阿部寬所領導的佃製作所般的一家精密機械加工產業破產,這家「寺町」(Teramachi)是在四國愛媛縣西條市的企業,擁有高度的技術,也幫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勘機Hayabusa2(はやぶさ2)做零件加工。該公司因認為中國建設機械需要會擴大,積極進行設備投資,結果中國景氣差,建機需要縮小,預期的訂單消失,資金周轉不靈。

友田認為,對於中國經濟減速的實態,許多中小企業還無法確認,因此期待日本金融機關等提供資訊上的支援;此外也期待民間基金能靈活運用,因為金融機關只要企業經營稍有問題,就會開始以自己的立場來回收資金等。

日本各界近年基本上都認為中國純經濟風險太大,而且日本和中國的關係也逐漸交惡,政治風險也很大,因此一直鼓勵南進,或是甚至回到日本生產,也比較受歡迎。但今年當下要擋住中國貨大逆流很不容易,中國風險倒產今年將會變本加厲的!比起對日本,中國對台灣更會「以商圍政」,風險是日本的好幾倍大,更不能不當心!

仁慈是聾子聽得到、瞎子看得見的語言。 Kindness is the language that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仁慈是聾子聽得到、瞎子看得見的語言。 Kindness is the language that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19世紀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2/22/2016

中國老齡化大國的預言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

從上海沿長江逆流而上約80公里,就到了江蘇省南通市。在佈滿一排排古老平房的如東縣的石板街上,已經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支撐腿腳不便的李梅(89歲)生活的是70歲的長子。而依靠每月2千元的養老金、一直一個人生活的劉芳(81歲)深感擔憂,「如果走不動了,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36年前指出問題   如東縣是1980年全面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模範。借助甚至強制妊娠6個月的孕婦墮胎的堅決態度,1986年作為先進地區得到國家的表彰。自那已經過去30年。60歲以上人口占整體的約3成,達到全國平均的約2倍,走在了「老去的中國」的前列。

「或許有同志擔心老齡化的加劇和勞動力不足等新問題」(此文由日語原稿翻譯而成),中國領導層如此指出是在1980年9月25日。為堅決貫徹上一年頒布的計劃生育政策,向黨員發出了「公開信」,上面那句話就出自其中。  36年前的「預言」如今已成為現實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教授鄔滄萍(93歲)當時就開始提出的「未富先老」問題將給中國帶來嚴重影響。   中國目前勞動力已開始減少,在2015年1年裏減少了487萬人。60歲以上人口到2035年預計達到現在的約2倍,達到4億。據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統計顯示,中國中央和地方的合計社會保障經費2014年總計超過2.6萬億元。在5年裏增至約2倍,佔一般財政支出的近2成。 政策調整遲緩   由於老年人激增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兩方面原因,醫療等帶來的財政負擔今後將繼續加重。36年前的公開信強調稱問題是能夠解決的,但鄔滄萍透露當時沒想到問題變得如此嚴重。

因擔憂人口爆炸和糧食短缺而定為「國策」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軌道調整進展緩慢。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領導層2016年轉向了允許所有夫婦生育第2個孩子的政策,但隨後出生的孩子成為勞動力需要20年左右。此外,城市居民的家庭觀也已經改變。   「是否應生育第2個孩子?」去年10月,從四川省一所中學畢業的40名近40歲的同學借助通訊應用程序「微信」討論到深夜。結論是「不可能」。中國一般都是雙職工家庭,但「無法依靠已經年老的父母親照顧第2個孩子」。不少女性表示,「如今難以拋棄接近20年的工作生涯」。  能生育第2個孩子的夫妻在全國範圍內達到9千萬對,但其中半數在40歲以上。世界銀行預測「中國勞動力將在今後25年裏減少10%以上,即減少9千萬人」。中國總人口也將在2030年前後轉為減少,勞動力不足和需求放緩將制約經濟增長。甚至是中國政府下屬的智囊機構也認為2011~2015年達到接近8%的潛在增長率到2016~2020年將降至6%多一點。   少子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給經濟帶來長期停滯的風險已被日本的例子證明。擁有13億人的世界最大人口大國的老去,對世界經濟造成的衝擊似乎也將難以估量。

中國該如何應對「未富先老」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 蔡昉:許多東亞國家和地區都經歷過相似的發展歷程,即第一步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了西方工業化國家花更長時間才完成的人口轉變(demographic transition);緊接著充分利用人口紅利,實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趕超,大幅度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隨後也較早迎來了人口老齡化及其所導致的經濟增長減速。中國正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只是這一挑戰來得更早,突出表現為「未富先老」(grow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本文解説中國人口變化及其對經濟增長影響,闡釋政府政策變化趨勢,展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景。

中國面臨的「未富先老」挑戰

把經濟增長與人口轉變結合起來觀察,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中經歷了兩個重要的轉捩點。第一個轉捩點即路易斯轉捩點(the Lewis turning point)發生在2004年,表現為勞動力短缺現象出現後持續存在,相應地,普通勞動者工資快速提高。例如,在2004-2014年期間,農民工實際工資年平均增長率為11%,快於GDP增長率。這也就意味著工資上漲已經快於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速度,相應地,單位勞動成本(unit labor cost,即工資與勞動生産率之比)加快提高,製造業比較優勢下降。2004-2013年期間,單位勞動成本平均增長率,中國為5.3%,德國、韓國和美國分別為0.7%、1.3%和0.1%,日本在2004-2011年期間則為-2.9%。作為結果,雖然中國的單位勞動成本仍然明顯低於這些高收入國家,例如,中國單位勞動成本2013年僅為德國同年的29.7%、韓國的36.7%和美國的38.7%,以及日本2011年的48.7%,但是,中國已經處在一個與這些國家的迅速趨同中。

第二個轉捩點即人口紅利消失的轉捩點發生在2010年,以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總數達到峰值,此後轉入負增長,以及人口撫養比從下降轉為提高為標誌,勞動力進一步短缺,人口老齡化加速推進。與此相關的因素導致中國GDP的潛在增長率突然下降,根據我們的估算,如果沒有改革帶來新的經濟增長源泉,中國潛在增長率會從1978-2010年期間的平均10%左右,下降到2011-2015年期間的平均7.6%,並且將進一步下降到2016-2020年期間的平均6.2%。

有分析家認為不應該過高估計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其實,從經濟學原理和經濟發展經驗來看,這裡的關鍵在於,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徵消失,從而導致勞動力短缺、人力資本改善減慢、資本回報率下降、全要素生産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減速等因素都會造成潛在增長率的下降。也有人以中國勞動力總量龐大、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仍將保持較高為由,否定人口紅利的消失。但是,這種分析忘記了,經濟增長指的是産出的增量和變率(符號),而不是經濟規模本身。因此,勞動力總量或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絕對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變化方向。

必須看到,中國的生育率下降及其導致的人口年齡結構朝著不利於經濟增長的方向變化,是在人均GDP水平尚處於較低水準時發生的。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數據,2015年,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即老齡化率),世界平均水平為9.79%,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欠已開發國家(less-developed countries)平均為6.23%,中國則高達10.94%。面對這種「未富先老」的特殊國情,中國必須從兩個方面應對挑戰,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解決「未富」的問題,二是調整人口政策和健全社會保障等相應制度,採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解決「先老」的問題。

恰當認識生育政策調整的預期效果

中國政府在1980年正式宣佈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政策,直至2016年修訂了「計劃生育法」,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正是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的35年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今天調整「獨生子女政策」成為水到渠成的事件。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或TFR,婦女平均生育孩子數)從1980年的2.3下降到1990年代初的替代水平(replacement level)之下(1992年為2.0),進而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甚至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1.4,與日本大體相同,處於世界低生育率國家的行列。

因此,調整生育政策,提高總和生育率,從長期來看有助於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甚至在一代人之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勞動力供給,降低人口撫養比,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potential growth rate)。根據中國學者的估算,總和生育率每提高0.1,可以把達到老齡化高峰期時的老年人口比重降低1.5個百分點;如果總和生育率提高到接近1.8的水平,與總和生育率1.6的情形相比,可在2036—2040年期間把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0.2個百分點。

不過,中國內外關心人口問題的人們較多地關注人口生育政策本身,忘記每一次政策制訂的特殊背景,忽略人口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多維度的現象,因而容易得出過於樂觀或者過於悲觀的結論。

例如,有人認為,允許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雖然「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一經實施,中國的人口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但是,這個觀點很可能過於樂觀。2014年中國作為生育政策調整的一個步驟,允許夫妻雙方有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家庭生育第二個孩子,符合這個要求的家庭全國約為1100多萬。在該政策實施一年多以後,提出生育二孩申請的只有169萬對夫妻,只佔符合條件家庭數的15.4%。據調查,符合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條件的家庭數大約是9000萬,如果按照15.4%的生育概率,由於政策調整而多生育的孩子數僅為1386萬,如果分散在3年的時間裏出生,每年平均只有462萬。

總體而言,政策調整的效果在2018年以後就不那麼明顯了。事實上,中國政府因應人民群眾的意願,適時調整生育政策,固然是希望能夠産生從長期看可以使人口發展更加均衡的效果,但是,應對「未富先老」挑戰,絕非把寶全部押在一個生育政策上面,而是從經濟戰略和社會政策上做出了全方位的部署。

實施積極應對「未富先老」戰略

中國積極應對「未富先老」的戰略,與邁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任務是完全一致甚至是合二為一的。已經部署實施的政策和改革方案,立足於應對人口問題和經濟增長問題雙重挑戰,著眼於實現人口長期均衡和經濟可持續增長。因此,對中國的發展持悲觀觀點也是沒有依據的。

首先,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經濟增長減速,是作為發展階段變化結果的新常態,主動放棄實施多年甚至行之有效的、建立在人口紅利基礎上的、以生産要素投入作為驅動力的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向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以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為主的經濟增長動力源泉,轉向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我們的研究表明,一些領域的改革,不僅不會導致經濟增長減速,反而可以預期産生明顯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效果,即給中國經濟帶來改革紅利。

例如,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加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到2020年使具有城鎮戶籍的人口比重達到45%,即該比重每年提高1.3個百分點,每年機械增加城鎮戶籍人口1600萬。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而這項改革可以帶來立竿見影、一石三鳥的效果。一方面,可以穩定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提高他們的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緩解勞動力短缺和工資上漲壓力,延長人口紅利。另一方面,清除農業勞動力轉移的制度性障礙,保持這個過程帶來的資源重新配置效率(resources reallocative efficiency),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上述兩個方面都具有從供給側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明顯效果。此外,戶籍制度改革還可以激發數以億計的農民工消費潛力,刺激國內消費,從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

其次,中國政府著眼於從社會保障等社會政策入手,提高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並創造條件促進高齡勞動者就業。迄今為止,中國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外,先後又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使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了農村老年人,以及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使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無就業者和非正規就業者,實現了較高的制度覆蓋率。下一步,將著眼於提高對城鄉全體居民的實際覆蓋率,實現各種制度的可攜帶性和相互銜接。

中國政府同時擬定了提高老年人勞動參與率的目標(延遲退休年齡)與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漸進式)。由於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與年齡具有反比關係,即年齡越大的勞動者受教育程度越低,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越弱,他們的實際退休年齡事實上還顯著低於法定退休年齡。所以重要的是通過教育、培訓和就業政策調整,明顯提高大齡勞動者群體的就業能力,提高實際退休年齡。因此,當前的政策著眼點不在於制訂一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時間表,而是針對大齡勞動者的人力資本特徵,實施一個改善就業環境、增強就業能力,從而提高實際退休年齡的路線圖。

台灣不能再用核電了─ 2016年廢核巡迴演講會

2016【民報文化講堂】報名表
2016年廢核巡迴演講會

旅日作家劉黎兒/主講
地震提醒:台灣不能再用核電了
老朽核電盡速除役,立法確立廢核時間表及面對核廢

【時 間】3月5日(六)下午2:30~4:30
【地 點】台灣國際會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25號4樓
【報名網址】https://goo.gl/HT35jb (免費入場)

斷電斷水4小時就會爐心熔毀

台灣3個爛糊糊的老朽核電隨時會釀災──不僅核一爛糊糊,而且核二、核三也相繼發生核電
史上未曾有或少見的大事故,台電無法處置

勿忘台灣是地震島,斷層島

應提前除役,別拿台灣人身家性命當賭注,賭到2025年都平安無事,盡速立法訂下廢核時間表

確定廢核,面對核廢,成立專責機構,勿讓台灣變成核廢島

福島5年現狀──截至去年年底10萬人有家歸不得、167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賠償超過10兆日圓,福島核一廠依然每天大量排放高濃度輻射汙染水,廢爐路遙遙

日本為了準核武國地位及出口核電而重啟核電,台灣不一樣

台灣沒有核電完全沒問題,核電也大排碳、大排熱,無法對抗地球溫暖化,盡全力推動再生能源,也促進台灣再生,給年輕人希望
還沒發生核災,台灣已經全島輻射汙染嚴重,今天起響應1日1測運動

別把子孫的命出賣給台灣根本不需要的核電─不能坐等核災發生,儘快廢核是唯一的選擇

主辦單位:民報




燦爛時光

陳慧真

「他們才剛嶄露頭角,就來拍這個戲,將來肯定沒有了中國市場。」公視年度大戲《燦爛時光》導演鄭文堂感性地說,這是一部談台灣民主發展的故事的電視劇,這些年輕一輩的演員們台語也許並沒有那麼流利,但對他們可是打從心裡感謝起的。鄭文堂舉個例子說,即使他有很多錢想找彭于晏,人家應該也沒可能拍啊,因為一旦出演了這部劇,就不能再拍中國的戲了。

確實,現今的戲劇圈生態越來越難完全不去考慮到市場的問題,尤其中國市場的龐大利益。鄭文堂說,演了這樣一部戲,將來可能就被貼上了標籤,而這個標籤會一直跟著你,不會消失。所以他很感謝這些年輕演員們,即使知道可能失去中國更大的市場,也願意為了台灣的歷史,演出這樣一部至今仍被許多人視為敏感議題的228事件背景的時代劇。

再過一個禮拜便是228事件屆滿69週年的紀念日,《民報》在台灣國際會館舉辦文化講堂《三個世代創作者的燦爛時光》座談會,邀請跨世代創作者們齊聚一堂,包括導演鄭文堂、編劇鄭心媚,並由台灣歷史上首次推動228平反運動的人權醫師陳永興擔任引言,以228、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為時代背景,講述台灣從烏雲到陽光的過程的偉大史詩故事《燦爛時光》。現場湧入兩百多位觀眾,坐無虛席、場面熱烈。

越悲觀,就越覺得一定要去拍它!

「坦白說,聽到今天是陳永興醫師主持的時候我很驚訝,也很忐忑。」鄭文堂回憶起當時說,1987年,台灣都還在戒嚴時期,他參與黨外運動想要拍片,因此當時就向陳永興和蘇治芬等人募款,同時告訴他們說要拍攝記錄228事件的作品。後來因為真的太窮了,228一直沒有拍成。但那之後每次一遇到陳永興醫師,「啊,好像還欠了一件事情。」鄭文堂說每當看到陳永興或是蘇治芬,腦海裡就會浮現應該要把228作品完成的想法,所幸,現在終於完成了這部《燦爛時光》。

鄭文堂坦言,自己本來對這件事其實也很不樂觀。但他說,「越悲觀,就越覺得一定要去拍它。」當時身邊不乏有許多質疑的聲音,他常常被友人問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甚至電視台也認為拍這類戲劇沒有商業性可言,勸他不要再去碰。鄭文堂說,這一路走來其實面對很多困難,比如說找不到錢,比如說沒有市場,這些困難都一直在限制創作。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完成。


《燦爛時光》導演 鄭文堂。(郭文宏/攝影)

在你人生面臨困難的時候,也許你會想起來

過去曾從事記者工作的鄭心媚,覺得藉著「筆」便可以改變社會,但後來發現台灣的新聞環境並不如自己所想,於是她離開當時任職的報社,轉而從事人物專訪,也開始試著編劇。她認為,透過戲劇來演繹歷史,對於社會是有影響力的。「中間可能有一句台詞,你會記一輩子。在你人生面臨困難的時候,也許你會想起來。」

「過去…從台灣人觀點出發的故事,在流行影視文化是很少的。真的沒人要看嗎?我不相信沒人要看,而是沒人要播。我要證明,沒人要播不代表沒人要看,我不相信台灣人不關心以前發生過什麼事。」《燦爛時光》的編劇鄭心媚說。

如今,終於「證明」鄭心媚的想法了,這部戲推出以來不僅迭獲好評,收視表現和社群網路的追蹤和迴響也都極為熱烈。從228到中壢事件到美麗島,這段台灣現代歷史版的「河殤」,留下的,可以證明:不只悲情,還有著更多的青春熱血以及對理想的堅持。



《燦爛時光》編劇 鄭心媚。(郭文宏/攝影)

另外有人詢問到劇中飾演單雯麗的演員張家瑜,跟閃靈樂團《薰空》MV中的女主角很像,一查之下果然是同一個人。鄭文堂導演也笑說,確實是因為知道張家瑜出演過閃靈樂團的這支MV,所以找她來,「她一定不會害怕來演《燦爛時光》。」

陳永興: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努力爭取

「從選演員這件事情上能看出導演的顧慮和考量,就可以知道228事實上還沒有過去。」當年挺身與鄭南榕、李勝雄等人推動228公義和平運動的人權醫師陳永興說,如果中國強行統一台灣,那麼228就還會再發生,因為人民一定會反抗,人們不可能接受一個沒有民主的政權來統治。

「過去我們常常被父母告誡不要插手政治、不要反抗政府,」陳永興說,那時候其實很多受難者還是不敢作聲,因為打從心底不相信會成功,也不相信國民黨會道歉,也一直將228視為禁忌。然而陳永興醫師認為,台灣人是自己的主人,就沒有什麼好懼怕的,不需要讓政府來幫自己做任何決定。

有壓迫就必定會有反抗,有反抗就會有犧牲、就會付出代價。但是陳永興也說,有反抗就有希望。「現在這一代的和平和民主,都不是平白從天上掉下來的,當然也不會一直理所當然持續下去。」他說,這是許多前輩的犧牲換來的,必須要好好珍惜,並且繼續努力下去。

陳永興醫師說,平反228,人們在乎的並不是賠償的問題,也不是為了把加害者抓回來關,畢竟已經過了法律追溯期,而且多半可能也已經老了或者不在世了。然而國民黨看來是不會反省了,因為直到現在,沒有一個加害者出來承認自己做錯了。陳永興說,當年很多人被帶走、失蹤,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的、死在那裡,「我們檢視228,並不是實質上要處罰誰,而是因為許多是非對錯需要釐清、很多事實需要公開。」家屬要的不是賠償,而僅僅只是想要知道「真相」罷了。

因此,這個藝術作品就變得重要了。陳永興強調,這是社會責任、歷史責任,也是藝術創作的理想。透過藝術或文學來呈現歷史,比開一場學術研討會要來得有意義多了。他認為,人民應該擁有自己的歷史解釋權,「如果你必須仰賴別人而活,那麼只有死路一條。」鄭文堂導演也說,「文化詮釋權」一定要靠自己。因為自己不做,不會有其他人來幫你做。比如說太陽花學運自此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而他們也因為太陽花學運而在幾乎想要放棄的時候,又再度產生了新的連結。

「228當然還沒有過去。」鄭文堂導演說,他在十年前拍攝了《傷痕二二八》,就曾被主持人警告。一直到了十年後的今日,這個問題卻還是存在。他拍了這部《燦爛時光》,甚至被二十幾歲的年輕朋友們關心「會不會有危險?」、「會不會被禁?」鄭導演因此感嘆:都 2015 年了!

鄭文堂說,這部《燦爛時光》某種程度也是在講述自身經歷的一部分,比如因為從事黨外運動而上報、被里長或學校通知父母自己的小孩不好好念書都在做些有的沒有的等等,鄭文堂說,那些都是他自己以前常經歷的。他表示,雖然戲裡頭看不到導演的身影,但你會知道這個導演在想什麼。正如同他強調文化詮釋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而鄭文堂導演便是透過戲劇的方式,講述這一段屬於他、也屬於台灣人的「燦爛時光」!





北歐國家為何可以保持清廉?值得探究,作為台灣他山之石。

北歐國家為何清廉?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現為自由作家。

丹麥的捷運系統過卡的票口門,是無人看守的,如果你不刷卡就進去搭車,也不會有人知道,這就是信任,信任來自平等的觀念。

國際透明組織公佈的2014年貪腐調查:台灣從去年的35名進步到34名,積分61分,比中國的100名好很多,但是在亞洲國家中,還是敬陪末座,香港,新加坡,日本,都是前段班,台灣只比韓國和中南半島國家好一點,但是,綜觀馬政權執政,常以清廉自許,現在除了無能以外,清廉也被國際打槍,值得一提的是北歐國家幾乎包辦前五名,還好有紐西蘭,連續幾年擠入排行榜,不只如此,聯合國的最宜人居的環境調查:北歐國家也都名列前茅,而且每年排名都很穩定,反觀台灣,從2004年開始,10年下來,台灣的清廉排名都在30名上下震盪,改善有限,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方面貪腐依舊。

北歐國家為何可以保持清廉?值得探究,作為台灣他山之石。

無疑的,北歐國家都屬民主國家,但是社會制度卻比較偏向社會主義,高稅率,高福利,政治方面是多黨政治,值得一提得是:北歐國家是能夠把自由資本主義的野心,控制得最好的國家,因為北歐的資本主義,不像美國走向掠奪財富,所以造就北歐國家,成為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小國家,如果說;政治家所高舉的自由平等博愛精神,可以落實人間實現,也只有在北歐國家實現一大半了,所以佛蘭克、福山說:「要談論公民社會之前,先研究丹麥為何是丹麥吧」,北歐雖然有四個國家,但是已經是民主社會的標竿。

北歐四國都認為他們是維京海盜的後代、稱霸北海,到處劫掠,但是現在卻是最能體現基督教教義的國家,先說信任:社會學家在北歐國家所做的調查;人和社會之間的信任度,在北歐國家指數最高,極權專制國家最低,曾經到過丹麥的旅人都知道,丹麥的捷運系統過卡的票口門,是無人看守的,如果你不刷卡就進去搭車,也不會有人知道,這就是信任,信任來自平等的觀念,北歐國家人民相信,不管貧富,人人生而平等,都應該平等享受社會資源,所以北歐國家都是終生福利國家,但是卻也是高稅率,高消費國家,人均所得都在四萬美元以上,但是所得稅從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收入越高的人要負擔更多的稅,雖然少數人對這樣的富人稅不同意,但是多數人是接受的,以受薪階級而言,最高的金融和礦石業,和最低的旅館清潔員來比,薪資差距比,不會高於一點五倍,這也是白領不會看輕藍領的主因,職業沒有貴賤之分,北歐國家的低薪者以外來移民最多,尤其是政治受難者,很容易在北歐國家受到政治庇護,為了讓低薪家庭孩子不會失於照顧,每個國家都會發行類似經驗卡,讓低收家庭的孩子可以去看球賽,體驗需要高消費的體育文化活動。

北歐國家的平等觀念體現在政治人物的平民作風,就算總統出門也是輕車就簡,少有保鑣隨扈,流傳北歐的十條「洋特法則」,可以說是北歐人民生活指標:

一. 不要認為你是特別的

二. 不要認為你的立場和我們一樣

三. 不要自我幻想你比我們好

四. 不要認為你比我們懂得多

五. 不要認為你比我們重要

六. 不要認為你什麼多行

七. 不要認為你比我們聰明

八. 不要嘲笑我們

九. 不要認為誰會在乎你

十. 不要認為你能為我們做什麼

這十條生活信條,使北歐人民理解,尊重別人是生活最高原則,在北歐社會,那些喜歡挖人隱私的狗仔媒體,幾乎沒有市場,尊重隱私是公民社會的基礎。

但是,一個社會只有自由平等,是無法造就北歐國家的,對財富的割捨,是博愛精神可以在北歐土地實現的原因,北歐的富人不喜歡炫富,那些名牌旗艦店,在北歐找不到市場,卻可以在上海台北或紐約立足,但是北歐國家多數人喜歡捐獻,國際五百大的企業挪威彩虹五星連鎖旅館的老板奧拉,生前立下遺囑,把所有財產1260億台幣捐給國家,而曾經稱霸手機市場的芬蘭諾基亞,每年國家稅金收入的十分之一是這家公司繳的,鴻海、頂新能比嗎?在台灣的大企業大公司,最自豪的是少繳稅,多逃稅,股市大戶一聽到要課稅,就跳腳反對,一些大富豪死後,留下一大堆財產,還被視為典範,你藏著美元不用,高興的是誰?台灣的稅率平均落在百分之十五左右,但是卻只想著吃政府,要福利,債留子孫,政府花錢也無節制,再下去當然只有破產或增稅一途了。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死後,多數遺產捐給政府,成立了25000家圖書館,十所大學獎學金,無數的福利慈善基金會還在運作,他在財富聖經一書中說:「那些把金錢留到死後的人,一點都不光彩」,十八世紀的哲人盧梭說:「人在世上,獲取比自己需要還要多的財富,卻可以看著別人餓死,真的是可惡至極」,北歐人輕看財富,樂於分享,不但成就了自己,也照顧別人,這就是公民社會本質。

最後必需談一談芬蘭,芬蘭是北歐國家中,持續好幾年都是清廉排名前三名的國家,他的命運很像台灣。

芬蘭曾經是瑞典附庸國長達700年,1808年,沙俄入侵芬蘭,和瑞典爆發芬蘭戰爭,瑞典戰敗,把芬蘭割讓沙俄,1917年,芬蘭趁著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時的兵慌馬亂,自行宣佈獨立,共黨蘇俄自顧不暇,一直到1939年,俄國二度入侵芬蘭,冬天的慘烈戰爭打了近一年,歷史上稱為冬之戰,這場戰爭芬蘭敗了,但是芬蘭並不妥協,最後經過協議,割地換取停戰,俄羅斯在戰爭中也損失慘重,芬蘭人認為,以弱對強,不能退怯,我知道打不過你,但是你也會付出代價,勇敢挑戰強權,是芬蘭精神,這樣的精神就是SISU,芬蘭語的意思是「有種」,台灣人想脫離中國的掌控,我們從芬蘭的歷史中啟發了什麼?

二戰結束至今,芬蘭真正作自己的主人,也不過七十年,芬蘭實施雙首長偏內閣制,總統直選,國會的生態是多黨政治,選舉中很少一黨獨大,所以只能聯合內閣,令人好奇的是芬蘭有一個瑞典人民黨,去年選舉只剩下七席,幾乎是年年減少,就好像芬蘭人的族群認同一樣,自認是瑞典人的人口已經下降到百分之五,因為瑞典過去曾經是芬蘭人祖國,但是時間巨輪改變了一切,台灣不也是如此嗎?

這一場選舉下來,證明了台灣網路新世代早已搭上前進新世界的列車,但是還有搭不上車的國民黨人,站在月台上,望車興嘆,他們手上還提著沉重的「一個中國大包袱」,丟也不是,背著也不是,因為後頭站著一位姓習的警察正看著,勇敢的台灣人,看看北歐想想自己吧,台灣人只能努力做自己,否則沒有活路。

你們到底還有多少事情瞞著我啊?

國民黨到底還有多少事情瞞著我們?
本文轉載自《想想論壇》,特此致謝。
文/Mattel(留澳歷史與政治學博士)

2016年2月11日,已經高齡94歲的前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警衛 Reinhold Hanning 在德國出庭受審,被控參與至少謀殺17萬人。希特勒建立的德國納粹在二次大戰興建無數集中營,藉以囚禁猶太人、吉普賽人、戰俘、政治犯、知識份子、身心障礙者、精神病患、同性戀等等數以千萬計的囚犯。根據估計,超過千萬名集中營囚犯慘遭納粹殺害,其中包含600萬名猶太人。1940年至1945年間,至少110萬人在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被處決,其中至少有100萬名猶太人。

1945年迄今已經超過70年,德國依然面對歷史追究70年前的責任。歷史早就定位了希特勒、列寧、史達林等屠殺無數人民的獨裁者;然而,一樣是屠殺人民的獨裁者蔣介石卻與對岸的毛澤東一樣,依然受到特定政黨的保護與膜拜。台灣早已民主化超過20年,但卻遲遲無法完成最重要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在2005年開始就著力轉型正義,2005年12月23日,蕭美琴等47名立委提出<黑名單檔案解密條例草案>;不過,顯而易見的下場,法案在國民黨為首的泛藍立委阻擋下,根本無法過關。最近,台灣的新國會開議,民進黨立委開始提出包含不當黨產條例、政治檔案法、修正國安法等等在內的轉型正義相關法案,同時也將成立「轉型正義工作小組」;同是泛綠的時代力量則是強烈支持轉型正義相關法案。然而,國民黨卻是反對到底。

國民黨為何抗拒轉型正義?首先,非常好用的「不當黨產」不想歸還給國民與人民。1993年9月18日,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總經理劉維琪公開表示,國民黨黨營事業累積了9,639億餘元的總資產。富可敵國的國民黨深知黨產的好處,豈會將龐大的不當財產吐出來。其次,1945年至1980年代末期,除了二二八事件外,國民黨在台灣的專制統治炮製了無數的白色恐怖與政治案件,造成了數十萬人受害以及數萬人死亡。長期透過教育與媒體控制來美化國民黨統治合法性的國民黨,當然不願意人民知道真正的中國國民黨。只是,更妙的是,不少台灣人民在「經濟」兩字掛帥下,台灣歷史可以忘記、政治責任可以不究,很懂經濟的國民黨必須被鼓勵與支持。然而,國民黨這八年來卻是證明國民黨只會拚國民黨自己的經濟,而非國家與人民的經濟。

全球民主國家一致肯定台灣是華人世界的唯一民主國家,台灣人也一向以台灣的民主自傲於世界;可惜,從專制威權國家轉型至民主國家的過程中,台灣從不曾處理過「轉型正義」。

2006年,描寫東德 Stasi(國家安全部)監控人民的電影《竊聽風暴》(Lives of Others)在德國上映,觸發德東人民對當年 Stasi 監控他們的回憶。1990年東西德合併以前,Stasi 至少還有15萬秘密警察負責監控東西德人民。不過,東德祕密警察的行為,也在德國統一後的轉型正義中獲得處理。

2007年10月9日,CNN 以標題「Priest guilty in Dirty War trial」報導阿根廷神父 Christian von Wernich 被控在1976年至1983年間,協助軍政府犯下80件侵害人權案被判處終身監禁。當時,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局駐局神父的 Wernich,在1976年至1983年軍政府統治期間,在聽取教徒告解時將教徒個人資訊告知軍警,協助軍政府犯下7件謀殺案、31件刑求案以及42件綁架案。阿根廷在1976年至1983年軍政府統治期間,估計至少有一萬三千人遭到殺害,但人權團體則估計高達三萬人遇害,此時期史稱「骯髒戰爭」(Dirty War)。

1990年代初期,東歐共產解體紛紛將列寧等銅像移除,這類移除銅像象徵告別舊時代的畫面,也時常在歐洲電影中出現。反觀,獨裁者蔣介石的銅像卻依然矗立在台灣各處。在東歐後共產時代的民主轉型過程中,轉型正義是一個重要且必須的任務。東歐各國對於轉型正義雖然各有不同作法:但是,針對過去政府的「不當」行為進行調查都是共通的模式。




東歐轉型正義紛紛移除威權時期政治偶像。(圖:作者翻攝電影《再見列寧》畫面)

以東德為例,在東西德統一前,東德政府自行發起黨產調查委員會,協助聯邦政府進行清查工作,這些措施包含前共黨的黨產及特務對人權的侵害。此外,立陶宛在處理轉型正義時,首先著重在受害人權益、黨產歸還、少數民族權益等層面上,更拆除威權時期政治人物肖像,改立轉型正義紀念碑;而且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人員,更被限制在特定時間內不得進入政府工作。至於匈牙利和其他東歐共產國家不同,當時執政的社會工農黨注意到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在考慮黨與個人經濟利益下,先著手進行經濟改造;相較之下,反對派難以有發揮的空間。不過,在1989年8月底黨產私有化事件被揭發後,反對派展開反制行動,因而促成歸還黨產公投。東歐之外的轉型正義案例還有南非,南非問題主要在於大家熟知的種族隔離政策。

與台灣差不多同時期展開民主化的東歐早就完成轉型正義多年,但是,歷經1996年首次直選總統、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過去戒嚴時期的加害者並未受到司法追訴,就連二二八事件首謀與責任歸屬也未能以司法還給歷史一個真相和公道。如今,2016年再次政黨輪替,我們是否願意給台灣一個機會處理轉型正義?

談到轉型正義,許多人總是率先想到「不當黨產」,但是除了黨產,還有更多需要解決的議題。「不當黨產」是共產極權、黨國體制下的畸形產物,台灣非常奇特,身為一個民主國家,但「不當黨產」還能繼續存在且不被處理。以東德為例,共黨倒台後,兩德統一之前的東德政府立即清查與追討「不當黨產」;反觀,國民黨依然享受著黨產的好處。

雖然黨產是轉型正義重點,然而在「不當黨產」之外,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黑名單、政治謀殺案件如陳文成命案、林義雄宅血案等等,都亟待我們努力解決。只是,在這些我們熟知的案件外,國民黨究竟還隱瞞台灣人多少事情?

《燦爛時光》導演鄭文堂在1984年左右,因為聽到陳映真的演講,心底對國民黨浮現出一句話:「你們到底還有多少事情瞞著我啊?」

是的,我想大家也想問:到底國民黨還有多少事情瞞著我們?

不如,就讓轉型正義告訴我們,國民黨究竟隱瞞我們多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