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2013

工總白皮書凸顯的經濟困境與出路

全國工業總會日昨發表「2013年白皮書」,提出歷年最多的262項建言,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更憂心地指出,我國陷入三大困境,包括提振景氣政策的寒酸與動能不足、「仇富反商式」的追求公平正義、「2%否決98%」無限上綱的勞動與環保政策,導致社會對政府的施政產生無比的信任危機。他同時呼籲馬英九總統,未來的三年任期乃是台灣的關鍵三年,應積極展現強有力的經濟掌舵以及改變現狀的決心。  其實,今年工總皮書建言所以創歷年新高,一方面反應國內企業營運深受國際景氣低迷與國內「悶」經濟的影響,二方面則凸顯政府施政不但缺乏總體產業與經貿發展戰略,更存在「政策優先順序錯置」、盲目強調「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各政府部門本位主義盛行等現象,致使國內產業界對經營環境惡化「憂心忡忡」。  就「悶」經濟的影響而言,近年來國內工商界經營普遍陷入困境,企業獲利能力已大幅衰退;依金管會統計,2011年上市(櫃)公司稅前純益較2010年減少32.43%,2012年前3季也減少了22.94%,顯示台灣企業獲利已大幅衰退。在此情況下,原本政府應該盡其所能地力求降低企業負擔,以維繫經濟動能,但相反的,政府主管部門卻執意推動勞退金提撥、勞健保費率及「基本工資調漲」等措施,導致近4年產業界所增加的勞動成本即高達1.165兆元,讓產業界感覺政府施政顯有「仇富反商傾向」。  就產業界對政府施政的看法而言,民間企業都知道,當面對經濟景氣低迷與激烈的競爭壓力時,應該要更積極地進行投資與創新,也期待政府能提出突破困境與促進經濟轉型的總體產業與經貿發展戰略。尤其當企業界看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以振興日本經濟為目標的「三支箭」政策以來,日圓匯率近半年貶值15%,日本股市更大幅上漲,日本企業獲利增加,4月份日本薪資增幅0.3%創一年來最高。儘管該政策充滿爭議,但這種突破性的決策魄力,相較之下凸顯台灣因應全球經濟與金融情勢缺乏積極的心態。  在此同時,南韓總統朴槿惠為「下一個經濟奇蹟」而採取的轉型與「創意經濟」策略,尤其凸顯出我政府最近提出的提振景氣措施,僅限於鼓勵節能家電、大客車和計程車補助,未來5年投入不到新台幣15億元的經費,既寒酸且動能不足,其對創新創業等的激勵效果非常有限。  據報導,南韓政府已經通過17.3兆韓元的追加預算案,其中5.3兆韓元(48.4億美元)將用來創造就業機會並幫助中小企業。為了拼經濟轉型,除了鼓勵創業、投下3千億韓元來扶助企業併購外,將對投資新創事業的企業提供租稅優惠,並放寬規定使具有技術專業的外籍人士更容易取得工作簽證與在韓國創業。這種具有總體戰略規劃,目標設定為提升產業創新投資與國際競爭力的強勢作為,未來將大幅提升南韓製造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也將對台灣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而這也就是許勝雄理事長對台灣經濟未來憂心忡忡,進而要求政府往後三年應該採取關鍵作為的原因。  其中,許理事長所憂心的「2%否決98%」現象,更具體反映了台灣產業界在進行投資時所面對的困難。不論是前陣子環保署駁回總金額60億元的六輕4.7期擴廠申覆案的環境影響評估爭議,或是引發軒然大波的苗栗大埔農地案所凸顯的土地變更、土地徵收困難等問題,凡此都顯示行政部門各自堅持本位主義。其中負責整合的經建會並未發揮功能,導致整體執行效率低落,應是導致政府誠信嚴重淪喪的關鍵。  過去幾個月來,產業界期待去年12月召開的首屆「全國產業發展會議」所達成「在三個月內提出檢討環評審查委員會定位與組成之行動方案」的共識,能夠儘快兌現,但是迄今遲遲未見落實。馬政府行政團隊這樣的蹉跎與無作為,難怪產業界會對政府施政產生無比的信任危機。  面對當前經濟困局,正如工總白皮書所言,政府能否以大魄力推動改革,採取務實的政策作為,挽回企業與民眾日漸喪失的信心和耐心,促進工商界投資產業創新,將是打開「悶經濟」的關鍵。我們深切期盼相關主管部門能認真回應產業界的建言,提出前瞻的總體發展戰略,並展現跨部會協調整合的「執行力」,排除投資阻礙,如此才有助於促進企業全面從事創新投資,開展台灣經濟新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