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2013

ECFA三週年 台灣越玩越輸?

吳中興

商業周刊第一三三六期報導「ECFA三週年 台灣越玩越輸?」扼要列出當年ECFA六大預期效益全部落空,包括台灣在中國進口市場排擠日韓,落空(事實上,台灣產品在中國市佔率於去年下跌至六.六%,一九九三年以來最低);可增加GDP一.六五%至一.七二%,落空(GDP成長率下滑,去年甚至無法保二);吸引外資投資台灣,落空(二○○八年至二○一一年平均居四小龍之末;二○一一年更掉到全世界倒數第二);幫助台灣與其他經濟體簽訂FTA,落空(簽訂數目為「零」,僅與星、紐展開談判);預期每年與中國貿易關稅減免可達三千億,落空(累計至今年四月僅減免兩百五十四億);早收清單關稅減免有助出口,落空(整體出口雖成長,部分項目卻嚴重衰退)。簡單地說,ECFA三年的成績單幾乎是「滿江紅」。

大家都懂「察其言,觀其行」,ECFA天花亂墜社會已有定評,尤其不但沒有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人民的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以二十等分位計算的貧富差距也創下歷史新高,這些納稅人「親身感受」的經濟沉淪現象,ECFA絕對是頭號禍首。照理,政府此時應該謙卑檢討、甚至認錯,並與全民對話,尋求因應之道。然而,馬政府不思此圖,竟以「夜襲」手段要再硬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龐大民意反彈(新新聞雜誌專題報導直接說「服貿協議出賣台灣 馬英九統一大躍進」)。馬總統猶自以為是,想到的只是「廟口開講」;惹得連親國民黨的聯合報也以「總統下鄉談服貿,副總統府內喬拆遷」社論,暗諷「間接反映政府失能」。

「一個中國」的意識形態治國,已然令人厭惡;對於台灣經濟沉淪、政策上又不思自省;可嘆的是,在野黨軟弱,且國會席次全無制衡能力。論歷史定位,馬政府八年,顯然就是台灣經濟由盛轉衰的關鍵八年了!

(作者現任教職,桃園縣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