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13
堅定信念:陳定信的人生志業
陳定信此時的工作日程表,光是在臺大醫院,每星期一傍晚有消化內科會議,中午還常有內科全科的學術會議。每星期看三次門診(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與星期六上午),星期三上午為病人做胃鏡檢查,星期四下午為病人做直腸鏡檢查。
除了臺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的各項工作,為了賺奶粉錢,陳定信其他時間還得東奔西跑。
他星期一上午在公保大樓門診,星期一晚上到學弟在虎林街的醫院看門診,星期四上午在八堵礦工醫院內科門診暨病房迴診,星期五近午搭火車到苗栗的中油臺灣油礦探勘處醫務室,分別與林國信教授、耳鼻喉科謝地教授在該處看診,這項遠赴苗栗的看診工作,直至一九八五年陳定信任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及臺大醫院臨床研究部主任,星期五中午必須參加醫學院或醫院的院務會議才中止。
為了作研究,陳定信睜開眼睛就在工作,星期一到星期日全年無休。「算一算,星期一到星期六,只空不到三個半天;所以,要做研究,就一定要利用空下來的零碎時間,外加星期六下午,星期天,還有平日的下班後,」他掐指數算說,「實在不得已,但是時間真的不夠用。」
資源再匱乏也要做研究
是時,臺大醫院的研究環境相當匱乏,為了做研究很辛苦。
沿著臺大醫院中央走廊來到內科,上到四樓宋瑞樓教授創設的內科實驗室,是香蕉大王陳查某感念宋教授而捐助的。打開門,受限於醫院的空間嚴重不足,竟然只有幾條靠牆的長形工作檯(bench),供所有內科同仁使用。難以想像的是,工作檯只有大約九十公分(三呎)寬的一小塊區域,可供肝病研究使用。
陳定信與學長廖運範站在工作檯前苦惱著,這麼窄小的檯面,該怎麼共用呢?
兩人都是兼任主治醫師,只好各自錯開時間,才能輪流做實驗。也因此,年齡相近的師兄弟
常常討論研究與臨床,也常聊著生活瑣事,進而成為至交。
大多數時候,表弟貴賓夫婦、軍中同袍顏平家等親友來到家中,總是看不到陳定信,因為,他不是在外東奔西跑看診,就是在醫院工作與研究。
親友們不免開玩笑說:「沒有看過這麼忙,這麼累,卻又這麼窮的醫生。」
當母親轉述給他聽,他淡淡笑著,心想:「做研究在精神上的滿足感,比物質的富有更重要哩!」
有一天,陳定信抽空與牙科同學洪朝和去參加同學會。
同學們久別相聚,惟獨一位同學還不見人影。一輛黑色豪華大房車緩緩駛進餐廳停車場,大家轉頭去看,不覺張大嘴巴。只見車門打開,走出駕駛座的就是姍姍來遲的同學,「才開業一、兩年,已經賺這麼多錢,買這麼大一臺車了!」同學們起鬨。
陳定信與洪朝和只是微笑,默不作聲。
「我不羨慕別人開業,我覺得精神面比現實更重要,收入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我最主要的前題,」陳定信堅持。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陳定信參加中華民國消化系醫學會(今臺灣消化系醫學會)在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月會。
講臺上的報告人瘦瘦高高,長相斯文,邏輯清晰,把一個潰爛性結腸炎的病例分析得很好,陳定信愈聽愈佩服,低聲詢問身邊的朋友:「這個人是誰啊?報告得很不錯咧!」
「你不知道啊?他就是臺南韓內科的院長韓良誠,是高我們好幾屆畢業的醫科學長,」那位醫師回答。
「啊,鼎鼎大名的韓良誠學長就是他喔!」陳定信驚覺有眼不識泰山,不僅佩服,更覺得該起而效法。因為,韓良誠身為臺南的開業醫師,沒有教學醫院的教研資源,尚且能如此認真研究,相較之下,陳定信不計收入與職位,只為了能留在臺大醫院作研究,怎能不更兢兢業業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