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幾年前,科技雜志《連線》(Wired)刊登過一個名為“日本女學生觀察”(Japanese schoolgirl watch)的固定專欄。該專欄的理念並不像其名字聽起來的那樣曖昧——即日本的女學生是引領科技新潮流的先鋒,她們今天使用的小玩意明天就會走向全球。
近段時間,日本在其他一些更棘手的領域也成為了全球風潮的引領者。如果歐美的政策制定者想對自己在未來幾年中可能遇到的社會、經濟以及戰略挑戰有所認識的話,他們應當到日本考察一下,我上周就這麽做了。
我的一個想法是,或許應當啟動一個“日本老奶奶觀察”項目,因為日本在預期壽命延長以及人口生育率下降方面的教訓令人警醒。這兩大趨勢在日本都表現得格外顯著,不過,在絕大多數富裕國家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日本人口總量自2010年以來開始下降。預計到了2060年,日本人口將從目前的1.27億降至8670萬,屆時將有約40%的日本人年齡在65歲以上。受此影響,“護理機器人”將成為了一個日益繁榮的行業的核心產品。這種機器人能夠幫助老奶奶完成如廁之類的任務,還能與人進行關於天氣的簡單對話。
日本老年群體的投票人數遠高於年輕人,因此養老金和社保福利制度一直被保持得很好,即便其他的社會服務受到了削減。與此同時,年輕人未來則面臨更重的稅收負擔,並發現要想獲得像父母那樣的穩定工作崗位越來越難。
所有這些趨勢應該能在很多西方國家引起共鳴。德國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其人口規模僅次於日本,但也已開始下降。即使在人口結構更有利的美國,嬰兒潮一代的退休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國逼近債務上限。
華盛頓的很多政客顯然認為,一旦政府債務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接近100%,世界末日就將到來。他們都應當到日本考察一下,目前日本的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已經超過了230%,而社會依然井然有序,各項事業正常運轉。但全球利率水平一旦上升,將對日本造成巨大的影響。即便在當前的超低利率環境中,債務利息也消耗了約25%的日本政府預算。
日本祭出“安倍經濟學”,實施了受到熱捧的激進經濟改革,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債務問題的回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日本的通脹率目標提高至約2%——並寄望於由此拉動的經濟增長能夠創造出足夠的收入,支付日益上漲的社會福利並降低政府債務與GDP之比。主張大膽改革的濟學家現在正在密切監視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曾經安靜的大廳。安倍經濟學將貨幣供應量擴大近乎一倍的做法,使得美聯儲(Fed)以及歐洲央行(ECB)相比之下顯得非常謹慎。經濟學家對於日本經濟試驗的大膽程度頗感興奮。但即便安倍經濟學的支持者也承認,該政策帶有很大的賭博成分——特別是存在引發資本外逃、市場恐慌以及最終導致通脹水平過高的風險。
某種類型的激進改革措施無疑是必要的。現在距離日本的地產與股票泡沫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日本經濟從未真正恢復過活力。正相反,日本發現,超低利率等為刺激經濟所採取的措施本身也引發了新問題。正是日本使全世界知道了什麽是“僵屍銀行”——而現在類似的僵屍銀行正在歐洲不斷涌現。
安倍晉三的激進政策不完全是受國內經濟形勢驅動。日本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大的威脅,這也是促使日本採取行動的原因之一。2011年,中國經濟的體量超越了日本;此後中日兩國之間的差距逐年拉大。中國很快也將面臨自身的老齡化問題,這是中國施行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但日本的戰略家們指出,中國每年的軍費支出是日本的三至四倍。兩國目前陷入了危險的軍事摩擦,原因在於兩國在中國東海海域一些荒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上存在爭端。雖然西方仍在討論中國崛起是否具有威脅性,但日本對於這一問題已經有了定論,其對中國的警惕態度是顯而易見的。
日本所面臨的挑戰如此紛繁復雜,以至於不可能僅僅扔給日本一堆經驗讓其自行應對。日本政府維護社會團結以及遵守其向民眾所做承諾的決心值得尊敬。
但日本也為強調社會和諧付出了代價。保護年長一代的工作崗位限制了年青一代的發展機會——現在多達38%的年輕人從事的是“不穩定”的工作。拒絕接納大規模移民還增大瞭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的難度。雖然日本社會的凝聚力確實很強,但寧願選擇被機器人而非移民照顧仍顯得有些奇怪。
雖然面臨著這些令人卻步的挑戰,日本民眾的情緒卻比以往許多年樂觀了許多。安倍晉三的措辭或許存在民族主義傾向,但他充滿活力的領導風格已使民眾對日本能夠沖破經濟滯脹的束縛燃起了希望。日本經濟目前的增長率約為4%,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更進一步提升了日本國內士氣。日本的女學生以及老奶奶們依然值得關註。
但是,日本現在還擁有一位值得密切關註的領導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