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15

台灣來鴻:重拾回到廚房的樂趣

- BBC Chinese

不論在什麼年代,吃,永遠是過年的頭等大事!但是2015春節前,台灣爆發了新型的禽流感疫情(H5N2、H5N3、H5N8),撲殺了二百多萬隻鵝、鴨、雞,台灣過年習俗的餐桌上,少不了以禽類作為祭拜的牲禮,儘管農委會一再宣佈冷凍雞、鴨的數量足夠應付年節所需,但豬肉價格應聲上漲,民眾採辦年貨時,免不了心慌慌,為今年的團圓飯,蒙上了一層陰影。

無獨有偶,過年前,台灣衛生單位更進一步查出,有不肖食品公司以飼料雞血混充鴨血出售,許多知名的麻辣鍋店紛紛中箭;其實不久前,台灣衛生單位即曾提出警告,認為市售許多鴨血並非真鴨血,常用雞血、豬血來取代。

台灣養鴨業者估算,台灣每年屠宰鴨只的數量約3000萬隻,全部的鴨血供應量僅能到達540萬公斤,約佔供給量的一成,但台灣麻辣鍋店裏的鴨血、豆腐,每一家都是作為湯底無限量供應給客人,想也知道,這些鴨血怎麼可能是「真鴨血」?
外食疑慮多

台灣的職業婦女比例接近五成,事業家庭兩頭燒的結果,不得不依賴外食,近年來冷凍年菜大行其道,業績年年成長,就是看凖職業婦女沒有時間凖備年夜飯,但是在爆發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之後,民眾正視外食產業隱含的問題重重,過多的化學調味料、香料、香精充斥在講究快速、低價的食品中,雖然不見得造成立即的食安問題,但是吃多了,總是不安心。

於是,一股「回到廚房自己煮」的風氣,正在各地悄悄蔓延。

其中,許多消費團體扮演著積極的推波助瀾的角色。他們傳播各種關於食材安全的知識、成立生產消費合作社、發起共同購買配送機制,讓消費者有管道向有機小農購買各種蔬果食材,還進一步分享食譜、烹飪技巧,雖然許多職業婦女還是沒有辦法餐餐都回家煮飯給孩子吃,但是動手做早餐、盡量讓孩子帶便當、假日時自己動手烤個蛋糕、做甜點,已開始成為許多家庭假日的餘興節目。

慢慢地,台灣消費者的習慣也開始有了改變。過去「低價」一向是市場銷售量的保證,但是現在,消費者開始害怕過於低價的產品,願意花多一點錢,購買有機、無毒食材,一到假日,愈來愈多的小農市集出現在各個小區。
從美食到食育

回到廚房自己動手做料理,享用的不僅是美食,也不止是為吃得安心;愈來愈多的家庭,把它當成是親子間的互動管道,假日時全家大小一起採買、烹調時教育孩子在旁邊幫忙,許多家庭已意識到「食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懂得珍惜食物、愛惜土地、友善環境。

影響所及,許多名廚紛紛走出餐館,出版各式各樣的食譜書、開闢料理教室,甚至連暑假期間,都有小朋友專屬的「料理夏令營」。有趣的是,我家附近有一間販賣各種DIY烘培食材、器具的商店,老闆透露,他開業十年,過去幾乎年年虧損,但這二年,店裏天天人滿為患,「現在連麵粉,我都抓不准到底要進多少數量才夠!」

當然,以現代的生活型態,外食、加工食品,終究很難避免,過去消費者常常忽略產品包裝上,那些令人看不懂的化學名詞,現在經由許多醫師、營養師透過媒體訪問、網絡文章的分享,許多消費者已開始重視產品標示,甚至進一步要求政府必須嚴格規定食品廠清楚地標示內含物原料;民眾的警覺性開始提高,以近年所爆發的幾宗黑心食品事件來看,好幾起都是靠民眾鍥而不捨的檢舉,才被查獲。

民以食為天,台灣人愛吃,現在更重視吃的質量,許多家庭,正一步一步地重拾回到廚房的樂趣。

吳燕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