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15

離中國越來越遠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日前公布民調,顯示國人支持台灣獨立者廿三.九%、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六十.六%,雙雙創下同一調查歷來新高。類似的民意走勢,近年也見諸新台灣國策智庫等其他機構民調;政大選研中心從一九九二年以來長期追蹤同一議題,再度印證了台灣認同的民心所向,至為清楚。

台灣認同抬頭,是一九九○年代台灣民主化的必然發展。國家認同與統獨立場一直受關注,在威權時代是禁忌,台灣人只准當中國人、不容認同台獨,因異議慘遭迫害者,不計其數。民主化之後,言論表達自由,禁忌打破,台灣認同水漲船高,事屬必然。

有意思的是,馬英九當總統以來,在乃父「化獨漸統」遺願猛踩油門,結果卻適得其反。他施政越急於「化獨」,推進中國化尤不遺餘力,公眾越趨獨棄統,「認同台灣指數」反而加速成長,支持台獨比率創新高。欲速則不達,有人甚至為他冠上「台獨勢力推手」稱號。

何以至此?馬政府向中國傾斜,不論政經、社會、國際地位、國家尊嚴都讓台灣很受傷,當初大肆吹擂的效益絕少兌現,所謂「政績」頂多只是「政治算術」,以致通往中國的馬號列車開得越快,民心越失。尤有甚者,加速交流,對中國門戶洞開,讓台灣民眾見識中國令人瞠目結舌的若干面向,難以恭維。

以春節期間的新聞為例。據中國媒體報導,在春節「黃金週」前三天,出國觀光旅客已超過十四萬人次,而旅客的「文明行為」有所提高。出國旅遊,言行舉止得體而不引人側目,本是文明人的基本素養,如今泱泱大國國民旅遊沒出現「不文明行為」反成了新聞,豈不怪哉?

再按中國官方所定義的「旅遊有旅遊樣」,如:不插隊加塞、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損害文物、不亂刻亂畫…,或「不文明行為」的在游泳池小便、拿走飛機上救生衣、在座位上留下腳印…,不論文明或不文明,都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在馬政府開放中國來客累計已近一千萬人次的頻密交流中,台灣人親身接觸,對此並不欣賞。儘管如此,馬政府仍打算元宵節後增加開放中國自由行旅客前來。

不只台灣如此,接納大量中國客的新加坡、香港,也出現離中國越來越遠的現象。一名「中國大陸女人」最近在新加坡地鐵站地板便溺,引發眾怒。在後續的討論中,新加坡人與中國移民顯然互有抱怨,更激發公眾對新加坡的認同。一改以往「華人」與「中國人」交互使用,與國際社會打交道,許多人會強調自己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國人。

與中國相連,已成特區之一的香港,中國認同與雙方距離似乎成反比。去年接待四千七百萬人次中國客的香港,有如世人所見,不但社會上「陸港矛盾」不斷,還因中國對普選的強硬立場引發「佔中行動」或「雨傘革命」。其結果,去年底據香港大學發表民調,港人對「香港人」身分認同感上升,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感跌到最低點,年輕世代尤其明顯。顯然,中國不但普遍失去香港民心,年輕人對它更疏離。

除了「華人社會」對中國日益疏離,北從日本,到南海諸國,乃至於印度,也都對中國頗有戒心;美國傳統基金會近日更直指中國對美國有全面安全威脅。顯然,中國的崛起,既不見得和平,也未必和諧。中國文化有所謂王道、霸道之分,和諧與和平是王道,不在人權、自由、民主改善而強要他人當中國人,逕自在台海中線西側劃設航路,片面在南海大興土木等等,都是霸道。

面對民意反彈,馬總統不可繼續沉溺「馬習會」夢幻,要斷然終止「化獨漸統」種種已大失民心的作為,在所剩任期,為台灣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時的穩紮穩打厚植實力,這才是挽回自己歷史定位的務實之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