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015

課綱微調無異歷史巨變

台灣人權促進會就教育部「微調」高中課綱未依〈政府資訊公開法〉公布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及會議內容提出「程序不合」的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於2月12日一審宣判教育部敗訴,教育部長吳思華竟表示此一判決不會影響新課綱的實施,連煞車都不踩,硬要幹到底,蠻橫至極!

高中課綱的制訂與修訂過程,涉及台灣史的認知基礎與詮釋角度,一直處於政治勢力的拉鋸之中。回顧相關過程,台灣史得以獨立成冊,脫離1999年「88課綱」下的「中國史附屬地位」,始於民進黨執政的2006年,當年教育部公佈〈普通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俗稱「95暫綱」。到了2008年,馬英九替國民黨拿回政權之後,便擱置了國文科與歷史科的課綱,另組「專案小組」調整現行課綱,2012年完成修改並公佈,俗稱「101課綱」。2014年,教育部再組成「檢核小組」,藉「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審核」的理由,凌駕並推翻了專案小組所通過的決議內容,實質改寫了課綱。至此,終於引起教育界與歷史界的譁然,發現教育部不僅是技術犯規,更是幾近毫無顧忌的將政治黑手伸進歷史的記載。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為此做出統計,總字數2,013字的台灣史課綱被修改了734字,比例高達36.4%,相對於中國史、世界史等其他單元遭修改的僅2至3%,顯然課綱的修改是針對台灣史而來,國民黨政府藉著檢核小組大規模改寫了台灣史的相關教材。

國民黨政府透過修改課綱,強化早期漢人來台的內容,增加宋朝、元朝、清朝對澎湖以及台灣的經營,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50年的期間,藉由強調台灣持續與中國互動、孫文來台尋求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五四運動對台灣的影響,灌輸學生中國與台灣有密切關聯性的思想。同時,檢核小組將舉世公認的中國改稱中國大陸,刪除了兩國論的內容,避談並模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同時存在的事實,模糊了台灣的角色,使學生錯認台灣與中國是一體的,兩者的身分地位並無差異,政治目的極為明顯。

同時,國民黨政府無視史實的存在,透過「荷西入台」、「日本殖民」等文字的修改,淡化荷蘭、西班牙、日本都曾經有效乃至合法統治台灣的事實,淡化日本對台灣的現代化建設,減少台灣與世界互動的描述,藉著將台灣納入中國勢力所影響的關係結構之中,達到否認台灣作為一個當時實際上已然獨立的政治個體的史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