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13
林蔭大道森呼吸
春天的早晨,枝頭的鳥兒正一搭一唱地合奏著,悅耳嘹亮的鳴叫聲,為一天的生活注入幸福活力;彎進二二八和平公園,總能遇見松鼠朋友在草地上嬉戲,經常出入公園的民眾不約而同說著,這裡的松鼠完全不怕人......。這裡是臺北,擁有多樣生態的城巿。 行經車水馬龍的仁愛路,車窗外映著綠樹飄動的光影,陽光輕柔地從茂密的樹間灑落,即使日正當中,也少了一絲炙熱感,穿梭在這樹影婆娑的林蔭大道,很讓人放鬆。這也是臺北,生氣蓬勃、綠意盎然的城巿。 臺北巿政府這幾年來一直把「道路綠化、公園美化、城市花園化」列為重要施政目標,如今,臺北擁有越來越多的林蔭大道、河濱綠帶、美麗花海,讓臺北市蛻變成一座美麗的城巿大花園。 用綠意打造宜居城巿 公園與林蔭大道的綠樹、花草,吸引著昆蟲、鳥類棲息,不僅增加生態的多樣性,也具有改善空氣品質、減少落塵、隔絕噪音等好處。臺北的綠美化經過多年努力,大安森林公園、青年公園、南港公園等綠地,已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民眾只要走幾步路,就可親近大自然。而提到林蔭大道,多數人的印象是仁愛路、敦化南北路、中山南北路等,尤其敦化南路的分隔島,不僅沿途的公共藝術很吸睛,花草樹木營造出的濃蔭氛圍,更是拍攝婚紗、偶像劇的熱門地點。 北巿府自民國一OO年開始執行林蔭大道計畫,預計至一O三年間要完成約三十八條林蔭大道。臺北市市長郝龍斌表示,市府現在推動的林蔭大道計畫,等到具有規模、成果時,可能需要很久以後才能顯現,到時也許沒有人記得推動者是誰,但他始終相信,林蔭大道計畫將是打造臺北市成為宜居城市的關鍵。 條條林蔭大道 街道好風景 臺北巿的道路綠化大多採複層式栽植方式,也就是有著直挺挺的樹木,伴著較為低矮的灌木,地被再種植草花,營造出層次錯落的美感。仔細觀察,行道樹、花草的色彩也日益豐富,光是綠葉,就有深淺不一的層次,再搭配色彩多樣的花朵,馬路風景更顯繽紛多彩。 林蔭大道計畫分布在松山機場軸線、臺北車站軸線及聯外道路等重要路段,串連巿區的公園、綠地,形成一個綠網。 因此,除了在尚未種植喬木、灌木的道路新增路樹或分隔島,規劃艋舺大道、堤頂大道等約十六條「創造型」綠林道之外,增加既有道路的植栽色彩與豐富度,也是推動的重點工作。 至於樹種的選擇,則須考量路段整體景觀的串連性,以周邊既有樹種為優先,新增樹種則以樹勢強健、維護管理容易,具遮蔭、抗風、抗病與景觀性,並以適合本土氣候的臺灣原生樹種為主,楝樹、光蠟樹、茄苳、鐵冬青、樟樹、楓香、黃連木、櫸木等為常見的樹種。 艋舺大道 萬華綠林新景象 提起艋舺,總讓人想起龍山寺、青草巷、剝皮寮等保留臺北歷史軌跡的古剎、老街,萬華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意涵的區域,也因為發展得早,街道巷弄較為狹小,植樹空間相對也少,去年,萬華區終於有了第一條林蔭大道──艋舺大道。 艋舺大道是一條完全從無到有的「創造型」林蔭路段,由於道路下為臺灣鐵路地下化的頂板,植槽較淺,覆土深度不夠,排水功能也較差,最初在選擇樹種時費了一番工夫。原先考慮種植櫸木,但因櫸木為深根性植物,無法克服覆土深度不夠的問題,幾經研究,現在種植的是臺灣原生樹種茄苳,耐水、抗風、抗空氣污染,適合艋舺大道的道路特性,再加上樹上的果實能吸引鳥類前來食用、棲息,具豐富的生態資源。 郝龍斌表示,艋舺林蔭大道串連起萬華火車站、和平青草園以及糖?公園等交通熱點、重要據點,市府會繼續努力,將來任何一個從外地來的民眾一到萬華,馬上能感受到綠樹成蔭的好環境。因此,北巿府都巿發展局也在西園路口一帶規劃亮點計畫,於一旁的人行道與公園增加植栽的色彩與質感,讓行經此地的用路人眼睛為之一亮。 信步走在臺北街頭,道路兩旁枝葉濃密的行道樹,車道中央分隔島的各式植栽,都是日常風景,不妨大口深呼吸,享受被綠意擁抱的舒適生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