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2013

中國二季度GDP增速降至7.5%

紐約時報BETTINA WASSENER, 儲百亮 香港—中國對其巨大經濟體進行新的嚴愛式調整的結果在周一發佈的疲軟經濟數據上體現出來,數據突顯了曾經蒸蒸日上的中國經濟降溫的速度有多快。 國家統計局報告稱,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為7.5%。這與經濟學家的預期吻合,延續了國內生總值增速從2012年最後三個月的7.9%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7%的逐步放緩趨勢。 同在周一發佈的6月份工業產出數據低於預期水平。但零售銷售指數則高於預期水平。 中國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在北京對記者說,這些數據在官方的預期範圍內,但他也承認經濟遇到了一定的阻力。 盛來運說,「整體來看,上半年國家經濟表現基本穩定,各項主要指數保持在年度預期的合理範圍內。但是經濟情況依然複雜,充滿變動。」 上周,中國高官為採取更有節制的措施擴展經濟定下調子,在宣布對政府的增長目標有信心同時,也強調需要進行改革以確保增長目標。 周五,由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擴大內需要創新和拓展思路。」 顯然是為了打消人們對經濟的擔憂,中國國家媒體還發表了專題評論,稱政府的經濟政策依在按部就班地得到實現,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年保持7.5%增速的目標。 在很大程度上,最近中國經濟放緩是北京當局策劃的結果,他們試圖把中國經濟從一個被認為是日趨落後的增長模式轉變為更高生產率、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儘管新模式的增長速度會降低。 雖然經濟放緩已經持續了兩年多,但最近幾個月政策制定者發出的大量言論越來越明確地顯示,3月份上台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在允許經濟增長顯著放緩的問題上態度嚴肅,希望從中得到更長遠的好處,換取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 多年來,中國一直依靠廉價信貸、大規模的製造業、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出口作為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這些驅動力的組合在過去3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為中國創造了每年兩位數的增長率。 然而,這種增長模式的勢頭日趨衰弱。中國的人口正在老齡化,勞動力數量在萎縮,這就意味着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彌補這一短缺。而不斷增長的工資和人民幣匯率也在侵蝕着中國的競爭力,削弱了中國作為世界廉價勞動力工廠的地位。與此同時,主要出口市場歐洲和美國的需求依然疲軟。 北京新一屆政府認識到這些壓力,他們稱,希望能將經濟向更加依賴國內需求的方向轉變,減少經濟過快增長所帶來的低效率和環境危害問題,允許在過去歸國有企業專營的行業中出現更多的競爭,並進一步開放市場。 除上述結構上的挑戰之外,近年來大幅增長的貸款也引起人們對於固定資產價格泡沫和違約風險的擔憂,這些貸款大多不透明,而且是在受監管的銀行系統之外發放的。 分析人士認為,勒住放貸這一脫韁野馬需要微妙的平衡技巧,一方面,當局希望嚴格限制放貸,另一方面他們必須避免把增長完全扼殺掉。 政策制定者近來的宣稱,以及上月出現的、明顯是為了讓放貸者採用更謹慎做法的銀行業內為期幾天的現金短缺,都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北京做好了準備,將允許在重整經濟上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 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亞太首席經濟學家保羅·格倫瓦爾德 (Paul Gruenwald)上周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們還沒有看到向更多刺激的方向發展的事實似乎表明,他們能適應百分之七點幾、而不是9或者10的增長率。這說明,當局明白在增長和金融穩定之間有一個取捨。同時,如果讓增長低落得太多,就會出現銀行貸款賬簿惡化的風險。他們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駐香港經濟學家姚煒上周稱,只要就業市場依然穩健,通貨膨脹依然可控,(兩者迄今為止是這樣的),當局似乎樂意容忍較慢的增長速度。她補充說,她認為政策制定者不會因為新數據而大大放鬆他們的「嚴愛立場」。 中國經濟仍面臨巨大的挑戰,就連某些為中國政府提建議的經濟學家也承認這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上周末在北京的一個會議上稱,中國經濟中出現的潛在危機的徵兆過去被大量的貸款掩蓋了。中國的商業新聞網站廣泛報道了他的講話。 這些報道援引夏斌的話說,「現在不是一般的再去討論中國經濟是否存在系統性風險問題,而是應該儘快的尋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步沖銷實際已經造成的損失,來擺脫大面積危機的爆發。」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