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015

大家看看,用簡單的話說很深刻的道理,很難嗎?

王丹

曾幾何時,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的學界,流行使用學術語言表達觀點,進行論述。學術語言當然沒有什麼不對的,學術問題本來就應當用學術語言表達。問題在於,在我們有些學者看來,所謂「學術語言」就是一些詰屈聱牙,抄襲自生硬翻譯過來的西方學術論述,非本專業領域的人很難順利理解其意思的術語,似乎越是讓人看不懂,越能顯示自己的學術水平。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因為對事不對人,我就不注明作者和文章的題目了,因為重點不是人和觀點,而是表達方式),大家可以試著理解一下作者到底想說什麼:

「奠基於『不家庭』的政治基礎,若有『左統的酷兒』思惟,就得將傳承的認識論提升到不可(能)讓血脈佔到便宜的『超克基因』情境裡,堅持思想與知識是由處於耦合時空的每個主體與位置化身,喋喋不休且反覆不已地凝視歷史,讓這些糾結欲望與推動歷史的刻痕鑲嵌在肉身神魂的各處。」

請問各位讀者,你們看懂了嗎?反正我是看得吃力又皺眉。我當然大致可以知道作者的立場和觀點,那是因為我本來就知道這位作者的立場和觀點;但是經過這樣的表述,連我就不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了。當然,這完全可能是因為我自己的學術水準太低,無法接軌最當代的理論;不過我也可以肯定,能夠流利順暢地理解作者的表述的讀者,甚至是學者,也應當不是絕大多數吧?

我的問題是,對於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社會和事件的分析和表述,一定要用這麼費勁的方式嗎?我們寫出一篇評論或者論文,難道不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明白自己的觀點嗎?否則,何必發表在公共論壇上呢?一個思想者,一位理論家,他的表達方式,是應當讓人看得懂,還是應當讓人看不懂呢?

記得我在哈佛唸書的時候,恩師李歐梵先生非常推崇以撒亞。伯林的思想,要求我們一定好好好閱讀他的經典著作。而歐梵師推薦伯林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說伯林的文筆非常優美,不僅言簡意賅,不賣弄詞藻,而且表述方式引人入勝,用很簡單的語言表達的,是很深刻的道理。我們也都知道,上個世紀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她對共和主義,極權主義,存在主義等等高深的知識體系都曾經又深入的研究,但是她最著名的特點就是用「講故事」的方式闡述思想。她洋洋灑灑的一大部《極權主義的起源》,我想任何一個高中以上學歷的學生都可以看得懂。而英國哲學家羅素那本《西方哲學史》,更是簡直可以當作一部文學作品來看。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否認這幾位先賢的知識水準。

簡言之,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那些大量使用莫測高深的所謂「學術術語」,堆砌一些生硬的甚至是自創的詞彙的學術文章,我認為,真正高深的學問,一定可以用很親民,很簡潔,很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換句話說,很多看上去很嚇人的難懂的論文,其實只不過是掩飾自己的知識體系的凌亂和沒有中心思想而已。

最後讓我們看一段本雅明的《歷史哲學論綱》中的論述,看一看,思想也是可以這樣表達的:

「天使的臉朝向過去,他看到的是一場單一的災難,這場災難將殘骸拋棄在他面前。天使想停下來喚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補完整,可是吹來一陣風暴,無可抗拒地把天使刮向未來。這場風暴就是我們所稱的進步。」

大家看看,用簡單的話說很深刻的道理,很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