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吳祚來
中國主管宣傳、教育的部門和共青團正在啟動一輪春季宣傳攻勢,目標是讓國民特別是青少年接受“中國夢”。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要求,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要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習近平上任總書記伊始,便選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借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道出了他心中的“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中國將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稱為近代。在官方審定的歷史課本中,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列強的侵略史,也是中國割地賠款的屈辱史。官修歷史並不傾向於把這段歷史描寫為,大清被迫改革開放並向西方學習,甚至被迫嘗試君主立憲的現代政治文明的進程。這種歷史教育客觀上起到了激發民眾“愛國”和“仇外”情緒的作用。
如果說清末民初中國人的夢想首先是民族獨立、國家強大,那麼這個夢想今天已然實現: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就實現了民族獨立,現在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國近代以來沒有實現的偉大政治夢想只有一個:民主憲政之夢。
當代中國,對社會與青少年最需要的教育,是公民教育、憲政教育與法治教育,無論是中國社會還是青少年學子,缺少的不是夢想,也不是愛國情懷,缺少的是公民政治常識與生活安全常識。
科學家講求科學精神,政治家也應當追求政治文明,踐行人類共同的價值,使國家政治獲得真正的進步。民主憲政是中國人的百年夢想,中國政治精英在清末之時,夢想的是君主立憲,君主立憲的核心是用憲法約束權力,是讓君主制和平過渡,只作為國家象徵而存在,主權在民。
1940年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党進行政治鬥爭時,倡導的也是民主憲政。國民黨聲稱,中國需要通過軍政、訓政、憲政三步,過渡到政治文明社會,而共產黨主張,中國的民主憲政可以一步到位,延安農民可以拿黃豆當選票,就可以實現民主選舉,由此推論所謂軍政訓政,只是國民黨不實行憲政的託詞。
1949年中共建政後,拋棄對民主憲政的追求,毛澤東的個人權力登峰造極,中國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文革結束後,鄧小平及其後任者們,恢復了經濟領域的常識,靠市場的作用實現了中國的經濟起飛,在政治領域則固守“四項基本原則”的底線,不容民主憲政制約黨權。
前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更明確表態,中國政府五不搞——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分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倡導憲政的《零八憲章》的發起者劉曉波被判刑。
當《南方周末》以自己的方式呼應習近平的“中國夢”,在“2013年新年獻詞”中將“中國夢”與“憲政夢”聯繫起來時,便不容於廣東省委宣傳部的意識形態官員。媒體禁談憲政夢想,近期網上熱傳的紅衣大叔《我的中國夢》視頻,網友把自由民主憲政看成自己的中國夢,也遭刪除。
將普世價值歸入西方價值,並加以對立,又屏蔽了媒體與民間的民主憲政夢,習近平今天提出“中國夢”,能夠裝進去的也只有民族主義。將中國夢統一為黨國復興夢,繼政治經濟文化之後,夢想也被黨壟斷。
習近平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這句話是“蛋糕論”的翻版,即只有大家一心做大蛋糕,每一個人才能分享到更多的蛋糕。不過,人們會問,蛋糕做大做成之後,依據什麼原則來分蛋糕呢?三十年來,中國窮盡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把中國這塊蛋糕做成世界第二,但整個社會財富,集中在不到人口百分之三的權貴手中。
就是馬克思也不認同這個邏輯。馬克思曾說,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的邏輯是,每一個人好,國家民族才會好,所以當政者應該通過憲政,保障每一個人的自由與民主權利,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與和平幸福。也就是說,國家應該幫助人民實現夢想,而不是將人民視為國家實現夢想的工具。
大清不改變君主專制,敗於日本。日本不放棄軍國主義,最終戰敗。缺少民主憲政的“中國夢”,既無法承續中國近代以來現代化的努力,也無法在現實中凝聚支持中國政治進步的社會力量。在中國孩子們大腦中安置“中國夢”,不如為中國人建立一個民主憲政的制度。至於把領導人的講話當成重大的教育內容強力推行,更是不可取的。
作者吳祚來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理論與批評雜誌社社長,著有《通往公民社會的梯子》、《文化是一條河流》、《價值主義與人文視野》,現居美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