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13

我的存在就是為了招搖、吸引目光、獲得名利

紐約時報
RUTH LA FERLA 他們排坐在秀台旁邊,如同駐足在電線上的鳥兒。每個人都有着鮮明的標記:明星級編輯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在撥弄着她那披散着的暗黑色長髮,眼眶畫了一圈黑眼線,腳下穿着充滿殺傷力的細高跟鞋;而格蕾斯·科丁頓(Grace Coddington)那火紅色的長髮則如雲霧般籠罩着她的臉;還有攝影師泰利·理查森(Terry Richardson),他的八字鬍讓他頗有點70年代情色大王的樣子。

而你不需要任何現場提示,就能輕易找到那些專業作秀人士,比如安德烈·萊昂·塔利(André Leon Talley),披着一襲華麗披肩降臨到秀台上;又如時尚記者琳恩·耶格(Lynn Yeager),裝扮得像一個丘比娃娃,擁有如丘比特之弓一般的唇形,穿着蓬鬆的裙子,臉頰抹着金幣大小的腮紅;又如安娜·溫圖爾(Anna Wintour),《Vogue》雜誌潑辣的女魔頭,當秀場燈光漸暗,她便躲到了她那修剪得絲毫不差的劉海和墨鏡的後面。
時尚界的元老們,每一個都深諳在外表上打造自我品牌之道。他們是市場寵兒製造模式的典範,個人風格就如同雜貨店貨架上的“脆谷樂”麥片盒一樣詭異、鮮明,容易識別。

“任何一個城市的秀場最前排都是一塊展示板,”湯姆·朱利安(Tom Julian)這樣說道,他是紐約潮流趨勢預測公司多尼戈爾集團(Doneger Group)的策略性商業發展總監兼品牌營銷顧問。這種將他們安排在顯要位置上的做法,曾經是為了展示非同凡響的個人風格——比如把自己裝點得一絲不苟的戴安娜·弗里蘭(Diana Vreeland),或者極具傳奇色彩的嘉莉·多諾萬(Carrie Donovan)。這些時尚界的創新人士總能在並不算大的電視屏幕上展現出萬千風采。朱利安認為,秀場前排在最近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平台,讓造型師和音樂、電影、電視真人秀名人以及各色人等可以豪邁地展示自己無門無派的格調。

“這些人是在塑造另一個自我,”倫敦時尚百貨商場利伯提百貨(Liberty of London)的總經理艾德·貝爾斯特爾(Ed Burstell)說。

事實上,這更像是他們的化身,純粹是為了讓公眾消費而塑造出來的第二個自我。表面上,他們展示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所不曉的時尚感覺。貝爾斯特爾說,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是以軍事級別的精準來考究他們的外表,尤其是在時裝周期間”。

如果他們欣然將這種場合視為持續不斷的出鏡機會,誰又能怪他們呢?這樣一個視頻流直播、Instagram、Tumblr及Vine等平台橫行的時代,只會讓那些散發奇異風情的造型加倍地吸引眼球。它讓那些半紅不紫的人物有機會提升人氣,甚至對於少數幸運兒來說,能夠讓初出茅廬者平步青雲。

於是,無怪乎簇擁在已經成名的奇人異士身邊的是一批自我推銷的新人:編輯、造型師和博客寫手,他們盡情地舒展自己的羽毛,似乎期望着一點精明的自我包裝能讓他們在時裝秀前排得到一個坐席。

“時尚是一場身份地位的盛大遊戲,在這裡,知名度就是一切,”丹尼爾·塞因特(Daniel Saynt)說。他是“社交名流”(Socialyte)機構的創辦人,這是一家剛成立一年的代理機構,為潮流先鋒人士和品牌之間的合作洽談。塞因特說,擁有一個具有辨識度的形象能保證你給人一個印象,讓人覺得值得與你談一談,或者說你值得被談論,“哪怕可能其實沒有人知道你是誰。”

每一個詹娜·萊恩茲(Jenna Lyons,J. Crew品牌的那個故意顯得很極客的執行創意總監)的背後,都棲息着一隻現代孔雀:年輕,極度善於利用網絡,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這些人都是通過大膽表現在這個行業找到立足之地的,”塞因特說,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模特兒愛麗絲·德拉爾(Alice Dellal),她剃掉一邊的頭髮讓她在眾多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

此外還有幾個博主,比如博客“Style Bubble”(時尚泡泡)的博主蘇茜·劉(Susie Lau),她身上對比強烈的色彩和花紋組合以及俏皮的頭飾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她來,還有博客界的超級明星利安德拉·梅丁(Leandra Medine),她用皮毛高帽、足球隊服、哈倫褲以及木屐製造出的調皮搭配,正是她在自己的博客“Man Repeller”(反男士)上那些刻薄的諷刺文章在視覺上的延伸。

梅丁能在Phillip Lim、Thakoon和Reed Krakoff等品牌的時裝秀上安然得到羨煞旁人的前排席位並非偶然,本周她在博客上寫道,這個產業“已經為業餘的果兒們創造了空間,去開闢她們滿布鉚釘的星途。”她在一次採訪中說,她的自我風格並不只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而更多是在不拘一格地表達她的個性。

“一開始,我對我的着裝是很講究策略的,”她說,“我以為,要別人注意到我,我就要戴上幾萬個手鐲,拿上我最酷的手包。”

現在她變得更隨意,不過她的風格往往與她在網絡上的語調相呼應,她將她的語調形容為“有點粗礪,新穎並且不經過編輯”。

“我講求的就是反差,”她說,“如果我穿一件格子襯衫和破洞牛仔褲,我就會配一雙緞紋細高跟鞋。”

一個比較近期進入時裝秀前排的人物是安迪·托雷斯(Andy Torres),她從她的博客“Style Scrapbook”(時尚剪貼本)起步,進而成為E! Entertainment頻道的時裝比賽節目“Elle México Diseña”的評委,開始了風生水起的電視生涯。據托雷斯女士說,她深受拉丁裔女性追捧的博客,也只是在她開始貼自己的照片之後才真正受到關注。她的着裝風格是將彼此衝擊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充滿扎眼的調性。

“我穿的東西沒有一樣是搭調的,”她說,“但是那樣做對我來說很奏效。”

著名造型師瑪麗·艾莉絲·哈妮(Mary Alice Haney)經常忠告她的客戶(包括詹妮弗·加納[Jennifer Garner]、凱特·波茨沃斯[Kate Bosworth]和傑茜卡·貝爾[Jessica Biel]等人),要配搭出紅地毯級別的打扮,不僅僅是套上一件什麼衣裳那麼簡單。“而是在於要知道你想要展示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她說。

哈妮說,她自己的裝扮具有經過細心考量的性感氣息,她對低胸領口和具有挑逗意味的衣服切口有着幾近戀物癖式的喜好,不過在時裝周期間,她稍微將“火力”調低了一些。

“我的定位是高端的性感,”她說,“我穿伊夫·聖羅蘭(YSL)、古馳(Gucci)和湯姆·福特(Tom Ford)。當你一見到瑪麗·艾莉絲,你就知道你將看到的是一些高質量、奢華但又性味盎然的東西。”

她知道,視覺上鮮明的裝扮有可能會帶來潛在的賺錢副業——最近,她就成為了“時尚頻道”(Style Network)的電視節目“明星私密衣櫥”(Celebrity Closet Confidential)的製作人兼主持人。

紐約一家針對年輕人市場的品牌營銷公司“冰封傳媒”(Iced Media)的策略總監格雷戈里·里特利(Gregory Littley)說,像洛菲德以及比較近期的梅丁(她通過博客已經與消費者建立了直接的聯繫)等時尚界前排人物,屬於當前最被熱烈追捧的那批人物。去年,洛菲德在她極速膨脹的時尚業界功績上又多加了一份與魅可(MAC)化妝品達成的協議,合作引進一個限量版化妝品系列——一套與她現在膚色相似的茶色色系。幾乎也在同一時間,梅丁答應在優衣庫(Uniqlo)的一個秋季廣告中出鏡。

里特利也在密切關注着琪亞拉·法拉格尼(Chiara Ferragni)。她最為人所知的是她的雙語博客“the Blonde Salad”(金髮沙拉),但更為人們所談論的是她令人心頭一震的打扮:飄逸的金髮,塗畫出來的貓眼,還有幾乎從不例外的豹紋長外套。和她很多博客界的同輩們一樣,法拉格尼已經變成了外表出眾的自我營銷大師。就在上個星期,她描畫精緻的貓臉妝容,使得頭髮護理品牌列德肯(Redken)將她指定為全球代言人。

一切看起來很好。不過在這個行業中,華麗的外表也就只能到這個程度了。就像《Vogue》雜誌的編輯哈密什·博爾斯(Hamish Bowles)曾經說的,那些成名多年的編輯已經變得不再那麼愛出風頭了,當中最出名的那些已經褪去了浮華的修飾。有時候,內行人會告訴你,越簡單才越有內容。

對於利伯提百貨的總經理貝爾斯特爾來說,他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圓寸頭和粉色圍巾已經綽綽有餘了。

“一個記者曾告訴我說:‘艾德,你真的很懂怎樣戴圍巾。’對我來說,這就夠了,”貝爾斯特爾笑着回憶道,“我已經多年沒有離開過圍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