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2013

李克強經濟學 VS 安倍經濟學

2013/07/16安倍經濟學VS李克強經濟學,哪一個會取得成功?這已經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相關人士經常提到的熱門話題。預計這還將是本週末在莫斯科舉行的20集團(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的話題。「安倍經濟學」已經廣為人知,而「李克強經濟學」指的是什麼呢?這個詞由英國巴克萊資本銀行創造,指的是中國總理李克強的經濟政策。「李克強經濟學」也包括3大支柱:(1)不出台刺激措施、(2)去槓桿化、(3)推進結構性改革。 最近數年來,「影子銀行」已經成為中國信用擴張的手段。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的強硬應對舉措反映了「李克強經濟學」的特點。 投資主導的增長模式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另一方面,也導致了貧富差距擴大和環境破壞,社會動盪風險正在加劇。而「李克強經濟學」將力爭讓中國從每年10%的高速增長順利過渡到7%左右的中速增長,同時提高經濟質量。 這一目標完全正確。而問題是2008年雷曼危機後總額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過剩投資和過剩融資。對中國銀行的融資餘額和發電量進行了對比,以2001年為100形成指數可以發現,在4萬億元刺激政策出台之前,兩者曾以相同速度增長。 但在經濟刺激政策出台之後,融資增速明顯高於發電量,最近的發電量指數為368,而融資指數則高達654。好像「鱷魚張開的大嘴」。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高田創指出,如果將多出來的融資換算為金額,將高達30萬億元。 過剩融資換算為日元將達到約480萬億日元。融資接受方多為地方政府的開發平臺等,很大一部分屬於潛在的不良債權。 目前已經不允許繼續進行這樣的投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如此認為,並著手抑制投資和去槓桿化也有其道理。 但在過剩投資的背後,則是生產效率低下的企業群和在那裏工作的勞動者。鋼鐵業就是典型。中國的鋼鐵企業多達800家,其中一半是國有企業。直接雇用的人數達到約400萬人,在至少約2億噸被視為過剩產能的目前,80萬人屬於「過剩雇用」。而造船業也是如此。 今後,在中國政府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金融的水龍頭將關緊。從這一點來看,投資無疑將受到抑制。生產和消費等已經呈現減速跡象,而賴以依靠的出口在6月也出現同比減少。可稱為供給端經濟政策的「李克強經濟學」的前景並不平坦。 與此相對的「安倍經濟學」則迎來了颱風級的東風。日本銀行(央行)最近已表示日本經濟出現復甦,而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經濟先行指標來看,日本在主要國家中最為強勁。 針對日本經濟,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海曼(EdHyman)在電話中有些興奮地說:「7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將達到同比增長近1%。4~6月實際經濟增長率年率將達到環比增長4%左右,屬於媲美1~3月的高水平」。 在為擺脫通貨緊縮而推動需求端發展的局面下,「安倍經濟學」可以說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世界上,目前日本的情況最好,被稱為「Japan is back.(日本復活)」。 對於日本來說這確實令人振奮,但加快這一趨勢的關鍵是作為「安倍經濟學」第3支箭的增長戰略。而增長戰略就是監管改革和結構性改革。在這一點上,中日面臨的課題完全相同。 中國和日本哪一方的第3支箭能正中靶心?「安倍經濟學」VS「李克強經濟學」令人關注。如果國力的源泉在於經濟,那麼兩國都不允許在決鬥中失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 瀧田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