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兩岸服貿協議所引起的軒然大波,不僅在黑箱作業方面為人詬病,違反現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更因為不同產業的牽連廣大,複雜的經濟衝擊已遠遠超過目前經濟學計量理論模型所能評估的範圍。但有趣的是,就算政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的模擬結果科學漏洞百出,但仍不見整體社會、反對黨以及經濟學界對於自由貿易理論基礎的深刻省思,以致基於同樣理論基礎而影響可能不下於兩岸服貿協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甚至受到反對黨的地方執政者以繁榮地方經濟為理由而大力支持。
筆者認為這個現象的深層原因在於自由貿易理論已成為台灣社會與學術界裡的知識霸權,它已僵化了經濟學對於理論與現實乖離的反思能力,不禁令人懷念起一九八一年蔣碩傑與王作榮在文字媒體上所掀起的精采經濟論戰。面對當時的石油危機、物價上漲與經濟成長減緩等問題,蔣王論戰至少代表了當時台灣經濟學界對於國家經濟政策應遵循政府干預或自由市場的論辨。
打擊人民的武器
自由貿易的知識霸權主要源自比較利益理論。鑒於每個國家商品的機會成本不同,比較利益理論主張每個國家應該集中生產成本較低的商品,再藉由貿易互換有無來提高雙方經濟體的經濟效率。比較利益作為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之一,在歷史上的確獲得了很多成功的實例;但是在面對當今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並沒有考慮到科技實力差距對於全球價值鏈內部利益分配的關鍵影響能力。許多國家因為不當開放而失去技術自主能力,淪為貿易自由化的犧牲者。當代的自由貿易,除商品外還主張人員與資金也應該自由地跨國界流動,以致規模大的經濟體產生強大的磁吸作用,像台灣這種小規模的國家若要對抗磁吸作用就特別需要擁有科技實力與經貿自主性,絕非簡單的自由開放所能處理。
因此,比較利益與自由貿易只能做為一個思考複雜現實經濟的角度,充其量只是諸多經濟工具的一個選項,應該被放在不同的政治社會條件與發展階段來檢證其有效性。但很不幸的,不假思索的自由貿易已成為政客與官僚用來打擊人民的武器,這項偽知識的學術迷信為政商集團的利益提供了巧言辯詞。這個迷思也讓台灣的產業長期陷於只會訴求降低成本大量生產製造業的泥淖,無法走向創新的經濟政策。
其實狹隘經濟理論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與二十世紀自然科學挾著知識傲慢與科技威力而鞏固的知識霸權有關。在自然科學界已經開始深刻反省知識霸權的錯誤性的同時,筆者也深深期待主流經濟學家能夠重新以工具理性角度來檢證相關自由市場理論的侷限性。自由經濟主義大師海耶克,在他的《到奴役之路》一書中,從社會主義對於政治自由的壓迫來論述資本主義正面的價值。的確,社會主義在東歐的失敗,證實了他的洞見。但弔詭的是,如果海耶克面對今天全球過度自由化經濟政策所導致的貧富鴻溝、社會不公,以及對於個人自由價值的壓迫,那他可能會改口說自由市場是一條通往被資本壟斷集團統治的奴役之路。經濟的極端自由化,不僅偏離了海耶克當時鼓吹資本主義的初衷,更傷害了現代民主社會中公民作為一個自由人的最高價值。
林敏聰/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台大物理學系教授
吳啟禎/台大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