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14

台灣政府信心崩潰

何飛鵬

今年從太陽花學運開始,台灣就沒有安寧過。反服貿、反核四、反自經區、反十二年國教,到合宜宅出現大弊端、副縣長收押,這一切都使人對台灣政府的施政能力打上問號,進而使全國民眾對政府所提出的政策,一律先質疑再說,而一旦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又很快的匯聚成民意共識,台灣政府已近乎寸步難行了。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台灣政府在蔣經國時代,擁有的是廉能的高效率形象,雖然本質上是獨裁政府,但是施政有效率、有能力。可是隨著政治民主化,隨著政黨輪替,當執政者需要體察民意的風向之後,台灣政府的政策就隨著民意風向而搖擺,很難有大開大闔的長期發展策略,多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作為。

學運帶動全民覺醒

尤其當馬英九總統上任的這6年多以來,馬英九並未由上而下提出開創性的施政方向,完全任由各級官僚體系自行作為,因此這6年來,只見台灣政府公式化的運作,一切以維持現況為優先,完全無所作為。
問題是在維持現況的過程中,又必須處處向民意風向妥協,當民意代表為民眾爭取福利時,花錢妥協又變成必然的結果。
因此整個施政作為被徹底扭曲,以至於毫無成效。長期在這樣缺乏策略,不斷扭曲妥協之下,台灣人民只能忍受政府的低效率與空轉,台灣政府的施政已瀕臨信心破產的邊緣。
而一場太陽花學運,則讓全民找到行動的出口,也讓台灣政府的施政信心,徹底崩潰。
過去台灣人民對政府的無能,只能感嘆、只能忍耐,而無所作為。可是學運之後,我們發覺,人民可以透過行動,改變我們認為不正確的施政,只要政府的施政,太過背離主流民意,我們都可以加以阻止。
很明顯的,台灣政府目前最大的信心危機是過度傾中。馬英九自執政以來,唯一明顯的作為就是改善了兩岸關係,剛開始,台灣人民還能體會兩岸關係改善的好處,也給予一定的掌聲。可是持續不斷向中國靠攏的結果,則慢慢引起普遍的疑慮,一直到服貿協定的議題,觸動了全台灣民眾的敏感神經,一場太陽花學運戳破了台灣政府國王新衣的神話,台灣政府是赤裸裸的不著一物,完全不能替台灣人民帶來任何福祉,台灣人民只能靠行動自救。

施政評估民意風向

當台灣人民對政府的施政信心徹底崩潰之後,執政黨唯一該做的事是:評估台灣社會的民意風向,要明確知道施政方向是符合民意的事,才能端上檯面,太有爭議、或太有創意的政策,此時此刻都要審慎,否則只會惹來社會上更大的擾攘不安,一切等2016總統改選再說吧!

城邦媒體集團 首席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