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台灣經濟停滯不前,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貧窮化,年輕人成為世代、分配矛盾的犧牲品,整個社會似乎失去了打拚的鬥志;相形之下,對岸的中國經濟迅猛成長,人民生活改善,充滿奮鬥的意志。於是台灣社會瀰漫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中國經濟比台灣發達,中國人比台灣人富有,中國是應許之地,台灣則是失落、邊緣化的島國。
在失敗主義氛圍籠罩下,馬政府把中國當成台灣經濟的解藥,認定唯有向中國傾斜才是王道,從ECFA到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服貿、貨貿、自經區的推動,都以達到向中國傾斜、連結為目的。然而,殘酷的現實打破了美麗謊言,向中國傾斜弊大於利,負面衝擊包括台灣產業漸被中國新興企業取代,台灣市場淪為劣質中國商品的集散地;即使有利的部分,亦淪為中國賞賜台灣紅色商人的獎勵品,專屬於兩岸買辦集團,乃加劇了台灣政治的腐化、赤化與社會的矛盾,使人民忍無可忍,參與太陽花學運走上街頭,更在九合一選舉否定了馬政府的傾中政策。
誠然,中國經濟走上開放路線後,擁有大約三十年兩位數成長的好光景,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果斐然。然而,如此的經濟奇蹟在二次大戰後其實屢見不鮮。以亞洲而言,日本作為第一波的領頭雁,與追隨其後的亞洲四小龍,均在不同的階段創下同樣的經濟成就。中國經濟的成功,並非特例,但其讓人產生獨一無二的錯覺,乃是具有十三億人口的優勢,非亞洲四小龍數百萬到數千萬人口的小型經濟體所能及,不論勞動力或消費人口,都使中國具有成為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潛力。而且,中國是專制國家,得以國家之政策與資源投入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形成經濟成長的強大動能。不過,若比較國民財富,以現有的成長速度,中國要趕上台灣,恐怕仍遙不可及。
坦白說,中國比台灣富有,也成了一般中國人的刻板印象,所以日前來台參訪的中國知名企業家阿里巴巴馬雲、小米科技雷軍,竟以救星自居,聲稱要幫助台灣年輕人創業。
諷刺的是,馬雲才剛豪情壯志對台灣喊話,即遭到中國工商總局嚴厲指控,阿里巴巴販售的商品逾六成是山寨貨,造成在美國風光上市不久的阿里巴巴股價重挫,馬雲的中國首富地位一夕之間拱手讓人。其實,阿里巴巴雖是一家私人企業,卻是中國經濟具體而微的表徵,揭開它的黑幕,即是打開中國經濟的神秘面紗。
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主要作為網路購物的平台,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普及性,行銷網路遍及全中國,具有一般百貨商場的實體通路未有之優勢與利基。現代網路科技發達,如此公司的崛起,不足為奇,但是阿里巴巴的成功,卻不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下的產物,它得以獨霸中國市場,不是仰賴創新、行銷與管理,而是得力於政治力的扶植。從其股東結構看來,除了創業之初的日本軟體銀行、美國雅虎,最重要的是,中國當權者及其第二代的太子黨透過政治權勢參股,成為背後的門神。
這些政商關係讓中國政府封鎖它的潛在競爭者進入中國市場,像是美國網購大廠亞馬遜、eBay,與台灣的PChome等,阿里巴巴乃得天獨厚享有十三億人的市場。尤甚者,中國不重視智慧財產權,仿冒的山寨貨猖獗,品質低劣,安全堪慮,卻以低價席捲市場,這是阿里巴巴的淘寶網上大多數是山寨貨,得以用低價進行不對稱商戰的真相。
網路世界是平的、沒有疆界藩籬,是自由的、沒有箝制,但在專制獨裁的中國,網路世界是封閉、壓制的,在這裡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市場機制。而阿里巴巴的壯大,正是集政商掛鉤、國家權力干預市場、仿冒抄襲,以及重量不重質觀念之大成。試問,當前中國手機崛起,電子商務普及,看似壯觀,但哪一家企業的崛起,不是靠著仿冒、抄襲、挖角、竊取商業機密?台灣有些人把這樣的中國經濟當成學習的對象,甚至台灣經濟的解藥,我們只想問一句︰賣假貨的馬雲如何幫台灣年輕人創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