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012

亞洲市場決定奢侈品產業

英國《金融時報》 約翰娜•卡塞爾

分析師們說,亞洲消費市場的長期前景取決於對奢侈品趨之若鶩的中國消費者,它是奢侈品行情的主要推動力量,未來也將如此。

過去一年發生了好幾起收購案,但奢侈品行業發生的多數投資活動則是來自時尚界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成功進行了首次公開上市(IPO)。

今年4月,布魯內諾•庫奇內利(Brunello Cucinelli)在米蘭上市,表現異常搶眼,去年6月,另一時尚品牌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也成功進行了IPO。美國時尚品牌邁克•柯爾斯(Michael Kors)去年12月的IPO表現最為亮麗,而旅行用品生產商Tumi則於今年4月成功上市。

利豐集團(The Fung family)與其大陸的分公司是異常積極的買家,今年4月,它們以5000多萬美元收購了薩維爾街(Savile Row)裁縫行君皇仕(Gieves & Hawkes);今年它們還購買了法國索尼婭•里基爾時裝公司(Sonia Rykiel)的大多數股份,去年則購入了比利時皮具公司德爾沃(Delvaux)的大部分股份。

黑石(Blackstone)的研究報告稱:對許多國際品牌來說,亞洲地區貢獻了最大的銷售份額,歷峰集團40%的銷售額、愛馬仕(Hermès)28%的銷售額以及普拉達35%的銷售額均來自該地區,而且各分項統計的營收均超過了歐洲地區。

過去五年間,正當歐洲消費者因經濟低迷而一蹶不振之際,亞洲消費者(尤其是中國,而且還有該地區其它新興經濟體)的強勁需求推動了奢侈品零售行業的迅猛發展。

瑞信(Credit Suisse)零售行業的分析師克裡斯蒂安•巴斯(Christian Buss)說;“亞洲地區的需求增長,真正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增量消費的引擎。並不僅僅限於中國,其它新興市場的發展也十分迅猛。”

業界擔心:亞洲消費需求低迷可能會打壓奢侈品市場的行情。匯豐(HSBC)預測奢侈品行業的增速將從2011年的35%降至今年的20%,但認為這個增幅仍屬“正常情況”而非一瀉千里。

Blackstone Advisory Partners全球業務主管杜紹基(John Studzinski)說,中國市場的長期向好對於投資者來說是個福音,並說中國的消費群體會持續擴大,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會進入中上階層。

在給投資者的一份備註中,匯豐這樣寫道:“買得起奢侈品的消費者人數會緩慢增長,但歸功於銷售渠道的拓展,購買奢侈品人數的社會滲透力會不斷增強。”

銷售渠道向東方拓展,對於並購及合作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卡塔爾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最近入股美國珠寶生產商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旨在分享亞洲市場的成長。杜紹基說,這項投資屬於“著眼未來”,原因是蒂芙尼的品牌價值在亞洲並未得到充分挖掘。

分析師說他們看到外國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轉向在亞洲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卡塔爾投資局的投資組合還包括入股倫敦哈羅德百貨公司(Harrods)與法國路易維登公司,這兩家公司在亞洲家喻戶曉。

去年,時尚品牌的幾次IPO也是頗為成功,普拉達、邁克•柯爾斯以及菲拉格慕的股價分別較發行價上漲了21%、108%與86%。過去兩個月的二次IPO,布魯內諾•庫奇內利的股價較開盤價上漲了37%,而Tumi的股份則較開盤價上漲了25%。

“相對於服裝市場過去三、四年較為疲軟的行情,奢侈品市場的需求行情似乎一路看漲,它就成了IPO的晴雨表,”瑞信分析師巴斯說。

是股權分散還是家族控股,這個古老的問題詮釋了緣何某些時尚品牌不願上市。杜紹基說,意大利奢侈品牌阿瑪尼(Giorgio Armani)幾次打算IPO,但最終都不了了之,原因就是擔心上市後會失去品牌的純潔性。

“家族或個人色彩濃厚的品牌對企業文化與出售的時機尤為敏感。有時,家族烙印就是其品牌特性,這就是為何普拉達拖了那麽長時間才最終決定上市的原因。”

Tumi的應對之策就是:籌劃上市時,確保品牌創建之初的理念原則繼續成為企業經營之核心。

Tumi 控股公司總裁兼CEO傑羅姆•格裡菲斯(Jerome Griffith)說:“我們對Tumi的經營策略充滿信心,並把它視為實現企業上市與促進發展的機遇。品牌的名聲與誠信是企業成功之關鍵所在。”

如果奢侈品行業能保持目前的增速,成功進行IPO的勢頭就有望繼續下去,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負責股權市場資本部的副總裁格雷格•納巴漢(Gregg Nabhan)說。

他說奢侈品需求與消費者群體若是繼續攀升,來年就可能會有更多萬眾矚目、認購踴躍的大型IP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