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翔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4月24日)發布消息,確認台灣第一名境外移入之H7N9流感病例。10年前的4月24日,台北和平醫院爆發封院事件,是台灣第一間因SARS感染而封院的醫院。10年間,台灣的醫療體系、公共衛生乃至國家的風險治理,歷經了H1N1流感等大大小小的戰役,這次又面臨了新的考驗。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台灣疾管局的資訊,H7N9屬禽流感病毒,過去曾有少數禽流感病毒(H5N1)造成人類感染,也偶有某些H7類型的病毒(H7N2, H7N3和H7N7)感染人類的記載,本次H7N9亦是人類受感染。禽流感病毒多為禽傳人,人類感染的可能來源有:感染病毒的禽鳥、受病毒污染的環境,所謂的「禽傳人」便是透過接觸上述來源感染。幸好目前H7N9尚未有人傳人的確切證據,但禽流感病毒可能在感染人類後產生適應,並演變成為容易在人和人之間傳播、引起嚴重疾病的病毒,並造成大流行,因此更不能只因沒有人傳人的證據而掉以輕心。在個人衛生方面,建議以肥皂勤洗手,吃肉品及蛋類確保全熟,避免接觸禽鳥和其分泌物,若有咳嗽、打噴嚏等症狀,務必戴上口罩並就醫。
根據中國報導的案例,H7N9患者的最初病徵包括:高燒、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狀,有些患者會進展為下呼吸道疾病,導致呼吸困難、肺炎,並快速進展為需要重症加護照顧,甚至死亡;目前死亡個案的病程,從發病至死亡約2至3周。至於H7N9流感的潛伏期,仍在調查中,也尚無H7N9流感可傳染期的資訊,有待觀察疫情的演變及後續研究結果。治療方面,目前僅有實驗室研究證實,某些神經胺酸酶抑制劑類的抗流感藥物,如oseltamivir(即克流感)和zanamivir對H7N9有效果,然而在人體治療上仍未有太多資訊。另外,全球尚無人用的H7N9疫苗,衛生當局已有成功分離的病毒株,雖宣稱可因應疫苗的潛在需求,特定資訊的揭露和監督機制仍是不可或缺的。
挑戰國家風險治理
回顧10年前,SARS不僅造成大眾恐慌,更奪走了醫護人員的性命、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產生莫大衝擊。台大社會系的吳嘉苓、曾嬿芬兩位教授,曾為文呼籲,SARS的風險治理應超越技術模型,應將「社會面」納入考量,SARS時情況緊急,造成科學技術官僚一枝獨秀,衛生當局許多極端手段,在事後看來是欠缺妥善考量的。2003年時科技治理不夠民主的思維,到2009年H1N1時的疫苗拒打潮,似乎又再一次印證了這些擔憂。
直到今日,台灣還是出現了H7N9的流感病例。當年曾參與「抗煞戰役」的中研院何美鄉研究員與張上淳醫師等人,提出了許多當年的封院過於倉卒、手法也過於粗糙的檢討,並強調「台灣不可能再出現和平那樣的封院模式」。10年來,我們確實看到台灣的醫療體系和公共衛生更有經驗、也更有能力面對新興傳染病的挑戰,但國家的風險治理是否也準備好了呢?這是不可能迴避的問題。
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系六年級、政治學系輔修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