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看帶事情的角度,練習與壓力共處的方法。
1.計算壞事發生的機率
為了安撫擔心服役船隻可能會被魚雷擊中的水兵,美國軍方曾公布數字:100艘被擊中的船中,有60艘還能漂浮;40艘沉船中,只有5艘在10分鐘內沉沒,讓士兵了解,有足夠的時間逃生,藉以消除恐懼。
陷入憂慮時,前美國紐約州長艾爾‧史密斯(Al Smith)則會不斷提醒自己,「讓我們查看紀錄……讓我們查看紀錄……」很多憂慮都來自於想像,而非現實,不妨自問:「這件事發生的機率究竟有多少?」就會豁然開朗!
2.想像完成工作後的畫面
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每當進行重量訓練、痛苦萬分時,就會在心裡大喊「我要瘦10公斤!」一邊想像肚子練出緊實6塊肌的模樣。當他這麼想時,痛苦就會消失,甚至激起鬥志:「還要再努力!」
美好的未來畫面很有激勵效果。忙碌時,若只是想著「好累」「好煩」,痛苦加倍。如果能對自己進行心戰喊話,想像忙碌後的輕鬆,就容易撐過去了!
3.預期一般人都不知道感恩
人際溝通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認為,「忘記乃是人們的天性,如果我們一直期待別人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如果做好事的目的只是希望贏得感激;得不到時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結果反而沒人敢親近他。
因此,要獲得真正的快樂,便得拋棄別人不會感恩的念頭,只享受付出的快樂。
4.離開不利自己的戰場
當我們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正義無法伸張時,報復之心便油然而生;讓對方的力量控制了我們的心情、睡眠、甚至血壓,自己的日子變成煉獄,對方卻毫髮無傷。
最好的策略,便是離開不利自己的戰場。鴻海董事郭台銘曾控告對手比亞迪侵權,官司陷入膠著。剛開始,郭台銘常對媒體抱怨不平,但他很快就跳脫負面情緒,用經營的勝利來彌補損失,展現了領導者的格局。
5.不求完美,夠好即可
很多時候,我們的壓力來源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覺得每周應該工作80小時、體重維持65公斤……其實,你是自己的主人,依序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領域。
你會發現,如果你認為自己不夠完美,可能是因為你試圖做太多事了:如果家庭最重要,那麼每周工作50小時就夠好了,高爾夫打1次也就夠了。小小的妥協,可能會使你更快樂!
6.不能贏,就放手
當隔壁的車跟得很緊,想逼你讓路;捷運上有人撞了你一下,卻沒道歉,這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有時卻會激起我們的固執,硬是不肯換條路走,就是要跟對方槓下去。
這種「贏不了的戰爭」常使我們壓力大增,其實,就是贏了也沒什麼意義。開戰前,先想想這場戰爭是否值得打——有時候,讓一讓,便可能避開一場車禍和爭執,平安回到有意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贏家。
7.增加「普通喜歡」的同事
如果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緊張,上班就會變得很有壓力。許多人會把同事分成「喜歡」和「討厭」兩種,這時候,討厭的人通常會遠多過喜歡的人;但如果改分成「喜歡」「普通」和「非常討厭」3種,就會發現,多數人都落在「普通」這一類,「非常討厭」的其實只有一、二位。
這麼想,會使你面對他人時不再處於緊張的防衛狀態,壓力就會降低了。
8.計算自己所得到的恩惠
有句勵志小語是這麼說的:「當我抱怨沒有鞋時,卻發現他沒有腳。」許多我們抱怨的瑣事,其實根本不重要,也沒意義。
其實,生活中90%的事都進行得很順利,我們卻偏偏放大那10%的不如意。只要換個角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那90%的好事上,就會少了許多抱怨,增加很多快樂的時刻。
9.做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們常希望能顧及身邊每個人的需求,所以任誰的要求都說Yes,結果往往讓自己超過負荷,變成最不開心的那個人。多數時候,我們並沒有要傷害他人或讓人失望,但時間和資源有限,有些事情就是無法避免。事實上,我們無法取悅每一個人,無論多努力都一樣。想通這一點,就不用再自責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