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的本質是苦,那麽,悲憫的念頭是我們化苦厄為幸福的一種法門。《十地經》裏,佛陀說,悲憫心會讓你沒有怨恨之心,沒有對立之心,沒有障礙之心,沒有煩惱之心。慈心遍達一切地方,窮盡法界、虛空界,遍在一切世間,住在悲、喜、舍之中也仍然如此。佛陀又說,菩薩見到眾生無量的苦惱,就發出大精進願心:我要去救助眾生,我要讓他們脫離苦海,我要讓他們清凈,我要讓他們得到救度,我要讓他們作善業,我要讓他們安穩地住在世上,我要讓他們得到歡喜,我要讓他們明白佛法,我要讓他們調伏自己的心,我要讓他們修成涅槃。
佛陀又說,想要讓眾生脫離苦海進入涅槃,需要無障礙的解脫智慧;而要獲得無障礙的解脫智慧,需要如實地覺察觀照一切的現象;而要如實地覺察觀照一切的現象,需要沒有行受沒有生滅的智慧的光芒;而要獲得智慧的光芒,需要禪定中善巧決定觀察的智慧;而要有善巧決定觀察的智慧,需要多聞佛法而受持。
做一點善事很容易,但悲憫的情懷並不容易。悲憫的念頭裏,沒有一點點自己的優越感,沒有一點點居高臨下,沒有一點點貪圖回報的念頭。我幫助這個受難的人,就像在幫助我自己;我同情這個受難的人,就像在同情我自己;我懂得他所遇到的一切,所以,心生悲憫。
懂得什麽呢?懂得只要流連在這個世間,那真實的黑暗面就伴隨著生命展開:無常、苦、不清凈、不安穩、敗壞、不久住、剎那生滅、不是從前際生、不是向後際去、不是在現在住。沒有什麽能夠拯救,沒有靈丹妙藥可以讓你長生不老,沒有什麽心理治療可以讓你的愛天長地久……只要還流連在世間,就不可救補,就無所依靠。是的,無所依靠。為什麽有一首歌非常流行,打動了很多人?因為歌詞裏有一句: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不僅僅我,其實所有的人,都老無所依,能依靠什麽呢?
你活著,活在這個世間,你並沒有什麽可以依靠,跟隨你的,是憂愁、悲傷、苦惱,是愛恨交織,周而復始,好像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停不下來,在樂與苦之間循環,但最終,所有的樂都是苦。這一切你都懂得。懂得孤獨的寂寞、荒涼。懂得貧窮沒有靈性,在為了溫飽的奮鬥裏,我們失去的往往不只是尊嚴,還有靈性。到處是紙醉金迷,到處是貧窮困苦,很多人在饑餓的邊緣掙紮。每天有窮人突然成為富人,也有富人突然成為窮人。這一切你都懂得。懂得很多很多的人活在貪念裏,活在怨恨裏,活在癡心妄想裏。但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所以,總是因為貪念、因為怨恨、因為愚癡而演出著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劇或鬧劇。你看得很清楚,懂得每個角色何以成為這個角色。
懂得牢獄的災難背後,有業力的軌跡,有環境的影響,有個人的惡念,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懂得煩惱是如何的惱人,懂得煩惱何以成為煩惱,懂得一切眾生在生死的輪回裏流轉的痛苦……於是,心生悲憫。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個懂得,其實就是高出一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所以,你可以俯視別人。因為懂得,所以,無論你是窮困的,還是富有的,無論你是老師,還是服務員,你都能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心存悲憫。布施給乞丐,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捐款給災區的災民,這都是心存悲憫的行為。而在日常生活裏,有時我們並不需要錢財的施與,我們需要的只是發自內心的理解,只是一個微笑,就可以給予別人溫暖、勇氣。
特蕾莎修女說:“今日世界有這麽多痛苦……當我在街上找到饑餓的人,我給他一盤米飯、一片面包,我已經滿足。我已經排除那種饑餓。但是一個人被隔絕,感覺到不為人所要,不為人所愛,心裏充滿驚恐——那種傷害,是多麽令人無法忍受……所以,讓我們經常以微笑彼此相見,因為微笑是愛的開始,一旦我們能彼此自然地相愛,我們就會想做點事了。”
記得大學一年級時,讀過一篇小說,名字叫《微笑》,講一個囚犯放風的時候守候在監獄的鐵絲網邊眺望遠方,突然,有一個中年女子回頭朝他微笑了一下,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靈魂。從那一刻起,他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決定出獄後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果然,出獄後這個人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一個會心的微笑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讓他找到了自我,這就是悲憫的力量。一個囚犯,一個中年女子,好像完全不相幹,但一個微笑,就把他們連接在了一起。我想起黑塞說過的一段話:“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他自己,他還是與世上諸多事件相交匯的一點。這個交匯只有一次,而這一點獨一無二,意味深長,卓越超絕。”
佛陀又說,想要讓眾生脫離苦海進入涅槃,需要無障礙的解脫智慧;而要獲得無障礙的解脫智慧,需要如實地覺察觀照一切的現象;而要如實地覺察觀照一切的現象,需要沒有行受沒有生滅的智慧的光芒;而要獲得智慧的光芒,需要禪定中善巧決定觀察的智慧;而要有善巧決定觀察的智慧,需要多聞佛法而受持。
做一點善事很容易,但悲憫的情懷並不容易。悲憫的念頭裏,沒有一點點自己的優越感,沒有一點點居高臨下,沒有一點點貪圖回報的念頭。我幫助這個受難的人,就像在幫助我自己;我同情這個受難的人,就像在同情我自己;我懂得他所遇到的一切,所以,心生悲憫。
懂得什麽呢?懂得只要流連在這個世間,那真實的黑暗面就伴隨著生命展開:無常、苦、不清凈、不安穩、敗壞、不久住、剎那生滅、不是從前際生、不是向後際去、不是在現在住。沒有什麽能夠拯救,沒有靈丹妙藥可以讓你長生不老,沒有什麽心理治療可以讓你的愛天長地久……只要還流連在世間,就不可救補,就無所依靠。是的,無所依靠。為什麽有一首歌非常流行,打動了很多人?因為歌詞裏有一句: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不僅僅我,其實所有的人,都老無所依,能依靠什麽呢?
你活著,活在這個世間,你並沒有什麽可以依靠,跟隨你的,是憂愁、悲傷、苦惱,是愛恨交織,周而復始,好像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停不下來,在樂與苦之間循環,但最終,所有的樂都是苦。這一切你都懂得。懂得孤獨的寂寞、荒涼。懂得貧窮沒有靈性,在為了溫飽的奮鬥裏,我們失去的往往不只是尊嚴,還有靈性。到處是紙醉金迷,到處是貧窮困苦,很多人在饑餓的邊緣掙紮。每天有窮人突然成為富人,也有富人突然成為窮人。這一切你都懂得。懂得很多很多的人活在貪念裏,活在怨恨裏,活在癡心妄想裏。但是他們自己並不知道,所以,總是因為貪念、因為怨恨、因為愚癡而演出著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劇或鬧劇。你看得很清楚,懂得每個角色何以成為這個角色。
懂得牢獄的災難背後,有業力的軌跡,有環境的影響,有個人的惡念,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懂得煩惱是如何的惱人,懂得煩惱何以成為煩惱,懂得一切眾生在生死的輪回裏流轉的痛苦……於是,心生悲憫。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個懂得,其實就是高出一籌,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所以,你可以俯視別人。因為懂得,所以,無論你是窮困的,還是富有的,無論你是老師,還是服務員,你都能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心存悲憫。布施給乞丐,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捐款給災區的災民,這都是心存悲憫的行為。而在日常生活裏,有時我們並不需要錢財的施與,我們需要的只是發自內心的理解,只是一個微笑,就可以給予別人溫暖、勇氣。
特蕾莎修女說:“今日世界有這麽多痛苦……當我在街上找到饑餓的人,我給他一盤米飯、一片面包,我已經滿足。我已經排除那種饑餓。但是一個人被隔絕,感覺到不為人所要,不為人所愛,心裏充滿驚恐——那種傷害,是多麽令人無法忍受……所以,讓我們經常以微笑彼此相見,因為微笑是愛的開始,一旦我們能彼此自然地相愛,我們就會想做點事了。”
記得大學一年級時,讀過一篇小說,名字叫《微笑》,講一個囚犯放風的時候守候在監獄的鐵絲網邊眺望遠方,突然,有一個中年女子回頭朝他微笑了一下,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靈魂。從那一刻起,他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決定出獄後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果然,出獄後這個人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一個會心的微笑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讓他找到了自我,這就是悲憫的力量。一個囚犯,一個中年女子,好像完全不相幹,但一個微笑,就把他們連接在了一起。我想起黑塞說過的一段話:“每一個人都不僅僅是他自己,他還是與世上諸多事件相交匯的一點。這個交匯只有一次,而這一點獨一無二,意味深長,卓越超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