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2013

另一波跨世代、跨族群的掠奪 正在醞釀

工商時報

當全民熱衷於反核聲中,房地產價格起漲的新聞悄悄地占據報紙的各個版面,台灣的財閥、房地產鉅子正磨刀霍霍地準備將台灣的房地產價格再炒上一波。過去房價的飆漲,由台北市、新北市向外擴散至桃園、新竹、台中、高雄,目前他們正嘗試由上述地區的漲價墊高比價基礎,再回過頭炒熱台北市、新北市的房價…

房地產業者更不時調侃政府奢侈稅無效,打房只是愈打愈漲,對政府而言真是臉上無光,情何以堪?業者更指出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時,澆息房地產等於扼殺經濟復甦的綠芽,更何況台灣的房地產相較於香港、新加坡仍屬便宜,還有上漲的空間,實情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只有不努力的政府,沒有不奏效的打房政策」,部會政策蹣跚、零亂,打房當然不易奏效,例如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公營銀行多數配合,但私人銀行仍積極貸款,卻不見政府有何稽查動作,同時,政府正醞釀放寬壽險業投入商用不動產的管制,並檢討奢侈稅的調整,如此部會的政策扞格,政策如何能落實呢?奢侈稅的延長年限,第二戶貸款成數降低,第三戶不准貸款,轉手課繳印花稅,以及未在期限內改建的空地徵收空地稅,購買超過兩棟以上房地產必須提供資金來源証明…絕對對壓抑房價的飆漲有正面的助益。其次,房地產的上漲,使民眾揹了沉重的房貸,排擠消費;房地產的高報酬率,低持有成本,也排擠了正常的產業投資,尤有甚者,房地產價格上漲,墊高了租金,也帶動了物價上漲,因此,房地產絕對不是火車頭工業,台灣經濟的火車頭工業是出口、消費及占出口值近50%的電子資訊業、化學與機械工業。

至於台灣的房地產比其他國家便宜嗎?新加坡、香港雖然物價上漲,但它們其近十年來薪資亦上漲了一倍,台灣仍是原地踏步。筆者曾在兩年前在巴黎凱旋門看到附近的房仲業者廣告,標出的房地產出售金額,換算結果和台北忠孝東路、信義區相近,但巴黎房子沒有公設,台灣的新大樓公設幾近三分之一,也意味著台北市的房價高於巴黎。而且香港社會住宅五成,新加坡八成,台灣只有百分之五,台灣民眾連便宜國民住宅的選擇權也都被剝奪,祇能望屋興歎。

尤有甚者,台灣的房地產持有成本低,一棟一、二千萬的房子,房屋稅、地價稅加起來不到一萬元新台幣,遠遠低於日本、美國的15~20萬元左右的稅捐,加上投資報酬率高,難怪財團、高所得者前仆後繼投入房地產炒作、投資,不斷抬高房價,進而對中低收入、年輕族群進行一場劇烈的所得重分配,進行跨世代、跨族群的大掠奪。

愛爾蘭、西班牙炒作房地產價格,塑造經濟熱絡的假象長達近十年,不過,一旦房價崩跌,拖垮銀行,再回過頭來拖累政府,國家經濟因而向下沉淪,均是血淋淋的教訓,豈可不慎哉!
須知「住者有其房、租者有其屋」是公民權的一部分,房子絕不能淪為炒作、生財的工具,否則會讓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富差距懸殊的結果,將是社會治安崩壞的開始。平心而論,中高收入者、中年族群已步入社會多年,多數卡好了位置,擁有不錯的所得,也多數置了產,但我們應該更具同理心,為年輕人設想他們的未來?財團、企業也應善盡社會責任,飽賺錢財之餘,也應考慮多建社會住宅來留取名聲,而非年邁體衰之餘,仍然拼命積累、鑽營財富,讓後代子孫為爭遺產而拼個你死我活。須知「富不過三代」,請您們高抬貴手,為年輕人留下喘息的空間及可憧憬的未來

根據這二天的新聞,央行、金管會已研擬了新的房市管制措施,我們也樂見其發揮作用。否則,失靈的教育政策與緩慢的產業升級,我們沒有能力為年輕人營造一個提高薪資的環境,如果政府再怠忽職掌,也沒有能力壓抑脫繮式的房價上漲,無法讓年輕人有個安身立命的購屋、租屋空間,那麼,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