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才過了一半,驚天動地的事卻一件又一件的發生。我並不知道有什麼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能快速解決這些事,但我用我的經驗和智識判斷,若不去面對台灣內部各種深層的矛盾,驚天動地的事情只會繼續發生。近幾年來發生的所有重大社會事件,都在在顯示出,島嶼內的人民除了相互推卸責任甚至相互仇恨外,已經快要不知道怎麼一起生活下去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已故哲學家勞思光在《虛境與希望》中認真考察了中國在逐步邁入現代化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精神虛無,但他可能沒有預見,當現今大陸尚有許多經濟發展的空間時,台灣卻瀰漫著比對岸更嚴重的精神虛無。我們這一代的都市年輕人,大多出生在台灣已完成現代化的經濟高峰期,從小享受充裕的物資和發達的科技,不愁吃穿且有很多娛樂。然而,當時的整個政治經濟,卻沒有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向,國民兩黨依然不斷地在「拚經濟」,使得整個社會錯失了往深層文化發展的良機。此外,當時大多數的家庭雖然已經衣食無虞,但卻不懂得如何去提高生活層次(比如,培養古典人文素養、發展除了工作以外的興趣等等),父母往往看重工作勝於經營家庭,且彼時都會社區人與人的連結非常薄弱,也缺乏和自然環境的互動,加上學校升學壓力大以及腐敗的媒體,於是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台灣的小孩們也只好躲到網路和遊戲世界裡尋求同儕和精神上的慰藉,最後形成頹廢的人格。類似的情況,在今日的台灣應仍常常在發生,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因為台灣的政黨依然不改拚經濟的方向,且全世界的經濟都在衰退。
歷史的共業已然形成,再去責怪意義不大,台灣的當務之急是趕快想辦法從統獨與世代的矛盾中,去開展更多對於未來的想像和討論。其中,「我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如果一半的民眾願意去回答,那麼台灣就必定能發展出當代文化。長久以來,台灣一直糾結在代工和賺easy money的短期線性思維裡,很多人只想趕快賺大錢,而不去努力思考如何更有意義地過生活,以至於空有東西方文化經典、發達的宗教團體和高科技,卻沒辦法讓人覺得幸福,實在是浪費。
其實,台灣人根本沒有在文化上自卑的本錢。我們自助助人的溫情傳統不可思議地發達,各種宗教遍布全島卻鮮少有流血衝突,還有全世界現前最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台灣有位不出世的哲學家史作檉先生,應可佐證此論點),以及留外學者帶回來的英美歐洲文化思想。更不要說,台灣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環境本身就是絕佳的文化泉源,看了《看見台灣》裡壯闊的自然景象,一般人應當都會感受到精神上的感動!從以上角度看,嚴長壽總裁最近提到將台灣變成東方瑞士的說法,並非是一種無稽之談,而是一種台灣可以積極發展的方向。
我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很有可能是未來30年「住在台灣的人」都必須不斷去問然後去實踐的問題,這個問題甚至超越了左右路線之爭和統獨論戰,因為不管左派還是右派,統一抑或獨立,住在台灣的人都必然會面臨,缺電、缺水、環境汙染破壞、崩壞的憲政、經濟衰退、極端氣候、地震、少子化、虛無主義等等諸多問題,絕大多數台灣人都在「同一個島上」,沒理由去迴避這些問題(除非你能夠且想要移民)。於是乎,如何在現實的基礎上尋找共同生活的可能,乃是當前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所以請大家試著問問看自己這個問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