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14

張志軍的台灣之旅

鄒景雯


張志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來到台灣的現任首長,短短四天的台灣之旅,事實上啟動的是政治對話的開始。因此,今天下午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是必須重點關切的議程。此行也在型塑一個政治意涵:兩岸交流非但不受太陽花學運的影響,而且更為升級與擴大。可以視之為「反擊」。

昨天,只有台聯黨團知道要找上王郁琦重申國會在今年初所畫下的「紅線」繼續有效,做為起碼的約制,足見體制內監督,不論在專業與用心上,現況若此。以禮相待與務實調整,不等於無所作為或表面文章,兩大黨的虛無表現,導致體制外的多元表達必然會升高音量,以矯正可能的偏聽。這對接待單位要賓主盡歡、局面單純,實在不是好事。

「國立」事件後,看到陸委會放著自己的官署不敢迎賓,要安排到飯店去與國台辦舉行會議,實在是掌馬英九的嘴。外交儀節上,場所敘述的意義,已經對「不承認」定了調,當然就是否定國立。馬英九啐罵「沒骨氣,令人不齒」因此迴向馬英九。

從北京看台北,張志軍行前肯定是絕對的「大勢所趨」觀,套句星雲的禪語:走久了,路就出來了。但是今天來到台灣,張志軍得以在台灣看台灣,他將理解到:倘若遇到了鬼打牆,再怎麼走,也不會走出路來。如果他不能認識真正的台灣。台灣不是一人、一黨、甚至兩黨可以關門決定的。要聽聽二三○○萬人怎麼說。

依據張志軍表定的四天行程,心中想說要弭平學運衝擊,但骨子裡走的仍是「寧左勿右」路線,可見北京沒真能放開,這種路不可能走遠。他不打算面對台灣異議,於是異議主動要去「隨行」。張志軍忘了:陷入被動的統戰就是失敗。

基此,李登輝說:把張志軍的頭洗一洗。這話直擊核心。台灣人本來就好客,大方與張志軍交交朋友,告訴他台灣的人事地物,就是這麼自由開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