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13

美國經濟正在製造一個永久性失業群體

紐約時報
保羅·克魯格曼

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曾告訴我們,我們唯一應當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但當將來的歷史學家回顧我們對經濟蕭條極其失敗的應對時,他們可能不會歸咎於恐懼本身。相反,他們會指責我們的領導人懼怕了不該懼怕的東西。

因為推動經濟政策的主要恐懼一直是圍繞債務問題的癔病,即擔心除非削減開支,否則我們隨時都會變成希臘。畢竟,經濟學家不是已經證明過了嗎,一旦公共債務超過GDP的90%,經濟增長便會崩潰。
但事實證明,有名的債務紅色警戒線只是根據不可靠統計數據人為設定的,糟糕的算法使它被進一步強化。而且,美國不是希臘,也不可能是希臘,因為以自己的貨幣舉貸的國家所遵循的規則,同那些依賴他國貨幣的國家大為不同。在多年反覆警告即將出現財政危機後,美國政府依然能以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率借到錢。

儘管債務恐懼過去和現在都是受錯誤思想引導形成的,我們卻的確忽略了一個真正的危險: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侵蝕性影響。而且,即使支持債務癔病的論據逐漸消失,在長期失業帶來的破壞方面,我們最擔心的事情也正在被證實。

的確,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經濟體中,有些失業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在經濟形勢不錯的年代,現代美國的失業率也往往高達5%,甚至更高。然而,在那些經濟好的年代,失業時間往往都非常短暫。2007年,美國當時的失業人口約為700萬,但其中只有大約120萬人失業半年以上,這只是總數的一小部分。

後來,金融危機襲來,導致經濟出現極大滑坡,隨後的復蘇也疲軟無力。危機已經過去五年了,但失業率卻依然居高不下,美國的失業人口幾近1200萬。但真正令人震驚的,是長期失業者的人數。失業超過半年的,有460萬人,失業一年或更長的,有300多萬人。對了,這些數字還不包括那些因為沒有工作可找而放棄找工作的人。

毋庸置疑的是,長期失業狀況的爆發對失業者本身而言是一個悲劇。但這可能也是一場影響範圍更廣泛的經濟浩劫。

關鍵問題是,那些長期未被僱傭的人最後是否會被認為是不值得僱傭的,成為受了污染的商品,無人願意購買。這種情形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他們的工作技能會退化,不過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即便人們找不到工作僅僅是因為經濟形勢不好,但潛在僱主還是會認為,肯定是這些人自身有問題。而且,不幸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就在當下,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其中一項證據來自空缺職位和失業之間的關係。通常,這兩個數字是成反比的:空缺職位越多,美國的失業者就越少。如果觀察短期失業率,這兩者之間的傳統關係依然是這樣的。但正如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威廉·狄更斯(William Dickens)和蘭德·加亞德(Rand Ghayad)最近展示的那樣,對長期失業者而言,這種關係被打破了:空缺職位的增加好像並沒有對減少失業者人數起到多大作用。僱主似乎都懶得看一眼那些失業很長一段時間的人。

為了檢驗這個假設,加亞德做了一個試驗,發出了4800份虛構出來的簡歷,簡歷上列出求職者的資質和工作經歷。誰接到邀約電話了?答案是,那些說自己已失業半年或半年以上的人接到的電話非常少,儘管他們所有的其他條件均優於那些的確吸引了僱主興趣的人。

因此,我們的確正在創造一個永久的失業階層。

而且,我們要明白一點:這和政策決策有關。我們的經濟復蘇一直這麼疲軟的主要原因是,債務問題上的危言聳聽讓我們驚恐萬分,我們一直在做宏觀經濟學基礎理論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情:在經濟低迷之際削減政府開支。

對於這一政策的自我毀滅性,怎麼說都不為過。事實上,長期失業的陰影意味着,即便單純從財政上來看,緊縮政策也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畢竟,就業人口就是納稅人口;如果我們對債務的念念不忘讓數百萬美國人無法走上有生產力的崗位,我們將來的收入會減少,赤字會增加。

簡而言之,誇大的債務恐慌正在製造一場緩慢發展的災難。它正在摧毀許多人的生活,同時,從各方面來看,它都讓我們越來越貧窮,越來越脆弱。而且,我們對這種愚蠢做法堅持得越久,危害就越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