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13

在中國,灰霾籠罩下的童年

紐約時報
黃安偉

北京——這個男孩的慢性咳嗽和鼻塞是去年他3歲時開始的。他的癥狀在今年冬天惡化了,當時遍布中國北方的霧霾飆升到了創紀錄的水平。現在他每晚必須用一台機器的管子,用鹽水清洗鼻竇。

孩子的母親張子萱(音譯)說,她基本上不讓他出門,而必須出門時,她通常會給他戴上口罩。她曾在英國留學,她說那裡和中國比起來,可謂“天壤之別”。
在北京和其他城市,致命污染物的水平,高達指導值極限的40倍,這已經嚇壞了父母,使他們採取措施,極大地改變了孩子們在城市中生活的常態。父母把他們的兒子和女兒關在家中,即便這意味着令他們疏遠朋友。學校取消了戶外活動和郊遊。收入水平較高的父母,則基於空氣過濾系統來選擇學校,而一些國際學校在運動場上建起了體積巨大、外觀前衛的穹頂來確保呼吸健康。

“我希望,我們將來能搬到外國,”律師張子萱在談到她患病的兒子吳曉田(音譯)時說,“否則我們會嗆死的。”此時吳曉田正在他們公寓里的一張墊子上玩耍,旁邊就是一台新的空氣凈化器。

她並非唯一想要離開的人。一些中產和上層階級的中國父母,以及外籍人士,已經開始離開中國了,企業高管稱,這一趨勢可能導致人才和經驗的大量流失。外國父母也以污染為理由,拒絕了高級職位,或與僱主談判,要求對其艱苦現狀進行補償。

目前並沒有關於逃離北京的統計數據,而且許多人仍舊渴望來北京工作。但是離開北京的議論,已經在這個首都,以及中國的微博和育兒論壇上變得愈加緊迫。中國人還在討論去西藏、海南和福建等所謂的“好空氣目的地”度假。

北京和睦家醫院(Beijing United Family Hospital)的家庭健康醫生聖西睿智(Richard Saint Cyr)新近當上了父親。他說,“我在這裡待了六年,從未看到他們緊張到像現在這種程度。即便是我自己,我也從未像現在這麼焦慮過。情況一直極其糟糕。”這家醫院的患者中國人和外國人各佔一半。

他補充說,“特別是許多母親,已經為自己搬到北京生活而後悔。我想許多母親都受夠了把孩子關在屋裡了。”

很少有哪種事態的發展,能夠像意識到領導人無法遏制孩子面臨的威脅,無法保護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那樣,快速地侵蝕公眾對共產黨的信任。2008年,超過5000名兒童因為學校在地震中垮塌而遇難,這在全國範圍內引起憤怒;同年,一場毒奶粉醜聞導致了六名嬰兒死亡,此外還造成數十萬名兒童患病。官員們卻極力壓制憤怒的父母,有時通過武力恫嚇,有時用金錢收買。

但對於空氣污染的憤怒則傳播得廣泛得多,而且其勢頭才剛剛開始增大。

張子萱的父親張肖川(音譯)說,“我不信任北京政府的污染檢測數據。”他是一名退休的報社管理人員。

對於兒童和胎兒的長期損害的擔憂,得到了科學研究的證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暴露於高水平空氣污染下的兒童,會遭受永久性的肺部損傷。這項研究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洛杉磯進行的,當時那裡的污染水平比現在中國的許多城市要低得多。

上個月,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兒童患自閉症,與孕婦暴露在交通造成的空氣污染中有關。在紐約完成的一次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產前接觸空氣污染物,可能導致兒童患上焦慮、抑鬱和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問題。參與該研究的部分研究人員,較早前在中國重慶開展的一次研究發現,孕婦產前暴露於一座煤電廠的高水平空氣污染物後,所生產出的兒童頭圍較小,身體生長較為緩慢,且在2歲時進行的認知發育測驗中表現不佳。該工廠的關閉使得之後出生的兒童擁有的困難較少。

分析表明,如果中國不改變經濟發展政策並強化環境監管,將來情況也不會有好轉。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2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稱,當前的煤炭使用和汽車尾氣排放趨勢意味着,到2025年,空氣污染預計還會惡化70%。

中國北方的一些兒童醫院報告,今冬就診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數很多,那段時間空氣污染水平也急速加劇。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在今年1月空氣狀況不佳的一周時間裡,北京兒童醫院每天收治的急診患者高達9000人,其中有半數是因為呼吸道問題。

家長則爭相購買空氣凈化器。瑞士企業IQAir製造的空氣凈化器,在這裡的售價高達3000美元,擺放在明亮的展示廳里。該公司中國區CEO邁克·墨菲(Mike Murphy)透露,在2013年頭三個月里,銷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口罩已經成了城市着裝標準中的一部分。張子萱在餐廳的桌子上擺出了五六個口罩,還拿出了一個適合吳曉田的,款式簡單、畫著泰迪熊的口罩。學校也在採取緊急措施,吳曉田就讀的私立幼兒園過去每周都會帶孩子們參加校外活動,但今年這些活動大部分都取消了。

在著名的北京四中,污染指數高的時候,就會取消室外的體育課。這所學校長期以來一直在培養中國的領導人和他們的孩子們。

已經被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錄取的高三學生董一夫說,“有藍天、空氣似乎很乾凈的日子非常珍貴,我常常會出去鍛煉。”

為了讓孩子們能活動起來,精英學校紛紛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其中就包括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Dulwich College Beijing)和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ijing)。後者在今年1月建成了兩個由合成纖維織物製作的白色運動穹頂,蓋住了運動場和網球場。

學生活動主任傑夫·約翰遜(Jeff Johanson)表示,這兩座穹頂和輔助建築的建設始於一年前,目的是讓1900名學生在天氣惡劣和污染嚴重時都有鍛煉的場所。工程耗資570萬美元(約合3520萬元人民幣),其中還包括醫院級別的空氣過濾系統。

老師們會查看美國大使館(United States Embassy)每小時更新的空氣質量數據,來判斷孩子們應該在戶外,還是在穹頂內部玩耍。約翰遜說,“小學生們再也不會總想着課間休息了。”

一名美國母親,塔拉·達菲(Tara Duffy)表示,她為自己的女兒選擇了一所早教學校,部分考慮因素是,那裡的教室裝有空氣過濾器。這所學校名叫3e國際學校(3e International School),學校還邀請醫生來討論污染問題,並在煙霧水平升高時,禁止孩子們在戶外玩耍。達菲說,“在過去六個月里,亮警報的日子多了很多,於是他們就讓孩子們待在室內。”達菲是一名撰稿人,也曾是NGO的顧問。

達菲還說,她會檢查每天的空氣質量指數,以決定是否要帶女兒去戶外野餐或戶外的活動空間。

現在,在中國居住九年之後,達菲決定要離開中國,她指出的主要理由有污染和交通問題。

駐北京的外國人,甚至在中國以外的外國人當中,很多都在進行這樣的考慮,

一對有一名幼子的美國夫婦,在考慮一家基金會駐北京的高級職位時,就討論了污染問題。污染也是他們最終拒絕這個職位的原因之一。安可顧問公司(APCO Worldwide)北京辦公室高級顧問麥健陸(James McGregor)表示,他聽說一位家有幼子的美國外交官,拒絕了調任北京的機會。儘管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會對駐北京人員發放相當於工資的15%的獎金,這筆獎金的部分存在原因就是污染。其他中國城市的艱苦津貼在20%至30%不等,這些城市也飽受惡劣空氣的困擾,但上海除外,上海的艱苦津貼為10%。

“我在北京生活了23年,我的孩子們也是在這裡長大的,但如果我現在有年幼的孩子,就會離開這裡,”麥健陸說,“很多人都開始制定撤離計劃了。”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Amy Qin和Shi Da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