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乃平
為了抗通縮,歐盟央行破天荒的祭出了一系列的非常規措施,讓金融學者眼睛一亮。其中,除了低利定向長期再融資(TLTRO)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央行對銀行的負利率存款。
經濟學中的負利率,一般都是指實質利率為負者,亦即名義利率小於通貨膨脹率的狀況。世界上多數國家如日本、美國、英國、歐盟,甚至於台灣,目前都是處於實質利率為負的狀態。也就是說,名義上,向銀行借錢還要付利息,但是還錢時,物價漲了,錢變小了,實質上變成銀行貼錢給貸款人。歐盟央行是對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實施負利率(-0.1%),直接把名義利率降為負數,也就是說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要倒貼利息給央行。目的是逼銀行把存在央行的錢拿出,擴張銀行的信貸,另一方面則在以負利率減少套利的短期資金流入,甚至於誘發套利交易(carry trade),造成資金外流,使得歐元計價資產價值降低,減少歐元升值的壓力。
歐盟經濟疲態百出
另一個低利定向長期再融資(TLTRO)則是央行針對銀行的家庭與企業(非金融業)的貸款給予低利的再融資,企圖擴大銀行對家庭消費與企業的融資,以提高民間的有效需求。其實,央行的政策中,最常見的是選擇性信用管制,以限制銀行對某特定產業的融資(如打房),防止市場過熱。歐盟央行則反其道而行,用選擇性的信用寬鬆方式來刺激經濟,頗為少見。
歐盟央行的量化寬鬆(QE)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是各國多在金融市場中買賣債券,以調劑資金,而歐盟央行則多利用對銀行的貸借融通窗口來放出資金,這應與歐盟尚缺乏一個包含各國債券的金融市場,及銀行與財政管理尚未一元化有關。
歐盟的通縮雖與過去幾年歐盟諸國的經濟停滯衰退,歐元危機、以及南歐各國的財政困境相關,但是自從2011年11月歐盟內部的一場會議確認歐元既有架構不變,避免歐盟分崩離析的危機後,歐元暫時穩定下來,加上近日的銀行整合、財政整合,歐盟的經濟風險降低。這時,適逢美國的QE減碼退出,國際資金從新興經濟體抽出,歐債的套利空間大增,尤其是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倒債風險暫消,國際資金湧入歐債市場,債券價格大幅回升,殖利率下跌。這時,歐元強勁反彈,但是歐盟各國經濟卻疲態百出,失業率高,民間需求衰退不足,歐盟央行不得不做出政策回應。但是當全世界實質利率都處於負的情況下,歐盟負的名義利率誘因又有多大?最後能否解決其困境,都有待後續觀察。
總之,時逢經濟變局,全球各國都面臨不同性質的經濟難題,歐盟如此,台灣又何嘗不是?如何面對問題,對症下藥,才是真正的關鍵。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