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Craig Stephen
香港的政治局勢正在惡化,投資者是否應該躲避一下?
亞洲首富李嘉誠今年已經開始出售本地資產,據說是因為他對香港市場失去了信心。現在,分析師向投資者發出預警,由于北京方面在其承諾的民主改革問題上采取強硬態度,因此投資者應防范自己在香港市場的投資組合受到政治方面因素的影響。
這看起來或許相當戲劇化,畢竟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自由港,自由港的政府總是親商業的,政治因素很少被認為會成為一個風險。然而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在國務院發表了一份白皮書后向投資者發出了警告。這份白皮書稱,香港的自治權是一項特權,而這項特權隨時都可被收回。
麥格理銀行稱,這份文件比向親民主抗議者發出警告更加嚴重,文件暗示,為了強迫香港在政治上服從北京,北京可能會在經濟上采取脅迫措施。
如果北京的初衷是嚇阻香港的親民主運動,那么這種做法似乎適得其反。
親民主運動“占領中環”(Occupy Central)組織的一項非正式公投于上周末舉行,投票數超過了70萬份。這次公投為香港將于2017年舉行的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提供了三種不同選擇。
緊張氣氛已然在變濃,“佔領中環”威脅下月要封堵香港核心商業區,除非政府能拿出一個可以接受的民主選舉方案。北京已經表示,在誰能成為行政長官的問題上,中央政府有最終決定權。
隨著局勢持續僵持,中共與香港主流民意似乎漸行漸遠。
要求進行民主選舉是因為在香港主權從英國手中移交大陸後的17年間,香港民眾對香港政府所走的道路越來越不滿。
除了一系列不得民心的領導人外,香港社會分化也日益嚴重,許多人抱怨生活水平下降。
在香港登上多項不平等調查的首位後,上述問題在近期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香港不僅房價與收入比排名世界第一,而且億萬富豪手中的財富集中度也最高,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排行榜上也名列第一。
如果這還不夠,那麼現在正在進行的腐敗審判(受審者是香港最大開發商之一的兩名高管以及一名高官)已經暴露出香港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審判過程中透露出來的不光彩的細節來看,長期以來對任人唯親的指控并不離譜,而且政治上的確需要做出大幅變動。
但商業大亨和政府間的緊密聯系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與香港的互動關系。
很多人大講特講北京如何慷慨地賦予香港特別地位,并讓香港成為中國大陸游客個人出境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盡管這讓香港的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得到了一部分益處,但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這些恩惠是有代價的。中國大陸的購物者增大了香港的通脹壓力,讓這個城市人滿為患,而且不少人抱怨說,香港的財政資源很大一部分投入大了大型交通基礎設施,而這些設施主要是為了服務這些來港游客而建的。
另外一項所謂的恩惠就是,中國政府還允許香港在人民幣的國際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然而,因為香港實行的是港元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這就造成了某種程度的扭曲,讓香港本地人的生活變得不那么舒服。
由於人民幣持續穩步升值,港幣價值因此受到抑制,香港需要面對輸入型通脹壓力和不斷削弱的海外購買力。這種情況對中國內地遊客來說是件好事,購物者們利用匯率和稅項差異來從中獲益。此外,有效盯住美元的政策意味著香港人銀行存款的利率也接近於零,內地企業藉此機會借入了大量低成本的港幣。
儘管外界對於這種不平衡的貨幣體制的不安愈發強烈,但香港政府的底線是,只要人民幣沒有實現自由轉換,就不能改變這一體制。因此,在內地準備好放開資本賬戶之前,香港都必須強顏歡笑、默默承受。
在這樣一個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中,引入代議民主制或最終導致人們可能拒絕接受現狀,從而使得現有的全部政策重新被審視。
對於擔心政治風險的投資者而言,眼下的未知數在於北京將如何應對香港民眾的抗議。而白皮書表達出的意思是,中共並不打算談判。
然而,如果中共試圖強加意志,擺在他們面前的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局面。跟內地不同,香港的資本和公民仍然可以自由“逃離”香港。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