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13

中國能夠管控好經濟放緩

英國 金融時報
邁克爾•佩蒂斯

即便在北京方面宣佈最新的“微刺激”之際,人們也應當搞清楚一點:中國經濟增長距離觸底還很遠。未來幾年裡,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將放緩至遠低於目前所預期的6%至7%的水平。盡管多數分析師相信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肯定會引發社會不安定,但他們也許正在關注錯誤的數字。

簡單的邏輯顯示,中國若想一方面推動經濟再平衡、減少對出口以及由債務助推的投資的過度依賴(這種過度依賴是危險的),另一方面保持當前的GDP增速,是近乎不可能的。想一想“再平衡”對中國意味著什麽吧。目前家庭消費占GDP的35%,這一比例之低令人震驚,它僅略高於全球平均值的一半。

若要策動一場再平衡、使消費的占比在未來10年提高至50%(那仍將意味著中國是世界上消費占比最低的大型經濟體),年度消費增幅就必須比GDP增幅高出近4個百分點。因此,6%或7%的GDP年均增幅意味著,中國必須在10年期間達到近10%至11%的年均消費增幅,才能實現有意義的再平衡。

從以往經歷看,中國即使在最繁榮的時期(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增長都比現在迅猛得多),也達不到這麽高的消費增長。在中國乃至全球形勢都低迷很多的當下,要讓中國實現這麽高的消費增長,是近乎不可能的。
消費占比偏低主要是政策的產物,這些政策系統化地將資源從家庭部門轉移到別處,以補貼快速增長。這種做法壓低了家庭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中國的這個比重在50%上下,在世界上屬於有史以來最低的。不提高家庭收入,就不存在提高家庭消費的可持續方式。

這似乎表明,要實現10%至11%的消費增長,家庭收入也要有相似的增長。原則上,中國可通過大幅提高勞動者工資和大幅上調銀行存款利率來做到這一點。但由於低工資和廉價資本是中國增長模式的核心內容,通過大幅提高工資和存款利率來實現經濟再平衡,將導致增長崩潰。只有讓債務持續飆升,才能使家庭收入增長得足夠快,進而一方面保持較高的GDP增長,另一方面實現經濟再平衡,當然,這種做法最終是會引發自我毀滅的。

這就是為什麽GDP增幅必須進一步下降。但在連續多年實現高於10%的GDP年度增幅之後,若GDP增幅跌破6%至7%的水平,似乎會與中國老百姓日益高漲的期待發生沖突。較慢的增長會引發社會不安定甚至政治風波嗎?不一定。

要讓中國經濟成功實現再平衡、在保持社會安定的情況下轉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真正重要的增長率——正如多名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已經指出的——是家庭收入中值的增長率。與任何地方的人們一樣,中國老百姓並不關心自己的那一份GDP。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收入。

最近幾十年來,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長率遠高於7%。要確保社會穩定,實際可支配收入應當繼續以這個增速或接近該水平的增速增長。但是,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費增長達到6%至7%意味著,如果中國要實現有意義的再平衡,GDP就必須“僅僅”增長3%至4%。這個低得多的GDP增幅至少意味著投資增長要近乎為零。

換句話說,中國的GDP不需要每年增長7%或者6%才能保持社會穩定。那是一個應當摒棄的神話。就社會穩定而言,重要的是中國老百姓繼續以他們習以為常的速度提高生活水平,同時中國調整其經濟結構的方式能夠使其控制信貸泡沫。

如果家庭收入能夠每年增長6%至7%,10至12年後收入將翻倍,這與中國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的目標相符。此外,如果中國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能使經濟擺脫對信貸的依賴,那將是一項不尋常的成就——盡管這難免意味著,GDP要以遠低於我們所習慣的增速增長。

這並非易事。降低投資和GDP增長,幾乎肯定將給就業和家庭收入增長帶來壓力,除非通過從國有部門向家庭部門的顯著資源轉移來加以抵消。這種做法將遭到從強大的國有部門獲益匪淺的政治精英的強烈反對,但我看不出中國還有多少別的選擇。的確,不這麽做的話,再平衡這道算術題是誰也解不開的。

本文作者是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著有《偉大的再平衡》(The Great Rebalancing)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