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社論
為趕在九月立法院新會期之前,將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送達立院備審,行政院於上周四的院會核定102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出編列1兆9,446億元,但歲入則只能編列1兆7,302億元。歲入、歲出雖有微幅成長,但入不敷出的格局不變,預計必需舉債2,844億元才能支應,從而使得我國的債務未償餘額將達到5兆2,691億元的新高峰,其所占前三年GNP的平均比37.1%,更是直逼中央政府法定的40%舉債上限,使得中央政府未來年度只剩下2.9%約4,123億元的舉債空間。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行政院主計長石素梅堪稱超級巧婦。不過,正因為國家財政困窘,資源有限,在上周四行政院院會審定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場景。各部會為爭取預算,當著陳冲院長的面,堪稱炮火四射。經建會主委、客委會主委都以激烈言辭表達對於預算被刪減的不滿;另外陸委會、福建省則低調的要求恢復被刪的預算,逼得陳揆只好指示秘書長和主計長再做協調以示安撫。
不同的部會主管在行政院核定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案的最後時刻,猶不放棄的力爭,的確是多年未見的異象。這種現象,從正面解讀,意謂相關首長勇於任事,並共同的強調預算遭刪將影響政務推動。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政府財政困窘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即使經費充裕,各部會還是會為了多分一點份額而有爭執。因此面對年年都要編製的預算案,如何做好事前的協調讓各部會「雖不滿意,勉可接受」,本是政院相關幕僚單位的基本功。而今竟然在院會殿堂公然上演火爆戲碼,不只是對陳揆領導威信的公然挑釁,更戳破行政團隊一體的假象。我們擔心此風一開,往後行政院的跨部會決策恐怕會爭議不斷難以成事,甚至已定的決策,如政府組織再造工程中原被裁定將遭裁併或降編的部會局署,也可能透過各種關係尋求翻案,使決策亂象雪上加霜。
經費緊縮的情況下,如何讓預算編製可以做到「不患寡而患不均」,固然是對行政當局的一大考驗。但是在政府財政困窘的情況下,除了致力節流,如何開源無疑更是一個迫切的課題。
在包括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叫窮的今天,政府如何開源的確已成顯學。看起來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就是透過修改公債法,將舉債上限的比率提高。在地方政府來講,另一個法門則是要求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政府可以獲得更多的財源分配。至於兩年前升格為直轄市的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則更是寄望立院能趕快通過公共債務法的修法,好讓他們這三個新直轄市可以比照北、高兩市擁有更為寬鬆的舉債法定上限。
提高舉債上限,其實只是飲鴆止渴且債留子孫,爭議性不小。透過財政收支劃分的調整,地方政府自然寄望甚殷,但中央財政失血,困窘的情況只會雪上加霜。正因為爭議不小,特別是公共債務法應否以及何時可以修法,短時內似難有共識。但問題是中央政府的舉債空間只剩下四千多億,如依目前的舉債速度,後年就會破表,而不少地方政府舉債破表的時間壓力更大。因此執政團隊還是必需面對,而不是因舉棋不定讓局勢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另一種開源之道則是針對公共工程建設部分,不再只依賴公部門預算,而應思考開放引進民間資金參與。這項倡議過去也不是沒人提過,在個別案件上如污水下水道建設,也曾試行開放民間參與。而今,陳揆在院會明確指示應研究民間財務主導公共建設,及吸引壽險業等民間資金投入的可行性。但我們必需說,今天已經不是研究可行性與否,而是要具體規劃實施時程以及相關法令修改、獎勵誘因等配套的完整呈現。至於如中華郵政主動表示擬將郵儲金投入公共建設,遭金管會以這是「儲戶血汗錢」為由表示反對,恰好凸顯吸引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以紓解政府的財政困境,不論在觀念、做法乃至是否要設定比率上限等層面都還有待釐清確認。不過,儘管茲事體大,牽連廣遠,面對日益惡化的政府財政,執政當局實在沒有猶豫的空間,如果連這樣的執行效率都沒有,那大家就準備當下一個希臘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