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2012

沒伯樂?沒千里馬? 治國人才錢買不到

陳孝平

近來各界熱烈討論人才流失、人才培養問題。在討論中,很遺憾的,是沒有定義怎樣叫做人才。人才很多種,以最粗略,但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分類是:市場的人才、社會的人才、國家的人才。

市場的人才,指的是最能夠創造經濟價值的人才。因為是經濟的人才,所以具有「市場」的「行情」,且因為經濟全球化,這一類的人才通常屬於「貿易財」,可以在國際自由流通,因此,才有所謂以金錢高低「挖角」的問題,包括因為學術國際化,認為替那個國家服務都一樣的學界人士在內。

社會的人才,其發揮的場域經常是「非營利部門」,而其人才也經常是「非營利取向」的人才,金錢的報酬通常不是核心的問題,乃至於根本不是問題。國家的人才,則更是「公共財」的屬性,「市場價格」自然不會適用。

進一步言,社會的人才,創造的是「社會價值」,通常必須植根於原生的社會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例如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在美國教書不過是一個平凡的經濟學教授,只有返回本鄉孟加拉,才能創立微型貸款銀行,造福千百萬國人同胞。

至於國家的人才,通常是執掌國家重要政策,建立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使得其他的人才,可以在本國發揮作用,通常不太具有國際流通性。例如,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你能想像會到美國去擔任聯準會主席嗎?

所以,國家的人才,不是說那個國家出比較高的價格,就可以挖走的。當然,如果彭總裁退休後被聘為美國花旗銀行總裁,可以獲得比現在高出數倍,乃至於數十倍的高薪,但,此時的彭總裁,就成為市場的人才,而不再是國家的人才。

是的,國家的人才也有國際流通性,例如春秋戰國時代就是。但,羅致這些人才,最大的關鍵,先賢已經跟我們講了,是國君的「禮賢下士」,而非「高薪厚祿」!

目前台灣缺乏怎樣的人才呢?市場的人才「要用免驚嘸,用錢買就有」,是最不需要擔心的;社會的人才,只要看到解嚴之後,台灣社會中蓬勃發展的力量,就知道只要鬆綁,社會人才就自然會出現。因此,最關鍵的,其實是國家的人才,也就是治國的人才。治國的人才擺在適當的位子上,其他兩種人才自然就歸位了。

至於真的是沒有千里馬?還是沒有伯樂?這就是國家領導人要回答的問題囉。


(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