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2012

振興經濟 病急不能亂投醫

經濟日報社論

衡量台灣經濟的景氣對策信號,7月再亮出藍燈,這已經是第9個月出現代表衰退的藍燈。行政院將從促進出口、擴大國內投資等方面著手,並提出多項振興經濟的措施。但是,再多的措施方案,如果沒有對症下藥,效果有限,徒然浪費國家資源。

以擴大公共投資來說,政府負債逼近法定上限,只好提出很多增加財源的點子。這些點子雖有某種程度的效果,但實際上能增加的投資相當有限,有些點子還是有嚴重副作用的餿主意。我們希望政府和全民不要被這些未經謹慎評估的構想誤導,而以為這些方法可以大幅提振經濟。

政府首先想到的財源是提高舉債上限,但因前四年舉債金額已遠超過歷任政府,再提高舉債上限會很難看,因此政府後來已表示絕不提高舉債上限。

政府第2個點子是出售公有土地。這項政策雖然被批評為可能助長土地炒作,但倒也並非全不可行。只是政府短期內實際可賣的土地並不多,根本無法拿來應付目前的低迷景氣。長期而言,隨便把公有地賣掉,也會降低未來政府土地規劃及利用公有地協助都市更新的能力。

賣土地本質上也和多舉債一樣,降低政府的淨值。我國有軍公教退休金等巨額隱藏性負債,實際的負債比例已近似那些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我國現在還能免於危機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仍持有不少土地及公營事業資產。賣土地是減少資產,和發公債增加負債一樣是降低政府淨值,也將降低國家債信。

政府第3個點子是出售土地容積率。各地不同容積率的管制乃是為都市景觀和生活品質所做的規範,政府讓人可以買別的地方之容積率到他喜歡的地方使用,勢將破壞都市規劃。政府也該知道容積率移轉的辦法包括現行制度在內,能利用的都是大企業,因此對一般人民也是很不公平的。

政府第4個點子是,馬總統指示把5,000億保險資金引導投入公共建設,以提振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央行主張開放郵政儲金投入公共建設,也是類似的方法。然而,金融機構本來就不善於公共投資建設,絕大部分公共投資也缺乏可靠的報酬率,因此這些機構匆忙投入公共建設,極可能違反它們為人民管理儲蓄及養老資金的目的。它們的投資若有損失可能又要政府負擔。已虧損而被政府接管的國華人壽,據台灣金控評估,政府必需賠付高達2,000億元。如果現在隨便要金融機構配合政策投資,將來若還是要政府保證其收益或填補其虧損,那不如現在就明白由政府舉債。

政府第5個點子是引導民間投資公共建設,BOT、PFI(民間融資提案、政府買回)等等名詞天花亂墜。簡單地說,若建設結果不賺錢,企業還是不會投資,若政府保證或以其他補貼讓投資者賺錢,則政府等於承擔虧損而必須增加負債。所以這類口號很多卻成功很少,不足以做為提振景氣的對策。

政府第6個點子是請中資投資公共建設。在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倒是頗有可能成功,但我們也不宜存著騙他們為政治目的來投資的心態,而是要找大陸真正較有競爭力的項目吸引陸資來台投資。

上述增加公共投資財源的方法,既然大多不可行,因此實際能增加的投資相當少,政府切勿以為喊了這麼多口號,公共投資就可大幅增加,而使經濟快速改善;政府更勿盲目大幅推動這類投資,而再增添目前已經充斥各地的蚊子館,造成將來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病急不能亂投醫,才能永保安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