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事實證明目前為止中國勞動力市場依然保持堅挺。不過﹐這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吳秀艷(音)來說並沒有多大意義。
吳秀艷今年24歲﹐6月份畢業於浙江財經學院。她說﹐我和同學都想在銀行或外貿公司找工作﹐但我們面臨的現實是找不到符合自己所學的職位。畢業之後﹐吳秀艷一直呆在家裡﹐在招聘網站上找工作。
她說﹐我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許是行政類的吧﹐但怎麼就這麼難找呢?
雖然中國經歷著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但鮮有證據表明其失業率正在上升。而且它的失業率遠遠不及歐債危機中某些受打擊最嚴重國家的水平。但經濟減速凸顯了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一個根本性挑戰:中國高校培養的大量畢業生遭遇就業難。
專家說﹐很多畢業生缺乏企業所需的批判思維、外語和基本職場溝通等技能。就連工資微薄的小型私企也覺得很多大學生難以讓人滿意。吳秀艷說﹐那些極度缺人的小型銷售公司也拒收我們這些畢業生﹐說我們沒有他們所需的社會資源或工作經驗。
與此同時﹐在從依賴建築和水線生產到依賴服務和創新的經濟轉型方面﹐中國也只取得了有限的進展。這使中國高校培養的律師、工程師和會計師就業市場狹窄。
因此﹐很多畢業生發現他們只能得到工資遠少於預期的簡單工作﹐甚感前途渺茫。北京清華大學去年調查6,00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發現﹐69%的畢業生起薪低於農民工。目前政府統計資料顯示﹐農民工一個月的工資在2,200元(345美元)左右。清華大學的調查發現﹐非名校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只有1,903元。
李俊傑(音)6月份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廣電新聞專業。這位23歲的廣東人目前正在北京找工作﹐他和朋友一起住。他說﹐現在我們找工作比前幾屆本專業的畢業生更難了﹐因為留給我和我同學的崗位越來越少。
他說﹐北京媒體機構找的都是專業人士或母語為英語的人﹐不是只揣著一份文憑的國內應屆畢業生。
雖然勞動者的不滿尚未表現為公開抗議﹐但它肯定會引起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擔憂﹐因為他們經常強調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如果不能更好地將當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與大學畢業生的技能匹配起來﹐那麼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可能會放慢。
教育部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國高校已經培養出3,900多萬名本專科畢業生。2010年的政府數據顯示﹐受過一定大學教育的人目前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9%。雖然這個數字遠遠低於美國成年人口中37%的比例﹐但較中國2000年的3.6%卻是大大提高。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教育咨詢公司麥可思研究院(MyCOS Research Institute)的調查﹐去年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0%。但受訪的25.6萬名學生當中﹐只有47%的人表示對目前的工作滿意。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阿赫亞(Chetan Ahya)說﹐要解決就業難問題﹐就得為中國現有的勞動力調整經濟結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陳玉宇說﹐研發、營銷和會計等本應在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高端崗位留在了西方﹐而我們只有富士康的流水線。富士康(Foxconn)是台灣企業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的商標名稱﹐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工廠為蘋果(Apple Inc.)等公司代工生產電子產品。
經濟學家說﹐大量受過高等教育、期待獲得更好工作的勞動者有望給中國帶來長遠優勢。受過教育的勞動者有可能使中國在希望增加服務型崗位的內外資企業面前更具吸引力。另外﹐目前為止這一群體引起社會動盪的可能性比農民工群體更低。近幾年一些地區曾有農民工因為工資低等問題而舉行抗議活動。
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經濟學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說﹐就業難更多的是一個短期問題﹐對於中國大學畢業生來說﹐需求是會有的。
Lilian L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