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2013

繼續粉飾太平


台灣經濟陷入困境,各種不利的訊息乃接踵而至。行政院主計總處上週把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或經濟成長預測,從三.五九%下修一.一九個百分點為二.四%,官方「保三」破功。本週,我國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排名從第七退到第十一,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四項指標全數退步。

面對經濟壞消息,主政的高官理當謙卑自惕,並拿出實質有效措施改變現狀。然而,連日來觀察馬英九政府的反應,仍以各種方式粉飾太平,不但未能面對現實,其手法且粗暴而低估人民的智慧。

馬總統無疑是其中之尤。對於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降為一.六七%,他宣稱仍優於新加坡和南韓,是「亞洲四小龍排第二」,這是明顯的選擇性解讀資訊。不錯,第一季新加坡經濟成長○.二%、南韓一.五%,都低於台灣。然而,這是與去年第一季相比的數字;由於我國今年第一季實質GDP低於去年第四季,如經季節調整與上一季(去年第四季)相較並折成年率(即所謂saar),我國第一季為負二.八%,不但低於新加坡的一.八%、南韓的三.五%,也遠不如日本的三.五%、美國的二.四%。總統是國家元首,關照全民利益,發言自應說出全面事實,而不是選擇性運用資訊,誤導公眾。

這只是馬英九幾成慣性的自欺欺人手法最新一例。前此,他宣稱台灣經濟從去年九月開始出現正面訊息,已看到「隧道盡頭的那一線光明」,但國人到今天仍對「那一線光明」莫名其妙︰台灣失業率還是周邊國家最高,第一季實質平均薪資甚至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尤有甚者,即使包括經濟成長六%的「六三三」承諾已失信於民,他也要硬拗「過去五年曾有六季經濟成長率超過六%」。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馬英九既好此道,眾高官當然有樣學樣。儘管去年我國經濟只成長一.三二%,副總統八月間卻強調與各國相比「眾人皆差我還好」。在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期間,主計長告訴國人「景氣春燕已到台灣」。經濟學博士的經建會主委更揚言,今年不但達成三.八%的經建目標沒問題,還可見到經濟成長四%、失業率降為四%以下的「黃金交叉」。如今,眾高官的經濟預言全部摃龜,只有讓馬政府公信力蕩然。

選擇性解讀資訊,是馬政府不願面對經濟現實被識破的招數之一。與此相關的,它總是把經濟不振歸咎國際外在環境因素,強調總體經濟仍優於其他國家,也比民進黨執政時期好,甚至以放出類似ECFA、「陸資來台」等寄望中國的「利多」自我麻醉。馬政府執政五年,把整體經濟搞到深陷困境,不知何時方能扭轉乾坤,癥結就在它不願面對現實,眾高官都住在天龍國。

不誠無物,不肯面對現實的馬政府,當然無以就突破現狀提出有效方策。本週二,行政院拿出「四面向、十三項措施」,分從消費、投資、創新及修正證所稅著手,以提振景氣。不過,僅投入三十二億元的規模,已先限制了這些措施或有的成效,證所稅只是執政當局「始亂終棄」亂整股市的荒謬措施。另一方面,電價即將在薪資及所得不增的情況下連續上漲,勢必扼殺民間消費,這又與馬政府所宣稱的擴大消費目標背道而馳,十三項措施因此顯然是應急而錯亂的集合體。

必須強調,馬政府五年來至少提出七次提振景氣措施,儘管掛上不同口號,卻都屬性質相似的濟急之作,既未長期著眼、妥善規劃與對症下藥,事後也無認真檢討,且常隨閣揆換人而束之高閣。如以總體經濟指標做最終檢驗標準,這些舉措也被證明是無效的官樣文章。官方一再自失公信,民間消費投資信心自受衝擊,既不利景氣復甦,經濟更難脫困。要追究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源,馬政府難辭其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