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13

大稻埕味道

焦桐

紅糟燒肉
順著涼州街往西,過延平北路三段,忽覺空間感一變,彷彿時間的步調緩慢了,彷彿步入泛黃的老照片裡:人力車,單車,滿街茶行招牌,推置路旁待運送的茶箱。延平北路及其以西這區塊就是大稻埕,又稱稻江、稻埕,日據時代叫太平町,一直聚集著許多美味小吃。

當時日本人描述太平町:「房屋是類似歐風的磚造建築,而且整排都是兩層或三層樓高富麗堂皇的建築,有稱之為『亭仔腳』的騎樓供行人用及做為遮陽防雨的獨特建築構造,誇張的色彩,和城內的風格不同,洋溢著異國風情。正因為是本島重要輸出品,米、茶的交易地,所以商業活動繁盛。」永樂國小教室至今仍保存著拱門式走廊。

右轉安西街,排隊的人龍比「賣麵炎仔」招牌還醒目。隊伍緩慢前進,終於輪到我在門口點餐了:一碗摵仔麵,一碗雞油飯,一盤紅糟燒肉,一盤白斬雞,一盤鯊魚煙。好像有點過量,然則等候了這麼久,應該不過分。

讓讓,讓讓。狹窄的通道上點餐,隨時得閃避用大鐵盤捧著紅糟燒肉的店員。讓讓。吆喝聲,剁肉聲,吃麵聲不絕於耳,年輕的店東不停地剁雞切肉,那雙機械般快速規律的手似乎不曾稍歇。

賣麵炎仔是安西街最動人的風景,尤以紅糟燒肉最獲我心,那肉醃漬薄糟,經兩次油炸,先炸熟再炸酥,有效封鎖肉汁,色澤紅潤,酥爽,鮮嫩,彈牙,鹹甜調和得宜,表現脂香和酒糟香,為它排隊,值得,值得。我一頓飯剛結束,紅糟燒肉又從廚房搬運了出來;店外排隊的人龍更長了,繼續緩慢移動。

紅糟乃米酒、紅麴、糯米發酵而成,色香味比白糟、黃糟傑出,適合入菜,常用來醃製豬肉、雞肉、鴨肉、鰻魚、螺片,也可做紅糟飯,乃福州菜系的基本符碼。福州的紅糟肉都泡在縴汁中,性質屬紅糟扣肉。我在福州「聚春園」、「安泰樓」品嘗的紅糟肉都帶厚汁,夾在光餅中吃,類似肉夾饃辦法。台灣的福州菜館所製亦同,如「福州新利菜館」的紅糟三層肉未油炸,帶著濃厚的縴汁,總是夾餅食用。

這種福州血統,已融進了台灣的鄉土文化。台灣的紅糟肉採油炸工序,很多人又叫它「燒肉」,其實兩者略有差異,紅糟肉是豬肉醃紅糟、醬油、蒜頭、薑,入味後再裹地瓜粉油炸;燒肉的醃料則少了紅糟,如員林「謝家米糕」所製。兩者皆適宜配飯佐酒。

紅糟從福州到台灣,以客家人最善利用,所製也較接近福州原貌。客家人過年時祭拜神明和祖先,必多備許多雞鴨豬肉,在冰箱尚未出現的時代,用鹽巴醃製保存;為了風味更佳,就另以紅糟醃漬。他們喚紅糟肉「糟嫲肉」,又異於台灣閩南族群的紅糟燒肉。醃糟嫲肉必用熟肉,不可用生肉;先敷鹽,至放進紅糟中醃漬一星期。食用前再蒸一下即可。製作紅糟多在農曆12月下旬,除夕之後用來醃拜好的肉,是客家人的傳統年菜。

紅糟燒肉是台灣人的家常菜,辦桌時常有的冷盤;也多見於麵攤、小吃店,美味者不少,諸如新竹城隍廟旁「西市米粉湯」,台北「金蓬萊遵古台菜」、「古都食堂」、「阿婆麵店」、「劉美麗」等等。劉美麗深富創意,依部位提供六種紅糟燒肉,如豬頸肉、前腿肉、五花肉,肉汁飽滿;其中有一種店家喚「小不點」者,球狀,乃豬臀部位包覆在脂肪內的小塊肉球,彈性肉質都非常迷人。

傳統紅糟是紅麴菌、糯米共同發酵產生的糟粕,具濃厚酒香,味道甘醇,成色是自然的紅色。優質紅糟有油脂,味道油潤甘香;劣質紅糟則帶著化學味。紅麴菌能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降血糖、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以潤腸溫胃。《本草綱目》載紅麴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用紅糟烹調帶著養生意義。

一些紅糟,就改變了肉品的內涵和外貌,像施了胭脂的美人,很難不被吸引。紅糟燒肉的基本功是外酥內嫩,肉鮮甜;粗獷的外表,細膩的內在;有一些江湖俠義的性格,又透露裡面溫柔多情的氣質。

排骨湯
接到珊的電話,努力壓抑焦急的語氣:媽媽彎腰拿CD,聽到一聲好像骨頭斷裂聲,骨轉移的腰脊處劇痛,要你立刻回家帶她去和信醫院急診。在醫院做過各種檢驗,量血壓,測脈搏,照X光,醫師判斷應該沒事,骨頭結構看起來還完整,可以回家休息。一年來,我們對和信醫院很熟悉了,醫師、護士都親切細心;遺憾還是沒有差堪入口的食物。

已經中午了,中餐吃什麼呢?順路就去大稻埕吃路邊攤好不好?保安街四十九巷是美食巷,聚集了許多精采的小吃攤,豬腳湯,毛蟹,鹹粥,蚵仔煎,鼎邊趖,滷肉飯,排骨湯……我下課常駕車來這裡吃飯配高麗菜、福菜,和排骨湯,疲憊的心神忽然得到鼓舞,飽足。

慈聖宮,大家習慣喚媽祖宮,宮前即是四十九巷,美食高度密集的小巷,廟埕上,攤商各自擺了一排又一排的桌椅。其中兩攤在賣排骨湯,兩攤的食物種類、味道、價錢幾乎一模一樣;原來是親戚關係。他們都選用豬肋排煮湯,只加白蘿蔔煮,湯色清澈甘醇,肋排肉剪成小塊,鮮腴,彈牙,軟嫩度掌控得極其準確,蘸辣椒醬油吃,一口一塊。

她說好吃,好吃。要餵飽長期化療的老婆並不容易,感謝排骨湯。天氣愈來愈冷。我們坐在廟前廣場吃中餐,廟埕左右有巨大榕樹,陽光從葉隙撒下,光與影投射在旁邊古老的紅磚屋,投射在家人的臉上,投射在廟埕上,許多麻雀跳來跳去啄食。

我們一邊吃飯,喝排骨湯,感恩地,一邊覺得有媽祖在保庇。

台灣冬天盛產白蘿蔔,用來煮排骨湯真高尚。白蘿蔔的別名有十幾種,如「菜頭」、「萊菔」,我最喜歡的是「心裡美」。我覺得白蘿蔔真美,一直鼓勵她多吃,特別是生食。為柔和它強烈的生嗆味,我通常拌以大蒜、辣椒和醬油。白蘿蔔帶著祝福的任務,向來有「土人參」、「十月蘿蔔小人參」之稱,它含有芥子油及助消化作用的澱粉酶、木質素,其中木質素被胃腸道吸收後還可激發巨噬細胞的活力,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所含的多種酶,又能消除致癌物質,抑制腫瘤細胞增生,有抗癌的作用。

蘿蔔排骨湯似乎很普通,湯色不厚不重,俗諺「蘿蔔上市、醫生沒事」、「蘿蔔青菜保平安」,多麼希望我身邊的人都能安康欣喜。

客家人尤愛白蘿蔔,酬神宴客時有「四炆四炒」八道經典菜色,其中「排骨炆菜頭」即是排骨熬煮出骨髓風味,再加入白蘿蔔塊一起炆,蘿蔔吸飽肉汁,甘腴的排骨湯又透露清芳。

萬華祖師廟旁「原汁排骨大王」強調用高山品種白蘿蔔,鮮甜,綿密;此店和梧州街排骨湯,都選用大塊排骨長時間熬煮,湯色較沉,湯味濃郁,筷子輕觸即骨肉分離。

有人為求煮得快速,白蘿蔔切片,先以冷凍法凍軟再煮。然則凡事都要那麼快速嗎?和排骨一起緩慢共浴的白蘿蔔,滋味豈是凍軟凍爛者可比?我切蘿蔔不喜片狀,例以刀後端輕斫,順勢向旁邊推開,成不規則塊狀,先斫去生嗆味,再入鍋熬煮。排骨亦須先汆燙掉血腥才入鍋。要之,水須一次加足,不可中途添水。此外,跟大部分湯品一樣,起鍋前才放鹽。

有人自作聰明,白蘿蔔之外添加胡蘿蔔,以為紅白相襯較美麗。殊不知兩種蘿蔔像怨偶,不宜一起燉煮,否則會減損營養價值。因為胡蘿蔔含有一種分解酶,會破壞白蘿蔔高質量的維生素C。

白蘿蔔排骨湯的性格相當淳樸、簡單,缺乏自信的廚師掌勺總唯恐材料、調料不夠多,矯揉造作地在蘿蔔排骨湯中添加多種配料如香菜、玉米、山藥、冬菜,像一首意象亂竄的詩,看起來華麗絢爛,卻沒頭沒腦,未能顯現一個總體效果。尤有甚者,獃廚煮排骨湯竟胡亂摻入八角、紅棗、枸杞、香菇。

像文學創作,平庸者出手常意多亂文。李漁「立主腦」之說很能幫助我們理解白蘿蔔排骨湯的美學特徵:「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腦;主腦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傳奇亦然,一本戲中,有無數人名,究竟俱屬陪賓;原其初心,止為一人而設。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終,離合悲歡,中具無限情由,無窮關目,究竟俱屬衍文;原其初心,止為一事而設。此一人一事,即做傳奇之主腦也。」年輕的文學選手若不識割捨,剪裁,徒令枝葉蕪蔓。

一碗白蘿蔔排骨湯,主腦是排骨;而排骨欲成就好湯,只為白蘿蔔而獻身,其餘都是枝節,都是為了這一碗湯的清芬而衍生。青蔥之鮮甜,老薑之緩解生辛,芹菜之提味,在在為了排骨和白蘿蔔的結合而努力,為他們能共築溫暖人心的好湯而鋪陳。待排骨湯完成,薑、蔥之屬皆可盡棄,只有白蘿蔔孤星伴月般,清清白白呈現。



















王孟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