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13

提振景氣更需要的是執行魄力

工商時報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召開提振景氣措施記者會,提出涵蓋擴大消費支出、提振國內投資、激勵創新創業以及修正證所稅等四大面向的十三項措施,期盼藉此為國內經濟「去憂解悶」。該方案以刺激消費和提振投資為主軸,相當契合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若要確實增強國人對未來經濟遠景的信心,仍然需要在排除投資障礙方面,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加大力度帶動民間投資,才能為台灣經濟增添持續成長的動能。

 這次江內閣迅速提出提振景氣措施,明顯是因為主計總處最近公布大幅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成長率)預測為2.4%,加上經建會發佈4月景氣燈號,已連續第8個月亮出黃藍燈等警訊下,所提出的短期與緊急因應對策。這樣的應急對策,對於避免經濟情勢繼續下滑,具有高度重要性。

 尤其自今年以來,因為全球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導致我國出口不振,再加上實質薪資減少與年金改革不確定性,衝擊民間消費信心等,不僅輸出與民間消費成長減緩,更對生產面帶來衝擊。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今年第1季國內製造業銷售值衰退達2.18%,除了電子零組件業小幅成長2.09%之外,其他包括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機械設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等,銷售值都呈現衰退。面對這樣嚴峻的情勢,如果政府主管部門繼續無動於衷,則經濟景氣持續低迷,金融與勞動市場都要遭受更大衝擊,長此以往將更難以挽救。正因如此,此時此刻江內閣頒佈提振景氣措施所能夠發揮的「及時雨」功能,就更為各界所期待。

 就該措施內容整體觀察,其中有關「修正證所稅」部分,將股價指數8,500點的「天險」門檻拿掉,對大戶改採設算為主、核實為輔的課稅作法,此將有利於積極活絡股市,進而刺激國內消費和證券投資,朝野政黨應加速協調,儘快完成立法程序。至於「刺激消費」政策則是最大的「亮點」,包括節能家電每台最多補助2,000元;大客車補助年限由13年放寬至10年,每輛車最高補助223萬元;計程車補助也由7年降為5年,最多補助11.5萬,以及於3年推廣60萬千瓦的高效率馬達補助,每千瓦補助100至300元等辦法,不但鼓勵民眾採購或更換節能家用電器,也可以鼓勵製造業和運輸業者提高節能效率及設備更新,發揮促進節能減碳之效果。

 但美中不足的是,原本業者期待政府繼續推動「電動機車產業發展推動計畫」,補助購買電動小客車,達到刺激消費與全民參與節能減碳的目標;但是經濟部工業局卻以目前智慧電動車執行率不到7%,電動機車約12%,以及電動車的馬達、控制器與電池等關鍵零組件技術尚未相當成熟、國內充電設施不足等理由,而可能停止該項補助。此種思維,顯然與其他先進國家和中國大陸藉由政府政策支持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的作法,大相逕庭,也將喪失以「鼓勵與引導需求」促進綠能產業發展的契機,值得三思。

 至於提振國內投資政策,決定國發基金五年內投入10億元天使基金,每年支持60家初創事業,應有助於促進年輕世代將創意轉化成創新產品與創新企業,為經濟轉型創新注入活力。其他「引進壽險業資金積極參與公共建設投資」、「加強地方政府促成重大投資」和「加速年度政府採購計畫執行」等方案,則具有結合中央、地方與民間企業共同帶動投資的重大意義。據估計,壽險業可投入公共建設資金是全部可運用資金10%,總計將達1兆3千億元,未來若能進一步建立公共建設投資證券化機制,並鬆綁委託經營與出租等限制,對活化壽險業資金和公共建設融資將具有積極作用。

 但必須提醒的是,不論是公共建設投資、民間的重大投資,長期以來都面對土地取得問題和環境影響評估等爭議,嚴重影響投資執行進度,因此如何落實方案中有關「加速環評及土地變更流程」的措施,將是決定政府能否帶動投資的關鍵。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召開的首屆「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就曾經決議將在三個月內提出檢討環評審查委員會定位與組成之行動方案,以排除投資障礙,但迄今遲遲未見主管機關採取執行步驟,相當令人遺憾。

 正由於過去政府執行力讓民間未能寄予信心,因此雖然昨天江揆親自宣佈提振景氣方案,股市收盤仍以下跌作收,顯示企業界反應十分冷淡。我們期待江院長能拿出貫徹落實的「魄力」,針對阻礙投資的環評及土地變更等問題,展開務實的調整與改善行動,才能一新國人耳目,也才能真正移除罩住民間投資意願和「悶經濟」的鍋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