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2012

空心人:日本的去工業化進程或許仍將持續,但危害似乎並未如預料那樣可怕。


日本的去工業化進程或許仍將持續,但危害似乎並未如預料那樣可怕。《經濟學人》雜誌,2012年6月9日

日本經濟的“空心化”如今已持續了三十年,而且人們大都認為這一進程只會愈來愈快。此時此刻,日本的企業家們肯定是心灰意冷,感覺前景渺茫。多年來,人們責怪他們讓日本落後於高速增長的世界經濟。日本企業家們的風險規避管理方法、呆板的決策方式與市場份額比盈利更重要的觀念,使他們被來自韓國與中國的頭腦靈活的競爭者們所超越。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久保島由紀(Yuki Kuboshima)評論說:日本企業熱情參與了其業務範圍所及的市場全球化進程,但沒有以同樣的態度投入到全球化市場的管理中。因而日本企業失去了10~20年的發展良機。

但自去年3月11日後,日本企業卻由於幾乎相反的原因而飽受攻擊。人們認為在日本經歷了災難性的地震、海嘯及其後的核反應堆熔毀事故後,日本企業反應過快。《朝日新聞》前總編輯船橋洋一(Yoichi Funabashi)對此進行了評述。他寫道,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海嘯發生後不久,各企業的高管們在討論自己企業的下一步行動計劃時,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到“中國”二字。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在日本國內會被認為是不合時宜、沒有愛國之心的舉動,他們擔心惹火燒身。

烏瑞卡•莎德(Ulrike Schaede)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一名專門研究日本經濟的教授。據他所述,日本製造的產品中約五分之一是在國外生產的。對電子產品而言,這一比例超過了30%;而汽車則超過了半數。悲觀論者們擔心,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日本最終將變成後工業化時代的一片廢墟。豐田章男(Akio Toyoda)是汽車制造巨頭豐田公司的掌門人。他在今年五月哀嘆道:“日本的工業與就業正處在崩潰的邊緣。”

其實日本工業下滑的速率比其他一些富國要慢得多。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給出的數據,2000至2008年間,日本的製造業就業率下降了約十分之一;與之相比較,美國下降了五分之一,而英國則下降了四分之一。既便如此,悲觀論者們還是指出,日本這個以往的出口型大國現在是月月都持續著貿易赤字。

2011年的天災進一步加大了壓力,促使更多的日本制造企業遷往海外。數年來,盡管日本經濟疲軟,但日元卻保持著堅挺之勢。就在去年的海嘯災難剛剛發生後,富國的中央銀行就不得不進行聯合干預——並非要防止日元貶值,而是要阻止日元的進一步升值。

日本汽車產業協會(JAPIA)是一個院外活動團體,高橋武英(Takehide Takahashi)是其成員之一。他說自己對日元貶值已經不抱希望了。索尼公司是一家電子產品巨頭,這家企業一直在推行生產全球化政策。該公司說,通過增加以美元為基礎的成本支出比例,該公司已經將美元對日元彙率波動對公司的影響減小到“接近於零。”然而在歐元區的成本支出方式卻很難改變,因而只要日元與歐元交換彙率升值1日元,該公司就會白白損失了600億日元(7.3億美元)的毛利潤。

最讓人擔心的是電力供應,這是一個新出現的問題。在福島核災難發生之前,幾乎30%的日本電力供應來自核電站。日本政府計劃到2030年時將這一比例增加至50%。從上個月開始,日本幾十年來頭一次沒有了來自核電站的電力供應。可靠而又相對廉價的電力供應不再是理所當然的了。

令人憂慮的問題有長長一大串,日元與電力供應問題只是其中的兩個。有出現另一場地震的危險,特別是出現一場人們長期以來所擔心的東京地區的“大地震”。人口下降則意味著國內市場的萎縮。公司稅高企,勞動力市場僵化。當別的國家和地區忙著簽署雙邊和地區自由貿易協定時,日本大體上還只是一個看客。

然而,諸多因素正在使這股制造業海外轉移之潮減緩下來。首先就是最脆弱行業中大量的生產能力已經轉移到海外了。接著就出現了應該將這些生產能力轉移到哪裡這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中國經濟總量巨大,發展迅猛,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位居待選名單的前列了。但人們也擔憂中國正在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法律法規、知識產權保護及最近出現的經濟減速等問題。讓人們更擔心的是,伴隨著中國最高領導層似乎正在出現的權利爭鬥,會出現政治不穩定的局面。

日本海外投資的其他待選國家也面臨著各自出現的問題。泰國是一個最受日本投資者青睞的投資對像國,但該國政治也遠遠談不上非常穩定。此外,許多日本企業除了在本土遭受到海嘯襲擊的災難,去年末在泰國還面臨著由於遭受洪水襲擊而帶來“供應鏈”斷裂的局面。雖然這場洪災被形容為“50年一遇”,許多人還是擔心洪水泛濫的局面很快就會再現。

因此對某些人而言,將生產線留在日本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今年五月,豐田公司的豐田章男就許諾將一些大型汽車制造廠留在國內。豐田公司的發言人土居真美(Masami Doi)說:在該公司今年要生產的960萬台汽車中,340萬台將產自日本。而半數將用於出口。土居真美強調說這完全是基於商業考慮而做出的決定。理由是豐田公司的日本員工技術素質高,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但豐田章男說,公司員工必須努力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日本經濟的健康,使日本人露出笑容。”這番話聽起來更像是在背負著一種民族使命;或者可以把這看作一種極端自私的言論,只關心豐田的品牌形像,而不顧底層員工的死活。然而其他汽車制造企業則沒有如此“高尚”,他們紛紛將工廠遷往國外。

既不會砰的一聲垮掉,也不會在輕輕地啜泣聲中消亡

日本已經在從烘干機到DVD播放機等一系列產品中喪失了競爭能力。但持樂觀態度的人士則認為,日本企業在高科技材料、化工產品和出口到海外組裝成終端消費產品的零部件方面正在開拓自己的特定市場。換句話說,日本企業正在按照人們一直在建議的那樣去做,提升價值鏈。在經歷了多年的外貿順差之後,突然進入到外貿逆差之中,確實令日本人感到不安。出口在減緩,而進口(尤其是能源進口)激增。這種狀況主要應歸於從海外投資獲得的收益回流。將制造產品的工作轉移到海外,將賺到的錢送往國內,這就形成了產業空心化。日本當然也要為此而付出補償了。


注釋:
1、cataclysmic
relating to or denoting a violent natural event
自然劇變的,天災的

2、operating profit
a gross profit before deduction of expenses
毛利潤;營業利潤

3、value chain 價值鏈
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這些活動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兩類,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後勤、生產作業、外部後勤、市場和銷售、服務等;而輔助活動則包括采購、技術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