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3

自由經濟示範區能解悶嗎

杜震華

行政院長江宜樺以「悶」來形容台灣目前的經濟形勢,期望大家以「轉型創新」突破現狀,獲得各界熱烈討論。

隨後,行政院核定了經建會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方案。依規劃,示範區內將優先發展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產加值與產業合作等項目;以貨品、人員、資訊自由流動及租稅優惠,加速全台產業的結構轉型。方案將分2階段推動:第1階段以「五海一空」(基隆、台北、台中、高雄、蘇澳、桃園機場)自由貿易港區為核心,透過「前店後廠」模式,結合鄰近縣市各類園區,於各地同步推動。待「示範區特別法」通過,展開第2階段──由各地方政府依自身稟賦、發展腹地等自行申設。

如果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成功,它將是我國2002年加入世貿以來最重大的經濟施為;甚至帶動大量投資,有效組合資本、勞動、土地、企業精神等生產要素,讓台灣經濟擺脫近年常被視為四小龍之末的窘狀!

專業分工進軍國際

示範區成敗的最大關鍵在於是否能找到適當的市場;這就像1966年開始運作時的高雄加工出口區,成功關鍵在於當時是美歐市場快速成長,同時沒有其他強大競爭者的黃金時期。因此,必須讓示範區能將台灣在專業分工上的比較優勢充分顯現,才能掌握足夠巨大的國際市場。

目前,示範區的4大目標產業(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產加值、產業合作)中,智慧運籌和國際醫療其實都是「配套產業」,只有農產加值是一般性產業;「產業合作」更非真正產業,只是將產業設立方式定位為國際合作型態。因此,可見規劃部門還在摸索產業「示範內涵」,有必要強化和國內公協會及外國商會的互動,增添最有價值的生產及商業活動。當然,也沒有必要完全定型而缺乏彈性,以免排除前瞻性產業設立機會。

兩岸ECFA後續貨品貿易及服務貿易協議仍未簽署,由於這兩協議將影響台灣未來在中國商品和服務市場自由貿易的範圍和深度,因此兩協議的內涵將在相當程度上關係到示範區的成敗。因此,兩協議尚未正式簽署前,經建會有必要詳細檢視諮商結果,務必以配合示範區需要為優先選擇,即使做出重大讓步也要成全示範區成功發展之需。其次,示範區的運作細節還是要加以重視。例如,「前店後廠」經常被用來描繪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腹地的產業關係;示範區利用這種概念,要如何在效率和管制之間獲得最適化效果,避免淪為「毒品走私示範區」,應多向當年的經建老兵們請教。

最後,政策的執行力也是要件。爭取歐美日剛剛上市、尚未到亞洲來的廠商進駐應該效果最好。經濟部駐外機構必須全力以赴,展示幾個「示範投資案」才能打響名號,產生滾雪球的良性循環。示範區實為台灣悶經濟轉化為活經濟的重大方案,我們馨香禱祝、樂觀其成!
作者為商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所所長,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