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3

誰把台灣搞成民窮政府也窮?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昨公布「國富統計」,二○一一年底平均每人國富淨額是六三四萬元,比前一年增加四十五萬元,主因公告現值調升使得房地產增值。而七月底,主計總處也公布,今年一至五月「名目平均薪資」較去年同期減少○.七六%,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減少二.一六%,目前實質平均薪資還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也就是說倒退了十六年。 國富統計每人國富淨額增加四十五萬元,實質平均薪資卻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兩相比較不難看出,所謂的「富」根本是「虛富」,甚至可以直接用「窮」來形容真實的情況。如果平均每人國富淨額增加四十五萬元,乃是來自公告現值調升導致房地產增值,那絕大部分的國人便更是「窮到只剩下房子」了。而且,房地產的公告現值調升,大多數人在享受到實質好處之前,便要先繳更多的稅給政府了。 另一方面,儘管「中華民國萬萬稅」,近年政府財政依舊每況愈下。總預算案歲入、歲出短差持續擴大,政府只能用舉債、賣股票、賣土地來彌補財政缺口。這種「窮則變賣」模式,只是賣祖產、債留子孫,毫無責任感可言。短短幾年之間,台灣從經濟奇蹟、亞洲四小龍、台灣錢淹腳目,淪落到今天的民窮、政府也窮,幾乎可以說是馬英九總統「治國理念」的必然產物。而馬英九忽視提振國內產業,偏重對中國開放的政策仍在擴大之中,可以想像,民窮政府也窮的困境還會更嚴重。 五年來,經過馬英九的「英明領導」,台灣的經濟結構可謂「脫胎換骨」:從過去的人民充分就業、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國民所得增加、政府國庫充實,演變到今天的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持續惡化、實質薪資一退再退、稅收減少財政困難。這個「悶經濟結構」,讓台灣的中年失業者難以再就業,年輕人一職難求且薪資下修;唯有迎合傾中政策的政商集團,才能獨享馬英九的開放紅利,房地產的飆漲表象也與此不無關係。如今,平均每人國富淨額因為房地產增值而提高,卻有愈來愈多的人望房價而興嘆,真是諷刺至極。 台灣人民有夠衰,選出一個「開放是常態、管理是例外」的總統,他從來不思考如何讓國人在台灣安居樂業,讓子孫過有民主、有自由、有人權、有尊嚴的生活。相反地,從ECFA、自由經濟示範區到服務貿易協議,他一面加速台灣的資金、產業、技術、人才外流中國,一面敞開大門歡迎意圖併吞台灣的中國金流、人流輸入台灣,以利「中國因素」對台灣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力。此一「宏圖」,顯然是要讓整個台灣都窮到無力招架中國的入島、入戶、入心攻勢,最後台灣也就入了中國的血盆大口! 所以說,服貿協議根本不是「辯論」的問題,而是它一定會加劇傷害台灣的經濟。五年來,馬英九的經濟連結中國謀略,已經導致台灣元氣大傷,民生凋敝,服貿協議不是最後一根稻稈,也是最後幾根之一。在野黨應該挑戰的,是從根質疑服貿協議做為一個環節的「悶經濟結構」。此一結構已經讓大多數人都變成「高挫折的人」,從而各種議題很容易便點燃憤怒的公民運動。當前,油電一漲再漲,人民苦上加苦,其所寄希望於在野領袖的,也是針對推翻「悶經濟結構」擬具全盤的戰略,而不是掉入馬英九的陷阱與他在服貿協議進行不可能有結論的辯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