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13

馬丁•路德•金的未竟夢想

華爾街日報 杜劍峰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東側兩層台階中間,有一個由長方形大理石舖就的數米長的平台,正中的一塊大理石上刻著幾行字──我有一個夢,馬丁•路德•金,為了工作與自由,華盛頓大進軍,1963年8月28日。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就是站在這裡,向參加“華盛頓大進軍”集會的25萬遊行者和包括肯尼迪總統在內的無數美國電視觀眾,發表了“我有一個夢”的演說。2013年8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也站在這塊大理石上,發表了紀念那場偉大進軍50周年的演講。 奧巴馬在演講中,高度讚揚了馬丁•路德•金和民權運動的參與者們:“ 因為他們不斷努力前行,美國改變了。” 50年前,“我有一個夢”和那場遊行在美國社會中引發了巨大的反響,直接推動了次年《民權法案》的通過,成為上個世紀美國民權運動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50年來,包括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在美國社會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僅在政治上享有同其他族裔平等的權益,在教育、就業上還獲得了格外的保障,在社會生活中,對少數族裔的公開歧視行為已經極為少見。 在馬丁•路德•金發表演說50周年之際,由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站在他的足印上發表紀念演說,這本身就是對“我有一個夢”最好的紀念。 不過,美國的種族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盡管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享有法律保障的平等權利,但是以非洲裔美國人為代表的少數族裔作為整體仍然掙紮在社會底層,非裔美國人的經濟、教育、安全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些方面比起50年前甚至有了很大的退步。 在1963年的集會上,民權運動家惠特尼•楊呼吁:“黑人必須從骯臟擁擠的貧民窟中走出來,走向體面、健康、無限制的整個城市的居民區中去!”然而50年後,在幾乎每一個美國大都市中,黑人聚居的地方仍然是最骯臟、最貧困、最危險的區域。這樣的城中城被稱為“ghettos”,是美國現代都市中的貧民窟。 非裔美國人目前仍是美國平均收入最低的族群。根據2012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全美家庭平均收入為5萬美元,亞裔為6.5萬美元,白人為5.5萬美元,西班牙裔為3.8萬美元,而非裔只有3.2萬美元。非裔美國人的貧困率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從55.1%迅速降至32.2%之後,下降速度變得極為緩慢,且上世紀90年代降至最低點22.5%後開始反彈,目前非裔美國人的貧困率為27.6%,幾乎是白人貧困率(9.8%)的三倍。美國疾控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黑人嬰兒死亡率為12.4口,是人口平均值(6.39口)的兩倍。目前有45%的黑人兒童生活在貧困人口集中的區域。在全美的收容救助中心裡,40%的無家可歸者是黑人。盡管非裔美國人的數量只佔全美總人口的13%,卻構成了監獄人口的37.1%。 50年前的那場大進軍中,“工作”是在“自由”之外的另一個主題。然而在過去50年中,黑人的就業狀況始終沒有得到徹底改善。在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的講話時,白人的失業率是5%,黑人的失業率是10.9%;當奧巴馬站在林肯紀念堂前對馬丁•路德•金表示敬意時,白人的失業率為6.6%,黑人的失業率為12.6%,兩者間的比率在50年間幾乎沒有改變。 對於生活在美國的黑人來說,50年的時間改變了很多,也有很多沒有改變。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仍有很多沒有實現。 對於在貧困中掙紮的黑人們來說,比起目前所處的困境,更令他們感到絕望的是,當貧困、高失業率、高犯罪率代替選舉權和社會公平成為種族問題的新挑戰時,目前美國社會缺乏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機制,有時甚至看不到解決問題的真誠努力。 發生在黑人區的貧困、販毒、暴力和失敗的教育成了一種被社會廣泛接受的常態。就在奧巴馬總統發表紀念演講前兩周,在他的家鄉芝加哥,一個周末便有27人遭到槍擊,六人被殺。2012年芝加哥共發生506起兇殺案,其中80%的受害者是黑人。但是這樣的悲劇由於發生過於頻繁,甚至已經難以引起媒體和公眾的注意。 除了公眾的漠然,改善黑人生存狀況的努力也面臨著無形但巨大的阻力。當黑人學生集中的市中心的公立學校難以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時,擁有強大政治影響力的教師工會卻令任何進行改革的努力屢屢碰壁。而本該為黑人兒童的未來大聲疾呼的民權組織卻選擇集體失聲。記者胡安•威廉姆斯在一次電視訪問中痛斥黑人民權領袖,指責他們因為收到教師工會的大筆捐款,便對黑人學生急需的教育改革置若罔聞。 有時聯邦政府也會加入到阻礙教育改革的隊伍中。8月22日,美國司法部起訴路易斯安那州政府,稱該州通過發放獎學金的方式讓公立學校成績較差的學生轉學去私立學校就讀的項目違法,起訴書中列出的原因之一,竟然是當黑人學生轉入更好的私立學校後,會使一些學校白人學生比例升高,“破壞了學校的種族構成”。該州負責教育的官員非常委屈地表示,不明白為什麼聯邦政府以防止種族歧視為理由阻止一項絕大多數受益者為黑人的教育福利項目。 一年前佛羅裡達州一名黑人少年馬丁遭到槍擊身亡,案件經過審理後,槍手被陪審團認為是正當防衛,被判無罪。此案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的媒體報道和社會各方的反應,集中暴露了當前美國社會種族問題中的一些醜陋真相。 位高權重的政客為了爭取黑人的選票,在案情尚不明朗時便不負責任地發表聲明,選邊站隊,使事態擴大;眾多媒體為了收視率,刻意炒作夸大案件中的種族元素,NBC為了令槍手顯得有歧視傾向,甚至不惜惡意編輯911電話錄音;曾經通過捏造事實假造“種族大案”的所謂黑人民權領袖更是將案件當作擴大自己政治影響的天賜良機。 面對種族矛盾,有影響力的社會力量無心進行理性的討論,解決沖突的努力微乎其微,更多的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激化矛盾。 在所有阻礙種族問題取得進一步改善的因素中,“政治正確”也許是殺傷力最大的。在過去50年中,進步力量在努力消除社會上的歧視行為的同時,也催生了“政治正確”這樣一個副產品。現在的美國,公眾人物談及種族事物時都極端小心,如果一個白人公開討論黑人社區的高犯罪率,黑人家庭的教育問題,即使不採取批評的態度,也很容易便被扣上“種族歧視”的大帽子;而且黑人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不僅白人說不得,黑人討論起來也有風險,CNN主持人唐•萊蒙在節目中呼吁黑人族群應該對自己的一些行為進行反省,結果也招致猛烈批評,盡管萊蒙本人就是一名黑人。 造成目前美國黑人生存困境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種族隔離歷史的影響,也有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甚至一些旨在消除種族差距的立法努力,也在客觀上加劇了黑人的貧困和孤立。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黑人族群內部傳統價值觀缺失、吸毒、暴力傾向等,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之一,而解決黑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更離不開黑人族群的參與。然而在“政治正確”的陰影下,號召黑人擺脫“受害者”心態,依靠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的積極聲音,往往被認為有“種族歧視”的嫌疑。 當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充滿雷區,不能夠得到充分的討論時,也就難以指望它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決。 50年前美國社會進步力量在“我有一個夢”的感召下,憑借著巨大的勇氣和智慧,共同努力終結了種族隔離,然而今天面臨種族問題中的新挑戰,在美國社會中卻看不到50年前那種上下一心的場面。面對少數族裔的困境,當下美國有太多的人選擇轉過頭去明哲保身,最活躍的是那些手裡攥著“歧視”的帽子、將種族問題當作飯碗和搖錢樹的“民權衛士”。黑人社會活動家鮑勃•伍德森批評說,現在同性戀問題、移民問題、女性問題、環保問題都比黑人問題更能引起社會關注。 比起問題本身,更危險的是對問題的漠視,和對少數族裔困境的習以為常。 50年前同馬丁•路德•金並肩站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演講的黑人眾議員約翰•劉易斯說,民權運動的勝利,是全社會的有識之士自下而上努力的結果。奧巴馬總統在8月28日的紀念演說中,也提到“改變不會來自於華盛頓,而是來到華盛頓……(種族問題的解決)仍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讓我們不要欺騙自己,這項任務並不容易”。 正視種族問題的嚴重性,突破公共討論中的禁區,也許應該是努力的一個開始。 (作者杜劍峰現在美國從事生物醫學的博士後研究。在工作之余,一直關注美國的政治和文化,尤其對美國總統競選和娛樂工業有濃厚興趣。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