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3

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薪資倒退嚕,實質薪資退回16年前早已不是新聞,但在主計總處這次公布「國民幸福指數」的報告中,台灣竟能在「所得與財富」領域中排名第4名,在「每人金融性財富」細項中,只輸給美國,並將工業大國如英國、法國與德國等拋諸於後。 金融業上班的郭小姐說,年輕族群失業率長年維持13%以上,現在又陷22K的雙重困境,所得與財富表現突出,這是政府自我感覺良好吧!直呼「笑死人」。 主計總處解釋,主要是我國消費物價,較多數OECD國家低廉,經民間消費購買力平價(PPP)調整後,在美國以1美元可買到的東西,台灣只要0.6美元就可享有。換言之,台灣物價相對於美國便宜4成,因此,經PPP調整後,台灣人購買力大幅提升,但台灣人的所得與財富,依舊不如多數OECD國家。 另外,國人習慣儲蓄也成為台灣所得與財富排名超前的因素。主計總處資料,國人儲蓄通常用於養老準備,2010年台灣「每人金融性財富」為新台幣206萬元,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為10.7萬美元,約新台幣321萬元。 因此,台灣在OECD國家的「每人金融性財富」排名衝到第2名,而「每人可支配所得」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為2.2萬美元,兩者綜合來看,導出「所得與財富」排第4名的結果。 不過民眾不用高興,國人到美國、瑞士、英、法等國旅遊消費,將會感到吃重,因平民旅遊得用「部長級」的薪資水準才消費得起,所得與財富第4的虛名,一出國就破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