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12

南方朔:馬的十六個字誤國論


近年來,台灣一有大問題,馬總統就會祭出十六字箴言。他每次講的十六個字,都是看起來很有學問,但事實上卻是語意含混,態度閃爍的語言遊戲。孟子說,一個統治者講話必須「昭昭」(清楚明白),人們才不會「昏昏」(茫然無所措),而台灣的十六個字,則是講的人自己「昏昏」,老百姓和整個社會怎麼可能「昭昭」?於是十六個字愈多,台灣也就愈來愈亂。這是典型的十六字誤國!

十六字自吹自捧 誤盡台灣蒼生
而最糟糕的乃是他每次講出那十六個字,總是有一堆官僚及媒體打手,在那裡吹捧,把那十六個字說得好像蓋世無雙,這種自吹自捧,使得台灣整個被帶往錯誤的方向上,於是台灣遂愈錯愈多,終於搞到今天這種困境。

馬的第一次十六個字是「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這十六個字也是ECFA的理論基礎。對於ECFA,我是打從頭開始就反對。我反對的理由是:

(一)馬政府宣傳說有了ECFA,即可敲開東協加三的大門,我認為那是完全不可能的自欺之辭,現已證明我的判斷才對,馬政府全錯。
ECFA不重要 強化競爭才對
(二)我不反對兩岸經貿交往,但馬政府卻有一種靠大陸的依賴心態,我認為那會加速台灣產業的空洞化及經濟自主能力的喪失。在馬政府吹噓ECFA之時,美國的主要經濟學家梭羅(Lester Thurow)來台,他即表示過:「ECFA沒那麼重要,台灣自己提升競爭力才是重點。」但所有質疑ECFA的聲音,對於自認ECFA很偉大的馬政府,卻完全聽不進去,到了最近,ECFA的頭號辯士尹啟銘才承認ECFA不如預期。馬政府後知後覺的程度真是少見

(三)在ECFA的同時,對岸也在針對台灣的強項加緊努力,這意謂了它正加強對台的進口替代產業,今年台灣向對岸出口大幅下滑,顯示台灣的出口已被它的自製所替代

我反對ECFA,最擔憂的乃是,由於台灣的依賴,會使中台形成一個分工體系,上游在中國,台灣則在下游,低技術的食品加工、餐飲、消費服務、旅遊觀光將成為台灣的主力,近年來馬政府在吹噓的也是這些產業,這也就是台灣的香港化。

新十六語言遊戲 未提經濟轉型
最近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下滑到只有一.六六%,連保二亦不可能。這時馬又提出了新的十六個字:「排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能快就快。」這新的十六個字,更使人捏把冷汗,因為:

(一) 它對台灣的經濟轉型隻字未提,卻將台灣的經濟前途完全寄託在TPP上,這是如同前一階段完全寄託在東協加三一樣。這又是再一次認知錯誤。近年來,韓國經濟轉型快速,韓國自身產業的進步是原因之一,韓國與歐盟、美國、中國等簽訂FTA也是原因之一

馬政府對韓國進步的第一部份從不去注意,總以為國際環境最為重要,這乃是新的十六個字將全部希望放在TPP上的原因。馬政府不知道國際環境固然很重要,自己競爭力的提升更重要,當自己的競爭力衰退,別國都在進步,自己也不可能在國際環境的開放中獲利。

誇大TPP效果 又是空頭支票
(二)馬前幾年鼓吹簽了ECFA,就可進入東協市場,這已成了明日黃花的空頭支票,現在又再開TPP的支票,也難保不會再度空頭。知道國際經貿秩序的應當了解,TPP乃是檀香山亞太峰會時美國的倡議,美國的企圖是想以TPP來取代東協加三和其他太平洋地區的經貿協議,它就可以藉著主宰TPP,而主宰跨太平洋的經貿秩序,由於TPP明顯是在搞貿易對立,因此TPP倡議迄今,進展仍然有限,亞太許多國家都反應冷淡,拉丁美洲的主要經貿國家如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則已正式成立「太平洋聯盟」,它們的一致立場,乃是拉丁美洲必須自己先行整合,然後才可和亞太地區整合,這也顯示出美國要用大鍋炒的方式,把跨太平洋地區那麼多異質的國家炒成一鍋,情況不容樂觀

先區域經貿合作 才有區域整合
經濟的區域整合,乃是自然形成的,必須有實質的區域經貿合作在先,正式的區域協議才會水到渠成,它很難由少數國家所左右。

因此,TPP的前景未必樂觀,馬將一個尚不明朗的TPP效果誇大,並用十六個字將它說得像是萬靈丹,它是雙重的不確定,與其開TPP的空頭支票,不如好好去規劃自己的經濟轉型。

「八年入T」,如果這個T不如預期,或入不了T,難道就任由台灣經濟繼續爛下去嗎?
馬依賴中國市場 亞洲最差回報
今天是個全球化的時代,由於全球競爭加速,優勝劣敗也變得更快,每個國家也更需要有自主的能力,不能有依賴的心態,馬政府的問題乃是它對大陸市場過度依賴,依賴到完全不做任何努力的程度,人們應當記得ECFA簽訂之初,台灣由於沾到了大陸市場的邊,出口大幅增加,馬政府也變得得意洋洋,而今大陸緊縮,加上它的進口替代能力增加,台灣的出口遂大幅下滑,今年台灣的經濟表現為亞洲最差,失業也是亞洲相關國家之冠,這都是馬政府依賴心態的回報。而到了這種程度,他仍在動輒就搞十六個字的語言遊戲,提不出任何具體的對策。他的十六個字,真是誤盡蒼生、誤盡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