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一位茶人所述,他一點也不吃驚,因為這是遲早會被曝光的事情。“他們只是建立漂亮的現代化的茶葉加工工廠,ISO、QS、無塵車間,加快他們的店鋪加盟速度。但是茶葉收購,和其他任何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茶葉店一樣,跟茶農收購。部分在企業網站及宣傳冊宣稱的擁有大量高山茶園的,也是跟茶農買斷,即使是買下的茶山,也是承包給茶農去種植,一紙簡單的合同:承包的茶山面積多大,今年必須做出多少斤茶葉。因此,承包的茶農就做出簡單的選擇:蟲害多了,就打農藥;如果天氣不好,收成預計不好的時候,那就打激素。”
被綠色和平報告指出茶葉農殘超標的日春茶業,也對媒體表示,為了加強質量控制,他們正准備修建自己的茶園。
這就是茶葉行業的“散奶現象”!當年一些奶業公司採取“公司+農戶”形式,無論是有奶牛的、有奶車的,都可以加盟。公司只管收散奶。收奶要檢測比重、蛋白質、脂肪、pH值等指標,奶農們都有辦法對付,往裡摻刷墻用的大白粉、米湯、桐油、牛尿……即使奶站把關嚴格,但檢測項目就那麼幾個,根本難以杜絶摻假。更何況一些企業採取無序競爭的做法,是奶就收,根本不管奶的質量。早在“公司+農戶”的模式出爐之時,這些奶業公司就已埋下了禍根。而茶葉行業,依然不知吸取教訓。
“小規模的茶農分散生産、分散出售茶葉的主要特點,造成了茶葉品質一旦出現問題,責任追究可能將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而且一家使用了劇毒農藥,往那麼多茶葉裡一摻,也不一定能檢測出來。”強世山說。
陳宗懋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茶葉中農藥殘留問題從60年代初開始陸續出現,當時主要是DDT、六六六殘留嚴重,嚴重影響出口。直到1984年我國宣佈禁止生産銷售和使用六六六、DDT,才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到90年代初絶大多數茶葉中六六六和DDT殘留水平,已經降到國際上規定的最高限量標準以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90到1993年,對來自全國12個産茶省300余個茶樣的檢測結果顯示,96%以上茶樣的六六六殘留水平為0.07-0.12mg/kg,低於國際MRL標準的0.2mg/kg。DDT的殘留水平平均為0.04mg/kg,也低於國際MRL標準0.2mg/kg。但從90年代初起,由於各地茶園大多采用個人承包種植形式,農藥的不合理使用情況又所有發生。隨之農藥殘留問題也相繼出現。”
對品牌茶企而言,現在正是反思之時。
交游茶界,親見、聽聞怪現狀之多,深覺觸目驚心。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僅整理一二,列舉如下。
中國只有茶葉品類,沒有真正聞名於世的茶葉品牌,留下“7萬中國茶企為何拼不過一個立頓”的傷心事。如今,甚至連茶葉安全的底線,也岌岌可危。
亂翻書之時,發現我國茶葉造假一脈“源遠流長”。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便借紫瓊之口,將種種駭人聽聞之術宣之於世:“江浙等處以柳葉作茶,好在柳葉無害於人,偶爾吃些亦屬無礙。近來吳門有數百家以泡過茶葉曬乾,妄作藥料,諸般製造,竟與新茶無二。所用藥料,乃雌黃、青熟石膏、青魚膽、柏枝之類。其用雌黃者,以其性淫,茶葉亦性淫,二淫相合,則晚茶殘片一經製作,即可變為早春;用花青取其色有青艷;用柏枝汁取其味,帶清香;用青魚肚漂去腥臭,取其味苦;雌黃性毒,經火甚於砒霜,故用石膏,以解其毒;又能使茶起白霜而色美。人常飲之,陰受其毒,為患不淺。苦脾胃虛弱之人,未有不患嘔吐,作酸脹滿腹疼痛等症。”
19世紀英國人到印度開闢茶園。據正史所載,乃是因為在中國購茶,所費白銀甚巨,貿易逆差嚴重。為了應付窘局,不得不一邊尋找可以使中國人同樣迷戀的英國産品——鴉片,一邊積極派出商業間諜,偷學種茶技術,自給自足。實際上內裡還有一個隱情——當時英國人發現從中國進口的茶,一斤中至少會摻二兩雜質,令人叫苦不迭。
記者飲茶史並不長,僅有20余年。然這20多年中,交游茶界,親見、聽聞怪現狀之多,亦覺觸目驚心。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僅整理一二,列舉如下。
驚悚黃曲
有一位經銷茶葉的老闆,把朋友和客戶拿來的請其品鑒的所謂陳年熟普,送到寧波六院好友那做了檢測。不但細菌嚴重超標,還檢出大量黃曲霉素。本想進一步檢測,無奈醫院設備技術有限。
普洱茶的茶青原料推崇喬木大樹、古樹,雖然近些年來台地茶(密植灌木茶園)大行其道,農殘、重金屬超標問題同樣不容小覷。然對人體傷害最嚴重的,還是滿大街都能看到的“發霉茶”。
普洱早期大部分都是生茶,自然發酵。而時下流行的熟茶,源自港澳。一開始因為兩地本來濕度就高,堪稱“自然濕倉”。後來便發展到人為加溫、加濕、悶起來倉不透風,使茶品加速陳化,更有黑心廠商肆意“做舊”。
熟普在香港極為受寵,有茶肆對聯:“普洱鐵觀音鬆濤烹雪醒詩夢;龍井碧螺春竹院彌香蕩濁塵”便將普洱茶推為第一。金庸、倪匡、蔡瀾、曾志偉都好此物。蔡瀾甚至還說,一開始實在不習慣那股嗆人的味道,後來聽人家講此乃陳香,於是喝呀喝的就習慣了,發展到數日不接觸普洱茶,渾身不舒服。
但一位茶商的妻子私下對記者講:“那個陳香就是霉味。你要是看過‘渥堆’,就再也不想喝普洱茶了,像蘑菇一樣長菌絲。”
另有茶人也透露:“渥堆工藝的環境衛生非常差,比衛生間都臟。其實現代很多普洱企業環境質量也很高了,最起碼是ISO9000。但這是工藝問題。熟普普遍存在工藝問題,就像生普普遍有衛生問題一樣。幾十天,還是高溫環境,那麼多茶葉淋上水堆在那,怎麼不變質。最多堆個四五天就發霉了。”
今年3月,普洱茶還掀起過一場“致癌風波”。自稱是“人體工程學教授”的李建軍在微博中稱“喝普洱茶最容易得癌症,茶裡有大量的致癌物‘黃曲毒素’”。
但支持熟普可以放心喝的專業人士認為,製作過程中産生的金花(灰綠曲霉的金黃色孢子)、黑曲菌、青黴菌、根黴菌、酵母菌等大多都是有益菌,有助於普洱茶獨特風味的形成,如同味噌、cheese、臭豆腐等食品必須依賴微生物發酵一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也表示,曾有多地對普洱茶測定過,只有極個別樣本發現過微量的黃曲黴毒素,其微量根本不構成致癌威脅。
正反兩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煞是熱鬧。
從廣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南方醫科大學等單位研究人員2011年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在廣州進行對市場濕倉存儲的普洱茶的檢測中,抽查的70個普洱茶樣品中,均可以檢測到黃曲黴毒素B1,其中,超過國家相關標準(5微克/公斤)的樣品達到了8個,占全部樣本的11%以上,更有3個樣品超過了國家標準限定值的1.5倍以上。這70個普洱茶樣品中,還有63個(占93%以上的樣品)具有超過國家標準的嘔吐毒素(DON)。
由此可見,含有黃曲黴毒素的,似乎並非個別樣本。
雲南省茶葉協會秘書長,跟普洱茶打了30年交道的鄒家駒先生談得比較折中。他認同白霜和金花對身體有益說。但也表示,在發堆過程中,如果經過15度上下的降溫,有可能産生黑色的黴菌,這是一種有微毒的黴菌,按照省公司的製作規定,這樣的茶是要扔掉的,但如今很多小廠會把這樣的茶與正常的混在一起照常製作,形成的茶品會有“鎖喉”現象。
渥堆以及其後的陳化過程,其實並沒有什麼手段可以對微生物進行嚴格控制。所以對完全沒有品鑒能力的新茶客而言,品嘗“陳年老茶”,還是會冒一定風險的。尤其當你一飲而盡,突覺口腔乾澀、喉頭髮緊,有點嗆,有點麻,有點辣,有點刺……任憑面前的老闆/老闆娘如何鼓舌如簧,相信自己吧。
李代桃僵
北京有“茶葉一條街”——北方地區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馬連道”。
“現在市面上,你能看到的金駿眉,基本上都是假的。”茶商基本上都這麼直言相告記者。曾經有朋友掏出一包金駿眉,聲稱絶對真品,因為是成龍送的,但瞧着也甚為可疑。
其實金駿眉的誕生,就是一個噱頭。它和正山小種一樣,都是由武夷山桐木關本山茶青製成,工藝相近(甚至有人說是相同),只不過金駿眉全部採用的是芽頭。由於産量極低,炒作甚熱,最誇張的時候,賣到每斤3萬都有。誰讓成功人士只選貴的,不選對的?!不揣幾包金駿眉,出門都沒法跟人打招呼。
有位茶商朋友曾經拿出六袋假金駿眉樣品,教記者如何鑒別。這些樣品,都是廠家送來代銷的。正宗的金駿眉,至少應該條索勻稱緊結,黑色居多,略帶一點金黃,完全承受得住100度的水溫。而這六袋中,最高仿者,市面上也能賣出1萬多元一斤。如果通體金黃,頂着一身絨毛,喝到口裡單一的“地瓜味”,那就是變形最不成功的“六耳獼猴”了,兩百元即可拿下。中不溜的,則為三四千元一斤。
在“馬甲家族”裡,假金駿眉是最有出息的,連“坦洋功夫”、“白琳功夫”都要頂着金駿眉才方便招搖過市。而在普洱茶炒得最熱的時候,甚至有很多人去重慶、福建一帶收購綠茶原葉,拉回雲南發酵,揉吧揉吧,壓成茶餅面目全非,拿個紙一包,“天價普洱”就大功告成了,天知道連樹種都不是一回事。更不用說,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黃山毛峰這些被假冒的“老前輩”了。品茶之人,誰敢稱沒有喝過“學費茶”?更有茶友疾呼:“茶葉江湖太混亂了。我們現在已經不追求什麼古樹純料、高山手采,僅僅要求喝的茶是名副其實的‘真茶’,是什麼品種就是什麼品種,是哪個季節採摘的就是哪個季節,是哪個等級就是哪個等級,但是求真在當今中國恰恰最難實現。”
美容茶”
在馬連道買茶,如果被看出是“棒槌”,說不定還能有幸一遇“美容茶”。
這是比較下作的茶商使的手段。綠茶的陳茶不好賣,那就來點染料,舊貌展新顔。這類茶用玻璃杯沏上,茶湯渾濁,不像真正的新茶那樣清透。而且多泡一會兒把茶倒掉,杯壁還會留下一圈綠痕。
一位相熟的安溪茶商則提醒記者,選購茉莉花茶也要留個心眼。為了讓茶葉顯毫,同時增加分量,已經有人往裡添加石灰粉。如果看見白毫明顯、貌似品質上乘的茉莉花茶,一定要堅持現場試泡,並自備一根筷子在玻璃杯中攪拌一下。如果發現茶湯變成白色或者杯底有白色粉末沉澱,恭喜你,中獎了!
石灰粉還有另外一種“妙用”。行業資深人士竺君告訴記者:“我們國家大量出口的珠茶,按正常工藝是要用糯米作為原料來固定茶葉外形的,但近年來糯米不斷漲價,2007年以前,部分黑心茶商採用石灰等原料代替,導致歐盟一度中斷從中國進口茶葉。”
“香精茶”
大陸很多人無道德底線,再舉一例,還是茉莉花。
老北京最喜歡一大早,就來一壺燜得釅釅的茉莉花茶,能從早喝到晚。
不過現在隨便去茶葉店來一包,很可能聞着香,一泡就沒啥味道了,喝一口,滿嘴苦澀。
當年沒能銷完的陳茶,不可避免的花香會降一點。誰肯真拿鮮花再去重新窨一下?茉莉香型的香精,就成為商家手中的“保鮮劑”。即使是新茶,該窨7次的,為了偷工減料,也許只窨5次。如果是低檔茶,更沒有人願意糟蹋好花了,甚至撿點別人用過的茉莉花,隨便窨一窨。無論是“香精茶”,還是“回爐茶”,花香都是浮在表面上的,開水一衝就沒了。不像真正的茉莉花好茶,從頭喝到尾,都有一股淡淡的花香縈繞。
在咖啡館中,酒水單上倍受女士歡迎的還有“人參烏龍”、“桂花烏龍”。曾有朋友反映說:“兩年前在黃山宏村買的桂花烏龍,香飄滿屋,口中回甘,老闆說是與桂樹同生而成,我至今仍懷疑是添加了香精。”我到茶商朋友那裏轉了轉,肯定了她的猜測。而人參烏龍則是摻了甘草粉的僞劣品。
人參烏龍是從台灣那邊傳過來的,吹噓此茶為中國曆代宮廷供茶,加入了西洋參粉,所以參味濃郁,回甘力強,舌底生津,現代中草藥學證明具有潤肺止咳,補腎,除濕之功。還給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蘭貴人”。
實際上這東西在規矩的茶商眼中甚至不是茶。“西洋參多貴,怎麼可能往裡放,都是用甘草粉勾兌一下,混合到茶底上。做人參烏龍的茶底,也是低檔茶,甚至假冒茶、垃圾茶。”
用一位茶商的說法,人參烏龍,就是台灣人騙大陸人,大陸人騙自己人的代表作。
“垃圾茶”
凡是懂茶的朋友,絶對不在飯店點茶,也不喝單位發的防暑降溫茶。如果要求必須點茶,也是棄之不用,自備茶葉。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聽說為飯店供茶利潤巨高,特意承包了此項。一般飯店進的茶,比如鐵觀音,都是一斤幾十元的。但在酒水單上,最便宜的茶一壺也要幾十元,一壺茶,最多放10g茶葉。
至於飯店免費供應的“餐前茶”,裏面大多是是篩下來的邊角料、碎末,幾塊錢一斤,堪稱真正的“毒垃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