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12

成功的人往往不聰明

中國有句老話,叫“知易行難”,說的是懂得道理很容易,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次商場上的大起大落,似乎都證明了這個樸素的真理——

很多人,他們有著最聰明的頭腦,有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拍腦子,點子就來……

但是,有了這些素質的人,卻往往不是最後的成功者。也許,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彼得·得魯克說得好:“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果。”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誰會相信成功的人並不聰明?但事實真的如此。

知易行難——

90%的企業家智商並不突出

我們先來界定一下聰明的含義,聰明是指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順著這樣的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他們的智商並不突出,所以說並不聰明。

看看很多成功企業家的個人簡歷,你會發現,他們中間最多只有不超過10%的智商超群,其餘90%的智商絕對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

而另外,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很多的聰明人。我們或許還能夠回想起中國企業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們嗅覺靈敏,腦筋活泛,他們甚至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企業界最聰明的一類人。

比如說,他們能夠在美國的“偉哥”尚未進入中國之前率先搶注中文商標並推出號稱功能相似的產品,以此贏得市場轟動;他們能夠迅速洞察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裝各種概念性的保健產品並迅速形成市場規模,然後又迅速消失;他們也能夠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招標會上豪情萬丈,一擲億金,然後仔細算計“奧迪”變“奔馳”的戲法。

但是,這些號稱“金點子”、“白金頭腦”的人物今何在呢?或者失敗了,或者很失意。

知難行難——

聰明人經常反被聰明誤

其中原因是什麼呢?中國有兩句老話特別好,一句叫做“大道無術”;另一句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一句話也很有意思,叫做“大智慧,小機謀”。

由於聰明,他們反而難以建立起優秀的管理,難以建立起持續發展的事業。這樣的現實真的很難令人接受,而事實又的確如此。

因為聰明,所以總是耍弄聰明;因為心眼兒靈活,所以容易被新的機會誘惑,容易輕視扎扎實實的積累,容易忽視企業發展規律,容易放鬆係統的管理……機會是很多的,聰明人眼前總是五光十色,於是定力沒有了,眼花繚亂了,最後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裏。

如果從這個角度講,在企業管理中,做到真正的“知”並不容易,而“行”就更難

知難行易——

商道貴在堅持與平和

當然,成功企業家中那10%既聰明又智慧的少數,怕是堪稱人傑。但是,這10%不是規律。規律是那90%並不聰明但很智慧的成功企業家。

這些智商並不突出的人,他們或者固執,或者平和,不會輕易相信某一個機會,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已經做出的決定,守住一條路往前不斷地走;他們這種固執、平和反而使他們能夠走得更遠,然後,在這種漫長的企業經營管理歷程中,他們變得智慧了,變得大智慧了。

聰明的人多變,不聰明的人不變,而真正的智者善變。所以,所謂“大智慧”,其實是大事少變,小事多變。而所謂“小機謀”,則可能是大事多變。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了。

因此,“凡知之徹底者,行之必易”。商業管理的最高境界,依然要靠達到知與行的相互統一,互相增進。我們必須通過實踐而掌握智慧,因為智慧而促進實踐。在智慧的基礎上行動,必然事半功倍,但前提是,你必須要身體力行才可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